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7-16 20:24: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说课稿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数学说课稿锦集十篇

小班数学说课稿 篇1

  小班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较强,由此,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根据《新纲要》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堂《喂宝宝》的数学活动,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

  一、活动目标

  小班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较强,由此,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根据《新纲要》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堂《喂宝宝》的数学活动,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

  龄特点,将目标定位于:1、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体大小进行排列,并学说从小到大,从大到小。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我将第一个目标定为重难点,希望能在活动中尽量去突破。

  二、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需要,我准备了动物卡片一套,橘子四只,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我还特意邀请了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的幼儿也来参与了本次活动。

  三、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我一共分了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导入活动,我以请来小客人为导火线,先请小客人坐下,请幼儿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请

  幼儿自己探索,教师接着引导。

  第二部分,出示橘子,请幼儿动手分,让幼儿对橘子进行讲述,比较大小,怎么样分才是最合适的,并引导幼儿初步说说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第四部分,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每一个幼儿都是不在同一发展基础上,所以在进行才做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指导。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相信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们也能够初步地了解排序的规律,虽然也有少数的幼儿对这个难以理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多加地讲解,让他们能掌握。

小班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并给这些图形按照颜色,形状不同分类,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本次数学活动,选择了幼儿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幼儿自主操作探索,互相交流学习,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幼儿能熟练地辨认四种基本几何图形,并能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2、引导幼儿能不受大小的影响,按一定特征进行正确的分类,并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分类过程。

  3、激发幼儿数学分类活动的兴趣,并能在活动结束后按要求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活动重难点:按照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说出是按照颜色、形状分的)。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活动准备是:

  (1)课件制作,音乐《找朋友》《郊游》,运动操视频。

  (2)自制不同大小、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卡片若干;四种基本图形的相像实物。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

  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把图形按照不同颜色、形状的分类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4、游戏法: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

  (二)学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图形宝宝分类排队以及拼图,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

  五、说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律动运动操引起幼儿上课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借机引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梳理思路,展示过程。教师用电子白板演示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分类的认识。

  (2)幼儿分组尝试分类提出分类问题之后,让幼儿先思考一下如何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借助学具分小组动手分一分,说一说。

  (3)运用拓展,课外延伸出示拼图,启发幼儿用几何图形自由快乐拼图。

  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游戏活动播放找朋友音乐,在音乐声中找朋友,找到与自己手中卡片相似的实物为好朋友。加深对分类的理解。

  4、小结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和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相像并告诉爸爸妈妈。

  5、以郊游律动结束活动。

小班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幼儿

  我设计的小班数学活动《饼干商店》,是依据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选择了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活动内容,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智力发展水平,注意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配合。

  二、说教法

  我根据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并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主动进行学习。

  三、说活动目标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根据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数学领域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了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

  四、说活动准备

  在活动的准备材料中,我多选择用过的饼干盒、奶盒、冰棍杆废旧物做教具,做到就地取材。

  幼儿使用的小筐、图形片等符合卫生和安全的要求的材料的选择上,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选用教具。另外,在教具的使用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逐步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的方向过渡。

  五、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在情境中活动。活动开始,以开饼干店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先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图形片,请幼儿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饼干,而不是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形状的饼干。这样,可让幼儿从饼干的形状或颜色两方面作出不同回答,接着,引导幼儿从这两方面观察图形标记。

  (二)基本部分

  以“分饼干”、“买饼干”、“送饼干”这一系列游戏情节串连教

  学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考虑到小班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从图形与标记匹配,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以减低幼儿的学习难度。同时,通过指认的形式,帮助幼儿复习巩固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在区别三种图形时,依照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逐步引导幼儿的思维向多维性发展。

  在“分饼干”时,要求幼儿按图形的颜色或形状匹配,然后在“分饼干”的活动中,让幼儿讲一讲买了什么饼干,有的幼儿说买了红饼干,有的幼儿则根据所买饼干的形式作了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作出了小结,并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表述,在送饼干的活动中,在肯定幼儿按标记的形状或颜色匹配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同时,从颜色、形状两维角度去选择,发展了幼儿的思维。

  针对买饼干的要求,作四个层次的安排,让每个幼儿分别按不同的要求参与活动。从而使每个幼儿有所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三)结束部分

  活动最后的“设计饼干”这一游戏的目的是为区域活动中的练习作示范。我为幼儿准备了四组材料:多色的绳、多色的冰棍杆、彩笔和纸、各种几何图形和固体胶,让幼儿在拼拼、画画,寻找中掌握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集体教学活动与自主自学的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个别练习的机会。

小班数学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探究活动《饼干找朋友》

  一、 说教材

  小班的孩子在单独感知图形的颜色和形状时区分的比较好,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多种分类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不知如何着手,于是根据这一情况我设计了《饼干找朋友》这一综合教学活动。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故这一活动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饼干”信手拈来,借助幼儿同“父母买饼干”这一生活情境,提供了多种颜色、形状、大小的饼干,充分挖掘了饼干的主要特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同时,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个纬度提供两种颜色、两种形状、两种大小的饼干,来挑战幼儿的认知水平。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幼儿“看看、比比、分分、尝尝”,找找饼干的共同特征,说说关于饼干的新发现,并自己选择饼干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这一过程使幼儿原本模糊、零碎地分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梳理和提升,自然地帮助幼儿获得了“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放在一起”的分类方法,挑战了幼儿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并且事先对该活动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作了一番仔细推敲,也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目标:1、在看看、比比、分分、尝尝等过程中,发现饼干的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

  2、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难点:本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饼干的特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饼干放在一起,并进行分类。为了解决它,在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前一环节是为后一环节作准备和铺垫的,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发展和延伸。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进行了以下准备:

  1、4种饼干(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口味的饼干)。

  2、动物手偶1个。

  3、盒子若干。

  4、PPT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我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具体如下:

  1、情景表演法:幼儿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活动,我创设了《小熊开饼干店》,这一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兴趣。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及PPT课件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不同饼干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改变了以教师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饼干找朋友”游戏中渗透了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这是幼儿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只有通过观察幼儿才能有所发现。这个活动需要幼儿通过观察才能更好的把握饼干的特征,从而为分类打下基础。在分好后,也只有通过观察来进行验证和讲述。

  2、 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在饼干找朋友的过程中,让幼儿通过看看、比比、分分、尝尝,发现饼干的不同,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并进行分类。

  3、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在活动中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给他们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 、教学程序

  课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小熊开饼干店》大家去买饼干为线索引导幼儿去观察饼干。

  活动过程:

  1、观察饼干的特征。

  主要问题:你看见了什么样子的饼干?

  给我们介绍一下。

  小结:我们看见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各种各样的饼干。(师:帮助幼儿提升时注意:他看见的颜色是......,形状是......)。

  2、选选、说说最喜欢的饼干

  (1)选选自己最喜欢的饼干

  要求:今天我们到小熊店里去看一看、选一选,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饼干,拿1块放在盒子里。

  重点观察孩子能否按要求选择饼干。(关注个别幼儿)

  (2)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饼干

  主要问题:你的饼干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孩子回答,帮助归纳、提升饼干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抓住个别孩子的回答引导其他人发现:有的饼干有相同特征,玩玩饼干找朋友的游戏。

  提问: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饼干?(幼儿回答:我的饼干是圆圆的。)

  师:哪位小朋友和他的饼干是一样的。两个朋友一起来碰一碰。

  师:还有谁的饼干是和他们不一样的。(幼儿回答:我的饼干是方方的。)

  师:哪位小朋友和他的饼干是一样的。两个朋友一起来碰一碰。……

  幼:我的是夹心饼干。

  幼儿介绍夹心饼干时,注意帮助幼儿归纳、提升(它中间有奶油夹心,然后有两块饼干夹在一起的)

  我刚刚听见有宝宝说有的饼干有夹心,那些宝宝拿的是夹心饼干举起手来让我们看看。夹心饼干和夹心饼干是好朋友,好朋友来碰一碰。

  小结:形状一样的饼干是好朋友、颜色一样的饼干是好朋友、大小一样的饼干是好朋友……。饼干都有好朋友。

  3、帮助饼干分家

  (1)准备玩游戏

  要求:把其他3种饼干找出来放在盒子里。

  重点观察孩子能否按要求选择饼干。

  引导孩子看看、数数4种饼干找齐了吗。播放PPT验证。

  (2)玩玩分家的游戏

  要求:这儿有两个家,我们帮4块饼干找朋友,找到好朋友后让它们碰一碰、亲一亲,再请好朋友住到一个家里去。

  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分类情况。教师巡回指导,引导个别幼儿帮饼干分家。

  (3)说说分家的方法

  主要问题:你让哪些好朋友住在一个家里?为什么?

  小结:同样4种饼干可以用不同的办法找朋友分家。

  六、延伸:吃饼干

  引导孩子关注饼干的味道,发现味道一样的饼干也是好朋友。

  结束:今天小朋友们特别能干,买回了很多饼干还帮他们找到了好朋友,现在和老师到草地上去玩吧!

  小结 :《饼干找朋友》小班数学活动内容渗透了直接兴趣性、活动性、整体性与发展性原则,课程组织遵循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坏境互动的原则,始终以动静融合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易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小班数学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数学活动《铺路》。泰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雍芸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小兔出门摔倒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捉迷藏”游戏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 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兔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刚走到门口就摔了一跤。提问:小兔为什么会摔倒的?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先帮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接着为了引出本活动的难点,我通过“变魔术”这一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感知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3、铺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捉迷藏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捉迷藏”的游戏,小班的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5、结束活动

  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游戏,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6、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纹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2、引导幼儿找出长方形、三角形的转换方法。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精品源自(哦)

小班数学说课稿 篇6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3、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玩具小熊一只、鞋架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 师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五)延伸活动:

  1、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2、让幼儿为鞋垫寻找朋友并粘帖在墙上为其配对,活动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设计意图:

  不同的形状、五彩的颜色、大大小小的饼干,这是幼儿在生活中最最常见,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事物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选择了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活动内容,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这次活动是在幼儿能正确感知圆形、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的。以幼儿生活中最熟悉的饼干为材料,以饼干车间为背景,让幼儿模仿工人“进车间”、“分饼干”这些情景,重点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学习以图形的某一特征来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分层分配到各个游戏中,使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二、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

  2、能愉快地参加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三、重、难点:

  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难点形成原因:小班的幼儿对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不管是三角形、圆形、或是正方形,基本上都能对他们的特征有了基础的学习。但是对于按照物体的特征来分类对于小班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难度。小班的孩子对于分类仅仅只限于个别化,比如,按照颜色、按照形状来分类,但是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分类或者类似的逻辑思维是比较难的。

  四、难点解决策略:

  1、角色扮演:整个活动,幼儿以工人的角色来参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有效提问:活动过程中,教师经过一些有效提问来让幼儿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向,或者一些经验的提炼来学习。

  五、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成两个车间。

  2、每人手臂上戴袖章。(红或绿)

  3、幼儿人手一份图形卡片,一个分类盒。(红或绿)

  4、放大的图形卡片三分,磁性黑板上涌自粘纸贴成分类盒。

  5、或驾车两辆,分别挂上标记牌。

  6、记录纸

  六、说活动流程:

  (一)角色导入,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教师以饼干姐姐的身份交代游戏任务,幼儿马上就进入工人的角色,并且以自己袖套的颜色来进行分类,巩固了幼儿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下进行单一特征分类的技能。

  (二)操作探索,引导观察。引导幼儿排除其他特征干扰,按图形的某一特征分类。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注重启发幼儿操作探索,主动讲述分类方法,让幼儿充分得到锻炼和发挥,并且在游戏最后以贴星的形式评价,巧妙的为下一个游戏做好铺垫。)

  (三)搬运提神,拓展深化。

  最后以装运饼干的游戏结束,并将分类要求再次提高,使整个活动一气呵成,结局完整,取得良好效果。

小班数学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1"和"许多"》,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活动准备、说教学法、说活动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1"和"许多"》是幼儿初步认识数量的一个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归纳某些物品的多少时都离不开"它们",例如:一个气球、一块蛋糕、一个苹果、许多糖果、许多玩具、许多鞋子等等。如果只是告诉幼儿"1"和"许多"的关系是比较枯燥抽象的,本班大部分幼儿处于小班年龄阶段,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动手能力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本次活动我将通过让幼儿观看课件、游戏以及操作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1"和"许多".在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基础上,还鼓励他们自选材料进行操作活动,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幼儿以具体直观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知识,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说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玩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的身心特点,结合本班幼儿对有关数以及数与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比较模糊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我将本节活动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幼儿在观察与实际操作中理解"1"和"许多",学习词语"许多".

  (2)引导幼儿感知"许多"可以分成很多的"1",1个1个的物体组成"许多" 的物体。

  2.技能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和鼓励幼儿大胆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喜欢参加各种游戏活动,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认识"1"和"许多",能用"1"和"许多"归纳物体数量的多少。

  活动难点: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的物体,1个1个的物体合起来就成了"许多"的物体。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本次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小蝌蚪找妈妈》,在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让幼儿获得最

  直观的感受。

  一棵森林里的树(KT板做成)、可粘贴的卡纸"小桃子"(数量与幼儿人数一样多)、许多的糖果、动物头饰、每人一份串项链的材料(许多的珠子,一根绳子)

  2.环境创设:创设一个鱼塘、一个大森林的情景。教师创设愉悦的游戏情景,让幼儿

  在各种游戏活动中逐步获得新知识。

  四、说教学法:

  教法和学法的好坏决定了一节课的质量,它是上好一节课的标准。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喜欢在游戏情景中获得新知识的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法设为:

  1.直观教学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幼儿通过直接的观察获得对事物的直接认识,帮助他们理解"1"和"许多"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2.情境法: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师创设各种游戏情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轻松地掌握了"1"和"许多",从而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3.观察法:教师利用各种游戏的形式,让幼儿通过直接的观察获得对事物的直接认识,从而帮助他们理解"1"和"许多"的含义,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4.操作法:在活动中教师投放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自主操作,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五、说活动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根据这一思想,我将利用角色扮演等操作性的游戏手段组织幼儿的教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把动静结合,实际感知的游戏活动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采用集体感知、启发诱导、有趣的游戏、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创设愉悦的游戏情景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引导幼儿正确感知"1"和"许多",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以观察课件《小蝌蚪找妈妈》的形式导入活动。

  1.在导入活动中,我以课件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画面出示许多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引导幼儿发现"池塘里面有一只青蛙妈妈,有许多蝌蚪宝宝".引出主题,让幼儿初步感知"1"和"许多",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2.进一步感知,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小班的幼儿年龄小,他们最喜欢在想象的情景中学习新知识,在本节活动中,我将创设如下情景:现在小蝌蚪找妈妈找的好饿呀,青蛙妈妈很心疼,于是青蛙妈妈要捕许多的虾给每个蝌蚪宝宝吃,每个宝宝只能吃一头虾。引导幼儿说一说"青蛙妈妈一共捕了多少虾给宝宝吃,每个宝宝分几头虾?"让幼儿进一步感知"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

  二:游戏活动《捕鱼》

  用角色游戏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以教师扮做猫妈妈,幼儿扮作小花猫,一起去鱼塘捕鱼(鱼塘里有许多鱼),一只小花猫只能捕一条鱼的游戏情境,让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既能增加教师与幼儿的亲和力,又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三:游戏活动《摘桃子送给猴子吃》

  1.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他们喜欢在各种游戏情景中模仿学习新知识,为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将创设"摘桃子送给猴子吃"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操作游戏活动中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的物体,1个1个的物体合起来就成了"许多"的物体。从而达到了活动目的。

  2.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幼儿交流。借助幼儿游戏时愉悦的心情提问,说说:"桃子树上有多少桃子?每个小朋友摘了多少桃子送给猴子?现在猴子有多少桃子吃?"可能这些问题是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这时幼儿可能会针对这些问题认认真真的回答。这样的活动,既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交流的机会又能让幼儿实现活动的主要目的。

  四:游戏活动《找朋友》。让幼儿在愉悦的活动中结束本次活动。

  音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歌曲《找朋友》是幼儿最熟悉的歌曲,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参加音乐游戏《找朋友》,将是多么愉快的活动。为了丰富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以及想象的空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把游戏玩法直接告诉幼儿,而是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由想象,如何在游戏中创设"1"和"许多"的情景,幼儿可以自由创设游戏玩法,引导幼儿变换游戏的传统玩法以"一个小朋友去找许多朋友"的游戏形式结束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感知一个一个的好朋友合起来就变成"许多"的好朋友。

  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在操作活动以及现实生活中感知"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我还设计了延伸活动:

  1.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创设各种操作性的游戏,例如"分糖果给小动物们吃""串项链"等等,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哪些东西只有一个,哪些东西有许多个?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发现"1"和"许多".

  本次活动以《纲要》为指导思想,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在观察、感知、操作中结束活动。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认识,如有不足,请多多指出!

小班数学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科学活动《排一排》。

  下面,我将从说幼儿、说教材、说目标、说准备、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说延伸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幼儿

  科学活动的内容具有启蒙性、探索性和生活性。它重在操作,以实物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学习中显得更加轻松,幼儿更加愿意主动探索,让整个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在整个过程中学习排一排,让幼儿在积极主动地体验过程中享受参与活动的乐趣。为发挥排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设计了此活动。

  二、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能够按照形状特征进行分类与排列,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不仅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的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很适应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说目标

  首先要对幼儿进行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因此,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二点尝试。

  1、运用变“魔术”的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用看不见的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用串好的扣子逐渐引导幼儿注意珠子的排序。

  2、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动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它们都是图形宝宝,并能细细地,有顺序地操作。所以该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总结,对此活动起着向导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以下该活动的目标;

  (1)、初步感知图形排列的规律,并进行ABAB间隔模式的排列。

  (2)、能仔细观察排列的规律,清晰的进行表达。

  (3)、对排序活动感兴趣,愿意并积极的参加操作活动。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3个目标,幼儿能够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与排列,能积极参加到操作活动中。

  四、说准备

  穿好的扣子教具不同颜色图片(小动物图片)

  各种图形若干(圆形)

  重点: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难点:按一定顺序排序。

  五、说教法

  (一)、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之外,还从中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示范法

  通过示范把各种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排成一横排,引导幼儿观察说出他们都是怎么排列的。

  2、游戏法:

  以游戏的形式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把几何图形按形状分类。

  六、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角,要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更多的探索活动,这不仅提高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七、说过程

  1、游戏“开火车”

  在游戏中,让幼儿观察说出它们都是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巩固学习三种几何图形。

  2、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圆形图形分类排一排。

  八、说延伸

  益智区中,提供木珠,各种塑料雪花片,图形片,可供{色、形状、大小进行ABAB间隔模式的排列。

小班数学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数学本身具有较轻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根据纲要指导以及我所在班级的幼儿目前发展水平,我构思了这次以蚂蚁找食物的游戏情境为背景的小班数学活动,帮助幼儿在尽可能自然的游戏需要中,接触到按数取物现实意义,顺便对之前的数学经验加以巩固,通过不经意的重复操作强化幼儿对1与许多的概念认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

  二、说目标:

  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所在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巩固1与许多的意义关系。

  这一目标是从是知识维度出发的,结合所在班级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希望对幼儿近阶段获得的较新的知识经验加以复习和巩固,避免造成知识更新频繁但不踏实的现实弊端。

  2、体会按数取物(五以内)的操作意义。

  这一目标是从技能维度出发的,是本次活动的中心目标,根据幼儿发展规律,结合观察所在班级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现实水平所选取,并且具有现实意义。

  3、感受数学游戏的乐趣。

  这一目标是从情感维度出发的,密切结合《纲要》要求,尊重幼儿实际需求,坚持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园活动的最终目标。

  活动重点是幼儿能够根据数量提示点取相应个数的实物。

  三、说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游戏情境中出现的动物和场景。

  物质准备:积木若干,作为食物出现;写有阿拉伯数字提示的山洞挂图,作为场景出现;小蚂蚁贴图,作为第一轮接触按数取物的道具出现。

  四、说教法: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不论学习结果的优劣与否,学习的过程必然是有悖初衷的,从表面上来看首先就违背了该活动的情感目标。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的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其创造了一个小蚂蚁帮助蚂蚁家族采集食物的游戏情境,赋予该数学活动一定的现实意义,加强幼儿在活动中进行操作的目的性,借此提高活动效率。

  此外,我还在游戏情境讲述中采用了故事法,在使用贴图道具时采用了直观形象法,在幼儿动手环节采用了操作法,从而引导幼儿在各个环节中积极发动思维参与起来。

  五、说过程:

  1、活动导入,讲述故事背景,创设游戏情境。老师绘声绘色地引导幼儿进入角色状态,令幼儿将角色的任务与自己的目的重合,带着小蚂蚁轻松的心情进入倾听游戏规则的环节。

  2、老师出示山洞挂图,展开谈话,引导幼儿观察道具场景以及了解游戏规则:山洞上的数字代表能够进入山洞的小蚂蚁的个数和每个小蚂蚁能够拿取的食物块数,食物用积木代替。问题提示有“小蚂蚁们在大山里发现了几个山洞?”“小蚂蚁们在山洞的洞口发现了什么?”“每个洞口的数字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在最后的问题提示解决后,请个别幼儿按照数字提示??取相应数量的蚂蚁贴纸,在大部分幼儿的认可下确定正确数量,然后教师帮助下贴在每个山洞前,以此作为活动目标按数取物的认识开端。

  3、正式进入游戏情境。首先请个别幼儿按数取蚂蚁,按照山洞数字提示,点取相应个数的幼儿上前,在大部分幼儿认可后,被点到的幼儿每人拿取相应数量的积木。每一组取好积木的几个幼儿通过相互对比,帮助取错数目的幼儿进行更正。这一环节通过两种不同的形式交替操练幼儿按数取物的能力,避免单一重复的枯燥性,同时能够使大多数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提供了幼儿小组互助解决问题的机会。

  4、食物汇总。在幼儿人手都有积木的条件下,请每个幼儿拿出一块积木放到空框中。老师提问:“每个小蚂蚁都献出了一块食物放到框中,现在框中有多少食物啦?”经过幼儿思考和回应后,老师再次强调:“因为每个小蚂蚁都献出了一块食物,所以现在框中就有了许多的食物。”

  5、活动小结。老师言语鼓励:“在小蚂蚁们的帮助下,蚂蚁家族还需要担心食物不够吗?蚂蚁妈妈也非常开心,你们下次还愿意和蚂蚁妈妈一起去找食物吗?”表扬幼儿积极参与的活动状态和游戏成果,并且有助于完善游戏的情节性和完整性。

  六、说延伸:

  活动延伸可以创设户外体育活动,蚂蚁搬食物。活动准备包括贴有数字提示的大型山洞道具和积木。活动规则要求幼儿爬行钻过各个山洞,在一个山洞前拿取相应数量的积木放在背上,继续前进,到下一个山洞时放下背上的积木,重新按数取物,背好后继续前进,直至终点。

【小班数学说课稿锦集十篇】相关文章:

1.【推荐】小班教案锦集十篇

2.关于数学说课稿周长锦集9篇

3.【热门】小班数学教案锦集10篇

4.高中数学说课稿锦集6篇

5.高中数学说课稿锦集9篇

6.高中数学说课稿锦集六篇

7.关于高中数学说课稿锦集6篇

8.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