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纸在生活中的用途,教育幼儿要爱护纸。
2、通过玩纸游戏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手脑协调及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3、让幼儿初步了解纸是我们中国人发明制造的。
活动准备:
纸飞机一架,成品纸风车、剪纸花、纸偶、纸船、图片、各种纸制品(书、纸箱、画纸、薯条袋,纸巾、纸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架纸飞机,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问:小朋友,知道老师手上的飞机是用什么做的吗?(纸)除了纸飞机,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各种纸制品,让幼儿一起讨论。
3、出示各种纸张,让幼儿通过看、摸、折、撕了解各种纸的特征。
①看:观察纸的.颜色和光度。
②摸:感知纸的光滑和粗糙。
③折、吹:发觉纸的厚薄与软硬
④撕:比较哪种纸容易撕
制作活动:
制作纸球、纸尾巴、撕纸、折纸
活动延伸:
在户外活动时让孩子继续体验自己制作成就《玩纸球》《揪尾巴》,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手脑协调能力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用动作表现蜻蜓的飞行姿态。
初步感知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
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儿歌":《红蜻蜓》。
图画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红蜻蜓》画面,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图上有谁,红蜻蜓在干什么?
红蜻蜓飞累了,停在哪里?
引导幼儿想象蜻蜓在势头上、水上停的样子,在大风大雨中飞行、降落的.样子,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蜻蜓飞行?
学念儿歌《红蜻蜓》。
想象创作一。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线索展开想象:红蜻蜓还会停在哪里?
请幼儿把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副画。
请幼儿交流各自的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模仿儿歌的句式来概括表达。
帮助幼儿整理仿编的儿歌内容,并根据儿歌的结构表现特点,请三个幼儿合作创编一首新儿歌请幼儿学习朗诵各小组新编的儿歌想象创作二。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会在哪里做什么?。
鼓励幼儿嘎那据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来创编儿歌。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动物避暑的方法。
2.喜欢动物,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故事:《谁跟小羚羊去避暑》。
2.动物图片,水笔,教师用“谁跟小羚羊去避暑”表格,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感觉怎么样?
幼:夏天,感觉很热。
2.师:天热的时候,怎样让自己凉快一点呢?
幼:吹电扇,吃冷饮……
3.师:你们有这么多让自己凉快的方法。瞧,我们的动物朋友小羚羊(出示图片,贴在表格中)也觉得非常热,可是它既没冷饮吃,又没电扇吹,它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凉快呢?
幼儿回答。
师:原来小羚羊会跟着妈妈去高山地带避暑,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大树,非常凉快(边画边说)。小羚羊一边走一边喊“谁跟我去避暑”。
二、观看课件,了解小动物的避暑方法。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谁跟小羚羊去避暑》,小羚羊去请了哪些动物朋友呢?它们去了没有呢?为什么?
2.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完整得讲述故事。
3.师:你听到小羚羊去请了哪些好朋友一起去避暑?
请幼儿回答,教师将动物图片一一贴在表格中。
师:这些好朋友和小羚羊去避暑了吗?(没有)那它们到底是怎样度过夏天的呢?
4.请幼儿一一说出故事中动物的避暑方法,教师在表格中画出相应动物的避暑方法。
小红马单独听录音,幼儿根据对话回答。师:小红马的方法真有趣,我们小朋友出了汗会觉得难受,可是小红马出了汗像洗了冷水澡一样凉快,原来小红马身上有许多汗腺,就像我们小朋友皮肤上的汗毛孔一样,热了就会出汗,使自己凉快起来。
小黑狗、小松鼠灵活听录音。
和幼儿学一学小黑狗和小灰兔避暑时的动作。
5.小结(边指表格):小羚羊想邀请它的好朋友去高高的山上去避暑,可是小红马靠出汗来调节体温。小黑狗伸出舌头来排汗,让自己凉快。小松鼠换掉厚厚的皮毛,穿上薄薄的夏装。小灰兔靠两只大耳朵来散热,让自己变得凉快。所以,它们都不会跟小羚羊去避暑。
三、拓展经验,通过观看另一个电脑课件,了解其他动物的避暑方法。
1.师:小羚羊继续去找好朋友,瞧(出示幻灯片),它们是谁呀?(梅花鹿、河马、长颈鹿、大象),究竟这些好朋友会不会跟它去避暑呢?它们都有什么样的避暑方法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轻轻讨论一下。
2.请幼儿来说一说这些动物是如何避暑的,回答正确的,教师出示幻灯片。
四、结束活动。
师:小动物的避暑方法真有趣(黑板上出示4只小动物的避暑方法),除了这些小动物,小羚羊还会去找谁呢?它有没有找到和它一起去避暑的小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到网上或者书本上去查一查,将各种小动物过夏天的方法记录在这张表格里,再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动准备:
常用电池若干个(1、2、5、7号,)
大小不同的电筒若干个(分别使用1号、2号及5号电池)
录音机、磁带 黑猫警长图片电视机、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 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桌子上有什么?”(电池)“这些电池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那些地方不一样?请你从篮子里分别拿两个不一样的电池来比一比,找一找。”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3、幼儿交流。
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发现这些电池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粗细不一样…
“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师生共同小结: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帽子,另一头都是平的或是凹进去的。
二、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并探索为大小不同的电筒安装电池。
1、教师提问:“这些电池有什么用呢?”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电池的用途(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录音机里装电池的情况,并放录音让录音机响起来,引起幼儿安装电池的兴趣。
“刚才是谁呀?”(黑猫警长)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怎么帮?”
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筒,让幼儿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电筒亮起来。
3、幼儿操作结束,教师组织:“请装好电池的小朋友赶快把亮起来的电筒去送给黑猫警长!”(教育幼儿要节约用电)
4、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筒才会亮起来?”
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举典型事例。
5、师生共同小结:电筒的大小不同,它们也需要大小不同的电池,大电池装在大电筒里,小电池装在小电筒里。为电筒安装电池时,要让电池上有小帽子的一头先放进去,第二个电池也是一样,然后盖紧盖子,打开开关,电筒就会亮了。
6、再次放录音,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让活动中没有正确安装电池的幼儿继续操作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活动结束:
环保教育:不乱扔废旧电池。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旋转木马
2.玩具车、陀螺、筷子、积木、圆片、吸管、牙签、碗、杯子、毛巾、硬币等 。
活动过程
一、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猜谜引出风车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东西,
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你能猜出来它是什么吗?
2.幼儿探索操作
(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教师:除了风车能转,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吗?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玩具车、陀螺、硬币、纸片、吸管呼拉圈。
它们能转吗?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
教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小结:我们用嘴吹,用手转,有手推,想出了那么多转动的方法。
二、操作,探索
(引导幼儿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使其中的一样东西转起来。)
1.教师:今天我们班要开展一个“转转转”的展览会,你们能不能让这些东西转起来呢?
2.请大家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合作,使其中的一种东西能转动起来。
3.谁来说说你用了哪两样东西,是怎么玩的?
三、延伸活动
1.游戏“迷迷转”,引出身体的转动。
“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停了我不转。”
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身体怎样了?”
(原来发现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的,真神奇。)
2.那请小朋友找一找在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哪些部位也会转动起来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探索五官的热情和兴趣。
2、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认识自己的五官。
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五官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1、能看、听、尝的物品。如鲜花,各种甜、酸、咸食品。
2、手鼓一类的乐器。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
师:"小朋友们,老师啊,最喜欢看你们可爱的脸了。那就请小朋友们相互看一看,说说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小脸上有眼睛、鼻子等五官,联系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五官歌》)
(二)展开部分
1、教师:"桌子上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东西,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它们有什么秘密。"
2、幼儿分组,自主选择物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事物的奥秘,并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请个别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以及发现的经过,并总结五官的用途。
(三)结束部分教师和幼儿一起念着《五官歌》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与拓展让幼儿以后注意观察,人们都想了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的五官。
附:《五官歌》
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会变的颜色
系列科学活动:
会变的颜色
活动目的:
1、知道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和对颜色的兴趣。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薄手工纸、装有红、黄、蓝、绿、紫等眼力的盘子。
活动一:
1、出示红、黄、蓝的玻璃纸,让幼儿说出颜色的名称,在说一说活动室里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东西的'颜色和这些相同。
2、幼儿自由摆弄、重叠色纸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
3、师以变魔术形式把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
4、组织幼儿自己动手将两种颜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二:喷焰火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介绍玩法。
3、请幼儿与教师合作喷焰火让幼儿说一说喷的焰火有什么颜色?颜色混在一起是有什么变化?
4、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色喷焰火,提醒幼儿不弄脏衣服、桌面。
自由观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教学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发现泥土的各种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知道泥土很宝贵,与人。动物。植物关系密切;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已带幼儿挖过泥,寻找过泥土里有什么。
(2)事先寻找一块较为干净的泥地。
(3)每组一小桶水,小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
1、讨论泥土的作用。
提问:小朋友都见过泥土吗?泥土有什么用?
小结:泥土可以种植花。草。树。庄稼;是小虫子的家,可烧成砖瓦盖房子,捏成泥塑做玩具。
2、了解泥土的特征。
提问:泥土的作用真大,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它。为什么泥土有这么大的作用,这么宝贵,泥土是怎样的呢?
(1)认识干泥的'特征。通过摸。搓。戳。捏。捻等来感知松。硬。粗糙。易碎等特性。
(2)认识湿泥的特性。
提问:往干的泥土里加点水,你会发现什么?水到哪里去了,这说明泥土是怎样的?
小结:泥土会吸水。
提问:继续加水,小朋友再来玩玩看,泥土又是怎样的?
小结:泥土中再加水后会变的软软的,有黏性,会变形,有韧性。
3、师生共同小结泥土的特征。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5篇01-2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4篇07-14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4篇10-3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三篇11-22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四篇10-12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9-16
关于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8-17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3篇09-28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4篇09-08
【实用】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