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案

时间:2024-05-09 16:18: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案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具体事例,经历把精确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精确数,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近似数。

  3.了解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近似数。

  教学难点:

  准确地求出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除汉族外,其他的都是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民族叫少数民族吗。

  中国人多数是汉族,所以把人数比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

  我们应该关心少数民族的同学及每一个人。你们想了解一些少数民族到底有多少人吗。(课件出示课本60页的.四幅图)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思考: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四幅图,思考以下问题:

  图中有几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各是多少这个数是怎么得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回族:8602978人

  纳西族:278009人

  壮族:15489630人

  蒙古族:4806849人

  这几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都是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得到的真实数据。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精确数。

  2.求近似数。

  在实际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描述一些事物。你能把少数民族的人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吗。

  让学生试着改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把你们改写的结果汇报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8602978≈860万

  278009≈28万

  学生说想法时,可能不完整,只要意思对即可。

  (尝试改写近似数的过程,使同学们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有了初步的了解)

  3.四舍五入法的意义。

  师:把一个精确数改写成一个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也就是把一个数按要求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时,要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如果不满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并加上“万”字;如果是5或比5大,把万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万位进1,最后加上“万”字,并用“≈”表示。

  把壮族和蒙古族人数用近似数表示。

  15489630≈1549万

  4806849≈481万

  学生改写后,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改写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

  三、尝试练习。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61页四副图下面的数据,试着判断哪个是近似数,哪个是精确数。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把上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四、练一练

  (1)认真看图,了解有关信息。

  (2)写出横线上的数。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五、拓展练习

  1.判断。

  (1)2105643=211万

  (2)850000≈85万

  (3)784999≈79万

  (4)2198000≈220万

  (让学生通过判断,分清什么情况用“=”,什么情况用“≈”,熟练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为单位的数。

  4512000、

  7898521、

  4510236、

  95000、

  154980、9825009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47( )690≈48万

  665( )987≈665万

  4()6213≈45万

  69()0123≈698万

  (这几道题稍有难度,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练习)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案2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活动经验,力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1.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求近似数,学生还是比较陌生的。教学时,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深入体会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明确有些量很难或不必要用准确数表示,常用近似数表示,这样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学习活动,调动学生思考交流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

  2.倡导自主探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来探究新知,经历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人口总数、世界人口数的数据信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你知道全国有多少人口吗?全世界又有多少人口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示:

  (我们班有40名同学,全国大约有14亿人口,全世界大约有70亿人口)

  师: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数据前面加了“大约”,说明不是准确的数据)

  师: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班级、全国和全世界的人口数据,让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近似数,什么是准确数,同时对近似数的特点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生心里构成近似数的概念。

  ⊙自主探究、总结方法

  1.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

  (1)介绍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常遇到各种数据。有的数据与实际完全相符,这样的数叫做准确数。例如,四(1)班有60名同学,60就是准确数。有些数据与实际大体符合,或者说接近实际数据,这样的数叫做近似数。例如,课桌的宽大约是50厘米,50就是近似数。

  (2)发现生活中的近似数。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数据通常用近似数表示吗?

  (学生纷纷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2.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7情境图。说一说,你从情境图上能获取哪些信息?

  (2)完成课堂活动卡。

  (3)理解“四舍五入”法。

  师:取近似数时通常用“四舍五入”法,你能根据“四舍五入”这几个字想一想这种方法和什么有关吗?“舍”和“入”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纷纷进行猜测、交流)

  师:(课件出示“四舍五入”法的相关资料)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等于或大于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师:通过阅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四舍五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尾数。如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对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呢?如果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呢?百万位呢?

  (4)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①学生试做: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数。

  学生完成后汇报取近似数的过程:

  12756≈10000

  ↓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1389000≈1390000

  ↓

  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讨论:为什么要用“≈”连接呢?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知道它们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3、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类推和概括的方法。

  4、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尾数和尾数最高位的概念。

  教学预设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数据,读一读。

  我们班有人。

  我校四年级有481人。

  20xx年6月上文化小学生大约有:38000人,20xx年我国小学生大约有93605000人。

  2、提问:观察比较这几个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有些数是真实、确切、清晰的数据,有些数前加了“大约”,说明不是准确的数据,是近似的`数。

  3、揭题。《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二、探索新知。

  通过我们日常的经验,应该会发现比起确切的数,我们经常会使用“大约”“差不多”等表示约数的词汇,而这些词也就是近似数的标志。

  1、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你能够或必须真实准确地统计出某个数据,如刚才班级人数、四年级人数,就是能够实实在在数出来的,是非常准确的数;而有时候,你没办法或者没有必要得到一个非常精确的数据,如全校人数、全区人数、全国小学生数等。

  因此,人们根据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把它们分为“准确数”“近似数”两大类。(板书:准确数近似数)

  (2)说一说上面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3)出示下列信息,提问:找一找准确数和近似数。

  李明有120枚邮票。

  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

  教室里有8盏日光灯。

  金鱼湾校区有1900多人。

  (4)你还能举出一些准确数或近似数的例子吗。

  2、理解“四舍五入”法。

  (1)出示课件:下列各数接近哪些整十数。

  62 58 49 31 27

  (2)学生汇报

  60 60 50 30 30

  (3)提问:为什么62和58,一个是60多一个是50多,而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都是60 。

  (4)哪个数字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怎么决定的。

  (5)介绍“四舍五入”法。

  (6)谁能试着解释一下“四舍五入”法。

  不满5……,满5……

  (7)介绍准确数与近似数用“≈”。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3、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3250 4608 7432 6501 3849

  学生汇报:

  3250≈3000 4608≈5000 7432≈7000 6501≈7000

  像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4、教学例7

  (1)出示例7

  (2)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3)引导学生理解“大约是多少万千米”的意思,就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4)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

  (5)汇报求近似数的过程,师板书: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139万

  看哪个数字再四舍五入。

  (6)教师指出:第一步是求近似数,改变了数的大小,使用“≈”;而第二步只是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大小没有变,因此用“=”。

  (7)小结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

  先找到要省略的尾数,再找到尾数的最高位,用“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去还是向前一位进“1”,最后写成约等式。

  若要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直接改写即可。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做一做”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650000 35620000 10200000 8020000

  3、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560005 30950000

  4、在下面的□中,可以填哪些数字。

  92□100≈92万()

  69□690≈690000()

  247□863≈248万()

  5、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是5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案】相关文章:

近似数教学反思04-17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学反思02-18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04-20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06-25

感知4以内的数教案及教学反思01-1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的评课稿01-15

道路交通安全法班会教案06-21

小学数学教案:用数学08-28

数与形教学反思01-17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