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1-14 17:36:36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

  、1分米和1千米

  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

  、1

  分米=10厘米

  、1千米

  =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千克

  ,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

  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3课时)

  秒的认识………………………………………1课时

  时间的计算……………………………………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测量(6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2课时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

  1、加法…………………………………………2课时

  2、减法…………………………………………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倍的认识(3课时)

  倍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1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

  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级学困生有好几位学困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2.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4.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及在生活中应用

  5.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7.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8.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 本学期教材分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 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扩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第一课“买文具”,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建立小数概念。在“买文具”时,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它们的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第二课“货比三家”,要建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既可以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几元几角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整数为中介,通过它间接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认为更简单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更简单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不良后果;如果更简单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那应该鼓励。在进一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提出“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便宜”的问题,它涉及到比较3个小数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个,更具有挑战性。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再引导他们体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的策略,即先比较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再拿其中较小的数与第三个数比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数。经历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体验进行有条理地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课“买书”与第四课“寄书”的问题情境,是为理解一位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而创设的。前后这两节课的区别在于,前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后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关键环节是经历小数加减的竖式算法的抽象过程,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把小数点对齐,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就类似于学生已经熟悉的多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学生必须体会这一点,那么,小数加减法便可以融合到学生整数加减法已有的经验之中,学生对小数加减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负担,而且能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二)平移、旋转和对称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第一课“对称图形”,让学生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的艺术作品,再经历“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动,逐步感知什么是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进而在直观辨认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的分类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方格纸(钉子板)上画(围)出对称图形,用几种基本图形进行组合,摆出(构成)对称图形,从而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第18页练习第1题“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并给出3个答案供选择,很有挑战性;其实这3种答案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放在适当的位置。经历这样的空间位置与图形的探索,空间观念是会大有长进的。

  第三课“平移和旋转”,首先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如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竿徐徐上升、直升飞机起飞时的机翼运动、小风车迎风旋转等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而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述见过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等学习活动,以丰富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并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获得体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移,让学生观察在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等操作与交流活动,去逐步感悟这样一个道理:要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不仅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几格)。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平移的两个基本要素,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它,但不能也不必要把它归纳成知识点强加给学生们。

  第四课“欣赏与设计”,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创作图案中的应用,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提供机会,获得创作图案的初步经验和体验。

  第二课“整理书”,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直觉能力,回答“200本放得下吗?”再探索精确计算的各种算法,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但必须掌握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体会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每一层计算的含义。

【【精华】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三篇】相关文章:

1.数学个人教学计划

2.数学开学教学计划

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4.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合集7篇

5.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6.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九篇

7.【精品】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8.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篇

9.数学教学计划 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