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2 16:06: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玲玲的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他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两个地方:①体会玲玲和爸爸的情感变化,指导朗读对话部分。②品味、思索爸爸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一重视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孩子自己体会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读,自主地读,在读中求知,读中感悟。为此,我安排了五个“读”的环节:

  ①自由读,初步感知内容。

  ②细读,体会人物心情。

  ③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④教师与学生互读,教师的朗读起到示范的作用。

  ⑤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文中爸爸说的话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那么,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悟出其中的道理呢?我曾经试想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坏事变好事”的例子。但是由于孩子们生活经历不够丰富,生活中劣势转化为优势的事遇到的并不多,感触不深,举例会有一定困难。鉴于此,将这一环节改成交流收集的有关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文中所蕴涵的哲理孩子们就很容易体会到了。

  三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本节课安排了互帮互助读课文,让孩子们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分小组合作表演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又给胆小的学生创造了小群体发言的机会,使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2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曲折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被水彩笔弄脏了,伤心的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整幅画变得更加漂亮了。

  识字部分,我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记忆生字。同时利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巩固识字。学生整体掌握还不错。

  在本文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线索,而爸爸富有哲理的话点明了整篇课文的主题,“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这也是本文的难点。很多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但是不能联系实际,不能举出相似的`实际的生活例子。于是,我设计通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小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让他们明白坏事有时候也可能是好事,引导学生要乐观面对一些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说一说自己周围发生的类似的事情,加深他们对爸爸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这篇课文讲述的道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不仅是为了加深理解,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亦是如此,不仅要学会,更要会用。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3

  现代媒体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合理运用媒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帮助学生求知、悟情、启智;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在教学《玲玲的画》时,用多媒体串连各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整个课堂给人浑然一体感觉。这是这堂课中感到最满意的地方。所以我以后要常用媒体串连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读书方法,是最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读书方法。我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读来进行的。同时,我还努力从孩子自己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孩子去感悟人物情感,发现坏事变好事的窃门。

  为此,我安排了六个“读”的环节:

  ①自读,感知文本。

  ②选读,读出兴趣。

  ③跟读,读出节奏。

  ④练读,读出方法。

  ⑤分角色读,读出体会。

  ⑥齐读,读出语气。正因为读的充分,读的透彻,文中的难点才能水到渠成地得以解决,文中的'道理才能在学生心中扎根,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亮点之处,必有失误之所。思考许久,觉得最大失误就是:注重了学生的生成,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以致于,忘记在课堂结束时运用归纳性描述对学生的学习作一番回顾,把所学的知识,所领悟的道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4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两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1、识字教学结合实际理解,如“端详”一词挖掘出来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动作理解,学生接受快。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没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跟文中的玲玲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教师还是很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的。我觉得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具有生成性的,教师是很难预设的,它需要教师灵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这一教学环节,起初学生并没有很深的感悟,在引导学生理解玲玲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在画上画上小狗这个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领会玲玲在遇到困难后,认真思考,动脑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5

  一、识字教学:

  本次识字教学的设计意图是让孩子在游戏中识字,达到正确认读生字的目标,每个环节由易到难,重点指导读准三拼音节、检查前后鼻韵母及平翘舌音的发音。在交流识字方法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只要方法得当的都及时给与肯定。指导写字时让学生教老师写的目的是想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字形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通过书空、书写练习进行巩固,最后设计了展示及评价这一环节既为了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同时也想通过评价让学生做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指导学习课文的1——7自然段:

  (一)、抓主线,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伤心(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配合两幅图,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图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同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分角色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哭着说的句子时,想想玲玲说些什么)、师生引读、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仔细地”时)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课前预习,培养习惯

  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及如何借助字典去理解词语,因此,我把理解“端详”一词的教学任务放在课前,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字典查找“端详”的意思,这样既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自己动手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去解决难题。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在最后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端详端详第二幅画,思考: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出什么主意来安慰玲玲呢?请用上“玲玲,别哭。要是——不是很好吗?”这样的句式来进行表达。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做动作来巩固新知“端详”,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其次,课堂中我比较注重情境的创设、学生之间的评价,板书做到图文并茂,合理利用课件。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1、识字教学还未能做到高效,没有让学生通过说组词来记忆和理解生字。

  2、未能及时检测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3、在指导朗读对话时,幻灯片中没有出示旁白,使学生未能更好的读出感情来。

  4、由于紧张,把同桌合作读对话一环节误说了小组合作读。

  5、学生在识记“叭”字存在困难时没有及时给予识记方法的指引。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6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

  一、教学效果: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二、成功之处:

  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

  四、改进措施:

  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7

  5月份,市教研室开展了市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参赛选手之一。在经过了抽课、备课、试讲等各个环节过后,5月15日终于迎来了讲课的日子。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识字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生字;特色之二是“间休的设计”,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完“叭”“哇”以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识字,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来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表示声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这些形声字编了一首小儿歌,正好作为间休的歌曲,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与学生配合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我们交换角色时,我扮演伤心难过、着急的玲玲,边做动作边读玲玲的话,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仔细,一下就领悟到了玲玲的难过和着急,我不用过多的话语,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读好玲玲的话了,这个环节的配合,让我们的“读”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本节课的重要语句升华的部分,首先我设计了玲玲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玲玲,说出爸爸曾经对她讲过的最经典的话,接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当老师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也会把这句话背给自己听,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最后,如果你的爸妈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呢?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背诵中,让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升华。

  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来校长担当了摄像师这一角色,一节课她都举着摄像机在为我录像,在此,对来校长在这节课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谢!《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来校长提醒我在“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里的“地”错打成了“的”,还说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不错的。

  这次能手的竞赛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历练,记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会在这项艺术的活动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油!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8

  《玲玲的画》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急得哭了起来,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条小花狗。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站在玲玲的角度,想想遇到这样的坏事情,会有多着急,让学生相互交流体会,并通过朗读把她的急切心情读出来,而后来她的心情大变,注意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

  为了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我让他们先结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从中受到的启发,起初学生并没有很深的感悟,我便引导学生理解玲玲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在画上画上小狗这个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领会玲玲在遇到困难后,认真思考,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学生们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很多精彩的'实例来。

不足之处是启发学生弄清道理后应进行生活中动脑方面的拓展。大概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的缘故吧,他们的例子都脱离不了课堂,家庭的小圈子。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9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我针对学生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人物心理描写: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玲玲三幅画的句子体会玲玲的心情。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在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此刻玲玲的心情。课堂上自我感觉这部分落得很实,学生真正明白玲玲的心理变化,效果很好。

  二、抓朗读,读中指导感情。

  上课开始,我直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采用开火车朗读课文,因为这课内容简单,没有难读的句子,所以直接检查朗读,节省时间训练说话。在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时,我就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如“爸爸催玲玲睡觉的句子,爸爸对玲玲说话的句子”。我都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读错字,我也及时纠正,如“叭----趴”学生把这两个字读错,立即板书在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只是当时处理时教师没有落实,今后注意。

  三、抓说话训练,为写话奠定基础。

  本节课我在多处进行说话训练。如在体会“端详”这个词语时,课堂上我随机叫学生说一句话,虽然学生在造句时有点难度,但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能说造几个句子,只要坚持学生在准确用词上就会有进步。

  当学生体会玲玲把弄脏的画画了一只小花狗,此刻高兴的心情时,我设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补充句子,训练学生想象空间,训练说话。

  学生了解了爸爸和玲玲的为人时,我又设计了你此刻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训练说话,进行教育。只要能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机会,我都不会放过,相信学生在训练中说话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写话能力也能提高。由于时间没有安排好,因此没有进行写的训练,以后要把写的内容安排在课内。

  四、抓拓展。

  本节课课堂容量很大,理解完课文,又指导四个生字,我还进行了拓展,虽然拓展安排时间有点紧,但我已经开始进行尝试,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相信今后我会不断改进,合理安排时间。

  虽然本节课按计划完成任务,但有些地方落得不实,教师的话过多,时常重复学生的`话,教学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我本着以读为主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带学生走进文本。

  1、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就把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在课件上这样学生就知道从什么地方去说、该怎么去说,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2、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玲玲从中明白的道理。找出来后自己读、汇报读、比赛读。用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3、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找坏事是什么好事又是什么?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通过对坏事和好事的理解,来进一步的感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4、再次读这个道理时,学生对这句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就能读出一定的哲理意味。在老师总结时,有两个字正好是本文的生字,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还得以识字为主,所以我在板书“脑筋”俩字时,做了一下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学习了生字一举两得。

  5、下面就该通过读对话走入人物,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从文中找出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先汇报玲玲的话,通过指导“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和“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来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我先是指名读,在学生读时相机指导,齐读时我加了一些提示语,比如说第一句我就说“玲玲高兴地说”有了提示语的铺垫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读好了这句话。第二句话时,我就很伤心的说,“玲玲的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说”学生立刻就进入的角色。读爸爸的话时,我对学生读进行点评,你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爸爸,你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爸爸,从中体会到爸爸的启发对玲玲的成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的爸爸的话从中又更深一步的体会到文中的道理。最后再来整体感知课文,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小组与小组比赛读、大组与大组比赛读。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激起学生想把这个故事讲下来的欲望。从而达到学为用的目的。

  最后拓展延伸环节。我从文中又拓展到课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坏事变好事的的事?学生说了很多自己的一些生活小事。说的很好。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0

  课前预设了教学思路,以“读为本,写为辅”。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基础过关100%。从上课的情况,学生基本上能跟上本人的教学步子。特别是在读的形式上,多样式,而且落实处,字字句句不放过,因为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具有统领单元知识点的代表意义。

  尤其是文中爸爸的话(见教材),是作者构思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时,不需要谈得多深,主要是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突破难点。(例子略)

  通过学生生活实际突破难点,为本课德育思想教育方面作了更进的升华。为叙事性文章有一显目的层面,学完本课,从学生作业看,阅读有明显的提高。也就是说,语文在指导读的过程中,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适当或是必要的'点拨知识性的东西。从关键字词入手,体会句意,文意,小结自然段内容,从造句入手或联系上下文读解词意。能在理解文中爸爸的话的基础上举例说说,这是本人在本课教学指导思想上的重点,也是本人对语文教学的习惯。学文不会说文,不会用文、写文,就不叫学语文。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写写读收笔记。(低年级可以说说),能写最好,哪怕一句话也好,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种突破。文字科目不同于数学,没有扎实的积累,是难以达到课外延伸的,本人认为本课能结合生活实际写是最理想的。(我班学生已达到这个层面了,每个学生能写,而且还不错。)

  至于基础,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二年级学生已经有识字、写字的能力了。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只是特殊的字,需要点拨。根据近期,本人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做到有选择性的指导,没有篇篇概全,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的提高。利用教材外的拓展,提高识字量。

  总之,语文教学没有模式,但一定有老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创意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材施教。只有学生感到快乐时才能乐学,教师也才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

  扩展阅读:玲玲的画

  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着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以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防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 --- 难过、着急(弄坏作品) --- 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 --- 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 --- 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

  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 掩卷深思,这次授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着,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2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一、教学效果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像这样的课文,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让人感觉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多形式的悟——再带着感受读”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使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二、成功之处:

  1、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2、教学中,我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后再书写生字。

  3、紧紧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不足之处:

  1、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2、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没有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显得被动,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3、在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整个课堂还是有“牵”的感觉,需加油!

  4、学生在总结课文的启示时,大多数的孩子不能抓住关键词句去总结,语言不够干练,概括能力比较弱。

  四、改进措施

  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在关注教师的教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要圆滑些。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3

  记的自己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留下印象更深的并不是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毕竟这些道理是我们耳熟能想的,做为一个母亲,我更佩服的是爸爸的那片刻的“仔细看了看”,和那不露声色的“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聪明智慧的爸爸用自己轻轻的一句提醒,让女儿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己的动脑筋解决问题之后,将道理阐述,对于孩子而言,道理就不是硬邦邦的灌输了,接受也就显得容易的多了。不管是作为老师,亦或是母亲,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有效的教育策略都是我必须学习的。

  可是,也是那么一次的《画画》,儿子的画画,我用的“越刍代办”使儿子与“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这一道理擦肩而过,曾使我懊恼不已。(文章附后)

  于是,当我抛出:为什么玲玲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关于玲玲的那句话,以及写爸爸的两句话,在学生分析之后,不知怎么,我的.头脑中就蹦出了发生在儿子身上的这件事,我就这样讲述起来。学生听的十分的认真,因为他们对扬帆起航很熟悉,学生听的也很入境,有时还发出一阵阵笑声,我知道那是他们对扬帆起航的疼爱,所以,当我再抛出问题时,那气氛可够热烈的。

  师:小朋友,知道扬帆起航为什么对那幅改后的画不感兴趣吗?

  生:我知道,我知道,那画不是他们自己改的。

  生:老师代他们改了,他们不满意。

  师:那么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扬帆起航,你们要记住: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

  生:扬帆起航,你们要自己动脑筋啊!

  生:扬帆起航,没什么好生气的,那么要自己想办法让坏事变成好事啊。

  (哦,学生的劝说可紧扣中心哟,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生:老师,我还想说说您,可以吗?

  (我正期待着呢。只是小鬼竟懂得用“您”,懂得用商量的语气。)

  生:老师,您应该让他们自己改,您不应该自己改。

  生:老师,您自己改,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坏事能变成好事呢?

  生:老师,您怎么不让他们自己动脑筋思考啊!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4

  《玲玲的画》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识字率达99.8℅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通过质疑为归纳主要内容搭建平台

  出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在学生识记生字,通读课文后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教给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归纳起文章内容就容易多了。

  收获之五: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

  以前开课,总喜欢“挑”,挑语言优美的文章,挑自己有感觉的文章,挑容易把握的文章,感觉唯有如此,心里才塌实。现在开课呢,也不自觉地“挑”,但挑的标准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学进度的,挑自己不敢上的,哈,有点自我折磨的嫌疑。确实,挑了《玲玲的画》一课,回想这一路的备课历程,真是犹如炼狱。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试教、修改后,最终将目光聚焦于生字词语,通过动作演示、换词理解等手段活化语言,抓住关键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再现情景,在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目标定位准,使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抓住“端详、糟”等重点词语,分三步落实。首先是初读层面,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初步接触字义,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细读感悟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练写字词,留足时间让孩子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目标定位的准确,使这节课朝着语文的方向前进着。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叭”字与“趴”相比较教学,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声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动作。又对本课中表示声音的另一个词进行了拓展,使学生了解,很多表示声音的词有口子旁。父亲的话多么富有哲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我通过再造情景想象说话,体验玲玲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加以提升,其中反复强调爸爸的话。整节课,书声琅琅。最后,通过记者采访,转述语言,获得人文内涵。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 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努力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8-10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8-11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1-15

《画》教学反思05-24

画汽车教学反思07-06

《画鸡蛋》教学反思09-26

《画杨桃》教学反思11-09

画角的教学反思12-26

画角教学反思10-06

画杨桃教学反思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