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跳水教学设计最新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跳水教学设计最新,欢迎阅读与收藏。
跳水教学设计最新1
[设计理念]
“语文不是无情物,文章不是无情物”。本课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读为主线,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体验,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讨论交流,积极挖掘文本中的内涵;进行对话教学。
[教学预设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方位地理解文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4、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难点]
1、分组讨论解决小男孩危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方位地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进行情感交流(略)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师语:昨晚老师看了一篇课文,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使我都无法安睡。你们能帮帮我吗?这问题是:有一个小男孩,爬到了船的桅杆的最顶端,而且又走到了最高横木的中间,这时他既不能前进,也无法后退。一不小心就会摔死。请大家同桌或前后桌进行讨论讨论,想法子救救这个孩子吧!(老师边说边画示意图)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
a、铺棉花b、用降落伞c、用吊机d、跳进大海
e、派直升飞机f、派人上去救他……
4、比较方法,体会船长的镇定机智
5、有感情朗读课文第4、5、6自然段
三、学生质疑,再次激趣
1、师语:很好,刚才大家都想了好多方法来救这个小男孩,可见大家很关心这位小男孩,很为小男孩的危险处境感到担心。你们真的很善良。我代表小男孩真诚地向你们说声谢谢!
2、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假设问题如下:
a、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要爬到桅杆上去?
b、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c、我想知道这个小男孩被救以后他会说些什么?
……
四、品读课文,体验感情
1、师语:解决了小男孩的`问题,现在你们自己又来了问题,太好了,可见你们都是爱思考的人。有了问题想不想解决问题。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问题?俗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那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吧!(用笔将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自己特别喜爱的或感受特别深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
a、合作读课文(轮读)
b、交流读懂的地方
c、提出不懂的地方
d、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
(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如:放肆、取笑、龇牙咧嘴等。特别要抓住“放肆”这个词,指导学生读,找出放肆的有关语句,读出开心、读出担心。)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升华感情、全方位谈体会
从小男孩跳水这件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反思]
一、前言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老师拿什么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凭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凭的是对学生的关爱。有了这样一种良好的教学心态,才能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去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设计反思
理念决定设计,设计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跳水》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积极倡导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再也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应该从一个权威者的身份走向引领者的位置,带领学生在课堂中游弋,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精神的家园中浸染。把课堂的真实面目还给学生。让学生多些自主、少些包办;多些引导,少些限制;多些情趣,少些理性。每堂课我们都应该努力实践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服务。
本文的设计主要体现的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三、随笔
学习语文,教师要关于发现教材中所蕴含的隐性目标:一个“情”字。俗语说:“世事洞时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或悲伤、或忧愁、或崇高、或渺小、或积极、或消极……我们作为读者,从中能获得某种知识,受到某种启发和教育。在如此丰富的目标中,教师要努力地把握教材、占据教材的制高点。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学科看语文、学语文。这样才不会因为学生的乱而感到无助,不会因为对教材的理解而感到困惑。关键还是一点:心态!我们当教师的应该常问问自己,我们对教学这片天空热爱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教学的活水从何处来?从生活中来,从不断的学习中来!
一篇文章给我们,我们并不要急着去翻阅参考书,教案书等。我们要从我们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备课,设计,去努力地钻研教材。“读”才是钻研教材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感悟、对话教学的方式。这对话包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编者等。这些对话中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能力的高低,引导水平的高低,点拨技巧的好坏。教师要把教材内化为自己内心的语言,才能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去对话,去感受,去品味,去涵泳其中。这样学生才会经常有恍然大悟,才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的惊喜!
跳水教学设计最新2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四至六自然段,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重难点: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熟读了课文,了解了“跳水”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谁来说一说。
(船员逗猴子,猴子放肆起来;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为拿到帽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那么孩子是如何遇险,最后又如何转危为安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引导学文
㈠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猴子越闹越凶,孩子一气之下追猴子,出现了什么情况?读课文,思考问题并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画一画,理解之后自由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合,充分理解、讨论)
2、指读第四自然段,并用词语概括段意。师:结合课文内容,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这段内容?(情况紧急、万分危急、千钧一发)板书:万分危急
3、为什么说情况万分危急?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想法。
①“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即使……也难以回转身来”
②“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孩子只要……就没命了”
③“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4、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5、有感情朗读课文。情况如此危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够表现出来?(语速快,声调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练读,指名读,范读,再练读。
㈡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讨论:
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⑵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
1):①“立刻”
②“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2)想法:①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无疑,只能往海里跳,借助海水缓冲可能有生还的机会。
②要快,否则孩子就会失足掉下来。
③用枪逼迫孩子,使孩子不犹豫,马上跳下来。
2、拓展:还有没有其他的搭救办法?
(学生充分讨论、争论后,认为只有船长的办法最可行、最好。加深理解船长在短时间内想到最佳办法,非常机智果断。)
3、你认为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
4、怎样读来表现船长的机智、果断?(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
练读,指名读,示范读。
㈢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事情的结果如何?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读课文思考讨论。
孩子得救了。理解体会:
①“孩子像颗炮弹……”
②“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①说明孩子从很高的横木上跳下来,就像炮弹一样猛,如果落在甲板上一定会死。由此可见船长机智果断。
②40秒钟虽然不长,但水手们由于担心、害怕、紧张,因而觉得时间太长了。
三、总结: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和同学交流。(船长机智果断,值得学习。开玩笑要适度。做事要多想后果。)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练习:
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六、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一部分内容在上完课以后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这篇课文情节紧张、惊险,描写生动。本课时教学重点抓住“情况危急”和“急中生智”两点内容来学习。学生在课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急中生智”的机智、果断、了不起。对文章重点内容及表现的主要思想有了深入理解。学习效果较好。课上学生发言积极主动。这节课内容涵盖量较大,课上应注意时间的把握。在理解、激情的基础上,应重视有感情朗读的训练,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达到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目的。设计特色:
⒈课上进行了拓展思维练习,如:还有什么解救孩子的办法?
⒉设置了情景教学环节,如:假如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
跳水教学设计最新3
【教学内容】
课本42~4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并学会解答方法。
2、能够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式题。
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及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对连加、连减的意义的初步理解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小圆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猴子摘桃子,结果在捉青蛙的时候把桃子都丢掉了。这节课小朋友们又来到了小河边,他们看到了一幅更有趣的画面,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那我们就去小河边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的都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一)连加
1、师引导:有4个同学在聚餐,有3个同学在看小猴跳水,远处又跑来2个同学,河边一共有几个同学?
2、指生列式解答,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的方式说清运算顺序。4+3+2=9(个) 2+3+4=9(个)
7 5
3、观察今天学的加法算式与以前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像这样3个数相加叫做连加。
4、你能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吗?准备怎样列式解答?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①小河里有2条粉红色的鱼,2条红色的`鱼,3条黄色的鱼,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2+2+3=7(条)
4
②石头上有2只青蛙,河里有3只青蛙,岸上有1只青蛙,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2+3+1=6(只)
5
③草地上有5朵黄花,3朵红花,2朵紫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5+3+2=10(朵)
8
(二)、课间休息:拍手游戏
(三)、连减
1、引导:树上原来有5只猴子,跳进水里1只,又有2只猴子向 水里跳,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2、指生列式解答,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的方式说清 运算顺序。 5-1-2=2(只)
4
3、观察今天学的减法算式与以前学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2个数叫做连减。
4、你能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吗?准备怎样列式解答?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①石头上原来有6只青蛙,跳到水里3只,跳到岸上1只,石头上还剩几只青蛙? 6-3-1=2(只)
3
②原来有7条鱼,被小猴吓跑了3条,跳起了2条,还剩几条?
7-3-2=2(条)
4
三、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能提出连加、连减的数学问题吗?
附板书:连加、连减
4+3+2=9(个) 5-2-1=2(只)
7 3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师出示卡片,学生接力比赛。
2、出示连加、连减题,学生说计算过程。(43页第1题)
二、实物投影出示44页2,学生观察。
小组讨论: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全班交流,归纳概括:
①一共剪了多少朵花?
②一共用了多少张纸?
三、实物投影出示45页5图,学生观察,指名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1、提问:一共有多少只猫?怎样列式解答?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全班交流,归纳概括:
①一共有多少朵花?
②一共有多少只蜻蜓?
四、操作:剪纸44页第3题,学生根据操作列式解答
五、自主练习4:
先数一数西红柿、青椒、茄子各有多少个?
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附板书:
连加、连减
2+2+1=5 10-4-2=4
4 6
跳水教学设计最新4
【教学特色】为了避免教学中烦琐的分析,突出文章阅读重点,主要采用板块式阅读法。其二,重视学生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师生平等对话的阅读氛围中促进师生、生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会“模仿、显然”等词语的运用。搜集和积累用来形容情况危急或处境危险的词语。
2、通过朗读与默读等阅读方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发表自己阅读理解,体会事件给人的启示,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运用分析语言的能力。
3、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弄清事物的发展过程,在了解事物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体会、学习船长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重视学生个人阅读的独特体验,注意激发学生乐于将个人的阅读感受、想法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有关作者生平等相关背景资料。其二,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课时:2至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导读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学准备:编制导读提纲
1、初读全文,学习生字、新词。
⑴写出你认为最难写的词语十二个。
⑵请你编出与课后生字相对应的形近字六组。
例:艘( ) 嫂( )
⑶你能解释下面的词语吗?并用带点词造句。
放肆 心惊胆寒 吓唬 模仿 显然
⑷本课还有哪些生字、词语需要学习,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些生字、词,请自编题目练习。
2、再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⑴通过阅读,我读懂了事情主要写发生在( ),( ),由于( )以及( )和( )情况,造成小孩( )。结果( )。
⑵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请简要的写下来。有什么不解的问题也写下来
⑶你知道列夫·托尔斯泰吗?请收集作者相关资料,越多越好,并记在摘记本上,课上与同学交流。
(二)导读课题,提出质疑。
(三)学生自学,学会初步探究
(据导读提纲学生自学,这一教学步骤可根据各班具体情况安排课前、课堂或课后。)
二、初读,整体感观全文其貌。
1、结合导读提纲,检查预习,初步感知全文
⑴听写词语:环游 帆船 航行 风平浪静 水手猴子 撕叫 吓唬 孩子 龇牙咧嘴 船长 瞄准 桅杆 海鸥
⑵指名或分组朗读课文
2、启迪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自由质疑,讨论学习重点。(如果学生质疑过程中重点不够突出,可在精读的环节教师再次点拨质疑(见三(二)环节。)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读得正确、流利,仅感知课文大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入阅读思考以及与同学交流,真正悟出情、悟出味、悟出理。老师相信经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与共同协作,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定能迎刃而解,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刚提的问题来深入的学习课文吧。
(一)弄清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悟出情。
1、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由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自读写批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同时教师注意相机引导,重点弄明白以下问题:
⑴事情发生的环境、起因。
⑵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水手、猴子、孩子、船长各有怎样不同的表现。各环节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二)质疑探究,领悟事件其内涵
师:通过这个故事,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同学们在了解了事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什么疑问?
1、再次质疑,凸现学习重点。(如果初读时学生的质疑以理出学习重点,该环节可略去。)为什么水手有时间逗猴子?孩子为什么不顾后果的追猴子?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船长为什么想到让孩子跳水,他当时怎么想?有更好的办法吗?
2、小组讨论,全班反馈交流学习重点。
(教学注意:小组交流准备发言提纲,全班交流要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联系实际谈启示:作者通过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孩子得救后,船长、孩子、水手都会说写什么?请说一说。
四、展读,凸现个性化表达
(一)乐于表演同学: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故事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1、小组练读2、推荐小组上台赛读。要求:朗读时注意人物的身份、语言,当时的情景,可以结合表演,自由发挥。
(二)乐于搜集资料的同学:扩展知识,简介作者。1、小组交流。2、代表介绍,教师补充。
(三)乐于写作的同学:写一则读后感,与同学交流
【跳水教学设计最新】相关文章:
《卖报歌》教学设计最新09-1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最新04-10
小学英语教案教学设计最新12-12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文最新02-10
最新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12-22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6
最新小学语文课文《桂花雨》的教学设计优秀02-10
教学设计10-21
二年级《蜘蛛开店》的教学设计最新02-07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