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0 20:25: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自相矛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通过多读、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的大意等来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理念:

  新课改、新思路、新理念,这是新课程不同于传统教材的地方。新课标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这个新理念既是新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易把我的难点。怎样在教学中贯穿这一理念呢?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传授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身心发展及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者本着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从教学程序的设计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发现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教者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表演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教者则更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大意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读、讨论。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紧紧抓住读这个重点,采取: 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四读法”进行展示交流,以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味美,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

  五、说教学程序:

  (一)温故而知新,导入课文

  由同学们回忆学过的一些成语故事,引出《自相矛盾》,同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积累与预习,谈谈对矛与盾的了解。

  (二)按照“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学法,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首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在听范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读课文,并让学生谈谈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受。引导学生说说解决这些困难都有些什么好方法。并让学生按照这些方法把文章读通。因为是文言文,所以读的次数要较于平常的白话文要多。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接着让学生精读课文,感悟寓意,达到读懂、读好的目的。

  在此处,让学生在读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注释预习,一字一句深入地读,读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试着完成 。

  接着,汇报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对汇报的要求很宽松,可以小组合作汇报 ,一人一句;也可以就你懂得最透彻的一句汇报;也可以就全文来汇报,每汇报一句,除了谈理解,还要让学生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或者表演来展示理解到的内容,老师再相机点拨,指导读法,也就是在“读懂”中渗透“读好”这一环节,让学生既读懂又读好。

  3、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最后让学生自己在反复的品读中悟出寓意,品出学习文言文的秘诀,体会其美妙的韵律,达到读透的目的。

  文章读到这时,实质上已经读透了,此时,教者在学生反复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文章的寓意,并根据文章蕴含的道理设计了一个环节“文章读到这里,你肯定感受颇深,此时,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谈,只要说出道理即可。最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古文的秘诀,那就是反复诵读,细细的品味,慢慢你就会发现它有着音乐般美妙的韵律,从中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

  六、说板书

  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紧扣主题,揭示寓意。卖者自夸的两句话“矛(利)物无不陷也,盾(坚)物莫能陷也”,自然引出“自相矛盾”,这一主要意思。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

  (1)出示“深夜缝衣图” ,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 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 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 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 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3、总结部分: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一生一世都注定无法走出母爱的怀抱,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指着课题)母亲的恩情。现在,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子吟》吧。

  板书:

  9 母亲的恩情

  深夜缝衣

  依依惜别

  太阳 小草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文是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材。我们和这个世界以各种方式进行着种种接触与交流。美好的情感交流,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一枚枚凝聚着深情的邮票、信笺、贺卡都是这笔财富的内容。《信》这篇优美的韵文,将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进入诗歌的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要求学生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6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按照课文形式,同学之间交流写信。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热爱大自然,并且懂得信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沟通的桥梁。

  重点: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且能够以课文的形式写信。

  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够正确的以课文的形式写信交流。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读书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默读、指名读、分组读或引读等。我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语言和思维的实践与发展空间,结合课文的例子,发挥想象。采用合作教学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含义,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文,自己感受课文的含义并且发挥想象自己用语言组织并进行表述,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及想象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信封,问学生这是什么,让学生说说,在哪里会见到?又有什么作用呢?再问学生有没有人给你写过信?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写给大自然的信吧。引入本文后,让学生在下面大声朗读。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采用各种读法(示范读、指名读、齐读、默读等)让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初知文章大意。

  3、朗读品句,仿写信件

  在品读每一重点段的时候,我将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让学生总结课文中写信的形式,并进行仿写:你想给谁写信,想说什么?请写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写完后可以给全班读一下。

  4、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可以根据课堂情况,采用教师总结或学生总结信的用途,教师点评的形式回顾课文。布置作业:背诵课文,仿写一段信。

  五、说板书

说课稿 篇4

  《我的好朋友——计算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好朋友一计算机》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云南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知识点,从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入手,讲解如何开机与关机,让学生对计算机世界有初步的了解。

  二、说学生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由于身处农村,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见过电脑,只有极个别孩子家里有电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由于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接触电脑,特别兴奋,为了避免孩子因为兴奋,乱了课堂纪律,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课前再次讲解机房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掌握一些电脑的常识,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有很大帮助,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认知目标

  认识计算机组成;学会开、关机步骤,掌握开、关机的方法;认识桌面、图标、鼠标;学会移动、单击鼠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开、关顺序

  2、正确学会开、关机。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指向、单击)。

  五、说教法

  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走进计算机世界,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掌握基本操作。因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孩子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的比如计算机有哪些部分组成,直接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发言,老师讲予适当点拨总结,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对于基本的操作规则要认真的讲解,比赛谁听得认真,看谁掌握的又快又好。随后就让学生自己操作,小组问互相比赛,互相帮助。最后在总结时,要多加表扬,增强孩子对电脑的兴趣,对孩子们今后学习好电脑打好基础。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

  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电脑是做什么用的?你会用电脑吗?有些同学接触过电脑,既然同学们知道这么多,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一台计算机应该包括哪些东西?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自信心、观察力、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常见的计算机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件。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1、主机:主机里安装有很多重要部件,主机的后头有很多的接头盒插头,这些接头盒插头可与其他设备相连接。

  2、显示器:常见的显示器有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两种。

  3、键盘:键盘是输入信息的设备。

  4、鼠标:鼠标也是输入信息的设备,它可以方便、准确地定位

  光标,并可向计算机发出简单的命令。

  出示另外一个问题:如何开关机:

  开机:

  1、打开显示器电源

  2、按下主机POWER按钮,打开主机电源。

  启动成功。

  同学们现在可以开机,请你旁边的同学做一下监督,看自己是否

  做的正确。

  关机:

  1、单击左下角“开始”按钮

  2、单击“关机”

  3、选择“关机”

  4、单击“确定”。

  同学们现在可以关机,请你旁边的同学做一下监督,看自己是否做的正确。

  这一环节,不但让孩子主动去掌握学习方法,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并且亲自动手触摸一下,会加深孩子的记忆,从而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写出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同桌检查、小组检查,老师检查,看

  一下有多少孩子掌握了本内容。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回家考考家长,看家长是否知道,这样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如果家长回答不出来,会增加孩子们学习电脑的自信心。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泰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课题为“修饰文章”。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在教室中已经提前介绍过,在上课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文章比如字体、字号等的修饰,学习使用Word文档的方法,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熟练使用本节课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由于在上学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对选定等操作已经较为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进行拓展操作,但也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学生学会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同时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方式使学生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尝试、练习”的教学方法,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对Word文档进行操作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为文字设置合理的文字格式

  2. 为文章设置规范的段落格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修饰格式,对文章进行字体、字号、段落等规范化修饰。消除任意修饰、求多求繁的认识及操作误区。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文字设置合理的文字格式

  难点:为文章设置规范的段落格式

  六、教具及电教手段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对文字、段落的修饰也有了一定认识,只是缺乏实际操作练习。这节课我们就亲自动手,尝试将word文章修饰为大家喜欢的模样。

  (二)进行新课

  放映PPT,公布本课目标。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理论知识

  1、修饰文字(字体、字号、颜色等)

  2、修饰段落(对齐方式、左右缩进、首行缩进、行距)

  二、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⒈修饰文字

  ⑴第一步: 设置正文字体

  选中一段或全部正文,执行“格式/字体”菜单项,设置为小四号、宋体字。

  第二步:设置标题字体

  选种文章的题目文字,利用工具栏将其设置为二号、黑体字。类似地,把一级标题设置为四号、黑体。

  第三步:设置标注字体

  选中“说明”等标注性的文字,将其设置成为小五号、楷体。

  ⑵修饰段落

  一段版式规范的文字,首行要空格,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要有一定的间隙,否则文章显得非常拥挤,可读性差。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如何进行段落设置

  第一步:设置题目“居中”格式

  先选中文章题目文字行,然后拖动标尺悬垂至文档左边,再单击工具栏上的“居中对齐”按钮。

  第二步:设置正文段落格式

  选中正文文字,右击执行段落菜单选项,设置方式为两端对齐;设置首行缩进2字符;设置行距为1.5倍。

  (三)巩固练习

  通过简单的练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八、教学反思

  l、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问题探讨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本节课以重视学生实践操作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安排与文档编辑有关的内容,提醒学生编辑也可能给你的书写能力(比如书法的退步等)造成负面影响。

  2、由于个人能力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情况差异较大,应该重视分类指导和异步教学,最大程度的高效率的利用课堂45分钟。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是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异分母分数是将来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感受转化的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清晰的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果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因而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是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的掌握和熟练运用,这是教学的重点。

  四、说教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运用了以旧引新、设疑激趣、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讲练结合等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下教学流程:

  (一)、复习准备,以旧引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完成计算的。因而我设计了两道与此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作为教学铺垫,为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愉悦学习,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效益的催化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把兴趣看成是学习的原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说明兴趣在人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的过生日分蛋糕引入新课,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感受到数学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识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创造性的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学环节我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通分的技巧,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信息量。在师生的交流中,逐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第二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由于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所以在此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思考独立完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取成功经验,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学能力。

  (四)、巩固新知,课堂延伸

  通过笔算等练习题的训练,检查学情,强化概念和算理,进一步掌握计算法则。特别是通过思考题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解体过程中会自觉的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究。此题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课堂评价,师生小结

  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我通过学生填表,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小组内对成员的互动评价,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个性的张扬。教师的鼓励和对学生的建议,为学生的发展起引领作用。

【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2.【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3.有关幼儿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4.精选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5.关于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6.【精品】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7.【推荐】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8.关于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