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绳子,了解绳子在实际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2、通过玩游戏,进一步感受不同绳子的不同特性和用途。
3、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毛线、丝带、鞋带、电线、溜溜球、用绳子编织的包、毛衣、陀螺、拔河的绳子。
2、每位幼儿收集的绳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请你们摸一摸,猜猜它们是什么?
2、教师: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
出示口袋里的绳子提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二、幼儿自由谈论自己带来的绳子
引导幼儿说说:你带来的是什么绳子?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有什么用处?
三、观察多种不同质地的绳子,了解其用途。
1、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神奇的绳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出示实物筐,、有的粗、有的细,颜色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麻绳的,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扁的……)
2、游戏:好玩的绳子师: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绳子玩一玩,看谁的玩法多
(1)幼儿开始创造游戏
(2)玩过后,请幼儿介绍玩法,幼儿一起玩。
3、分组试一试,看看绳子有什么用第一组:"挂"衣服、毛巾、图画第二组:"系"鞋带
第三组:帮小手找朋友第四组:"串"珠子第五组:"扎"礼盒第六组:编织、绕毛线。
四、说一说用过后、见过的绳子
教师:刚才你用绳子干什么了?在我们生活中,绳子还有什么用?(讨论交流)
小结:绳子能捆绑东西,绳子还能扎头发、丈量、织鱼网、荡秋千、钓鱼、拔河、跳绳、装饰、做中国结、保护树桩、织毛衣……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大班科学教案2
设汁意图:
大班幼儿已初步知道眼睛的用处,但还不知道如何保护眼睛。经观察,有些幼儿不注意眼睛的卫生,常用脏手、脏手帕揉眼睛;看书、画画常常不注意姿势,眼睛离书本很近。尤其是有些幼儿在家里几乎每天看电视,而且看的时间较长,离电视屏幕很近,有的甚至躺在床上看。设计本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知道保护眼睛的基本方法。并求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向家里人了解眼睛近视或生眼病的原因。
2.保护眼睛为内容的图片4张。儿歌“小医生”的录音带、录音机。
3.请好一位眼科医生。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请幼儿猜谜语:“上边毛,下边毛,当中一粒黑葡萄。”要求幼儿在自己身上找一找是什么东西。幼儿个别回答)
请幼儿闭一会儿眼睛,然后提问:假如眼睛看不见,你会怎么样?
小结:我们学习,生活、劳动都要有一双好眼睛。
二、怎样保护眼睛
1.请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眼睛近视或生眼病会感到怎么样。
2.逐张出示图片,内容分别为:写字画画时坐姿要正确;看书以后向窗外远眺;不用脏手、脏手帕揉眼睛;看电视要离开一定的距离,时间不能太长。请幼儿看图讲出内容,并联系自己,说说平时有没有像图片上的小朋友那样做。
3.请一位眼科医生讲讲怎样保护眼睛,并检查几位小朋友的眼睛,根据检查情况,提醒幼儿应注意什么。
小结: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
三、欣赏儿歌“小医生”,进一步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介绍班里开展“保护眼睛”的活动情况,通过校信通给家长联系,请家长配合老师共同做好保护幼儿眼睛的工作,要求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采光好、桌椅高低合适的学习场所,平时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随时纠正幼儿用眼的一些不良卫生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气象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做气象记。
3、有探究气象变化的兴趣个求知欲。
重点难点:
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做气象记。
活动准备:
1、提醒幼儿注意近期的天气,能经常听天气预报。
2、纸、笔、幼儿画册第三册p333、天气预报的录像。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将自己了解到的近期天气变化情况告诉大家。
2、观看一周天气预报录像。了解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
为什么我们每天要看或听天气预报?
3、学看温度计。
提出问题:人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天不同的气温的?
提供气温表,教幼儿测量活动室内外地气温。
教师根据幼儿报的'气温用图示或实物投影仪进行演示。
4、学习记气象记录。
幼儿分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将看到的、听到的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学习用图表的形式将观看一周天气预报记录下来。
大班科学教案5
一、设计意图:
尊敬的园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节大班的科学活动课《有趣的沙漏》。我们幼儿园有个大沙池,小朋友们很喜欢到里面去玩沙。他们使用各种工具玩沙,总是很兴奋地说着自己的发现。但是他们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纲要》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针对幼儿玩沙的这种兴趣和目标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沙漏中沙的流速与洞口大小、洞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在积极探索中,尝试与同伴相互合作。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作为大班秋季主题的学习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我拟定了以下几点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沙漏可以用来计时。
2、能力目标:发展比较、观察、判断的能力,了解沙漏中沙的流速与洞口大小、洞口多少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中观察发现沙漏中沙的流速与洞口大小、洞口多少之间的关系,能与同伴相互合作制作简易的沙漏。
四、说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自制沙漏,空饮料瓶、沙、自制漏斗、纸杯、瓶盖、胶布、剪刀。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本次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接演示法:利用制作好的简易沙漏,引导幼儿观察沙是怎么流下来的?
2、PPT图片认知法:利用图片让幼儿认识沙漏的样子。
3、谈话、讲述法:给幼儿介绍沙漏的简单用途(古代用来计时)。
4、视频教学示范法:幼儿观看沙漏的制作视频
5、比较、总结法:比较图片中哪个沙漏的流速更快。
学法:
在指导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法和体验法,给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
六、说教学流程设计
1、让幼儿直接观察沙是怎么流下来的,激发他们的兴趣。
2、利用小红帽人物引出沙漏图片,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沙漏。
3、简单介绍沙漏的用途。(可以计时)
4、幼儿相互合作,制作沙漏。
5、观察、比较沙漏中沙的流速。
6、讨论:为什么你们的沙漏流沙的速度不一样?
7、教师小结:沙流得快慢和洞的大小有关,洞大流得快,洞小流得慢,如果洞一样大,洞多的就流得快。
8、PPT图片比较,请幼儿判断哪个沙漏的流沙速度更快,并说明原因。
接下来是我的活动过程,请老师们多多指导!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课,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幼儿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如自己舀沙装沙,选择瓶盖、合作用胶布固定两个瓶口等等。通过这次活动,我体验了做"引导型教师"的快乐。引导幼儿注意和观察每一活动所呈现的现象,启发他们讨论这种种现象的原因。如:为什么沙子漏不过去或沙是从哪里漏下来的?比较沙子的流速快慢以及为什么等等,启发引导幼儿根据这些现象去讨论、去思考,从而得出沙流得快慢和洞的大小有关的结论。当幼儿制作好有趣的沙漏时,我对他们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当幼儿感到教师认可自己的成果时,幼儿会有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树立更强的自信心。不过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我的引导语,提问的方式不到位,有些结论急于说出结果,没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如果我能更放手地让孩子们探索相互合作的有效方法,教育作用必然更大。
大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摘枇杷,会辨别成熟的枇杷,了解枇杷的品种、用途。
2、知道枇杷是家乡历来有名的特产之一,增强爱家乡的情感。
3、体验摘枇杷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探究的能力。
物质准备:
幼儿每人一顶太阳帽、竹勾子(摘枇杷工具)、篮子若干、毛巾若干、筐两个。
知识准备:
教师事先向果农了解枇杷的品种、了解枇杷在我们家乡的.历史,幼儿事先去看过成人摘枇杷一次。
安全准备:
事先联系好生态园里的枇杷地、幼儿出发前穿球鞋,戴上太阳帽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来学摘枇杷,可以用工具、可以不用工具、可以几个人合作等。但要注意安全。
二、幼儿尝试摘枇杷
教师巡逻观察幼儿是怎样摘的,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三、集中讲评(讨论),共享经验。
幼儿讲讲摘枇杷的方法和怎样辨别成熟的枇杷以及枇杷的品种。
幼儿讲后,教师加以小结:
我们今天摘的枇杷有两个品种,皮红的叫红种枇杷,皮淡黄的叫白沙枇杷,皮青的是不成熟枇杷,我们要摘成熟的枇杷,低的树可以用手直接摘,高的地方用勾子,可以几人合作。
三、分散:幼儿第二次尝试摘枇杷
交代要求:幼儿摘后,把枇杷按品种倒入两个筐内
四、整理东西后回幼儿园
五、延伸活动
1、可以用枇杷肉请幼儿做糖水枇杷。
2、观看枇杷肉和枇杷叶入咳嗽药的录象。
3、枇杷核可以当数学教具、可以打洞后穿成各种幼儿喜欢的“艺术品”、枇杷叶可以粘贴成树叶画或可以在叶上画画等。(以上活动也可以放在区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
2、知道现代化通讯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环境与材料
1、各种电话、对讲机模型若干。
2、事先在生活中对电话等有一定了解。
3、《科学》下P.16~17。
一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幼儿讨论
1、小明的爸爸外地出差,小明很想他,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联系上爸爸呢?
2、你使用过什么电话?各有什么特点?
3、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讨论并回答。
二、结合实物,认识移动通讯工具1、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进一步讲述电话的用处和功能。
2、介绍近距离童话时使用的另一种通讯工具:对讲机。
3、说一说: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相比,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三、探究与发现1、请幼儿认识一下手机上的按键,了解特殊按键的功能及其使用的方法。
2、试一试,手机怎样通话,它都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我们什么时候要使用电话?
四、观看画册《电话的`发展》
1、幼儿在观察中了解电话的发展是怎样的。
2、知道几种应急电话号码。
五、打电话玩游戏"打电话"
活动反思:
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游戏法、实物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变枯燥的科学知识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寓教于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原则,便于幼儿接受掌握。
大班科学教案8
设计意图: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的手指被刀子划破了,不久他的伤口愈合了,他发现新长出来的指纹和原来的指纹一模一样,就问我:“手指上的皮肤为什么有一道一道的纹路,而其它地方的皮肤没有呢?”
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意识,科学的探索精神,我设计了此次活动《神奇的指纹》。
活动主题:
本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特征;观看录像了解指纹的作用;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等,充分调动每一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保持了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指纹的罗圈形状、数量不同,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2、了解指纹的三种类型及指纹的用途。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指纹画展。
2、录像《黑猫警长》。
3、放大镜、油印、白纸、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参观指纹画展,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看画展好吗?”(好)
2、幼儿观看指纹画展,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画得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画是用指纹印出来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
1、教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指纹在手指肚上)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或是用油印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察。并和同伴的指纹比较一下。(教师巡场指导幼儿观察发现指纹的形状、数量不同)
(1)“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你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
(3)“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小结:指纹的罗圈形状和数量都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指纹;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三、引导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三种类型
1、让几个幼儿将指纹印在纸上,然后把纸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三种指纹类型,分别给他们起名字。
(1)第一种叫弓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一把弯弯的弓箭一样。
(2)第二种叫蹄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象小马蹄子一样!
(3)第三种叫涡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水流湍急的小旋涡一样!
3、统计一下各类指纹的数量:有弓型纹的举手、有蹄型纹的举手,有涡型纹的举手(巩固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四、观看录像《黑猫警长》,了解指纹的用途
1、“指纹有什么用呢?请大家观看录像,看完你就明白了。”
2、幼儿观看录像《黑猫警长》。
3、提问:“黑猫警长是如何破案的?”(黑猫警长通过罪犯留下的指纹,找到的罪犯)
4、教师小结: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五、启发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
1、“关于指纹你们还有哪些奇思妙想呢?”(指纹锁、指纹门、指纹冰箱、指纹钱包、指纹手机、指纹汽车……)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点子,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智慧的钥匙开启科学的大门,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做出一份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延伸活动:制作幼儿指纹身份证
1、“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就像身份证,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个指纹身份证,好吗?(好)
2、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教师巡场指导。身份证上有: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名称及幼儿指纹。
大班科学教案9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等。本次活动选用的材料都来来源于如钱币,有凹凸面的字、画、树叶等物品,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幼儿在园里经常做些美工活动,但利用这些物品来进行美工活动,对幼儿来说却充满了新奇,因为兴趣是幼儿探索问题的根源,我利用幼儿熟知的事物,在探索操作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科学课《拓印》,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探索拓印的奥秘。
2、技能目标: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拓印。
3、情感目标:让幼儿对拓印产生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尝试、再操作,加上教师的指导,对拓印的方法有所了解。
难点是:
引导幼儿探索拓印的奥秘,让幼儿观察,发现,引起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进行操作,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发现问题,为什么会印在纸上画,想办法知道。教师作为引导者及支持者,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探索拓印的奥秘。因此我为本次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树叶,硬币,有凹凸面的字画若干。
2、教师范例画一幅。
3、胶棒、纸、铅笔人手一份。
根据《纲要》中对科学所定的目标、内容等要求,结合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我为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流程是:
激发兴趣——探索讨论——动手操作——互相交流——继续操作——展示作品
一、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发现其中的秘密,引出兴趣。“小朋友看看这幅画和你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二、探索讨论
幼儿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探索其中的秘密。“小朋友想想这是怎么画上去的,你们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再告诉老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三、动手操作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来进行拓印示范,然后请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每个盘里都有许多材料,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来进行拓印,看看你们选择的材料拓印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在操作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幼儿发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进行个别指导,为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体验,多注意幼儿操作过程。
四、互相交流
幼儿自选材料后,与其他幼儿交流自己选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画拓印好了吗?如果印不出来,为什么呢?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有没有印出来?为什么?”
五、继续操作幼儿失败后,发现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尝试、探索来解决问题。只有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才能再创新。掌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么样的物品才能进行拓印。小朋友发现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没法拓印,为什么呢?原来只有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较薄的可以拓印,过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时还要把上下两张纸固定好。
六、展示作品
幼儿拓印完,请每位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进行展示。一起分享探索拓印画带来的快乐。
本次教学活动按照新《纲要》的要求,以幼儿为主,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观察法:教师出示范例画,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点及获取一些感性经验。教师要引导幼儿全面、系统、有序的观察,即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整体,又要引导观察其细节。以保证幼儿观察的全面性,同时要为幼儿创设自由的观察空间,以免造成幼儿被动学习。
2、讨论法:教师通过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学习在“碰撞”中对不同观点进行相互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幼儿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态度和品质,接纳、尊重同伴的观点和经验。这种方法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并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思维社会化。
3、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带幼儿选择材料进行拓印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在失败中吸取经验,享受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探索的兴趣,鼓励幼儿进行猜想并对其验证,让幼儿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及成功的体验。此法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此外我还运用加入了操作法、审美熏陶法、激励法,使整节课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和谐统一。同时促进了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发展。
效果:
本节活动我们打破了以往教师教授,幼儿学习的旧观念,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探索问题,操作解决,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保持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喜欢参与。我预想本节活动的效果应该不错。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10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经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齐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我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我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我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明白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明白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我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我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样保护自我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我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我,有的----有的----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我的?
此刻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能够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样了?老虎出来了,怎样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我,看谁模仿得最像!
大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感知气温情况变化的兴趣。
2、引导幼儿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3、引导幼儿学习动手制作冰花、欣赏冰花,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矿泉水瓶、清水、细绳、花瓣、树叶、小石头等。
2、温度计若干。
活动过程:
1、在天气不是很冷的时候布置幼儿回家制作冰花后,请带来冰花的幼儿讲讲怎样做的冰花,请没带冰花的幼儿讲讲为什么没带。让幼儿知道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室外是冻不出冰花的。
“你的冰花在哪里做成的?”(冰箱里)
“你为什么不放在院子里或房间里冻冰花”?
“为什么院子里、房间里冻不成冰花”?
(注:第一步先让幼儿感知气温是否适合冻冰花,不急于关注冰花的造型欣赏。)
2、请幼儿带温度计到幼儿园,认识温度计后分别放在室内和室外,每天观察、记录气温的变化。
3、在天气寒冷时再布置幼儿冻一次冰花,要求幼儿在室外冻。请幼儿观察室外温度到多少度时水会结冰。
4、观看冰灯、冰雕的录像、图片,向幼儿介绍哈尔滨冰灯,为下一活动《不同地方的冬季》做知识铺垫。
幼儿园科学、健康领域生成活动:卷起报纸做运动
生成原因:
“追、赶、跑、跳、碰”这一课程单元进行了刚一周,发现幼儿对于运动性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孩子常常信手拈来,随意物件在他们的手中就能玩出许多新花样。上周结合海啸赈灾活动请幼儿收集相关资料,一张带来的报纸在林海韬小朋友的手中被卷成了小棒,海韬小朋友一边挥动着一边念念有词:“接球、过网……”,其他的幼儿似乎也来劲了,纷纷抢过报纸耍弄起来。缘于对“魔法绳”活动的思考,我设想,一张简单的报纸是否也可以象一根简单的绳子一样成为孩子既动手动脑又快乐学习的好素材呢?于是,我大胆地尝试了将报纸与运动主题结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动,试图通过有趣的活动设计将运动与学习巧妙地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折、卷活动中感知报纸承受力的变化。
2、发挥幼儿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活动准备:
1、用皱纹纸在地面布置成小河的情景。(4条小河)
2、报纸足量,玩具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动物到了河边没法过河,哎,有张报纸,我们用它搭座桥让小动物过河吧!
观察:立即有幼儿提出:“报纸那么软那么轻,小动物怎么过河呢?
师:那你们想想办法吧!
二、幼儿操作探索:如何帮助小动物过河。
观察:幼儿两人一组积极地行动了起来。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地将报纸进行折叠,让其变得牢固,让小动物安全过河,并激动地跳起来:“我们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儿两张椅子的间距太近,不用折报纸就能让小动物安全过桥,经教师引导后才又做尝试。
三、为了让幼儿折叠报纸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独木桥小动物很害怕,怎样才能让桥变宽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儿再度探索操作。
观察:经过反复的尝试、引导,有幼儿折出了瓦楞状的桥、有栏杆的桥。
四、尝试用报纸做运动。
1、师提议:“不如我们用报纸来做操吧!”
观察:拿着又大又轻的报纸做操,幼儿有些不满意,很快有幼儿将报纸卷成棒,于是大家都高兴地这样做,然后大家一起高兴地做棒操。
2、师又提议:“既然报纸又可折又可卷,我们用它做材料,开个小小运动会吧!
观察:孩子们很兴奋,回顾了暑期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幼儿很快创造性地用手中的报纸玩起了这些项目:
1、用报纸卷成棒,两头折叠让其站立,反复多个,当成跨栏的栏杆,幼儿学百米跨栏冠军刘翔越过栏杆,比赛跨栏。
2、简永川小朋友用卷成的小棒当成杠铃,学石智勇练举重。
3、洪屹威、郭正霖等四位小朋友将报纸团成球,用报纸小棒击球玩棒球游戏。
4、还有幼儿将报纸折成一个面当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类游戏,另有幼儿玩起了击剑、跳高、跳水等项目。小小的纸棒在他们的手中妙用无穷,孩子们开心极了。有幼儿问:“纸棒可以带回家吗?”户外活动时他们又把纸棒带了去。
备注:
反思:
这是一个科学与健康领域相结合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非常地积极和兴奋。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桥”活动中,教师的要求不够仔细明确,如椅子的间距、怎样叫安全过河等,以及教师对科学探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度的把握,因此活动效果有些不尽人意。在后半部分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教师十分欣喜,小小纸棒在幼儿手中玩出的花样让教师也感受了无穷的乐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不爱动、年龄小的幼儿也非常投入地参与了这些游戏。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来,无论再小再简单的物品,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设计,就一定能成为孩子快乐学习的好素材。
大班科学教案12
设计意图:
《树叶书签》是大班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的一个探究实验的科学活动。活动帮助幼儿学习制作树叶书签,感受制作过程中的乐趣,激发幼儿探索、思考的欲望。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符合幼儿爱动手、爱摆弄的年龄特点,提供幼儿亲自操作的机会,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创设环节,请幼儿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发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预设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探索制作树叶书签的方法。
2、亲自尝试动手制作书签,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3、激发幼儿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每桌一份各种形状的`树叶(已在碱水中煮过)、桌上铺上干布
(2)每人一个镊子、一个投入碱水的烧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论幼儿见过的各种树叶。
2、设置悬念,怎样把树叶保存下来。
二、讨论制作树叶书签的方法。
1、探讨树叶的选择。
2、探讨制作的方法。
3、教师操作演示,幼儿仔细观察操作过程。
三、幼儿动手制作书签。
1、提出要求。
2、幼儿操作。
四、展示交流,感知各种树叶的叶脉特征。
大班科学教案13
材料准备: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实验操作:
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扎孔,重复上面的试验,这次从瓶盖上喷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水笛
材料准备:一根长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实验操作: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长吸管大约三分之一处剪个口子,使它几乎断开,但还要连着一点;
3、使吸管在切开处弯曲,将吸管较长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处于水面上,使劲向吸管吹气就会听见声音,调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声音又会发生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向吸管中吹气的时候就会产生一股喷出的气流。这股横向的气流通过较长段吸管口部的时候,引起吸管中气柱的.振动,于是产生了一个微弱但稳定的声音。当较长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时,振动的空气柱缩短了,从而产生了一个较高调的声音,吸管上升,空气柱加长,便产生了一个低调的声音。
小百科:彩虹,又称天弓(客家话)、天虹、绛等,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 戴 八种颜色。事实上彩虹有无数种颜色,比如,在红色和橙色之间还有许多种细微差别的颜色,但为了简便起见,所以只用七种颜色作为区别。
大班科学教案14
活动意图:
秋天来到,伴随着瑟瑟秋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各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陆续上市。秋季的水果很多如: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等数不胜数。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对身体十分好。特别是秋天的水果,那真的是聚集了一年的精华。结合实际开展了此次活动《秋天的`水果》。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各样秋天水果的特征。
活动目标:
1、 观察秋天水果,比较水果果核特征。
2、 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实物。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征。
活动难点:
感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你们都吃过什么水果?
小结:好多水果都是我们喜欢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儿观察,讨论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结:原来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这些水果里有果核吗?
(幼儿根据经验讲述)
三、果核配对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种?
水果果核连线,出示食物进行验证。
小结: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再找找还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样的?
活动反思:
秋天,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水果成熟了,有了这些水果,我们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蕴藏着许多知识和秘密,活动通过说说,看看从而获得许多关于水果的知识。活动中引导幼儿由外到内地认识各种水果。按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而设计的,每个活动都充满趣味性,符合幼儿需要,完成了活动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明白“苔藓”这一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了解苔藓的生长环境。
2、乐意主动采摘苔藓,感受乐趣。
3、丰富相应词语,如葫芦藓、地钱、墙藓等。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找好有苔藓的花圃、田间路边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苔藓实物样品、引出课题。提问:
——谁见过这些绿绿的小东西?它们会长在哪里呢?
——今日我们要去找找苔藓,能够采摘。
二、幼儿寻找采摘苔藓,过程中和幼儿一齐观察其生长环境的特点,诱发幼儿(幼儿食品)有意记忆。
三、交流经验
——你找到了苔藓了吗?它长在哪儿?什么样貌的?象什么?(让幼儿边观察边讨论。)
——请你找一找苔藓的根、茎、叶。谁也有根、茎、叶?
四、幼儿再次寻找采摘,并让幼儿摘点野花、野草,为回教室让幼儿用它与苔藓合作学习插花。
五、梳理经验:
1、苔藓它多生长在潮湿、肥肥的土地里,在住宅、田园和路旁容易找到。因为是潮湿环境,所以人们走路要细心。
2、苔藓虽小也有根、茎、叶,是植物一种。(让幼儿讨论苔藓与水和阳光的关系。)
活动提议:
可结合相应的'季节和天气组织幼儿采摘苔藓(地钱),并烹饪、品尝苔藓植物(地钱),让幼儿了解其特殊的用处。
活动延伸:
1、科学区中设置“下水石”、“上水石”、“没水石”,观察哪块石头能长出苔藓。(“上水石”总坚持着潮湿的状态,所以适合苔藓植物生长。)
2、在自然角种植苔藓。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16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09-1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四篇08-1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3篇10-2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3篇09-0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4篇09-0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03-2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03-21
大班科学教案15篇03-19
大班科学教案(1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