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感悟

时间:2024-09-10 08:47:4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红楼梦读书笔记感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感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书笔记感悟

红楼梦读书笔记感悟1

  还记得小时候的自己,丑丑的,随父母从乡下搬到了城里,各种不适应,特别的自卑,直到初中时还是没有几个朋友。那年暑假无事,便把哥哥的一本厚书拿来打发时间。那本厚厚的书就是红楼梦,那个时候的自己,对于书中很多词句感觉生涩难懂,一边查字典一边看下去,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才看完。

  现在到了带娃的年纪,娃娃们又放暑假了,一方面想着给娃娃们做榜样,一方面打发时间,又把这书翻出来看看。书已泛黄,字体很小,这次看的比以前倒是快了好多,不到半月就看完了。多年不看,居然和小时候一样看得痴迷。

  还记得初中看时,只觉得林黛玉好生忧郁,看完后自己也忧郁起来,好不理解。里面还有好多诗句,和人物形象的具体描绘,当时也看不懂看不进,每每看到就粗粗略过。这次再看竟不同感,想来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真是啊!每一次读感受都不一样,这一次读,更多的叹服里面的人物说的'话,处的事。以及更加理解了林妹妹的各种小心思,也感叹身体健康多么重要,不然连一切疼爱都是虚谈。

  但是也有不解,不解为什么里面那么多神啊鬼啊的,讲的跟真事一样,恍然觉得红楼梦倒是有点神话故事色彩了。还有王熙凤前面都一直口口声声笑话黛玉和宝玉,曾经心里还盘算过宝玉黛玉一嫁一娶的开销费用。还和家人聊起过,怎么到了后来,一提到宝玉说亲的事她倒是直直提起宝钗来了。突然就变了呢!还有后面有一回起,怎么突然感觉词句稍微偏现代些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感冒一词,大夫说的感冒一词。还有不解为什么要安排甑宝玉这个人物,意义是什么呢?为什么宝玉知道黛玉已死后的反应,反不及前次误以为林妹妹要回家那次来得强烈呢?

  总的说来不愧为经典,真是好看,引得人痴痴的看,里面还有好多值得仔细再看的地方。

红楼梦读书笔记感悟2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红楼梦读书笔记感悟3

  闲读《红楼梦》,赞黛玉之风华绝代;叹黛玉之才华横溢;怜黛玉之命途坎坷。潇湘馆那幽深的竹林里,藏着林黛玉多少哀怨愁思。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

  出身书香门第,列侯世家。父亲风流儒雅,母亲温婉贤良,黛玉身为名门娇女,享尽父母呵护宠爱,自幼得到悉心教养,本应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然而事与愿违,母亲经受不住失子之痛身染重疾而撒手人寰,父亲也为朝廷鞠躬尽瘁。年幼的黛玉痛失双亲,父母留给他的只有病弱的身体和满腹的才华。小小年纪便寄人篱下,本应天真烂漫的小黛玉学会了察言观色,养成了敏感细腻的心思。黛玉的悲剧在她小时候就开始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身处贾府,黛玉看似深受贾母疼爱,可与宝玉比肩,还有众多姊妹陪伴,也应该健康成长才是,而细品《红楼》这些只是表象而已。黛玉初进贾府,两位舅舅都没有见她,两位舅母开始也还只是客气。而当家人二舅母王夫人后来对黛玉的厌恶之情竞溢于言表,公然在骂她不喜欢的丫头晴雯时捎带把黛玉也骂了,很看不上她那狂样子。看似疼爱她的贾母,在她到贾府时还没为她准备房间;在除夕夜宴上,只因黛玉让贾宝玉替自己饮酒,贾母便借批书含沙射影指责黛玉行为不检点。所谓至亲骨肉就是这样用一些貌似无心的.行为凌迟着黛玉敏感脆弱的心。使得她在大观园锦衣玉食却孤苦无依。潇湘妃子之诗风流别致,却有着抹不去的哀伤,一首《葬花吟》正是她自己的悲歌。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贾府张灯结彩鼓乐齐鸣迎娶新妇之时,无人关注,凄冷的潇湘馆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含恨而终,结束了她短暂而悲苦的生命。黛玉如花,但尚未绽放就被狂风吹断。她与宝玉的爱情,是黛玉之幸,也是黛玉之大不幸。虽然宝玉给了黛玉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却也带给她无尽的烦恼忧思。还泪之说,并非空谈,最后他更让黛玉痛彻心扉,寒心绝望,生无可恋,抑郁惨死。黛玉的悲剧,在于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摧残,对女孩的苛刻,是封建婚姻葬送了黛玉的爱情,世俗礼教剥夺了黛玉年轻的生命!

  昔日潇湘才冠群芳,今日潇湘芳魂早逝。品读《红楼》,不得不叹黛玉之悲剧。

红楼梦读书笔记感悟4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红楼梦》,我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高鹗写的。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尽管他们的生活境遇和理想追求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爱与恨,痛苦与欢乐,也呈现不同的情节,但他们的`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作者用炉火纯青的笔法,塑造出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众多的艺术典型,他们已经家喻户晓。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是罕见的瑰宝,是我们小学生加强艺术修养的良好读物。

  我感觉《红楼梦》最后的结尾悲惨极了,我想改一改:最后,贾宝玉去京城考试,高中状元;林黛玉长得更加漂亮,而且病也没了,而且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婚了。探春、迎春、惜春、汀云、凤姐、妙玉都有了好的结果。春天到了,大观园里到处春意浓浓,张灯结彩,欢声笑语。

【红楼梦读书笔记感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书笔记12-10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6-25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3-15

红楼梦读书笔记04-25

红楼梦读书笔记(热门)07-23

红楼梦每回读书笔记05-17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02-02

红楼梦读书笔记20篇11-15

红楼梦读书笔记 15篇11-22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