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读后感

时间:2021-03-31 08:14: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巨婴国》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巨婴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巨婴国》读后感

《巨婴国》读后感1

  听说这是一本要被禁的书,怀着好奇的心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成功的下载到了kindle上,最近在往来各家医院及陪床的时候读完这本书。作者提出巨婴的概念,是针对中国人的巨婴概念,从心理学层面分析了人们的一些行为;作者反对孝道,也为此招致许多骂名,在我看来,作者是通过孝道来反对集体主义的思想磨灭了个人主义;作者从人们“巨婴”的表现,影射出了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

  原文中对“巨婴”的解释是,一个个体,在身体上已经发育为成年人,而在精神上还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这些巨婴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狭窄,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人身依附,使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在人际和社会层面,为了操控而操控,无法施与爱或享受爱。在现实生活中会表现出多种的巨婴表现,甚至在当下社会环境下,我们不可避免的都是一个巨婴。

  1、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能量体伸展出的每一份能量,如被看到,就变成了光明,如不被看到,就变成了黑暗。当时在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思绪一下子被带走了,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孩子。有一天大人们都在餐厅吃饭,敦敦一个人在自己的活动空间玩,突然敦敦摔掉了手中的玩具。大人们继续坐在餐厅吃饭,对着孩子问了怎么了,得到的回应是更加激烈的摔打声,而大人们也开始了常规的批评。自己在教育行业多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放下手中的碗筷,走到孩子旁边轻声问:“敦敦,为什么摔东西?”没有得到孩子的回应,我再问:

  “你摔东西,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么?”

  “嗯”

  我抱起来孩子“对不起,我们没有关注到你,但是你想引起我们的注意完全可以用别的方法,比如叫爸爸妈妈,或者直接走过来叫我们,玩具摔坏了,你就不能玩了,对么?”

  “嗯”放下敦敦后,他自己开心的玩了起来,时不时的叫爸爸来欣赏他的“杰作”。

  我想这也许就是能量被看到与不被看到的区别,被看到,就是光明,就是天使,不被看到,就是黑暗,就是恶魔。从小孩子再联想到大人们,作为大人的我们的一些行为反应,的确跟孩子一样,大人们也渴望得到关注,渴望得到认可,否则我们的能量也会转化为黑暗,大人们的控制力较强一些,黑暗能量转化的不会是对外的攻击性,而是对自己内部的攻击性,比如郁闷、压抑等。

  2、自恋。文中作者对自恋赋予了两层含义,一个是褒义,里面更多的是自信的意思;另外一层意思是贬义词,即“全能自恋”,仿佛一动念头,这个世界就是自己的。

  “全能自恋”在孩子身上表现的很突出,一旦自己的所发出的能量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就会哭闹。在成人的世界里面,杠精、想的多做的少、幻想卓越、对外呈现攻击性、孤独自闭,这些都是“全能自恋”的表现。

  文中作者将弗洛伊德说的本我、超我和自我,放到中国人这里,它的准确表达就变成了:全能自恋性的本我、绝对禁止性的超我和软塌塌的自我。正因为我们国家是巨婴国,我们的全能自恋的能量太强了,所以才需要儒家思想来控制这种力量,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思想。

  国家在倡导创新,但儒家传统以及社会权力体系的过度限制,我们没有自由,自由可以让活力自然流动,我们没有自由,也就没有了活力,没有随意伸展的拳脚,自然就没有了创新力。

  3、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和李泌为了长安城的安全,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掉一些人,甚至是牺牲自己。在国外对一个小朋友采访问到,如果要伤害一个人来换来整个城市的安全,你会做么?小朋友回答不会。在今天又看到一个新闻,两个孩子落水了,爸爸选择了先救自己的孩子,而后救起了第二个孩子,但因时间过长,第二个孩子不幸遇难,因此这个父亲背上了自私的名号。

  我们的社会结构中,集体主义思想已经根深蒂固,集体主义群体中,你必须低调。除非以一种方式高调——成为好人,即你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别人和集体。因集体主义只允许集体性自我存在,个性自我意味着对集体自我的挑战和背叛,个性自我会被讨厌会被打击。

  我曾经跟好多人都说过人并不是为自己活着的,在读了本书之后,我重新审视这句话,嘲弄着自己逃不脱世俗的禁锢。我跟妈妈说过,如果我活的自私一些,我的生活还会过的更精彩一些。但那终究是“如果”两个字。借用文中一句感受最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真心希望,我们能活出这一点——去寻找真正的爱人和爱好,哪怕一败涂地,在所不惜。

《巨婴国》读后感2

  每当悲伤难过的时候,最大的的乐趣之一就是读书了,听过了太多关于读书的意义,有让心灵饱满的,有让自己高贵的,有让别人感到羡慕的,有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思考的,总之,读书是没有错的。用《巨婴国》的开场白说,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而对我来说,阅读让我生活的像个斗牛士,虽然我只是个癞蛤蟆。每一次的点滴的感悟都会慢慢成为看似黑暗生活的明灯。

  这本书我买来已经足足三个月了,睡觉之前总读上两篇。也是有史以为读的时间最久的一本书了吧。有很多朋友问这是什么书,怎么感觉写的这么不一样。因为里面的观点直击了国人性,更准确的说,道出了中国国民性的某些真实。武志红作者,也是第一次被我记得牢牢的,因为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人,他们的思想是独到的。让你读到,就觉得,啊,原来真的如此。这本书虽然归入心里学的范畴,可是写的却是朴实无华的,案例和分析相结合,简单易懂的。都是鲜活的身边的例子,我们所不理解的很多看似离谱的新闻背后的原因。

  这本书里,描述的内容很多,关于好人,关于麻烦,关于懂事,关于界限,关于全能自恋,关于依赖,甚至关于中国女人脾气那么大,关于婴儿的呵护期,关于妈宝男,关于缺失的公公,关于投入和接受......等等。很多很多,因为有500页之多。而我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一点而已。

  1)关于孝顺

  孝的本义就是顺。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二者是共生的。子要顺着父母的意思。也就是这个孝字。作为人来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正是因为这个孝字,我们将关系的不平等视为了必然,而这个却是不平等关系的源头。书里是反对孝顺的,说白了,是父母的控制欲。对父母好,本身是没有错的,可是你放眼望去,现在成群扎堆的妈宝男,还有很多绝望而自杀的孩子,已经是很多社会现象,你经常会看到一个故事下面留言的共鸣,才明白很多现象只是慢慢呈现了出来而已。孩子,花一样的心灵和世界,从小应该教他有一个独立的灵魂,这个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有独立灵魂的人,才是活出自我的人,一个活出自己的人,势必也是有爱的,也是会爱自己的父母的。更会爱身边的人的。

  2)关于婚姻择偶标准

  越来越成熟的'我们,做出婚姻选择的标准,不是情欲与激情,更非爱与恋,而是安全感,女人对男人要求的安全感和男人对女人要求的安全感,结果是,婚姻相对稳定,但缺乏感情。现在社会爱情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如果小说和电影没有爱情故事,那么它根本不好意思放下去。

  而中国的爱情故事基本都是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陆游唐婉,许仙白娘子....而拆散这些爱情力量的,都是来自家庭。《平凡的世界》也是如此,家庭的原因,一对对恋人走不到一起。而定海神针的家庭关系,在中国式家庭轮回中,这个根基并不牢靠。

  没有感情的滋养,女人强势,想去控制丈夫,而丈夫觉得,小时候已经被母亲牢牢抓在手心,在这样的控制下,更想急于逃走的。逃走的方式有很多种,工作,爱好,或者其他女人。为何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当早日的激情过去,平凡的生活,是对两个人心里发展水平的极大考验,可是作为不成熟的孩子,同时又被父母牵绊太多,婚姻也就越来越沉重。

  等有了孩子,妻子终于发现,孩子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内心的空洞,于是开始抓孩子,并且最好是个儿子,这样抓的更紧。在这样的控制当中长大,可想而知,男孩长大对情欲抗拒的表达,女孩则不知情为何滋味。然后开始他们的重复轮回——夫妻缺少爱。公公永远是这个家可有可无的。除非他的生命宽广,精彩。否则他在家里就是一个零存在。不要说,这个太夸张,却是普遍一样的。

  莫言写的只是中国的一些真实故事,可是竟然被认为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可是现实真的让人很心寒。而我发现身边很多夫妻关系好的,都是男人积极投入到对孩子的重视当中的,把妻子孩子当成骨头一样来疼的。当一个个家庭失去健康的时候,可想这个社会?

  每当想到此处,我的心是凉的。改变又从哪里开始,教育读书,因为一个人灵魂伸展开来的时候,即使错了,也有重新来过的机会。真的希望日光之下,爱情不再是奢饰品,而是可以一生可以互相扶持,共同前进的帆和船。我非常喜欢犹太哲学家马丁*布格说的一句话: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揭示生命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依然是没有意思的。

  3)关于麻烦

  书里说到,没有麻烦就没有关系。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他觉得伸向别人的手,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叫麻烦别人。有这种麻烦哲学的人,难以发出对关系的渴望,所以势必会退到孤独之中。

  鲁米说:伸开双臂,如果你想被拥抱的话。我是非常作者坐着这个观点的,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自己就写过一片文章关系。和武老师的关点是不谋而合的。读书有时候让我觉得,原来我不孤单,还有朋友,他们的观点和我是一样的。因为自己本来是一个迟钝的人,所以经常麻烦朋友,也因此有很多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人际关系确实很复杂的,饱满的关系,必然是有爱恨情仇的,关系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爱与恨就产生了。热情流动之后,你会体验到,人与人之前的热情,那种流动的感觉是多么的美好。谁付出,谁对谁错,都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在有交流的关系中,你的感情是饱满的。

  书里还有很多很多深刻的观点,是值得一看的。虽然批判的很犀利,可是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呈现出来的,还有那些没有呈现出来的例子。给自己一个独到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更加清楚明白自己以后的追求。关于教育也给自己提了一个很深的醒,那就是绽放孩子的激情。

《巨婴国》读后感3

  中国人的里子

  爆竹是用来驱魔避邪的,这个春节烟花爆竹被禁放了。清静的节日里,武志红的《巨婴国》倒是像爆竹一样,振聋发聩,给人不一般的震撼和冲击。

  说是冲击,也是期盼已久的了。此前在武志红的微****上已了解了他的一些文章和风格,罗胖也有一期节目里推荐介绍过这本书,隐隐觉得这本书将要展开的对中国人的剖析与自己已有的认识是契合的,所以很是期待。该书对中国人的剖析是到位的,并有更大的延伸解读空间和张力,估计会有更好的后续作品来进一步解毒中国人的人性和陋习。

  一直以来,有一种很奇怪的感受:身为中国人,却很难理解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社会,很难感受到所谓文化传统的好;反倒是西方的个人主义、民主自由等概念很好理解,也有着深刻丰富的理性内涵可以探索,有着深切细腻的感性体认可以言说;但自己的传统实在是没有感觉。也因此一直有一个怀疑:传统的好,是我没有学到呢,还是她原本就不存在自己当然就找不到,体会不到了呢?《巨人国》加深了我的怀疑。"中国传统文化"这件穿了几千年的"皇帝的新装",到底何时才能在心里脱下,何时才能直面自己裸奔了几千年的镜像呢?也许巨婴国是个开始。

  需要直面的是:个人而言,为什么特别看重"面子",就群体而言为什么非要强调"集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核心和基本单位是家庭),就国家层面而言为什么总是"外儒内法"的那一套把戏呢?

  在传统里,个人是不存在的,是没有里子的,面子是外人他人赋予的存在感,所以只能以面子示人了。按照武志红的说法,传统中国人小时候的母婴关系很差,无法形成真自我,所以通过面子来维持假自我;而家庭这一集体的主义的维护,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个人无法存活。现阶段,不结婚的单身男女还是很难获得社会的理解和认同的,会被认为是不完整的。因为里子的破碎,必须千人一面,用共生的方式,追求和他人的融合,以此将个体镶嵌进一个集体性的自我中。集体主义社会满足的,其实就是大家长一个人的巨婴式的全能自恋,而每个人的动机和动力也是来自于成为某一个集体的代言人,即外在权力体系中的皇帝或是内在家庭中的大母神。因此,儒家可以让集体中的下层自己**了自己,有出头鸟的再用法家那一套予以压制。

  武志红对此有一通俗的概括,"中国式军师和帝王就是如此。中国历史,都是一个为所欲为的大流氓式的巨婴,加一个无欲的军师,联手创造的。经典如刘邦和张良、朱元璋和刘伯温等".贤妻良母和霸道丈夫,强势母亲和宝宝男,野蛮女友,完美秘书与领导的关系中也都能看到;传统故事中的经典形象也多是如此:许仙与白娘子、唐僧与孙悟空、聊斋爱情故事等。

  爆竹声声代表的是一种热闹,一个面子;现在的人们想静静了,也算是在拾缀拾缀自己的一些里子了。《巨婴国》这声爆竹不知能否驱走千年的心魔!

《巨婴国》读后感4

  每个人的生命是一个轮回,你势必会发现,“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在同一个地方以同一种姿势摔跤的历程。同样的,每个家族的生命也是一个轮回。命运之所以给我们这些轮回,正是为了让我们有机会通过这个功课。

  ——武志红

  很有幸阅读了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一书,读完真的是受益匪浅。看他的书感觉武志红老师真的是慧眼如炬,他拥有透过表面切到事物本质的特质,他的这种能力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巨婴国》一书是武志红老师最新也是迄今为止分量最重的一部作品,成书更是耗达5年之久,这是一部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的心理学著作。“巨婴”就是成年的婴儿,身体上的各项指标是成年人,而心理上却仍旧是婴儿水平。巨婴国顾名思义就是是由巨婴组成的国度。而目前的大多数国人的心理水平仍停留在婴儿水平,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属于巨婴国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一个人有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可是当我们的心理年龄仍停留在一岁前的婴儿期那么我们的需求就不能按照正常成年人的需求所设定。在本书里国内的精神分析学界有这样的一个基本共识: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传统的中医对于治病有望闻问切,而看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觉是社会充满了病态。而武志红老师把国人的这种情况称之为巨婴。但巨婴国》一书在我看来相当于针对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开除了药方开出。国人的成长看目前现状来讲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可是摆在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就有很多。这本书就是为我们解惑的。书里向我们描述了许多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就是因为国人的巨婴心理。

  书里有这么一个章节就是:田朴珺的绝招——把牛人弄成孩子,毕竟田朴珺和王石的恋情一经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而武志红老师查阅了无数的资料,并且通过资料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最深的关系里,你希望对方尊敬你,视你为一个高高在上的伟人,还是希望对方将你弄成一个孩子。答案肯定是后者,王石与田朴珺的关系,或许关键在于这一点,这种过于有进取心的女人,有一种能力,将牛人弄成孩子。至少邓文迪与默克多,关键是这一点,据说邓训斥默,就像训斥一个孩子。”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这些大佬的心理水平也在婴儿期。男人最后变成孩子,女人变成母老虎,凶悍对待对方的同时,也凶悍的捍卫着对方的权益。巨婴的心理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的恋情不是偶然是必然。

  《巨婴国》这本书从各个角度展示巨婴不同的心理,以及各种不通的需求,书里的案例很经典,经典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武志红老师对当下人们心理的判断。另外中国式好人的泛滥,这是种现象更是一种大多数人的状态,很多“好人”他不快乐,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带来的恶果是什么?还有人所具有的攻击性,国人过分的压抑自己的性格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于这些困扰着大多数人的问题你可以在书里找到完美的答案。

  记得以前我想过一个问题,我不快乐,但我要让周围的人快乐。我感觉不不是在为自己活,我是在为家人活,为朋友活。我一直想不通我为什么不能为自己活呢?说实话这问题我想很多朋友都想过,这本书里有答案!武志红老师会让你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读这本书收益很大,这是本能让你内在长大的书。躲在成人躯壳里的婴儿,快速的成长吧,只有更好的长大社会和世界才会更美好。我个人很喜欢这本书,强烈推荐《巨婴国》!毕竟我也是巨婴国里的一员,我想快点长大!感谢这本书,真的喜欢!

  【内容简介】

  1995年,作者在北大读心理学大二时立下心愿:我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自此,踏上了探索之路。21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发出的大哉问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作者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再来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及社会,问题变得清晰可见。

  在本书中,作者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作者说,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本书以显微镜式的微细与精确呈现出了人性心理的角角落落,而作者优美的文笔、对痛苦的敏感及深深的关怀,又令本书散发出温暖的人性之光。作者用最大声来鼓励每个人看到自己内在的负面能量,活在流动之中,拥抱内心的婴儿,从而活出丰盛的自己。

《巨婴国》读后感5

  很早就听说过武志红的《巨婴国》,想买读,可是因为某些原因,下架了,在正规平台都找不到了。

  但是对武志红的关注一直未断,订阅他在得到上的心理专栏,关注他的微博,订阅他的微博公众号,就这样一直跟随着他学习心理学,学习认识自我,学习成为自己。

  今年,一个偶然的的机会,发现有个微店在卖这本书,抱着不大的希望,以高价购买了这本书。

  收到货后,很惊喜,质感好,不是盗版复印本。

  爱不释手的天天捧着看,挤着时间看,终于花了将近三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

  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感悟,有很多的想法想要分享,可是,真的到看完的那一刻却又感觉无话可说。

  简单说一下读完这本书后的感觉吧:

  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读了一本短篇小说集,各篇独立成,缺乏整体的逻辑性,书的前半部分读着很带感,后半部分感觉有些重复前半部分了。

  但是,本书的观点以及视角很值得期待,对于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于我,我觉得让我能够更好的觉知自己,构建成熟的心智模式,不再沉溺于幻想中。

  这本书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从整体上概括了我们中国人普遍的心理状态是婴儿期的状态;

  第二部分,巨婴心理:共生,则是具体解读一下我们化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就是婴儿找妈,寻求共生;

  第三部分,中国式好人,则是解读了中国式好人的内在心理及其产生的根,实质是压抑封闭自己需求讨好他人;

  第四部分,我们都是全能自恋的龙,我们都是全能自恋的龙则通过现实现象具体分析了婴儿期的全能自恋在国人身上的具体表现。

  第五部分,孝就是顺,则是分析了中国的孝顺化;

  第六部分,无回应即绝境,则对中国人的巨婴心理根进行了解读。

  第七部分,从龙成为人,则告诉了我们如何从神魔成为人。

  我个人认为其中的逻辑性应该是:首先第1部分介绍我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然后第2部分说明在这种心理水平下,我们的生活模式是寻求共生;接着第、4、部分就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事及中国社会的一些普遍行为方式进行了一些解读分析。最后第6、7部分则是告诉我们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心理成熟的人。

  生而为人,多有不易,生活就是有诸多艰难。我们如何成熟且自信的在这个社会生活、立足,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题。或许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对自已的行为保持觉知,觉知它的根;对当下的生活保持体验的态度,让一切的感受流经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与它同在;对未知晓它的艰难但仍然充满期待。如此这般,头脑清醒、胆大心细的活着。

《巨婴国》读后感6

  首先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充满疑问,这个概念说的是我们平时说的妈宝男吗?然后书中提到的巨婴却不仅仅如此,这里所谓的婴儿是指“没法面对失控的,失控会引起他们巨大的无助感”的,这样的心理理应只出现在婴儿身上,因为这个时期的婴儿分不清你我,他与母亲是共生的,认为俩人为一体,然而当这种心理出现在婴儿之外的人身上时,那么便是所谓的巨婴,这是一种病态的共生。

  本书中有很多关于中国当下很多我们难以理解的现象做出了他思考中的解释,如中国式好人和这样状态下巨婴家庭。所谓中国式好人他们看起来对人很好,但情感是冷漠的,缺乏热情,并且总伴随着孤独,就像是活在一个孤岛上。不知道看到这样话有多少人会共鸣,而我却在不同地方看到过类似的表达。而这样的中国式好人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样看看我们中国的大环境书中总结到,这两个词“全能自恋性本我”“绝对禁止性超我”。所谓全能自恋性本我即,我是神,世界应完全按照我的意愿去转,绝对禁止性超我即,你的一切自发行为,都是不对的。听过“听话”一词吗?没能比这个从小听到大的词更传神的传达这大环境了。

  以小见大,我们没办法完整的观察整个国家,而如此环境下的家庭是如何的呢?教育专家孙瑞雪说:“中国式家长,他们不懂该如何爱孩子,却认为一切举动都是出于爱,都是教育。”这里的爱我觉得换为理解更为妥当,爱很容易,而理解却很难,然而却不断有爱你的人做出让你难以理解的事情,这才是最深的伤害。

  中国式家庭,我听到过很多人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婚姻搭伙过日子。在很多中国家庭中,有着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家庭中,最亲密的应该是夫妻关系,但是如果夫妻关系中,妻子对丈夫失望了,这会让妻子在家庭中找丈夫的替代品,而有着血缘关系的儿子极有可能替代丈夫成为最亲密的人。中国传统中的母系观念中,最高权力的掌控通常是某位女性,而这位女性的掌权是依附在以为男性身上的。在传统中,“孝”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三纲五常的领导都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上的,皇帝要孝顺,这样的表率才能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制度得以维持。而现在这样依托于子女的而非丈夫的关系,似乎依然这这个21世纪的国内得以蔓延。这样情况下的,出现了很多很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妈宝男,

  虽然本书有些问题与观点还可以更深入,作者提出的那些问题都是很值得思考与考究的,但是有些内容却似乎脱离了他能提供的数据支持,说服力降低很多。作为一本科普读物在没有数据与调研前提下的夸夸其谈无疑是败笔。

《巨婴国》读后感7

  《巨婴国》是我读的武志红老师的第三本书,一直感觉他的书从心理和哲学来说浅显易懂,能让人从内心深处探究自己,学会补偿缺失和控制泛滥的情感。

  书中的总体框架是讲述:大多数成年人,心理上是婴儿。这里的“婴儿”具体指的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在这个时期下的婴儿正处于“共生”心理,即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在这本书中,详细解释了“共生”的具体特征和由此引申出来的中国人大部分人的现状。

  -01-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到处找妈

  如果婴儿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缺乏母爱,那么长大后,他就会处于到处找妈的状态,用以治疗生命最早期的伤痛。譬如在爱情中,体现为两个人轮流扮演巨婴和全能妈的角色,以此寻求和建立婴儿时期的妈妈和孩子共生的状态。

  经典的爱情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1+1=1,则我们是一个人(就好比婴儿觉得和妈妈是融为一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二阶段:1+1=0,则我的所有痛苦不幸都是因为你(由于分离和个性化,产生憎恨彼此的心理,这是重要的磨合阶段)

  第三阶段:1+1=2,则我是我,你是你,我们还是在一起(独立的灵魂,做各自真实的自己)

  由此我对爱情的理解又进了一步。想起曾经在网络中看到的一句话:“聚时一团火,散时两颗星”,大概是爱情中最美好的状态。

  -02- 中国式人际关系:当婴儿照顾,当神来崇拜

  多数国人心里都有个皇帝梦: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最高级别的崇拜。这样的人在达官贵人中比比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主义,都是早期婴儿全能自恋的展现,即我是世界,世界是我,世界皆为我所用。而“全能自恋”是指对自己,对别人就演变成“绝对禁止”,相互呼应。

  “全能自恋”的一个案例就是“卓越强迫症”,这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中随处可见。如今的我们仍然在应试教育中不可自拔。

  而由“全能自恋”又会引发出三个极端,即“自恋暴怒”、“彻底无助”、“被害妄想”,比如社会上随处可见的“路怒症”等一些恶性新闻。

  -03- 中国式好人:讨好你,是因为你存在而我不存在

  这样的好人又被称为“拖累症患者”,他们拼命的对别人好而忽略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一般伴随深深的自卑和恐惧。引发的原因有三种:① 3岁前妈妈时常不在身边,或者经常被妈妈忽视;② 1岁半后,妈妈和其他大人要求其听话,吞没了其独立成长的个性;③ 3岁以后恋父恋母情结没有被正确处理,导致性羞耻感的产生。

  好人的几大体现:

  1. 为孩子包办一切的父母

  2. 过度付出和讨好的伴侣

  3. 怕麻烦别人的人

  4. 太乖和太懂事的孩子

  作者指出在小孩教育上,如何避免产出中国式好人,对身为母亲的人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 在孩子1岁给予无条件的爱,特别是给予亲密和互动,让孩子体会到母爱

  2. 孩子有能力探索外部世界时,让孩子独立和选择的自由,不要一味替孩子选择和让孩子听话

  3. 父母要深刻的学习,要懂得尊重孩子活力和性能量的流露和表达

  -04- 中国式孝顺:孝道是人性的逆袭

  中国人常讲孝顺孝顺,孝顺其实是要让孩子顺着老人的意思。而在孩子的最初时光,身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真正顺从孩子的意思呢?

  书中这一篇章对于“孝顺”的观点论述,让我想起了最近在新闻上频频出现的林妙可。9年前,长相甜美讨喜的林妙可,在她整个孩童时代,却表现出大人般的成熟。她很清楚大人喜欢看什么样的孩子,喜欢听什么样的答案,而她也尽力表现出大人所期待的那样。在本该天真烂漫不懂世事的年龄,却早熟得失去了自己,听候父母的安排,迎合父母的需求,满足父母的情绪,这样的“孝顺”有何意义?

  林妙可就像书中指出的“假自我”,假自我的核心是恐惧,恐惧父母离开自己,恐惧孤独。而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顺父母意,脱离自我。

  不得不说,这一章节推翻了大众眼中对孝顺的见解。特别值得一读。

  -05- 从巨婴变为真正的人:人性自身即是答案

  引用书上的一句话:“你的人生意义,在于你如何选择,你按照你的意志做了选择,人生才有自由。”

  从巨婴变成真正的人,关键是从假自我到真自我的过程。“我们必须勇敢,拿出真实的自我,去投入到关系中,我们也必须有耐心,给对方自由,信任对方的自发反应。”对方,包括爱人、父母和朋友。拥抱自己的本性,探究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因为,真正的自己胜过一个好的自己。

《巨婴国》读后感8

  已经读完一段时间了,我也向许多人推荐过这本书,因为,它把中国人剖析得太深刻了,把中国社会的病根找出来了,以致不被社会所容。真理往往是超前的,相信随着中国社会的成长,民众的觉醒,有一天,它将会作为经典得与传承。

  我是被“孝顺”文化所伤害的,而且伤得很深,以致现在只能刮骨疗伤,其中的痛苦,不是一般人可以体会得到的。“孝顺”文化,本来就是一个皇权文化,是社会奴性的根本。为什么老子一定是对的?为什么一定要有尊卑之分?为什么不能像一对朋友一样?为什么不能真诚的互相对待?亲情本来就是以爱作为基础的,没有爱,亲情只剩下皮囊,表面功夫,怎么样都是假仁假义,唯利是图。这样的亲情,没有正能量的传递,只能相爱相杀。中国人内敛,但是,并不是没有爱。只是,“巨婴”社会,是一个不成熟的社会。如果不能觉醒,那么,“巨婴”就会传承下去,代代相传。这个也是隔代教育的悲剧。老一辈,在没有民主的权力的倾轧下,已经奴性化,他们已经完全是一个“巨婴”,这个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作为父母的新一代,我们要抛弃“孝顺”,释放爱的力量,引导子女追求生命的本质,释放自己的能量,这样,整个社会将完全改变。一个成熟的社会,是一个理性的,是一个尊重他人自由和权利,而不会如婴儿一样,没有道理可言。我经常看见一些家长放纵自己的孩子影响他人或侵犯他人,却认为,成年人,应该让着小孩。其实,这些家长是使用作为小孩的权力。如果,他们手头有点权力,那么,也一样会放大这个权力的使用。其实,他们是很悲哀的。在单位,顺从上头,在家里顺从老一辈,而压抑自己的能量释放。当然,这样安稳,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拼搏,一句话,就是舒服。这个是不成熟的表现。就好像一个“巨婴”,吃饱了睡,睡醒了吃,玩。一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只会哭闹。要不,就压抑住自己的需求。真的很形象。

  我希望可以从我开始,对子女的教育可以完全释放他们的能量,让他们追求生命的快乐。而我,也要成长,不能再作为一个“巨婴”,要释放自己的能量,追求生命的质量。喝茶,读书,锻炼,已经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再增加一个写作,能够让我记录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我想,这个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生命的本质,就应该是快乐,健康,自然。追求自己所爱,让正能量散发出去。虽然,很累,但是,却很快乐。也是给泺泺做榜样吧。就同泺泺说的,爸爸看书,我就不用看了。但是,我相信作为学霸的后代,智商超群的她,只要追求自己的快乐,她一定也会散发出自己的正能量的,并获得比爸爸更大的快乐。加油,我们一起成长,虽然你不在我身边。

【《巨婴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1.国演义读后感

2.《雪国》读后感

3.《狼国女王》读后感

4.《三国演义》读后感

5.三国演义读后感

6.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7.《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8.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