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19 12:05: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十几减9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几减9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因此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但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探究13-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①将剩下的桃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②想加算减:9+4=13,13-9=4;③破十法:10-9=1,1+3=4,13-9=4;④连续减:13-3-6=4,13-9=4;⑤简便计算:13-10+1=4,13-9=4。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课堂提问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还有小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的掌握计算方法,针对这部分学生,课后还得加强算法的指导。

十几减9教学反思2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挂图出示公园里卖气球的场面,孩子们在买气球。

  师:总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还有几个?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生A:15—10+1=6;

  生B:10—9=1,1+5=6;

  生c:因为9+6=15,所以15—9=6;

  生D:9=5+4,5—5=0,10—4=6。

  ……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问题(略)。

  反思:学习不光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满足于停留在学生个性化学习这一层面上,不进行及时的引导、升华;只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忽视科学结论和方法的归纳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这无异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教师应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求新求异,但什么样的思考最有价值,什么样的求异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的感性经验中得出求同的科学真谛,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这种认识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究竟什么是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入思考的习惯,背诵记忆的能力,承受挫折的毅力,面对失败的勇气,同样是重要的情感与态度,这些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对立中寻找平衡,在矛盾中建立统一,这是改革的一个基本要义。

十几减9教学反思3

  “十几减9”是人教课标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7、6、5、4、3、2打好基础。所以这节课的学习在本单元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材的编排也非常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刚刚过完的元宵节里都去了哪里玩,玩了什么?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全部出现在眼前。

  接着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所以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提问题,然后提炼出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探索15-9=几时,我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的过程。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 15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学生也都能说出了这三种计算方法。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两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法两种计算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凑十法”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因为在做“圈一圈,算一算”这道练习时,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怎样圈,为什么这样圈。部分学生圈成了以前学过的凑十法的圈法。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如果让我再上一次这节课的内容我一定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巩固。总之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我会发扬优点,改善缺点,力求做到更好!

十几减9教学反思4

  十几减九是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上课注意力更不集中,本周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我应该给孩子明确要求以及足够的时间,把摆小棒这一过程分成几步来完成,先让学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后再让孩子从中拿掉九根,追问从哪边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们自然会回答从十根小棒这边,从而引出:“破十法”。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才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十几减9教学反思5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需要解决“还剩几个气球?”的问题,引入算式15—9=口以后,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15—9”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同的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直观图点数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的,还有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2、既鼓励算法多样化,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3、创造性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设计学生用的学具是别具匠心的。如教学例1时,教材提供的是一幅颜色相同的风车图(12个),而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则是10朵红花、2朵黄花。当学生要计算出12—9的结果时,由于受颜色的诱导,很自然从10朵红花中拿出9朵,剩下1朵红花和2朵黄花合起来为12—9的结果。通过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特点的、能帮助学生解题的学具,使学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并能应用它来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4、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十几减9教学反思6

  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感触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尊重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在探究13―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

  ①、将剩下的桃子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

  ②、想加算减:9+4=13,13―9=4;

  ③、破十法:10―9=1,1+3=4,13―9=4;

  ④、连续减:13―3―6=4,13―9=4。

  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需要改进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今后在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十几减9教学反思7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

  我采取了让学生同桌合作,摆小棒,全班交流的方式,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探究15-9=?你是怎么想的,再动手摆一摆小棒,让同桌两人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是想9+()=15,因为9+6=15所以是6,还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10-9=1,1+5=6,我教给学生这种方法叫“破十法”,我看已经有学生说出来了“破十法”,也没再让学生再多摆几次小棒,多说说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就忙着开始做练习题了,做题时我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有的学生说得根本不对,有的学生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做的,对于本节课刚教的“破十法”学生真正掌握的不多,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法,我只注重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我明白了,在教学中,当学生探索出多种方法时,教师的作用应是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整理,引导学生选出最优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十几减9教学反思8

  我在教学十几减9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时,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是等于6。当我再问:你是怎么算15—9时,学生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试教时,学生算法不够多样化,显然让我在上课时有点乱了“阵脚”。 我想,大部分学生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会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过多的死记硬背颠覆了当初在他们脑中出现的各种算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探讨15—9的计算方法时,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其实,这时完全不必苦苦追问。应该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还有一种“破十减”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上课之前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创设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摆圆片,让学生领悟到“破十减”法的过程。给学生一些引导,让回答的学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了此方法的名称。不过,在介绍“破十减”时,时间花得多了,过分强调要让学生用“破十减”,导致后面的内容讲授有点仓促。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游园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有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节课中在探讨“15—9”算理时,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并借用小棒来帮助和验证,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馈与交流,从这些算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同时体验到了同伴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算法多样,并注重算法最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所以在汇报交流“15—9”的算理时,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他们的选择,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出哪种方法最好,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统一。

  本节课还有不足之处: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十几减9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十几减9”,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学生理解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算法,就可以把它迁移到后面其他退位减的计算里,促进自己的.学习。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对买桃的一些生活经验,带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在例题教学时,我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在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方法2:先从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方法3:先去掉3,再从10里面去掉6,得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方法5:先去掉3,再从10里面去掉3,再去掉3,得4。

  但在这热闹的后面,却有一些我们老师看不见的问题,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但当我们真正做题时,差生出现了,课堂上的方法太多,有些学生无从下手了。这么多方法我用哪一种呢?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自然是多样的。因此,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我现在采取的方法是:课上民主,搞素质教育,课后补差,搞应试教育。

十几减9教学反思10

  《十几减9》这一节课是“十几减一个数”、“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所以要上好,为后面的其他几节课铺垫准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自己动手,一起探究十几减9的方法。我先用一个猴子买桃子的情境引入新课。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每节课创设一个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再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再列式,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思考计算的方法。我让学生用准备的小棒自己摆一摆,然后再与同桌讨论,想算法。但是发现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从哪入手,后来就我带着学生一起动手摆一摆,讲过程,再总结出方法,这里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在练习的时候学生没有很多时间去说一说算法。

  总结3种方法:1、想加算减,这种应该是学生用到最多的方法;2、一次减9:从10减去9等于1,再和十几的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就是答案。3、慢慢减:十几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去减后面的。再通过后面的练习,让学生去巩固复习那3种解答方法。整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有点问题,新课中让学生操作的时间过长,应该做适当的调整,重点放在让学生复述3种计算方法。通过指名说一说,小组讨论说一说,同桌说一说,每个同学至少要熟练掌握一种方法,最好是3种都掌握,看自己的接受能力。多让学生说一说。

十几减9教学反思11

  这节课是在上完十几减9的这一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从以下几方面体会比较深刻。

  1、我先复习十几减9的算法、分组讨论算法、示范算法、总结算法,然后安排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算法。上这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同桌说一说自己选择算法,然后反馈交流,再来计算的。这样的结果是出现了,多种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于是便出现了多种算法,虽然有的算法看上去“笨拙”,却也是学生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而且对学生来说,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当他们确信自己的做法没有问题时,则会去评价别人的方法,这实际上学生在优化算法。从这一角度看,优化的算法不一定是统一的一种算法。应该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来展开,不要追求全班几十名学生算法的高度统一,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哪怕学生的选择出现了两种甚至多种算法。其实,问题并不在于算法本身,而在于这种算法有没有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喜欢不喜欢这种算法。学生算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考习惯等,经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得到的结果,它植根于学生个体知识经验,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整个过程是学生创造的过程,这些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就应当加以肯定。

十几减9教学反思12

  《十几减9》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大致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主要是复习了9加几进位加法的口算和填括号里的未知数。二、运用动手操作和实物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四、课堂小结。

  整节课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积极思考,兴趣较高,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算法,学生在计算15-9时,一(3)班的孩子想出了:从15里面一个一个地减去9,还剩6;用破十法,10-9=1,1+5=6。(头天晚上预习了的.)。而一(2)班邓明东小朋友还想出了连减法:15-5=10,10-4=6,当时,我是喜出望外,表扬了爱思考的他。而“想加算减”的方法却没有学生想到,有的学生一节课上连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教学效果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感觉老师牵的痕迹太重。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不是因为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时,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操作里,而影响了听课的效果?是不是因为老师讲的太多,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而让学生失去了主动发言的积极性?……思考再三,觉得有以下原因:

  1、导入新课不新颖,练习题设计比较单调。

  2、在备课过程中我过高估计了学生。

  3、给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时间太少。

  4、教师的引导还不是很科学,到位。

  我觉得自己还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和努力:

  一、 复习铺垫部分需要夯实

  虽然我在复习导入部分准备了一些9加几的练习题,但量还不够,应该出一道“一图四式”的题目,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强化

  在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15-9”的算式后,我先用小棒演示 15-9,学生很快发现15-9,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9根,不够拿了,这可怎么办呢?在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后,我马上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探究算法。在学生说出破十法的思路后,我用圆片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我在这里强调了让学生说算理,其实,我漏掉了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理解“破十法”的教学环节。正因为这一操作环节的忽略,而导致在“做一做”第1题的“用小棒摆一摆”中,很多学生还是不会摆小棒。一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不强,有时候,空洞的“说一说”还不如扎实的“做一做”效果好。所以还要在操作环节中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算理,而不是老师说了算。

  三、比较、优化教学方法

  虽然新教材倡导引导学生发现多种计算方法,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但毕竟这是一年级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要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得面面俱到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可以在学生提出的多种算法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比较,优化。可以先把“破十法”让学生学扎实,再让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说算法时,引导学生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如15-9,想:个位上5减9不够减,先算10减9等于1,再算1加5等于6。尽可能面向全体,让更多的孩子有表达的机会。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比较枯燥的,如何把枯燥的内容上得新颖有趣,有效,我还要更加努力去探索。

十几减9教学反思13

  本课在已有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十几减9”。

  先进行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复习,为学习新课进行铺垫。本课通过“卖气球图”通过小朋友与卖气球小丑对话,一个出条件和问题。组织学生围绕“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组织学生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汇报:“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计算1+5=6”“因为9+6=15,所以15-9=6”“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 10-4=6”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解题方法。接着自己总结板书两种方法:破十法,先算10-9=1,再计算1+5=6;想加算减法,因为 9+6=15,所以15-9=6。本节课重点学习这两种方法。再布置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摆圆片来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想出了非常多的计算方法。今后要多通过引导孩子自己探索解题方法,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应用解题方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14

  这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十几减几的学习意义重大。本节课教材提供了北方庙会中“卖气球”、“卖风车”、“套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时,我们可以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为了提高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观察之后,我把学生获得的信息有序地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以后能学会对信息进行类),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如,(1)有15个气球,卖了9个。(2)我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由于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大多数学生能提出与题意相符合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式。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因此,在我提出:你准备怎么计算15-9时,有的说:我想9+6=15,所以15-9=6,大多数学生认可这种方法。我紧接着问:你还有别的算法吗?还有一个学生说:先算10-9=1,再算1+5=6,一小部分学生也认同了这种算法。最后,经过对十几减9的算式找规律这一活动后,大部分学生转而认同了破十法计算,认为这样比较快,我认为这从思维上来说也算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不过,我觉得很遗憾的是其它的算法在这个班的学生中没有再出现,而在我上一届学生中则还有许多种,新课程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在这个班的学生中似乎一直得不到体现。

  今天的课堂练习我要求学生在计算十几减9时,要说出:你是怎么算的,我采用的是开火车的形式,一半的学生能过关。今天的家庭作业,也要求把计算方法说个家长听,不知孩子们说得如何。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已经两周了,第三节课是我的公开课,虽然在上课之前细细准备了,可课堂上还是会有突发状况,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是变化的,申老师对我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很重要能让课堂内容前后衔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自然,下课后申老师耐心的和我分析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这个重点要怎样才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上的是《十几减9》,在主题图部分从孩子们在公园“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引出十几减9的三个算式,从而引出课题。书中例题介绍了两种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一是“想加算减法”、二是“破十法”,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孩子们都很聪明,有几个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可是站在讲台上的我没有认真的聆听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表扬鼓励那些爱思考问题的孩子。就象申老师说的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多说,不管他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说明他在思考了,这节课其实很好拓展,你喜欢哪种方法?还可以怎样计算?这节课就有孩子想到计算十几减9可以用连减的方法,在计算12—9时,他首先计算12—2=10,再来计算10—7=3;还有个孩子他想到了这种方法在计算12—9时先计算12—10=2,比9多减去了1所以还要再加上一个1,2+1=3所以12—9=3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很好的,也正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老师在感叹孩子们聪明的同时更要及时的鼓励,还可以让他把这种方法介绍和全班的孩子分享,这样就很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种才能真正把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新知识有话要说时,我们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追问学生为什么,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有限可能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让身边的人明白,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导,一步步引导学生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锻炼和老师的鼓励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会更好。倾听不是只对学生来说的也是对老师说的,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今天申老师还给我说了一下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室里的广播坏了,孩子们听到隔壁班的声音就以为下课了在那里说“李老师,下课了”,一下让我慌了神,因为我让学生做的练习题还没有讲解,所以前面的练习题就讲的快些,而后面的练习讲的明显的慢些,感谢学校领导的听课、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申老师和戴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对我提出那么多宝贵的建议,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这么多帮助我的家人,当我疑惑时是他们帮助我走出疑惑,给我力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十几减9教学反思05-14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04-07

十几减7教学反思12-01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05-22

十几减8、7教学反思04-30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02-08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01-25

4减几教学反思02-01

11减几教学反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