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28 12:03:1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和分数大小比较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计算下面各题:2/5+1/5=3/8+5/8=7/9-4/9=1-1/3=4/6+5/6=

  7/8-7/8=10-4/4=14/30+5/30=12/28+16/28=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妈妈吃了六分之一。

  (1)他们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几分之几?

  4、分数计算

  5、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个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6、有三个苹果四个梨

  苹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梨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苹果占的'分数比梨少几分之几?

  7、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8、(1)参加跳绳活动的共有几人?

  (2)男同学占总人数几分之几,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9、数学故事

  10、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知识。七巧板又变成了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

  一定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11、做一做

  (1)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2)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顺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11、想一想

  (1)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量一量,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大约是多少?

  三、小结

  课后反思: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2、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菜单:

  (1)买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买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贵多少元?

  (4)买一份饭,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列出算式。

  (4)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邮资?

  (5)探索计算方法。

  1)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第二种:按不同单位分别相加。

  第三种:列竖式计算。

  2、拓展练习。

  (1)题: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1)列式:12.4—1.6=(元)

  (2)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竖式)

  (3)交流计算方法、过程。

  1)处理退位问题。

  2)小数点对齐。反省自己在计算中是否注意到这些问题。

  3)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有进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计算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三、课堂活动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他们在解答过程中,要自我提醒必须注意的问题。

  3、小黑板作业。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1题。(独立例竖式完成,提醒注意的问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2、可乐的单价是1.8元.

  果汁的单价是10.5元.

  (1)两种饮料各买一瓶,要多少元?

  (2)买一瓶果汁比买一听可乐贵多少元?

  (3)买2听可乐,一瓶果汁,15元够吗?

  六、板书设计

  寄书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列竖式计算: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读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会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表示1个单位)及统计表。

  3、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预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教学过程:

  一、开课。

  二、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那老师调查一下都谁喜欢看卡通片呢?还有别的节目吗?呀!老师忘了刚才调查的.情况了?怎么办哪?好!我们就来看看这张统计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信息,也就是怎样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板书:读统计图表

  三、探索新知

  1、读统计图

  (1)读纵向统计图。

  课件显示“二(1)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小组内交流

  这幅统计图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

  a、“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是这幅统计图的名称。

  b、横着看:新闻、卡通片、体育、电视剧、歌舞等词表示节目名称。

  c、竖着看:左边从下往上依次有0、1、2、3、、、、、、13,这些数代表具体的人数。

  (或每行都有13个格子,1个代表1个单位)

  左上角“人数”一词还告诉我们这里使用“人”做单位名称。

  d、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最喜欢某种电视节目人数的多少。它的特点是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e、直条用不同颜色表示,相邻节目之间的空格是为了更直观、更鲜明地表示各个数量,同时也起了美观作用。

  举例说明怎样根据直条的高矮读各个节目的最喜欢的人数。(配合课件演示)

  (同学们,请大家考虑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卡通片的同学们还会这么多吗?你是怎么想的?

  (2)读横向统计图。

  (介绍横向统计图。

  (获取信息。

  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再与同伴交流,看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讨论。

  如果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迎?为什么?

  2、读统计表

  课件显示课本第88页“某地199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

  (1)指导观察,获取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在小组内讨论: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

  (2)全班集体交流。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a、“某地198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是这张统计表的名称,它告诉我们本表的统计内容。

  b、统计表的第一行是年份,从1985年开始,每隔5年统计一次。

  c、统计表的第二行是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d、从表中看1985年安装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

  (分别解释其数量)

  (提出问题

  现在这个地区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3、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

  四、小调查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统计图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实际地体会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进行调查的一些简单要求。(大屏幕显示)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们小组同学的睡眠时间。

  2、用你喜欢的方法作记录。

  3、根据你的记录制作统计表、统计图。

  4、组内交流你的统计图表。并选出代表汇报。

  全班汇报、交流。

  五、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58页、第59页上半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中的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合数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关键:使学生把握住质数和合数的根本区别在于:质数,只有1和本身二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约数。

  教具准备:纸片、投影器、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学过求过一个数的约数,那么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生:“如果数a能被数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师:“谁又能说说每个数的约数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纸片)时说:“请两名学生分别写出左右两排数的约数。”点两名学生上黑板完成例1。

  例1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的约数。

  1的约数:1 7的约数:1、7

  2的约数:1、2 8的约数:1、2、4、8

  3的约数:1、3 9的约数:1、3、9

  4的'约数:1、2、4 10的约数:1、2、5、10

  5的约数:1、5 11的约数:1、11

  6的约数:1、2、3、6 12的约数:1、2、3、4、 6、12

  师:“谁能根据这些数的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有一个约数的是:(生)1

  有两个约数的是:(生)2、3、5、7、11

  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生)4、6、8、9、10、12

  请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张贴质数概念)。例如,2、3、5、7、11都是质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质数?”

  生:“13、17、19、23……”

  师:“质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数不完,质数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张贴合数概念)。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合数?”

  生:“4、6、8、100……”

  师:“合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合数的个数数不完,它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张贴概念)。”

  2、教学例2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看例题。”

  投影: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质数有:(生)17、29、37

  合数有:(生)22、35、87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请某某同学上来找出所有的质数,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

  学生填完后,师:“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1:“17、29、37是质数。因为17只有1和17两个约数,29只有1和29两个约数,37只有1和37两个约数。”

  师:“请某某同学上来找出所有的合数,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学生填完后,

  师:“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2:“22、35、87是合数。因为22除了1和22两个约数外,还有2、11两个约数,35除了1和35两个约数外,还有5、7两个约数,87除了1和87两个约数外,还有3、29两个约数。”

  师:“这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下面请同学在书上第59面完成中间的做一做。”

  投影:

  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9 21 43 67

  质数:(生)19、43、67

  合数:(生) 21

  请两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分别写出答案,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师:“请同学们做一做,20以内的数中,有哪些数是质数。”

  学生自己动手制出20以内质数表。

  师:“如果给我们一个数,如87,我们怎样知道这些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是个质数呢?”

  生:“我们可以用2、3、5、7、9……去除这个数,如果这个数不能被2、3、5、7、9……这些数整除,就说明这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那么它就是一个质数。”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我们通常可以用2、3、5、7、9、11……这些数除这个数,如果都不能整除,就说明这个数是质数。”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请看屏幕。”

  投影:题一

  检查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分别填在指定的圈里。

  27 37 41 51 57 69 83 87

  质数 合数

  投影:题二

  在自然数1~20中:

  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投影:题三

  下面的判断对吗?说出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引导小结,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的定义;知道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会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的课题就是……(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

  五、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从课本第62面的第1题中的99数中,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自己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做完以后与第59面中间的质数表对照一下,看谁能够一气呵成,制出100以内的质数表。我们今天到此为止,下课!”

  六、简评。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循循善诱,层层深入。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例1中12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的分类,初步使学生认识到根据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1。其次,教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这三个概念。再次,教师让学生从例2中渐渐熟悉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完全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口算练习

  4×5 5 × 8 7 × 9 9 × 4

  7 × 3 6 × 8 9 × 5 8 × 8

  7 × 8 3 × 6 9 × 9 6 × 7

  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 )七二十八

  计算下面各题。

  24÷6 15÷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

  合作探究

  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9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完成第50页第1、2题。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二、 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五、 教学难点: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1.交流

  师: 我们的黑板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教室的'墙面又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黑与白在语文上是什么关系?

  生: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白是黑的反义词。

  师:能说黑是反义词或白是反义词吗?

  生:不能,因为黑与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反义词。

  师:那么,数学上有没有相互依存关系的现象呢?

  生:约数和倍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吗?

  生:例如8是4的倍数,4是8的约数。不能说成8是倍数或4是约数。因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数学中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现象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知

  对数游戏

  1.学习倒数的意义

  我们六年级办公室里有7人,男教师4人,女教师3人,下面我和同学们做个对数游戏,就是我先根据3和4 说一个数,同学们跟着根据3和4说一个数 。

  师:4是3的4/3,

  生:3是4的 3/4

  师:7是15的7/15; 生:15是7的15/7。

  提问;看我们做游戏的结果,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说课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旋转与角》,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科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现有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该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将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直观的区分开来,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本课教材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它是在学生自己旋转纸条的过程中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直观体验,感悟旋转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角的形状与大小不相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认平角、周角。

  2、经历认识平角与周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感知图形的旋转。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旋转操作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简单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构成。

  教法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开课前拿出自己做好的活动角,引出角,进一步认识各种角的特点,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角”做好铺垫。

  2、幻灯片呈现复习的内容,复习学过的锐角,钝角,直角。

  3、思考问题:角是怎样形成的?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1、让学生旋转自己的活动角,提问学生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成一条直线时,这时所成的角什么?引入平角的概念。

  2、同样的方法引入周角的概念。

  让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使学生所有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权。在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索和发现之后,教师PPT演示,总结学生的发展。

  3、课堂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角。

  在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了他们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角。

  三、说课堂练习

  本课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习那是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平角 周角

  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两条边完全重合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新课

  1、 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 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例如:小丽20xx年月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确1.8元,共101.8元。)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后利息。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P99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方法

  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丽的100元钱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1002.70%3=8.10(元)

  (3)三年后取款,小丽能得到8.10元利息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1999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的确20%缴纳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后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

  (4)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师板书

  利息税金:8.1020%=1.62元 税后利息: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5、练习。

  (1)完成二十三的第6题,学生读题后,提问:贝贝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少?然后由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教学总结:

  折扣、纳税、利息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折扣是学生们日常生活最熟悉的,教学中,我没有剥夺孩子们想说的权利,让他们自由地来说说他们对折扣的理解,并引入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但教学中我没有说清楚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因此个别孩子对于七五折这样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而纳税和利率,则主要是通过公式的掌握教给孩子解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1-08

小学数学教案【精华】03-27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12-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3-0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8-28

小学数学教案三篇11-1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9-15

小学数学教案3篇10-01

小学数学教案4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