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诵读积累的内容

时间:2021-04-06 21:23:55 中考 我要投稿

中考诵读积累的内容

  诵读理由:经过秦汉乃至魏晋六朝的漫长发展,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都渐趋成熟。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鼎盛辉煌的一个朝代,长时期的稳定与繁荣使得诗歌创作有了充裕的时间和丰厚的基础,而这种鼎盛和辉煌,又造就了唐人海阔天空、兼容并包的胸怀。因此,从形式来说,唐代诗歌创作不仅在律诗绝句等近体诗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突破,而且对古体诗的继承和发展也取得了后世公认的成就;从内容来说,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俗,直到个人的.悲欢喜忧等诸般情感,都是唐诗的题材来源,内容的丰富也是前所未有。

中考诵读积累的内容

  唐代以后,仍有许多文学俊彦对诗歌创作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积极探索,也创作出了难以计数的名篇佳句,却再也不能超越唐诗所达到的高度。正因为如此,一说到诗,我们习惯性地就加上了一个“唐”字。这不是因为唐朝之前无诗,也不是因为唐朝之后再无好诗,而是因为唐诗作为一个整体成就了诗歌创作的顶峰。

  把酒问月

  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①。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②。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③?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注:①这是李白自己在题下所加的注,自得之情洋溢其中。②丹阙:朱红色的宫门。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密云雾。③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没:隐没。

  诵读品味:在唐代,爱月最深、咏月最多的诗人,当推李白。现存的一千多首太白诗中,有超过四百处提到月亮。谈到爱酒,李白也是首屈一指,“李白一斗诗百篇”,“一醉累月轻王侯”。皎皎明月和醇醇佳酿,都是李白的至爱,《把酒问月》一诗有酒有月,尽显卓荦飘逸的谪仙风采,是诗人的最佳自我写照,也是其诗歌创作的巅峰。

  那轮亘古有之的明月,有着无数神秘浪漫的传说典故,美得那么冰清玉洁,那么梦幻空灵,那么遥不可及,绝大多数人只能仰视她的美丽,崇拜她的美丽,歌颂她的美丽,哪里还敢奢望与她交谈对话。唯有李白,这斗酒诗百篇的天上谪仙人,才敢举杯问月,才配与之对答!仅仅一个“把酒问月”的题目,仅仅一句“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的自注,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着绝世才华的诗人,还有他那一点可亲可敬的小小自得。

  “青天有月来几时?”这天外飞仙般的劈头一问,包含着历代无数才子哲人对明月这一浩瀚宇宙中最大谜团的疑惑与思考,它上承屈原大夫“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天问》,下启东坡居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水调歌头》,以一问统摄全篇,有着震人心魄的气势。下一句“我今停杯一问之”,又给首句添上了几分出尘的醉意,也添上了几分蕴藉的诗意。由此二句,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位衣袂飘飘、遗世独立的诗人,他举杯仰首,向着天上明月吟啸歌咏。谪仙风采,历历眼前。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洁的明月高挂天际,让人在沉醉于她的美丽之余,又复深深叹惋那遥不可及的距离,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明月并非无情物,无论人们行至何方,千里万里,明月都会紧紧相随,依依不舍,这份情意又是多么动人。诗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了明月于人既神秘遥远又可亲可近的奇妙感觉,人格化手法和回文句式运用得出神入化。

  接下来的两句是对月色的渲染:“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明月清辉与丹阙绿烟相对比,愈发衬托出月色如银如玉,明亮照人。试想一下,夜空朗静,纤尘不染,只有缕缕清辉无声无息地流泻播洒于大地之上,这是多么美妙、多么令人神往的良辰美景!

【中考诵读积累的内容】相关文章:

1.中考文言文积累

2.《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3.中考的俗语

4.励志的中考祝福

5.中考写作的技巧

6.中考的励志语

7.中考的写作指导

8.中考加油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