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知梯形的特征。
2、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形王国的故事》。
2、蜘蛛拼图操作材料若干。
3、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彩色手工纸若干。
4.纸板裁割成的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在故事情境中引出梯形,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讲述故事《图形王国的故事》。
2、关键提问:
(1)咦?这里少了谁?
(引导幼儿快速观察,在众多的图形中发现少了什么形状,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述。)
(2)梯形弟弟在干什么?
(要求幼儿观察画面,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描述画面,引入“捉迷藏”的寻找游戏。)
(3)如果你们遇到梯形弟弟,会对他说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达,在劝说“梯形”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感受家人关爱、牵挂孩子的情感。)
二、在找找、玩玩中,加强感知,进一步掌握梯形的主要特征
1、第一次寻找比较,感知梯形的主要特征。
关键提问:
(1)请出一个三角形和梯形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出示九宫格,让幼儿在众多的三角形中指认梯形,说说三角形与梯形的'不同,初步感知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的特征。)
(2)正方形、长方形为什么不能称梯形呢?
(教师出示不服气的正方形、长方形,鼓励幼儿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的区别,尝试描述区别,感受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特征,说服不服气的形状们。)
2、第二次寻找比较,巩固对梯形主要特征的认识。
关键提问:
这些梯形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出示九宫格,幼儿在众多形状中指认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不等腰梯形,尝试描述不同梯形的特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说说这些梯形像什么,通过对对边形态的感知,巩固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特征。)
3、蜘蛛拼图游戏,经验运用。
关键提问:
(1)这一次梯形躲到哪去了?
(出示蜘蛛拼图,提出操作要求。开始幼儿可能会遇到很多相似梯形的干扰,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转动蜘蛛网,调整观察角度,根据梯形的特征,比一比,找出梯形。)
(2)看一看,这些都是梯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梯形的。
(在集体验证中,幼儿观察黑板上的“梯形”,大胆纠错和辩论,再一次巩固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三、折出梯形,体验图形游戏的乐趣
1、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彩色手工纸:瞧!这次梯形躲到哪去了?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它?
(请幼儿再一次自主探索,根据梯形的主要特征尝试自我验证,结合已有经验,动手尝试折出梯形,送到“梯形”小房子里,体验图形游戏的乐趣。)
2、延伸活动:拼图游戏
瞧,梯形请来了好多兄弟姐妹,我们和这些图形宝宝一起到图形王国玩拼图游戏吧!
科学教案 篇2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情景点击】
【课程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3.说明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4.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自主预习精细梳理】
1.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癌症是人类健康的杀手,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2)癌症的预防措施
①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病毒等各种致癌因子。
②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传染病
①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麻疹、伤寒及副伤寒、梅毒、疟疾、出血热、猩红热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脑、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乙脑、霍乱、出血热等。21教育网
2.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对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遗传病,可通过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并对确诊患病的胎儿实施人工流产,从而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2)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病的新途径,其基本原理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带有治疗作用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以纠正或弥补缺陷基因带来的影响;或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人体内受体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思考】有些糖尿病是由于基因(遗传物质)突变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从而形成糖尿,目前一般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暂时缓解,但一段时间后血糖又会升高,如何根治?
提示:采取基因工程的方法把健康基因导入胰岛细胞,即基因治疗。
3.21世纪生物科学发展的大趋势
对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研究不断扩大、深入,向微观和宏观、最基本和最复杂的两极发展。
4.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许多生物现象及规律都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法而被发现的`。实验法要遵循一定科学过程,通过雷迪→尼达姆→斯巴兰扎尼→巴斯德的实验,不但能体验到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更能感受到实验法是挑战伪科学最有力的武器。
5.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
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对假设的进一步修正,得出结论、进一步地观察、进入下一个认识周期。在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问题。
(1)观察: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观察有时需要使用一些辅助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2)测量:对被测量的对象用比较精确的数据加以表示。
(3)实验设计:预测技能实际上是根据现有证据和既往实验对将来的事件作出的推论。由于预测只是推论的一种,所以可能出错,必须通过巧妙设计实验来检验预测的正确与否。在设计实验时,特别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量原则等。
(4)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叫做数据收集。运用数学知识整理、分析、归纳各种数据,可能会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独到的见解,并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与他人交流。
(5)安全实验:科学实验需要确保实验安全。只有完全理解并能自觉遵守实验安全规则才能确保实验安全。
【思考】巴斯德的实验最精巧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提示: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如图。好处是:瓶子虽未密封,却可以保持无菌。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滚动各种物体,探究能滚动的物体的形状特征。
2.尝试用不同方法把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滚动。
活动准备
1.玩具城(能滚动和不能滚动的玩具或物品若干)。
2.贴有能滚动或不能滚动标识的大筐各一个。
3.以小组为单位,给每组提供操作材料,进行不能滚动变滚动的尝试。
4.幻灯片。
5.笔、纸、双面胶、柜子、幼儿使用的桌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玩具,引出"滚动"。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希望小朋友能喜欢。(把玩具事先放在幼儿的椅子下面)
师:请把小椅子下的礼物拿出来,玩一玩!(幼儿玩玩具)。
师:刚才你们的玩具是怎么玩的?(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滚动"。 幼:皮球可以拍。师:皮球除了可以拍还可以怎么玩呢?幼:还可以滚?师:你们手中的玩具哪些也是可以滚动的?)
二、围绕"滚动和物体形状的关系"讨论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能够滚动的物体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幼儿回答)
总结:原来这些能够滚动的物体它的形状都有圆形的一面所以能够滚动。
三、幼儿设计标志
1、幼儿想象用什么标志表示"滚动"和"不滚动",为下个环节铺垫。
师:其他的礼物就是不能滚动的。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设计标志,你们觉得"滚动"标志应该怎么来表示呢?(幼儿想象,说出好的标志马上采用其想法,并画下来。)
师:"不会滚动"的标志又应该怎么表示?(幼儿想象,教师画下来。)
四、幼儿送玩具回家
1、送礼物回家
师:礼物要回家喽!请小朋友将能够滚动的礼物送到贴有滚动标识的.筐子里,不能滚动的礼物送到贴有不能滚动标识的筐里。(教师检查幼儿是否送错,幼儿自己纠正。如:我觉得这件礼物有疑问?)
五、尝试让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滚动
1.明确任务(每组分别提供报纸、硬纸、橡皮泥、气球、两个半圆,可以滚动的器皿,双面胶也带去)。
师:刚才我们说到,滚动的物体都有圆形的一面,徐老师还提供了一些物品,我们看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幼儿回答:不能)
师:今天我们就要挑战这个任务,把这些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滚动,请小朋友走到自己的座位进行尝试,成功了举手告诉我哦。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滚动尝试
总结:小朋友们都想出了好办法,你们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滚动。
六:结束:滚动乐园
出示幻灯片
师:哇,原来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运用到了滚动,现在让我们回自己教室去找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也能滚动吧!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
1、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
2、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
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拓展创新:
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后,学生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了保护土壤的想法。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科学教案08-07
【精选】科学教案三篇06-04
大班科学教案03-16
实用的科学教案三篇04-25
【推荐】科学教案3篇05-13
【必备】科学教案四篇05-25
精选科学教案4篇06-09
关于科学教案四篇05-24
【实用】科学教案四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