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认识圆形(圆面和圆圈)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活动准备:圆镜,圆盘子,脸盆;圆形纸片若干,大、中、小圆圈各1只, 幼儿每人一套大、中、小圆
活动过程:
一、实物演示
1、(出示圆镜)这是什么?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圆盘)这是什么?这只盘子是什么形状的?盘子的口实什么形状的?
出示脸盆(提问同上)
3、教师: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幼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
二、图片演示
1、 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圆形纸片。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又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圆形有大的,有小的,还有最小的呢。(教师用手逐一指出)你们看看这些圆形像什么?
2、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两个圆圈,红的大,黄的小。问:这里有几个圆?那个大?那个小?(再出示最小的1个绿色的圆)现在这里有几个圆/?哪一个是最小的圆?(和幼儿一起说出大圆,小圆,最小的圆。)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大圆妈妈。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小圆宝宝。最小的圆呢,我们就叫她最小的圆宝宝。(幼儿复述一遍)教师:大圆妈妈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院并排站好。
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快来呀,请你也打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请一个小朋友帮小圆宝宝滚到妈妈身边去。现在,3个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师:圆妈妈又说话了:小圆宝宝,你再过来一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圆宝宝你也来与妈妈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请一位幼儿帮忙。现在三个圆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师:大圆妈妈非常喜欢圆宝宝,她又说:小圆宝宝你们全部进来,坐到妈妈身上来。小圆宝宝滚呀滚,全部滚到大圆里。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你也全部进来吧!最小的圆宝宝也滚呀滚,全部滚进大圆里了。
教师:圆妈妈心里真高兴,她说:小圆宝宝请你到妈妈怀中来吧,妈妈抱你睡觉。小圆宝宝就滚到了妈妈身体的当中去了。小圆宝宝说话了:最小的圆弟弟,请你到我怀中来,让我来抱你睡觉。那个小朋友会帮小圆宝宝的忙。好,现在大圆抱着小圆,小圆抱着最小的圆,3个圆真高兴。
三、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每人一套学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圈教师:小朋友,你们没人有几个圆?请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自己拼放、游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物体的高矮,懂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培养幼儿比高矮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同样大小的.红色、绿色大长方体积木各一块,两张小鸡和小鸭图片,一把贴绒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红色、绿色的小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若干,木珠若干,大小不同的量杯各一个,套管、盘子各一个。(盘子的正面有方格,反面有凸钉)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与同伴比高矮
幼儿两两组合比高矮(也可以和老师比),讲出谁高、谁矮或两个人一样高。自由交换伙伴再比,可多次进行。(教师:甲和乙比,甲高乙矮;甲和丙比,甲矮丙高)
3.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4.比积木
教师出示红色、绿色长方体大积木各一块,变换摆放方法,让幼儿观察比较:两块积木平放――一样高;红积木竖起来,绿积木平放――红高绿矮;红积木平放,绿积木竖起来――红矮绿高。教师拿掉红积木,问:绿积木是高还是矮?(幼儿无法比)由此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分组操作:
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1.让幼儿用同样方法将相同数量的小长方体积木在桌子上搭高。(教师问:你们谁搭得高,谁搭得矮?幼儿:一样高)
2.让幼儿将相同数量的木珠穿入套管,再插在凸钉盘上,相互比高矮。(教师:看看谁插得高,谁插得矮?幼儿:一样高)
3.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
4.请幼儿把6块红圆柱体积木搭在一起,再把5块绿圆柱体积木搭在一起,然后比一比。(教师:哪个高,哪个矮?幼儿:红圆柱体积木比绿圆柱体积木高。教师:用什么方法能让红圆柱体积木比绿圆柱体积木矮呢?幼儿:拿走两块红圆柱体积木,或加上两块绿圆柱体积木就行了)
演示游戏:
1、教师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遮住下半部分)玩游戏。(教师用小鸡的口吻说我小鸡高,你小鸭矮。教师然后又用小鸭的口吻说:不,我小鸭高,你小鸡矮)
2、教师请幼儿判断一下小鸡、小鸭哪个高,哪个矮?(幼儿可能回答一样高,因为它们的下半部分被布遮住了,从头部看是一样高的)
3、教师揭去遮盖的布,幼儿看到小鸡站在小椅子上,小鸭站在地上。再请他们想一想,小鸡、小鸭哪个高,哪个矮?教师可边说边把小鸡从椅子上取下来与小鸭比,使幼儿懂得比高矮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延伸活动:
1、教师让幼儿到操场上去找任何一种物体与自己比高矮。如,让幼儿比过后说,我和大树比,树高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教师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较。
2、教师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别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比高矮,该怎样比?把比的方法告诉大家。
活动评析:
1、设计中将高与矮比较中的相应性、相对性、可变性巧妙地渗透在集体活动和分组操作中。在演示游戏和延伸活动中,还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的物体比高矮时,必须在同一平面上。这样,有利于幼儿仔细观察、多做比较。
2、设计中的各环节注意动静交替,既有拍气球时的向上跳跃等活动性比高矮设计,又有桌面组合、摆弄操作材料等安静性比高矮设计。幼儿不仅人人有亲身投入比较活动中去的机会,同时还有思考、判断、应用和再创造的机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 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教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3只桃子,3个蘑菇,3条小鱼……)
教师: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教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1、教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2、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
(1)教师: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
(2)先变成数字宝宝
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
(3)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
教师: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3、教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标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 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 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标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标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外形特征。
2、学习嵌板与相应卡片的配对。
3、发展幼儿的视觉与触觉。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实心图形卡片、粗线条与细线条卡片(附后)。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嵌板)。
二、幼儿观察、操作学具,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感知,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
(1)这对兄弟长得一样吗?
(2)它们哪里不一样?
(3)那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
(4)师总结:这个四条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正方形。这个两组对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长方形。
2、三段式教学法教授正方形与长方形:
(1)师:这是正方形(长方形)。
(2)师:这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啊?
(3)师:这是什么?
三、嵌板与卡片的配对。
1、教师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师:今天正方形和长方形两兄弟还带来了它们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实心图卡片)
师:你们看这张照片是谁的啊?(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卡片,检验是否正确。然后请幼儿摆放另一张卡片)
(2)(出示粗线条卡片)
师:我这里还有两张卡片,和刚才的有点不一样,你们来帮帮忙,看看它到底是谁的。(请幼儿尝试摆放)
(3)(出示细线条卡片,请幼儿尝试摆放)师:你怎么知道照片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呢?
2、幼儿操作嵌板与卡片的配对。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们,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俩的照片,你们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发给它们啊?
【教学反思】
蒙台梭利教育的科学之处,在于它能针对幼儿发展的敏感期帮助幼儿发展潜能。敏感期有感觉器官精练的敏感期和肌肉运动协调发展的敏感期。在感觉的敏感期内,孩子会以他的视觉、触觉去学习分辨物体的.尺寸、大小、颜色、形状等。本次“方形兄弟”的活动。正是根据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设计的。但它既不是一个纯粹的蒙氏活动。又有别于我们当前幼儿园的一般教学活动,它是蒙氏教育思想和《纲要》理念的一个结合。它利用蒙氏教具(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这一载体帮助幼儿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此次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活动的命名和导入部分
设计者将毫无生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兄弟”,将枯燥的形状拟人化、游戏化,这样能帮助幼儿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学习活动从一开始就让幼儿感到亲切、好玩,激发了幼儿探讨的兴趣和欲望。
2、活动充分给予了幼儿实际操作的机会。幼儿通过触摸两个方形来感知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典型特征。并且通过触摸比较找出他们的不同点,体现了让幼儿自己动手感知、自己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教育理念。
3、嵌板与卡片的配对练习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了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同时,配对的练习又是分层次的。从实心到粗线图再到细线图,逐步增加难度,幼儿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操作才能解决问题,这种由易到难的卡片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形成了思维判断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5。并理解5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3、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数数是多少》游戏卡中的数字卡1—5。
2、《送水果》游戏卡。
3、幼儿水果游戏卡。
4、《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活动过程:
☆排序
1、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1—4,请幼儿为数字1—4排序。
教师:这是数字几?我们可以怎样给它们排队?为什么?
(幼儿可从大到小排,或从小到大排)
教师:数字4后边应该是几?
2、出示数字卡片5,引导幼儿认读并辨认5的特征。
教师: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为什么要排在数字4的后面。
☆游戏:送礼物
创设小熊过生日的情境,为小熊送礼物。
教师:小熊今天过5岁生日,你们想送他什么礼物?小熊希望是用数字5来代表这个礼物的`数量。
☆操作:送水果
1、出示《送水果》游戏卡,练习按数取物,引导幼儿寻找、点数水果。
教师:小熊最喜欢吃水果,这有很多水果,请小朋友每人取出一种水果,数量为5个。
2、出示数字卡片,幼儿练习按物取数,引导幼儿互相验证"礼物"的数量。
教师:请小朋友互相数一数,水果的数量对不对,并找出相应的数学卡片,放在旁边。
3、完成操作单《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教师带幼儿阅读操作单,在幼儿完成操作单过程中及时鼓励引导,并以大拇指粘贴作为奖励贴在幼儿的操作单上。
☆延伸
将操作单放入活动区,请小朋友在活动区中继续进行相互验证操作单的正确与否。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幼儿探索、自主的学习,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改变过去数学活动中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幼儿想象5像什么的环节上,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满足幼儿想象的需求,对幼儿的发散思维的发展十分有利,使幼儿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本活动的容量较大,特别是后面的画圆点环节,由于借班上课,忽略了对本班幼儿这方面能力的了解,使得时间过长,可将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放入活动区进行。将此环节运用前面的水果卡片再设计一个小游戏来替代。
他评:
林晓静老师:教师的语言有欠规范。
张晓梅老师:
1、教师的鼓励及时、到位。
2、活动内容的安排有些丰满,使得教学容量过大,可将操作单环节放入活动区进行,改为为小熊再次选水果,加深难度选两种水果,数量合起来为5个。
3、教师的语速过快,提问的语言不规范,提问后要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4、注意活动能够中的动静交替,教师能采取好的策略将幼儿的注意力收回来,但要注意细节,特别是幼儿操作时,应采取相应的策略给予时间上的限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感知左右对称。
2、在理解对称概念的基础上帮助瓢虫装扮翅膀并体验装扮的快乐。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点:
理解左右对称的表现形式,(即:左右图案的颜色、花纹、大小、位置相同)活动难点:运用对称的方法装饰小瓢虫
活动材料:
ppt、幼儿操作瓢虫、黑点粘纸、贴有数字(4、6、8、)的展示板
活动过程:
●意图:引出话题
1、(播放ppt1、2)幼儿观察图片,感受舞会的欢乐气氛。
2、(播放音效)幼儿观察舞会上哪些昆虫没有来。
●意图:初步感知对称1、(播放ppt3)提问:小蝴蝶怎么哭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过渡语:我这里正好有三件蝴蝶的衣服,你们觉得哪一件最漂亮最特别。
3、(播放ppt4)引导幼儿观察第二件衣服左右的颜色、花纹、位置。
4、总结:原来左边和右边的颜色、花纹、大小、位置完全一样,这样的表现方式叫做左右对称。对称的图案会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的漂亮。
5、(播放ppt5)过渡语:谢谢你们我的朋友,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今天一定是舞会上最美丽的一只昆虫。小蝴蝶穿上对称的衣服,开心的飞走了。飞呀飞,小蝴蝶发现周围有许多东西也是对称的,你们发现了没有?
●意图:寻找对称
5、(播放ppt6)幼儿寻找图片中对称的事物,特别讨论两棵大树是否都对称。
●意图:表现对称
1、(播放音效、ppt7)过渡语:是谁在花丛里说悄悄话?原来小瓢虫正在用小黑点装扮自己的翅膀,他们也想学小蝴蝶穿一件左右对称的衣服。(播放ppt8)看,小瓢虫的一只翅膀已经打扮好了,可是右边翅膀上的黑点怎么贴才可以和左边的翅膀对称呢?(关注黑点的数量、大小位置)2、操作要求:出示小瓢虫和操作粘纸。我这里有许多大小不一样的小黑点粘纸,请你选择一只自己喜欢的小瓢虫,先看看它左边翅膀上的小黑点的'数量、大小以及点子的位置,然后用对称的方法装扮它另一只翅膀。不要弄错哦!
引起小朋友操作的愿望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4、集体检验●意图:尝试分类 体验快乐1、过渡语:小瓢虫邀请你们一同参加舞会。
2、引导幼儿根据点子送小瓢虫到相应的花盆。看看花盆上有什么标记?(瓢虫照片和数字)你的小瓢虫应该坐在哪里呢?请幼儿根据瓢虫的小点摆放。看看有没有小瓢虫坐错位置啊?
3、舞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倒计,迎接舞会的开始。
4、幼儿一同倒数,和昆虫一起狂欢跳舞。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
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
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
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
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二、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
有重点的介绍“聪明的玩家”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1)聪明的玩家
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2)给一样多的发花
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3)一样多的放一起
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聪明的玩家”的活动。
三、活动评价
1.再出示房屋底版和小动物的实物卡片,幼儿完整的演示一次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知道:x数字的屋里放的全都是数量是x的小动物,数量是x的小动物都可以用数字x来表示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
有益的学习经验:继续学习10以内的序数,掌握序数词第x排第x号。
准备:将行号写在椅背的角上,列号写在椅背的中间。
活动与指导:
1. 游戏:找座位。事先将全体幼儿编好次序,(第几行第几列)然后教师发出指令:请对号入座。幼儿应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要求能力强的幼儿说出自己从哪个方向数,第几行第几列。
2. 指导幼儿练习。
引导幼儿从小兔的住房层号分析,楼房是从哪个方向分层分号的,然后按照这个方向数一数,找出每一种动物的住房在第几层第几号。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0”》
教学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教学准备: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5)
2、 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我拿到10张数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我拿到10张数卡
有益的学习经验: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准备:
活动室一端距离墙壁约3米处放一棵“大树”,树上挂数卡若干,绕大树画一圆圈。
活动与指导:
1.根据场地和“树”的大小把幼儿分成1-2组,音乐响起,每组幼儿同时到树上摘数卡,音乐停止,幼儿停止摘数卡,马上回到圆圈外。
2.幼儿把摘下的数卡拿到自己的座位上,把每张数卡读一遍,然后把相同的数卡放在一起,教师让几个幼儿说出自己有哪几种数卡,每种卡的张数,哪种卡最少,哪种卡最多。其余幼儿讲给同桌的小朋友听,老师注意检查。
3.让幼儿将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注意个别幼儿可能对间隔几个数的卡摆放不正确,要及时指导。
4.拿出自己最大的数卡,和同桌的小朋友比较,看谁摘到比较大的数卡。
5.把数卡分别放回相应的筐子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会根据汽车的外形将汽车粗略的分为大型车、小型车、专用车。
2、初步了解几种车的名称、外形和作用,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引发幼儿对车牌号码的关注,尝试编排车牌号码。
活动准备:
1、小型车(轿车、面包车、)大型车(公共汽车、卡车、吊车、工程车辆)专用车(警察及部队用车)的图片。
2、幼儿每人身上一辆车(12人)胸前车头,背后车尾)
3、设计车牌用的数字(1、2、3)及带有汉字和字母的黄、蓝、白纸条。
4、录象、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车辆。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我们庞大的车队开进来喽!刹车!叱—,这么多的老师,跟老师打个招呼:老师好!我们今天变成谁了?(汽车)
1、幼儿互相介绍自己。
我们今天刚刚从汽车制造厂里开出来,互相还不熟悉来握握手,介绍一下自己。(幼儿互相握手介绍“你好,你好,我是面包车”……)
教师:刚才我们互相之间做了自我介绍,老师们还不知道我们是什么车呢!来到那边去,找找自己的靓照给老师门欣赏一下。
幼儿找到自己的照片(举起来)“这就是我”
哇!好帅!好漂亮啊!
拿好自己的照片回到这边来!(幼儿回到小椅子上)
我们有的`很娇小、有的块头很大很酷,还有警察叔叔用的车,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有什么用处呢?
2、向大家介绍自己,分类
教师:你是什么车?有什么用途呢
分别请三名有代表性的车介绍自己的用途。{小型车、大型车、专用车}
大吊车介绍自己:我的力气很大,能吊起很重的的货物。
小结:大吊车的个头很大,力气也很大的车我们叫他为大型车,你们谁还是大型车?
小轿车介绍自己:我是小轿车,我可以天天拉爸爸妈妈去上班。
小结:小轿车的身体非常的灵活,
我们这里还有几辆非常神气的车辆呢!警用车介绍:我是警察叔叔专用的车。
小结:
二、幼儿分组设计车牌号码。
我们这里有军队警用车、大型车和小型车,我们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用处,还有很多的功能但我们还不能开上马路,为什么呢?仔细的看看你自己,看看你的朋友。我们少了什么?(汽车牌照,我们平常就叫它车牌)
1、车牌上通常会写些什么?(幼儿交流已有经验)
教师出示一个青岛市的车牌:介绍车牌上有汉字、字母和数字。
那现在我们赶紧到那边去设计一下我们的车牌号码。(小型车请开到这边来……)
2、现在请你用老师给你的三个数字编出自己的车牌号码。
要求同组的车牌不能重复。(每组幼儿记录在一张大纸上)
把每组幼儿的编出的车牌号贴在黑板上。
小型车大型车军队警用
123…………………………
231…………………………
312…………………………
132…………………………
321…………………………
213…………………………
幼儿可能编出4个5个最多是6个。
3、发现有的车牌号码是重复的。
仔细看一下我们的车牌号码,小型车有123的号码大型车也有123的号码相同号码的车辆能不能一起上路呢?(幼儿讨论)
4、你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老师专门到一个地方去找专家请教了一下。看老师去的是什么地方?(出示车管所场景)我们听听车辆管理所的叔叔是怎么说的?
放录象。(提前准备1、2、3、条,录像)
录象内容
(1)回答上面的问题。
(2)介绍车牌有汉字、字母和数字组成。而且一辆车在车头、车尾各有一副车牌。
(3)介绍车大致有黄、蓝、白三种颜色的车牌。
教师:刚才警察叔叔讲了几条车牌的秘密(每个幼儿说出一条就可以了,幼儿相互补充)
小结:现在请小型车、大型车、军队、警用车分头去找适合你自己的车牌颜色,挂上你喜欢的车牌。
5、幼儿选不同颜色的车牌为自己挂牌。
刚才我们小朋友给自己设计了车牌号码,一辆车上面要有两个一样的车牌。
小结:发现了很多车牌的秘密,知道车牌上汉字……的秘密,字母……的秘密,数字……的秘密,还知道车牌的颜色不一样,我们又发现了“车牌还要有两个”这个秘密,车牌的秘密还有很多(黑底色等),谁要是发现了以后再讲给大家听。
三、韵律活动:
好现在我们的车牌已经挂好了,可以安全的开上马路了。
(音乐)来清洗一下我们的车子,给轮胎打打气。
出发——!嘀嘀——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1
本次活动是按照数学活动学习的顺序而排的。远近的概念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所以本次活动的重点我放在了幼儿能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样的距离,同时能感知距离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几样简易但不简单的工具让幼儿多次操作后来主动的寻求远近的概念区别,从幼儿的反映来看还是对本次活动非常有兴趣的,特别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自主测量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步测的方法,区别物体的远近。
2、学习使用不同工具测量同样的距离,初步感知距离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用目测的方法区别远近
1、教师站在黑板前,幼儿呈半圆形面对教师坐在座位上。请幼儿目测:谁离教师最近,谁离教师最远?
2、教师站在门和窗之间,幼儿目测:老师离门近还是离窗近?
3、使用幼儿用书第7页,看看哪个小动物跳得远,哪辆汽车进车库的路远,并用小棒量一量。
二、用步测的方法测量距离,体验工具不同,测量次数也不同。
1、教师和一个幼儿一起步测教师长度(从教室前面到教室后面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幼儿边走边数共走了几步,然后将幼儿测量的结果分别记录在黑板上。
2、教师:老师和小朋友都走了相同距离的路,为什么老师走的`步数少,小朋友走的步数多呢?
三、请幼儿用长短不同的小棒量一量桌子,边量边数,看看测量的次数有什么不同。
1、幼儿发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一样的距离,需要测量的次数是不一样的:测量工具越长,需要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的工具越短,需要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2、游戏:机器人。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了解0所代表的概念。
2、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数字"0",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作力。
3、感知数字"0"在生活中用处。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五只小猴荡秋千》手指谣。
2、五只小猴荡秋千图片。鳄鱼一只(手偶),0~5数字卡片及对应数量的小猴图片。
电视遥控器(频道),温度计(温度),计算器和手机(数字),尺子,微波炉和洗衣机(时间)旋钮上数字"0"图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初步理解数字"0"的含义。
(1.)教师出示小猴荡秋千图片,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和幼儿一同玩《五只小猴荡秋千》手指游戏:
五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四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三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两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一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没有小猴荡秋千~随着游戏结束,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是否发现小猴子越来越少了?
(强调最后一句:没有小猴荡秋千)--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呢?
(被鳄鱼吃掉了)
(2.)重复手指谣,根据手指谣内容依次出示小猴图片及相应数卡5只→4只→3只→2只→1只→没有
(3.)提问:"没有"怎么表示呢?
(引出"0"的概念,"0"就是没有)
2、认识数字"0"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作力。
(1.)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说一说"0"像什么?
(2.)引导孩子上台画一画。
3、认识数字"0"其他含义,感知数字"0"在生活中的用处。
(1.)发散幼儿思维,启发幼儿说说"0"的其他含义。
--没有一只小猴子了,我们可以用"0"表示,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呢?它用来表示什么?
教师根据图片进行小结:
微波炉和洗衣机旋钮上的`"0"表示时间;温度计的刻度上的"0"表示温度的度数;遥控器按键上的"0"表示频道;尺子刻度上的"0"表示起点;计算器和手机,电话以及电话号码里的"0"表示数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3
一、活动科目:数学
二、活动内容:《小熊请客》。
三、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数数,能将数字符号与具体数量相对应。
2、提高幼儿对数学课程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四、活动准备
1、小熊、猫、小鸡、兔子图片各一。
2、图:三条鱼、四条虫、两个红萝卜。
3、1~6数字卡片三份及教学课件。
五、活动过程
1、教学课件:
1)我是小熊笨笨,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去请我的好朋友!
2)我要先去请小猫。
3)我要去请小鸡。
4)我要去请小白兔。
5)小熊给自己的好朋友准备了好吃的'分别是鱼、毛毛虫、红萝卜。
6)笨笨要所有的小朋友来和他的好朋友玩游戏,你们也会有小礼物的!看看我给朋友准备的食物分别是多少?
7)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成教学课件。
2、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教具,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2)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表扬及奖励。
六、活动结束
小朋友太聪明了,那这下和我的朋友一起看看你们的礼物是什么?让老师带我们去教室看看吧!
活动小结:
八、活动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康生活游戏活动使幼儿学习6以内的序数。
2.复习点数6以内的数。
3.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幼儿注意力、判断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六间小房子、卡片(每人一套)、自制小树苗、六种水果、篮子。
2.精神准备:师生衣着整洁、精神饱满、室内环境优美、通风好。
活动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以任意一物为起点按序数寻找所要物体。
活动过程
一、欢迎小动物
1.教师扮演熊猫阿姨,幼儿分别扮鸡、鸭、猫、狗、兔、猴站在教室外。
2.教师:“我是熊猫阿姨,最近我盖了几间新房子,要请树林里的小动物们来参观做客,瞧!他们来了!”小动物依次进教室坐成半圆形。
3.教师:“今天谁来得最早?(小白兔)小白兔是第一个来我家做客的.小客人,第二个来的是谁?……”
二、参观新房子
1.教师向幼儿介绍新房子:“这就是我的新房子,一共有几间?(六间)我给房子都编了号码,你们看,这是几?
(1)这就是第一间房,这是几?(2)这就是第2间房……”
2.教师:“现在我把号码取下,你们能找出红色房顶的房子是第几间吗?”
教师小结,从左向右数,数到几就是第几间。
三、种树
教师:“我想请大家帮忙种树,好吗?
小白兔,请帮我在第3间房前种树,请小鸡、小鸭分别在第1、第2间房前,请小猫、小猴、小狗分别在第4、第5、第6间房前种树,(每组幼儿自己判断进行种树活动)
四、小动物住新房
教师:为了感谢大家,我送每位客人一件玩具,上边是你们的照片,下边是我的新房子,你们喜欢哪间新房子,就把照片插进下边的第几间房中。”
五、分水果
教师:“大家忙了半天该休息了,我请大家吃水果。我有几篮水果?(6篮)从左向右数第三篮水果是什么?……如果从红篮子数起第二篮水果是什么?……如果从红篮子数起第二篮水果是什么?……”教师教幼儿学会以任意一物为起点按序数寻找所要物体。
六、送小客人回家
教师:“天不早了,你们的爸爸、妈妈想你们了,我为你们准备了六辆小车,请小鸭子骑第一辆车……小动物按序数寻找小车骑上离开教室。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迅速地点数10 以内的点子和认读10 以内阿拉伯数字。
2、能将点子和数字进行配对。
教学重点:1、能正确将点子与数字进行配对。
教学形式:小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小蜜蜂门明天要过生日,他们想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生日晚会,你们想不想去?(幼儿回答)
师:那我们送小蜜蜂什么生日礼物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我们大家一起去采花,明天送给小蜜蜂,好不好?(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看,花园里开了这么多花(教师把花洒在桌面上),你们观察一下五颜六色的`花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说)。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漂亮的小篮子,大家仔细看一看,小篮子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师:下面小朋友们就去给小蜜蜂采花好不好?(幼儿回答)
师:在采花时小朋友们要让花上的数字(点子)与花篮上的点子(数字)一样,听音乐开始采花,音乐停了采花结束。
2、幼儿开始游戏(采花)
3、采花结束后,教师要找幼儿说一说:“你们采了几朵花?采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只要能说出点子和数字一样或数字和点子一样就可以了?
4、游戏:小矮人找朋友
1)
导语:小朋友们喜欢听小矮人的故事吗?(幼儿回答),小矮人今年天要和点子娃娃做游戏,可是小矮人找不到哪个点子娃娃是自己的朋友,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幼儿回答)。今天老师就把小矮人和点子娃娃都请到了我们幼儿园里,你们想不想见到他们呀?(教师把卡片分放在幼儿面前)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小矮人和点子娃娃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回答)。好现在咱们就来帮助小矮人找朋友。
2)幼儿帮助小矮人找朋友,找完后,找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幼儿自由回答)数一数你找了几对朋友。(幼儿回答)
3)小朋友们看一看(出示挂图)这又来了几位小矮人。冬天来了,它们到外面去烤火、做游戏,它们也想找几个朋友和它们一起玩耍,咱们帮助他们找到它的朋友好不好?(找个别幼儿到前边来帮助小矮人找朋友)。指着图问幼儿:“说说为什么他们两个是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回答)
4)小结:今天,小朋友们为小蜜蜂准备了生日礼物,又帮助小矮人找到了朋友,你们真能干,小蜜蜂和小矮人都非常感谢你们,并让我代他们谢谢你们。好了,今天游戏就玩到这里,咱们一起到户外去活动。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5-06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2-13
精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四篇11-23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3篇07-0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5篇03-19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5篇)03-20
【热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3篇07-08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通用15篇)04-01
【精品】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四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