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1-05-04 17:55:03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八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八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金秋九月,踏着秋天的落叶,东胜区二十几位小学语文教师来到了萃英山下的兰州大学参加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课堂观摩会。

  两天半的活动分为两场,每场16节课,都是比较年轻的教师在为我们展示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他们科学的教学设计、创新的实践令我们在场的每位教师所佩服。

  通过几天的统编本课堂教学观摩,我收获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精准,老师们的课堂上充分体现着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以及本课教学重难点。例如:四川资阳县的李智老师在他的《我有一个想法》的习作课堂上,他充分抓住了中段的学段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为了让学生平稳的从写话过度到习作,教师首先是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并大胆地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然后教师为了启发学生思维,规范表达,出示了两段两则例段,逐渐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问题——例子——想法三方面去说清楚、说完整,整节课教师都在引导几句话说明白、想清楚。

  二、课型丰富,本次活动有阅读课教学、表达(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策略教学、预测教学等,阅读16节(包括策略单元、预测单元、想象单元、诗歌、小古文、长课文)、口语表达8节、习作表达8节,老师们敢于突破常规的展示课型,科学的设计、创新的实践,精彩的课堂教学,教师们较强的课堂把控能力,丰富的学生情感,让在座教师的受益匪浅。

  三、整体性强,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年段、学段、单元之间的衔接。注重教学目标的定位,注重本课目标和单元目标的统一。例如:在贵州省遵义市的柳华华老师教学,部编本二年级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教学《商量》,第五单元——思维方法中本课的人文主题是如何学会运用商量的语气说清楚,而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主要学习内容为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此次口语交际与一年级下《打电话》同属功能性话题,教师在教学时首先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一年级下册的动物王国开大会,应用文怎么写?特点、用处等,通过读写结合的点去回顾以前学的,并把今天学习的巧妙地连接起来。但在交际的过程中难度明显提升,一年级为“敢说、大胆说想法、说清楚”,而本次教师明确要求“说清楚想法” 并提出了“商量的语气”这一交际技巧。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在交际中掌握“商量”的要领,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人交流。有趣的情境创设,让孩子们有话可说,层层深入的课堂,让孩子们越说越有深度。

  还有部编本三年级三单元的略读课文教学《那一定很好》,本课是既《去年的树》后的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与《去年的树》比较异同,在比较中发现童话的特点,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落实单元教学目标。而且本课的教学明显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篇精读课文的运用,后一篇精读课文的铺垫(思维导图的应用)。

  四、语用意识加强,所有任课教师关注学生的表达,关注学生的语用,专家后来的点评特别提到了,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有“文化自信、语文自信”。在一定的场景中把该说的话说清楚,并把不规范的语言及时纠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回答。

  五、教学风格呈现三实,即真实、扎实、实效。没有花哨的教学载体,没有不适用的教学形式,教师们使用绘本、手机投屏、配乐、视频等教学手段扎实、有效地辅助自己的教学,教师过渡语简单、易于理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有更高的站位——立德树人,人文性与语文性统一的特点突出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理念;身段放低,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是我们教学的基本思路;重视学段特征,体现年段意识,是我们教学设计的关键;注重情感体验,少问几个为什么,才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诗人何其芳说秋天是宁静悠远的,而我觉得其实秋天也不乏夏日的激情。

  月5日,xx年级简短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这堂课沿袭余老师创立的“板块教学”,这堂课他安排了“朗读、辨析、品析”三个板块。余老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朗读,从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文章,到“进行有力度的训练”,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两个层次,再深入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余老师又用两两相对的五个小问题认真梳理了全文的知识点:“两个意义难解的字或词”、“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美字”、“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别的词”、“两个不同形而意义相近的词”、“两个能表达全文要义的字”,教学思路异常清晰。最后是品析文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余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恰到好处地讲出了“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这是一个有详有略的故事,这是一个余味悠长的故事”等。最后总结“读文析———语;读文识———礼”。整堂课井然有序,余老师总是和颜悦色,慈祥地为学生解答疑难,使学生在这堂课上不仅熏陶了文言意蕴,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也是余老师“新简实活”教学理念的实践体现。

  建兰中学的王旭东老师挥洒自如,他的教学风格具有创新性。在教学中他的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人文积淀,张扬学生的个性。他执教《水调歌头》,开场以自己满含感情的朗读导入,初步将学生带入《水调歌头》特有的情境中,继而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朗读、诵读方式来与文本进行沟通,从而走进文本,走近诗人。一直以来自己比较惧怕上诗歌,一是因为自己的文学底蕴不够,因而底气不足,再是这样的课型没信心把握,听了王老师的课才发现诗歌的课也可以上得如此激情澎湃,如此有效。但是谈一点本人拙见,王老师设计的展现学生预习成果这一环节,我觉得不妥。学生的预习成果体现出学生课前预习非常成功,有老师提出质疑:既然学生在课前已经基本“吃透”诗歌,能写出高质量的感悟,那么还上什么课呢,不是画蛇添足吗?所以我们建议在诗歌赏析之后让学生当堂写感悟呈现杰作,效果会更好。总之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让我们明白了:诗歌也是可以这样上的。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选取的不是我们成人的视点,而是一个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仿的少年人的视点。一个少年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世界,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成年人看待世界、看待人,是与少年人有所不同的。这篇小说由特级教师韩军执教,韩老师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便是领着学生跳跃性地读文本,在朗读文本的过称中,弄清人物基本关系,梳理故事基本情节,听读故事情节高潮,动作外貌心理语言,风景描写称呼变化。这堂课的设计给在场老师眼前一亮的便是两份信的设计:《一封没有寄出的信》(于勒写给家里人的第三封信)、《菲利普未公开的日记》(父亲的信),学生通过设想这两份信的内容,更好地通透了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赵富良老师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赵老师的课紧贴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能深刻体会课文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这堂课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借助文本蘸满情感的语言与鲜明的对比手法,体悟文章内容;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用朗读震撼心灵巧妙的延伸,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杨聪老师是有个性有才华的年轻老师,他的课也如他人一样有个性有才华,他上了鲁迅的《雪》,从文学语言角度解读文本。阮长海老师教的《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用夸父和共工的共同点作为切入点,教学设计独树一帜,充分体现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仍是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统一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将审题分析与例题解答等一一“包办”,如此的教学使学生接受的信息过于繁杂,且学生往往以听为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官单一,易于疲劳,致使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题美术教学,应突出关键,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描述特征、体验生活的方法和群体合作、积极参与的能力,要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手、脑、耳、眼、口交替使用。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疲劳,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下面谈谈个人在教学中对”互动”教学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互动方式

  从学校开展的“互助互动”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实施“互助互动”必须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进行。

  ⒈低年级—引导互动

  低年级的功课是基础教学之基础,教学生画画、写字都得从一笔一画开始,学生表达一句比较完整的话都有困难。不可能让学生对一幅画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低年级的美术课选择一些活泼的方式启发学生,以提高学习兴趣。再说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差生”、“好生”,让“好”帮“差”进行互助互动,这样会形成定势,会让一个智力开发晚或不善言词的孩子承担“差生”的“压力”。因此,我觉得低年级实施的“互助互动”在选择的方式上要慎重,教师正确的指导思想非常重要。首先不能分出“好生”和“差生”;其次在选择的内容上要适合低年级学生。我在组织低年级学生互助互动时,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一定的角色,让每位学生觉得自己在小组中是不可缺少的,小组的组长也要轮流替换。在内容上一般选择容易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并具有一定深度的并列式内容。如小组集体创作《走进大自然》,“你看到过哪些美丽的花,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呢?比一比哪一小组看到的多,画得多。”这些问题学生基本能回答。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对形、色、名,并不能完全统一,组织互助互动,小组成员可以把一种花的不同形、色说完整。而且有的'会说不会画,有的会画不会说,通过互助合作,学生可以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让学生共同进步。

  ⒉中年级—启发互动

  中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评判能力,但比低年级学生好动;回答问题思路虽广,但不善于抓住重点,容易走题。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主要来自外界(教师),一般能围绕教师提出的总是去思考,而中年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增强,受外界控制力减小,什么问题都问,哪条思路都有。因此中年级美术课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一个性特点,有目的地抓住教学重点展开讨论,从而在合作的过程中学得更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扶”非常重要。如:中年级《你会设计邮票吗》一课,什么是邮票?它的由来及组成部分。在中年级学生中展开互助互动的问题讨论,教师一定要把关键词、句“扶”正,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讨论,得到满意的答案。

  ⒊高年级—放手互动

  高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小组组织能力、质疑、解疑能力方面都比较强。因此,在“互助互动”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小组通过自学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综合纸版画》一课,学习目标是了解综合纸版画的一般知识,熟悉综合纸版画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综合纸版画的方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这一课可以开门见山地组织小组讨论,进行集体自学、集体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只需在人物造型、形象的设计等方面略做点拨即可。

  二、根据课型“互助互动”

  实施“互助互动”要根据一定的课型进行。如上《画人物》课,由教师授课和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较好,因为描绘人物是否形象必须通过自身的多次练习才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手工课课型《包的世界》制作比较困难,就应该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制作。制作包时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然后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制作,最后每一小组将自己小组学会的制作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样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三、师生互动,深化学习

  ⒈教师导动,激发兴趣

  教师导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激励、唤醒、鼓舞等形式,吸引学生投人教学各项活动中。要达到导动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前瞻、铺垫、引导等工作。如“新年贺卡的色彩肌理制作”,让学生了解几种不同的肌理构成,如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弹喷、压印等方法。学生能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兴奋起来,由此引入贺卡的制作。这样把美术技能转化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单一形式或生硬的术语,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接,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只强调课程内容,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就只能去翻书,不能去观察和开动脑筋,作画时抄袭课本或同桌的画,无法启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⒉师生互动,形象感知

  我们知道,学生对绘画语言的学习,对美的法则的理解,用简单的讲解是无济于事的,学生自我的体验感知是任何东西无可代替的。学生的审美经验一般经历这样的过程:感知一想象一情感一理解一创造,体验、感知是把对事物的观察、感受内化为自身的经验,从而唤起自身的种种情感,激发创作热情。而传统教学往往只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以传授、临摹为主。为此,教学中我总是力求打破单…—的信息传递方式,把学生的感知体验作

  为重要的教学步骤来安排。例如“彩线连彩点”一课,在单凋的点线练习中引用了音乐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点线变幻无穷的魅力。我先放——段节奏鲜明、轻重有致的击鼓乐曲,让学生联想可用什么图案来表示鼓点,学生有的说用圆形、三角形、方形,有的说用花形、星形来表示鼓点的轻重缓急则可用点的大小疏密来表示。这断断续续的鼓点被学生具体化成大小不同的点,既形象又生动,增加了学习兴趣。当放第二段乐曲“玩具王国进行曲”时,这下学生兴奋多了,他们说感觉好象点都动起来,走起来,跳起来了。是啊,活泼流畅的进行曲何尝不是表现物体在连续的行进呢?再让学生听乐曲把点连成许多流畅的线就没有难度了。稍加涂色,一张张富有创意的彩线连彩点的作品就自然天成了。这种学生感受中的体验,降低了技能训练的难度。

  ⒊生生互动,合作学习

  现代教学理沦认为:教学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是不够的。多向交流较之单向和双向交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我曾尝试打破一些教学常规,让学分组学习,构思时让学生交流,每一幅画完成一部分或者结束前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观看,组内交流与组外观摩相结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交流,产生链式反应,使…—种新想法激起更多的看法=有的学生开始不敢画或画了—部分不完整,通过看别人的画,就有了“灵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敢于表现,比如在创作“太空遨游”这一课,有的学生画自己了月球。通过观看交流,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画太空旅行;有的画地球搬家,到银河遨游,与星星跳舞、与月亮唱歌……

  为促进生生连动的进行,教师还应当创设学生合作的情景,把互助互动引入学生之间的学习过程中,在一次手工制作“鲜花送老师”讲评时,我尝试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评述的新方法,、学生每人一件的“小花”制作临完成之际,我出示了几张彩色卡和一些纸做小树。我说:“我给每个小组—块地,你们把制作好的花和树种在这快土地上,让它成为童话中美丽的森林。”学生们顿时兴趣高涨,已完成的学生马上在他们分到的“土地”上规划起来。我提示学生,童话森林,还有花草树木,还有什么景物?于是种上花,铺上草,画上小河,那一棵棵树就摆在其中。有的还给同伴出谋划策,装饰鲜花,最后在每组互相观摩评述中结束了全课,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后还让学生把用鲜花装饰的树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建立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主发展已成为术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扬弃、也是教与学关系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一让学生处在—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提倡创造性自主学习,呼唤主体觉醒,是课堂教学探索和实践的取向,也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暑期我学习了关于高效课堂的有关材料,感触颇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改进的地方。

  总的感受是课改无论怎么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根本。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体现一个“效”字上,如何“高效”回归本质还是重在于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为了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效”度,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其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学的活力也在课堂中展示出来了,以前的教师主讲转向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前的个体学习转向了小组互助学习,以前的教师一家之言转向了互动式的答疑解惑,这无疑给沉寂的数学课堂增添了一些源动力和活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课后有了可以继续学习的精神食粮。俗话说,有所需要才有所动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具体的目标,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获得快乐。同组学生能在小组学习中既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小组这个集体的温暖,这样,将老师的个体关爱转移到小组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无疑增强了后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差生的脸上也能看到阳光的笑脸,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同时,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材料上也看到了教师的辛苦,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不是随手可以拈来的东西,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展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不是解放了教师,相反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钻教材,提炼教材中所包涵的数学思想依然是我们数学教师重中之中的任务。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也就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义务阶段的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精髓,而课堂应该是我们实施“高效”的主阵地,如果为了知识的延伸或拓展,如果为了能使教师在课堂中教的所谓“轻松”,而把课堂中该学习的任务布置到课外,这种所谓的高效我不敢苟同。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厌倦数学,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因此,实施教学的有效时间,应该是在课堂45分钟。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

  孔子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效课堂不失为我们追求高质量教学的一途径,但是,由于我们的教育对像不尽相同,教育对像所具备的知识经验更是参差不齐,教育学生,传授知识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仍然不妥,也就是说,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让我们的教学生搬硬套,形成一种所谓的定式,这实际也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因此,如何去把握自己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如何去把握教与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让学生学得好,身心也得到发展,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在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班开班仪式会上,刘局长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他的话意味深长,使我倍受启发。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我们应该明确举办这样的培训,不但为了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还为大家提供一个互相了解、集中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样难得的集中学习的机会,珍惜教育局给了我们一个充电、交流、提升的机会,以促进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二,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因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我们之间虚心互相学习,向他人学习、借鉴、善于和敢于向与观点不一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要以这次学习为新的起点,不断探索、持之以恒,把学到的文章知识“见于文章”,这不仅仅是达到学习目的的前一半,还要“施之事业”,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是更重要的后一半。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众望所归。如何树立起自己的师德师风呢?其一,我们应该有敬业精神,有献身教育的事业心。其二,我们不能有攀比之风的思想,应该廉洁从教。其三,我们应该持有为人师表的态度,做到象爱自己一样爱学生。最后,工作作风要端正,持有职业使命感。

  总之,通过这一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我们的老师不仅在教学技能上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锤炼了师德师风,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堂突发事能力,即驾驭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7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通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数学学习,使我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数学中很多的结论和证明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二、教学过程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三、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异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确引导,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所提出的思考题、探究题都是直接与生活中的问题,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一些实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教学方法五彩纷呈,举手投足不知所措,听了专家的报告,顿觉有晃然大悟之感:先学一家,融汇白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后出格,入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一语道的,教学切不可赶时髦,摆花架子,盲目追随,死板硬套,而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格、阅历、见识、语言表达、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不尽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势必洋相百出,不成体统。

  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

  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8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周老师对高效教学课堂进行了剖析,他认为,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教学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一、高效教学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高效教学课堂来探究的学习过程。

  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三、高效教学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高效教学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教学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通过这次讲课,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教学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实用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八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合集五篇

2.【实用】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合集八篇

3.实用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锦集6篇

4.【实用】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集合8篇

5.【实用】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篇

6.实用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汇总九篇

7.【实用】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模板集合六篇

8.实用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模板锦集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