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1-03-16 10:43:1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精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四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培训心得体会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四篇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1

  xx年10月23日至11月2日,我参加了由xx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赴上海听课培训活动。我们在进修校英语教研员xx的带领下,一行五人远赴上海,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很多东西,可谓不虚此行。

  10月23日早9点32分,我们登上了火车,下午4点左右到达哈尔滨。24日早8点左右坐上了哈尔滨—上海的列车,经过31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于25日下午3点多到达上海,先在虹口区宝丰联大厦(培训主会场)报到,第二天正式培训学习。此次培训的主题是尝试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情境教育四大教学流派“同课异构”和后“茶馆式”教学研讨培训。

  10月26日上午,宝丰联大厦四楼水晶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600多位教师汇聚一堂,共同聆听全国知名专家的讲座。首先负责此次培训的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培训中心播放了一段中教服的宣传视频,带有广而告之的性质。负责人刘振峰致开幕词。

  然后师从苏步青、刘佛年、吕型伟的上海市著名教育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青浦教育发起人顾泠沅作了题为“课堂视野中的教师及其指导者”的讲座。顾教授首先提出,教育就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明白是指两方面的内容:

  堂堂正正做人要明白,清清楚楚做学问要明白。他重点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教育中的行动学习范式

  (1)在课堂上学做独立的事。(2)推广于课堂改革中的教师培训.(3)新的范式:行动反思。(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4)校本迁移的四项技能。

  2、课堂改革凸显为学而教本质

  (1)独立学习的实验(2)探索为学而教的模型

  顾教授从事乡村教育研究活动二十年,他认为,教师发展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做“职初教师”,第二阶段叫“有经验教师”,第三阶段叫“专家教师”。“职初教师”的知识主要是原理性知识,也就是说他知道一些学科知识以及教学法原理,基本是书本知识。“职初教师”进入教育岗位后,要不断积累经验知识。经验知识就是案例知识——面对某一个学生,处理某一个知识内容,积累的例子越多,经验就越丰富。这个阶段叫“有经验教师”。“专家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策略知识,能够用一般原理分析特殊案例和个别经验。他以学游泳为喻谈教育问题,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听了顾教授的讲座,我明白了“为学而教”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反思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无论是教学手段的出新还是教学技艺的打磨,我的教学始终围绕着“怎么教”而展开。直面长期以来的教学,教为中心、为教而教的现象几乎占据了主流。为学而教,需要我们了解“学”在何处,方能确定“学”往何方。需要我们把握知识的结构与体系,从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设计适合学情的教学目标与过程。为学而教,需要我们思考教育的核心价值,需要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引导,带领学生共同经历求真务实的学习之旅。为学而教,需要我们区别课堂上交流的热烈与混乱,建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探讨、质疑问难的课堂秩序。

  10月26日下午,我们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年仅八旬的邱学华作的《尝试学习的原理策略与实践》的讲座。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这样评价邱教授的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邱教授喜欢与在场的教师互动,为了活跃会场气氛,他审计了一个有奖征答:有一个容量为9升和4升的水杯,怎样倒出6升水?我会,但是没抢到,有三个教师捷足先登,跑到台前答对了题目,得到了邱教授的书。现场气氛顿时活跃了。

  在谈到当堂训练的效果时,邱教授讲了一个案例,在统计各国学生计算“1/3—1/4=?”的正确率中,美国25%,日本60%,而我们中国高达97%,看来我们国家的孩子在当堂训练环节非常优秀,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邱教授问在场的老师,谁知道尝试教育重在哪个字上。我最先跑到台上,并且答对了题目。邱教授送给我一个关于尝试教育策略的光盘。于是相比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经验“预习展示,反馈达标”、青浦经验“尝试指导,反馈矫正”,尝试教学理论也提出了核心八字——“先练后讲,练在当堂”,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练,让学生先尝试一下,主动去自学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强调“两抓”(一抓尝试自学,二抓练习达标)、“ 三看”(一看参与面,二看练习面,三看开口面)。邱教授是数学方面的权威,他巧用圆柱体体积公式,阐释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规律,即v=sh(v=课堂效率,s=练习,h=自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提示语当中加入动作,进行了作文指导。纵观本节课,有基础知识,有口语训练,有思想挖掘,还有学法指导,也是一节好课。

  第二节是朱雯倩老师的英语课《my favourite picture》,整堂课没有一句汉语,全英语教学。学生忘我投入,边说边比划,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完全陶醉在英语学习的快乐中。尤其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最喜欢的照片,用英语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听,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语句流畅,语惊四座。试想,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就达到这种水平,我们高中生怕也未必达到。随后的交流中,学校的主管领导和任课老师讲了具体的做法。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空心圆、双圈圆、实心圆做好学情分析,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此次听课培训学习,虽然时间短促,但我确实收获颇丰。感谢进修校、第三中学领导对我的厚爱,给了我一次出远门学习的机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在极厚的教学中干出一番成绩来。

  返回查字典首页 购买相关教材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作为一名公司员工来说,对待工作,千万别找任何借口,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体现出服从、诚实的态度和负责、敬业的精神。结合到我们企业来说,再伟大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企业一切的成效靠执行来支撑,所以要提高我们个人的执行能力,就必须解决好“想执行”和“会执行”的问题,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自觉的行动。下面,结合自身我浅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要缩短“说了”与“做了”的距离。

  缩短“说了”与“做了”的距离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有这样一个例子:东北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没动。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力,无条件的执行力。

  我所匮乏的就是这种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我常常在年初就给自己订今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计划书看起来是即符合实际又富有挑战,可是往往到年底,我自己就会感叹:这一年感觉没有做什么,述职报告怎么写啊?原因出自哪里?就是自己“说了”与“做了”的距离还太远,只订立目标而没有行动或者说不能把每个目标实实在在的落实在每一个具体行动上。

  学了执行力,让我明白: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是好事,但是这只能让你得30分,但是如果注重了执行力的强化,同样的人、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计划,可能会取得80分、90分的效果。

  二、摒弃惰性,培养自己的自觉习惯。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团队执行力培训课上有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可怕的不是偷懒,而是找到了偷懒的理由。在工作中常有的状况就是:面对某项工作,反正也不着急要,我先拖着再说,等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再做就可以了。

  在日常的繁杂工作中,诚然,我们要学会分清楚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既对“重要和紧急”的事投入更多精力,作一个计划更要注重一次策划。然后再做那些“紧急但不重要”、“重要不紧急”和“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不可以让自己养护成拖拉办事的工作风格,找到了偷懒的理由,那么习惯就成了自然,这是一种消极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积极的人是主动的改变者,在工作中面对任何工作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自觉的行动,那么我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获得同事的认可领导的青睐。

  三、不找借口找方法。

  团队执行力培训课程中有句话说:坚强的人因为不找借口而坚强,懦弱的人因为找到了借口而懦弱。如厂部偶尔出现缺货或一般性质量问题,受到了领导善意的批评,可是私下我自己还是觉得很委屈,我觉得自己不是没有做,只是因为原料包材或设备故障等,现在想想,我就是因为给自己找到了借口而逃避责任,我没有在做这个工作时找找方法,只是一味的找寻借口,为什么不能寻找方法杜绝这些问题呢?

  不找借口找方法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诚实,主动的工作态度,一种完美,积极的执行能力。领导需要的正是具备这种精神的人;遇到问题总是想尽办法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找借口。不找借口找方法强调的是每一位员工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其核心是敬业,责任,忠诚和服从。

  所以我们应学习美国西点军校建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没有任何借口。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工作中找借口,每一个人在找到借口之后都会心安理得地认为:这件事与我无关。而更为可怕的是,一个人在去做了事而又半途而废时,就更冠冕堂皇地为自己解释:我已尽力而为,所以责任不在于我。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新课标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第二阶段的培训学习已经结束,本人就这次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程标准》避免了以往过分强调思想性或文学性的倾向,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两点最为突出: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首先教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在唤醒主体意识上,应该认识到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课堂教学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根据以上要求,考查学生掌握汉字的写法、读音,默写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仍是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体现新标准的要求,命题时将更加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新课程标准》阅读训练要求,概括地说,对阅读材料要做到"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命题将重在三点: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选择阅读材料时,坚持文质兼美的前提,注意体裁的多样性,以适合学生的各种"胃口";每一组命题要由易到难,阶梯式提升。二是根据新标准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命题的原则是力求开放性和弹性,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三是语文阅读命题除了取材于教材以外,也要选取一定量的课外读物。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开展练笔活动,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淡化文体,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表现生活,提倡有创意地表达。

  综上所述,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再一次认识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实质性,在新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这几方面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使他们的心灵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着这样的心灵,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从外部走向内部,从客体走向主体,一句话,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创设情境,轻松学习。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乎如何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尊重学生,培养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供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着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决定着语文教学在于揭示人性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真正价值。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12月3日上午,在省地税局纳服处举办的全省纳税服务负责人培训班上,伴随着学员们热烈的掌声,省局纳服教研组的兼职教师团队一起鞠躬致谢,标志着以微电影案例教学、讲授《全国纳税服务规范》专题的课程——《纳税服务一席谈》成功实施。

  此时,我作为教师团队的一员,不由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就如悉心栽培多日的庄稼,终于等到收成时分,分享课程收获的喜悦,而制作策划的各种辛酸,一幕幕过往的经历,也都一下子蹦到眼前??

  任务

  我还记得那是去年9月一个下着暴雨的清晨,广州天河北交通拥挤不堪,为了准时赶往省局参加纳服教研组的会议,只好下车冒雨涉水徒步而行。此时,我已全然顾不上湿透的双脚,而让我心中纠结却是这次会议将要布置的一项课程研发任务。

  不出其然,纳服处向纳服组的教师团队下达任务,要求团队根据《全国纳税服务规范》中的文明服务、应急处置、心理疏导等内容编制教学课件,但要改进以往传统讲授式教学,融入行动学习法与案例式教学,按照“播放一个关于纳服规范案例的微电影,之后再进行一段讨论,由教师进行引导催化,然后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总计划制作6个微电影,共8节课程。

  这是在广东地税系统首次由地税干部职工自主创作微电影教学。团队分配给我的任务课程是服务规范与现场应急管理,在我看来,开拓微电影案例式教学,这就必须要突破固有的思维,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也即将开始。

  编剧

  我一直以为只是做做课件,想想如何去讲授好一堂培训课程,任务也就完成了。但此次要求不同,要现场的案例,不仅要使案例贴近教学内容,还要以“微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不需要我们拍摄,但要求我们提供创意,完成编剧任务。

  微电影——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完全没有制作微电影经验的菜鸟,到底能做些什么,要怎么做?这一直困扰着团队。为此,我们翻看了很多税务部门制作的微电影,吸取行家的经验。拍摄团队的老师说,要拍好一部作品,必须写他非常了解与有深切感受的生活,就如同自己亲身经历一般,才能写出栩栩如生、真实可信的作品,再把握好三个要素“素材、题材、主题”,就肯定没有问题。

  写我们真实的生活与工作,而我们团队都是来自纳税服务一线,这不正是我们的强项吗?思路打开了,大家根据负责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本职工作,把一些难忘的经历形成了素材。然后我们把这些素材加上了时代的背景,如社保全责征收、金三上线,国地税联合办税等等,让故事的素材更具时代感。最后我们形成了故事的主题,一部属于纳税服务工作者的故事——税月如歌。

  策划

  在剧本写好的一个月后,当电影的样片出来,我们也正式进入了策划安排授课的环节。教师团队来自省内四面八方,大家能够聚在一起研讨,机会难得。团队老师们都非常珍惜每次集中研究的机会,记得去年10月一次集中备课,讨论到兴起还一直挑灯奋战,真是有点忘我工作的状态。

  如何结合微电影讲好一堂课,团队着实想了很多办法。首先要创造一个友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场地方面要开放舒适。制作课件要尽可能的简约,字不能多,简明扼要,说出要点即可。我们要有“留白”的地方,就是要留有让老师与学员足够讨论的空间,拓展大家的思维,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授课时要多与学员沟通,多提问,走到学员中间去,不仅是教师,也是催化师,让学员主动领悟学习的主旨内容。最后版本的课件与编排,并不是一次成形的,而是经历过多次的推演与试讲,课件也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内容,改进不足,不断的更新。我们常听到“纳税服务无止境”,同样的,我们作为纳税服务岗位的兼职教师对更新知识不会停息。

  处女作

  我负责的是第一集的编制任务。在教师团队看来,第一集并不是最出彩的,但是最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这是试水制作微电影的开始,所谓万事开头难,也是从这集打开局面。我在设计这集的时候,就是按照自己以往在办税服务厅任负责人时候的经历,写出了内容情节。

  这集以“我在办税服务厅的一天”为主题,以讲述主角张华回到办税服务厅工作时面对的各种事情为主线展开,配合纳税服务规范里的文明服务规范、应急服务规范、办税厅现场管理的知识点。其中就有如何做好文明服务礼仪、办税厅负责人的现场管理示范、纳税人诉求应急处置与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等案例示范。

  致谢

  如我的导师兼搭档温美丹老师讲的,当课程讲到是“纳税服务最难的是什么”时,面对纳税人各种不理解甚至埋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又无力解决时,往往直击人性最柔弱的一面。只有你真正地付出与努力过,你就会爱上这个岗位,才能体会到当中的收获与辛酸,才能懂得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分享交流。往往纳税人满意的笑容却伴随着前台窗口人员汗水的付出,而充满汗水付出也显得这份收获弥足珍贵。与团队老师们一起执行的课程,实现与学员们诚挚地沟通、热烈地分享交流,有的学生甚至触景生情,落下感动的眼泪??这一幕幕,使我在课程结束后,仍然久久不能抽离出来。

  我要感谢省局纳服与教研部门的信任,让我能参与这次工作。也要感谢纳服兼职教师团队,让我对课程的理解与讲授能力得到了提升。更要感谢每一位纳税服务工作者们,是大家给予我们创作的灵感,也给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就像剧里女主角日记里写道:“明天办税服务厅里又将面对怎样的一个挑战呢?”——无论如何,我都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精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四篇】相关文章:

1.【精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汇编五篇

2.【精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模板集锦八篇

3.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4.精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集锦五篇

5.【精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模板锦集7篇

6.【实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汇总9篇

7.学习培训心得体会集合五篇

8.【精华】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模板集合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