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时间:2021-03-31 12:34:17 小学数学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一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所谓创造性学习,即是指教会学生怀疑,并且在怀疑的基础上想办法去证明自己的理论,这种学习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问题的产生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大的动力,教师应利用好这一心理特点,将学生“要我学”的学习心理转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

  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越是在轻松的环境里,学生的思维越是活跃。在这样的氛围里,教师应放下平日里在讲台上过于严肃的架子,和学生进行适当的融洽的沟通,活跃课堂气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错误,应转变以往责备或者是否定的做法,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方法,善待学生的错误,并且发现他们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学生的脑袋里都存放着无数多的创意和点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更多的需要的是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改变教学中的提问方式,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地位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主导自己的学习。

  充分的准备工作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如果准备工作充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十分准确的把握知识的连贯性,对于时间的安排也是极为合理的;而如果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浪费一些课程时间去进行思路的整理以及重组,因此会大大降低教学实施的效率。

  小学数学的教学准备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对于课程的准备,二是对于学生的准备。课程的准备我们通常比较容易理解,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以及对于一些教学工具、道具的准备。在教学准备方面,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准备,所谓“备学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有所了解,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有效的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的教学,其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在理解长度单位作用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测量操作。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测量工具,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普遍爱好,还可以准备好一些课外的道具如正方形、三角形等,或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铅笔、书本等等,帮助学生进行概念的理解。

  课堂教学策略二

  注重思维的逻辑性,适当应用探询式提问

  有些时候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无法看出思维过程是否恰当或考虑是否全面,有时答案正确而理由却是错误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提问时采用探询式提问,即在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后接着再追问几个问题,这样做常常能起到激发新信息,扩展答案,重新引导提问的方向的作用。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平行四边形可以转换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长方形的长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哪条边?长方形的宽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上述提问一个接着一个,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且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的学习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智力。

  提问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富有一定的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游戏,一定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会自觉地去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技能。

  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先教学8的乘法口诀,然后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比一比谁摘的苹果最多”游戏,我事先在黑板上准备好一棵“大苹果树”,然后我举起苹果卡片,在苹果卡片的`背面写着需要补充的乘法口诀,并提问:先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接着把苹果卡片贴在树上。我的话音刚落,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调动起来,他们纷纷举起了稚嫩的小手,抢着回答问题。创设这一游戏情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策略三

  以动手为基础,让学生发展概念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体探索、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有着观察、分析、操作、模拟、推断、迁移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举动。因此,数学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知识的奥秘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这一课时,教师预先让学生各自准备好直尺、卷尺、绳、圆形纸片(易折叠)、硬币(易滚动),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圆,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去测量各种圆的周长,学生用绳子去量剪好的圆片和硬币,有的同学用在直尺上滚动的办法测量周长,也有的同学用卷尺量,还有的同学用折叠法量,都量出了圆形纸片、硬币的周长。但学生发现画在纸上和黑板上的圆不能用滚动法去测量,但可以用卷尺或绳子绕一圈的方法测量。

  老师提出:如果要求一个圆形操场的周长怎么办?学生显然发现,不可能用滚动的方法测量,用绳子、卷尺绕一圈的方法显然太麻烦,虽然实验简单,但学生却在操作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此时老师点拨,启发学生再通过操作测量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以媒体助建模,让学生提炼演绎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而多媒体就是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两种颜色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越接近于长方形。最后用多媒体平均分份数无限多(用省略号表示),每一份就无限小,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最后的圆形就是长方形。展示了过程,启发了思维,渗透了极限思想,利用媒体创设动态演示的情境,把知识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了知识的构建。

  课堂教学策略四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①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②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③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④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⑤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相关文章: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探讨范文10篇

4.小学数学课堂合作

5.小学数学模拟课堂

6.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

7.小学课堂教师数学教学随笔

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