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5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
1.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安稳的,安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动词。
养生,享受。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本(běn)
副词。
本来,原来,最初。
如: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3.比(bǐ)
(1)动词。
①并列,紧靠着。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②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③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2)介词。
①等到……的时候。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②比起。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4.鄙(bǐ)
(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形容词。
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目光短浅的。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5.毕(bì)
(1)动词。
完毕,结束。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用作助词
用尽,竭尽全力。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6.敝(bì)
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
7.兵(bìng)
名词。
①士兵,军队。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病(bìng)
(1)名词用作动词。
得病,生病。如: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2)形容词。
有病的,不健康的。如: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薄(bó)
(1)动词。
①轻视,看不起。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迫近。如: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2)形容词。
①与“厚”相对,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淡,不浓。如: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羌村三首》之二)
10.曾(céng)
(1)动词。
读zēng,同“增”,译为“增加”。如: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
同“层”,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厥词入归鸟(《望岳》)
(3)副词。
①曾经。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②连……都……,竟然。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尚,还。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2
1.质(zhì)
(1)名词。
①底子,质地。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②资质,禀性。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2)动词。
询问,质问。如: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2.治(zhì)
动词。
①医治。如: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研究。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③惩治,治罪。如: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3.置(zhì)
动词。
①丢弃,弃置。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
②放置,布置。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③设置,布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购置,置办。如: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
4.至(zhì)
(1)名词。
极点,极致。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动词。
到,到达。如: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3)形容词。
周到,周全。如: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5.诸(zhū)
(1)形容词。
众多,各。如:诸君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2)兼词。
相当于“之于”。如: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6.走(zǒu)
动词。
①疾趋,奔跑。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②逃跑,逃奔。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③快速地动,滚动。如: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④奔向。如: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
7.足(zú)
(1)动词。
值得,足以。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名词。
脚。如: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3)形容词。
①充足,富有。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
②心满意足。发:最爱湖东行不足(《钱塘湖春行》)
8.卒(zú)
(1)名词。
①士兵。如: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②步兵。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2)副词。
终于,最终。如: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9.左(zuǒ)
名词。
①左边。如: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
②左手。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
10.作(zu)
动词。
①耕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②制作。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③创作,写作。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当做,比作,变作。如: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
⑤发生。如: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⑥奋起。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⑦做。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⑧振作,激起。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⑨和……一样,如同。如: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⑩成为。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3
1。故(gù)
(1)名词。
①原因,缘故。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旧的(知识)。如:温故而知新(“故”在此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论语?为政》)
(2)形容词。
从前的,原来的。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副词。
特意,特地。如: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4)连词。
所以,因此。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2。顾(gù)
动词。
①看,环顾,向四周看。如:顾野有麦场(《狼》)
②转过头看。如: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③探望,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3。固(gù)
(1)动词。
巩固,稳固。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形容词。
顽固,闭塞。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3)副词。
本来,原来。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观(guān)
(1)名词。
景观。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动词。
①阅读。如: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②观看,欣赏。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5。归(guī)
动词。
①返回,回来,回去,回家。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②归依。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归聚,归到一处。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6。好(hǎo)
(1)动词。
读hào,喜爱。如: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2)形容词。
①美好的.。如: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朱元思书》)
②友好。如: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3)副词。
能够,以便。如: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恨(hèn)
(1)名词。
①怨恨。如: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②仇恨,伤痛。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2)动词。
感到遗憾。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后(hu)
(1)名词。
指方位,位置在后,与“前”相对。如: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黔之驴》)
(2)形容词。
晚,迟。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3)介词。
在……后面。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9。患(huàn)
(1)名词。
忧患,祸患。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动词。
担忧,忧虑。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10。会(huì)
(1)动词。
①聚会。
如:a。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b。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②领悟,理解。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2)副词。
恰好,正好。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4
1.或(hu)
(1)代词。
有人,有的人(事)。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副词。
①表示猜测,或许,也许。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有时。
如: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2.及(jí)
(1)动词。
①赶得上。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等到,到了。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2)介词。
表示动作的时间,到……的'时候,趁着。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3)连词。
和,同。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3.急(jí)
(1)形容词。
快速的,湍急的。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2)副词。
①危急,紧急,关键。如:或王命急宣(《三峡》)
②赶快,快速的。如: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石壕吏》)
4.假(jiǎ)
(1)动词。
①假装。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②借。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
虚假的,不真实的。如: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5.间(jiàn)
(1)名词。
①读jiān,中间。
如:a.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
b.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②读jiān,期间。如: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读jiān,里面,之内。如: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④一会儿。如: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2)动词。
①夹杂。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②参与。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间断,隔绝。如: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3)量词。
读jiān,用于房屋。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
(4)副词。
①暗中,偷偷地。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间或,偶然。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6.见(jiàn)
动词。
①看见,见到。如: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②见识,引申为知道,领悟。如: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③会见,拜见。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④读xiàn,同“现”,表现,显现,出现。如:才美不外见(《马说》)
7.将(jiāng)
(1)名词。
①武官名。
如:a.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出师表》)
b.将军百战死(《木兰诗》)
②读jiàng,将领。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动词。
①搀扶。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②想要,打算。如:公将战(《曹刿论战》)
③读jiàng,带兵,统帅军队。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副词。
将要,想要。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连词。
和,与。如: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
8.进(jìn)
动词。
①做官,出仕。如: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②进献。如: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出师表》)
③进谏,劝谏。如: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9.尽(jìn)
(1)动词。
①没有,空。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②用尽,使之达到极限。如: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已尽无齿(《捕蛇者说》)
③把食物吃完,用尽。如:尽其肉(《黔之驴》)
④全部取得。如: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隆中对》
(2)副词。
表示范围,全部,都。如: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50.居(jū)
动词。
①居住。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处在,位于。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③停,停留。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5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古:山岗高地。今:把持和独占。[注:陇同垄]
然而不能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
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处同上) 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古:浅陋。今:粗俗,低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出处同上) (1)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加。古:虚夸,以少报多。今:增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出处同上) 古:案件。今:监狱。
然后叹借者用心专,而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袁枚《黄生借书说》) 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
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今:言行恶劣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处同上) 古:眼泪。今:鼻涕(古用“泗”)
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出处同上) 古:遗憾。今:仇恨,怨恨。
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质或事物。
则久已病矣。(出处同上) 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古:可惜,可叹。今:值得怜悯。
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和子女。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
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①缘故(名词);例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用来,靠它来。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
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
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②那实际情况。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与黄琼书》)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6
致
1、送达,送来。(存问致赐《汉书?武帝纪》)
2、表达,表示。(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3、达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得到,取得。(每岁致数百金)
5、招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6、致使,使。(何意致不厚)
7、尽,极。(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专心致志)
8、情趣,情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闲情逸致)
质
1、质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2、质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4、通“贽”;见面礼。名词(厚币委质事楚)
5、本质。(非天质之卑形者神之质)
6、人质。(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7、正、刚刚。(质明,避哨竹林中)
治
1、治理,管理。(故治国无法则乱)
2、医治。(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3、惩处。(不效则治臣之罪)
4、部署,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5、讲究,研究。(奚暇治礼义哉?)
6、对付。(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7、治理得好,与"乱"相对。(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8、整理。(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诸
1、众多;各个。(诸如此类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2、相当于“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3、第三人称,他、她、它(们)。(告诸往者而知来者)
贼
1、祸患。(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2、强盗。(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3、杀人者;作乱的人。(几落贼手死)
4、狠毒。(董卓狼戾贼忍)
5、伤害;杀害。(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6、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忍能对面为盗贼)
7、凶狠,残忍。(董卓狼戾贼忍)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7
1、察
①察,《说文》“复审也”。“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2、病
①病,《说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
比较:病;疾
3、彻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日光下彻;穿透)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8
1.道(dào)
(1)名词。
①道路。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②规则,正确的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④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⑤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2)动词。
说,讲。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得(dé)
(1)动词。
①取得,得到。
如:a.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传》)
b.一狼得骨止(《狼》)
②达到。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③助动词。能够,可以。如: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满井游记》)
④同“德”,感激。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副词。
与“无”连用,译为“是否”。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3.定(dìng)
动词。
①固定,集中。如:定目细视(《幼时记趣》)
②安定,稳定。如: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结束,完了。如: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湖心亭看雪》)
④平定。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
4.度(dù)
(1)名词。
量长短的标准。如:如: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2)动词。
①跨过,越过。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读duó,估计。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5.发(fā)
(1)名词。
读fà,头发。如: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观潮》)
(2)动词。
①出发。如: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②征发,征派。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③发迹。如: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发出。如: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6.伐(fá)
动词。
①讨伐,进攻。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②砍伐。如: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7.方(fāng)
(1)名词。
①方圆,面积。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②方向,方位。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③地方,地区。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副词。
正。如:方欲行,转世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狼》)
8.复(fù)
(1)动词。
①反复,重复。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②恢复,还原。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③回答,答谢。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副词。
再,又。如: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
9.负(fù)
动词。
①背,用背驮东西。如: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②依靠,依附。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10.盖(gài)
(1)名词。
盖子。如: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
(2)连词。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3)语气词。
用于句首,引出下文,可不译。如: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副词。
①表示原因,原来(是),(是)因为。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②大概,大约。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9
1、道
①本义,道路。②规律,道理。
③引申:学说、思想。(道理、主张)
④引申:引用、称述别人的话、说法、事迹。(说、谈论)
⑤比喻,人生所应遵循的社会准则。(带有根本性、原则性。)⑥从,由。
2、得
①得,获得,得到。(找到)语境义,得声,得形,得味,得道……
②“得”,行为实现的现实性。(能够)
3、定
①“定”,《说文》“安也”。与“动”反义。
安定、稳定;平定。
(定婚,重在婚约的确定;订婚,重在双方同意。协定,重在共同决定;签订,重在双方协商。定金;订金)
“定金”、“订金”,在汉语中是一对同音异义词,别看仅一字之差,但在法律上的意义却大相径庭,不少人都曾掉入“定金”与“订金”的陷阱。究竟两者的区别何在呢?
“定金”指合同当事人为保证合同履行,由一方当事人预先向对方缴纳一定数额的钱款。《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此外,定金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且定金的总额不得超过合同标的的20%.
“订金”严格地说不是一个规范的概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8条规定:“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所以,除非合同作明确约定外,合同履行的“订金”作为预付款的一部分,只能抵充房款。无论哪一方不履行,只要将其如数返还给付订金的一方即可。
②决定,确定。③副词,到底,究竟。④一定(后起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0
1.使(shǐ)
(1)名词。
使臣,奉命的人。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2)动词。
派遣。如: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是(shì)
(1)判断动词。
是。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代词。
这,此。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受(shu)
动词。
①接受。如: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②遭受。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4.书(shū)
(1)名词。
①书,书籍。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②书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③公文。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动词。
书写,记下,写。如: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5.孰(shú)
(1)代词。
谁。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2)副词。
①哪里。如: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②跟“与”连用,表示选择。可译为“与……比,哪一个……”。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同“熟”,仔细。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6.数(shù)
(1)动词。
计算。如: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2)数词。
读shù,几。如: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3)副词。
读shu,多次。如: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7.属(shù)
(1)名词。
①类,同一类的事物。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部署。如: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2)动词。
①连续。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②读zhǔ,同“嘱”,托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1
点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沙场秋点兵(a.动词:征。b.检阅。)
毒 ①若毒之乎
②呼嘘毒疠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怨恨。B名词:毒物,有毒的c名词:危害、毒害)
度 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孙子度其行(a动词:度过、越过。B音dúo,动词:估计。)
法 ①世传其兵法
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a名词:法律、制度、法令、刑法。b名词:谋略、策略)
方 ①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名词:方圆。b副词:正(好)、正要)
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更若役,复若赋(a副词:再、又。b恢复。)
赋 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岁赋其二
③更若役,复若赋
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抒发。B动词:征收、敛取。C名词:赋税。)
负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负其异与众也(a动词:背、以背载物b动词:依仗)
更 ①三更半夜
②子能更鸣
③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④更若役,复若赋
⑤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a动词:改变,更换。b名词:夜里计时单位c副词:因gèng,更加)
顾 ①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a动词:回头看b动词:拜访,探望c副词:难道,反而)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2
薄 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
称 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
重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ng,形容词:重新,再次。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处 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a
辞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赐 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从 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a动词:听从b动词:跟随)
当 ①当世无双②当春乃发生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b介词:对着,面对c副词:一定,必定d动词:应当e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
道 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a名词:作为、行为。B通"导",引导)
得 ①卖炭得钱何所营?②卒得五千金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a.动词:得到。b.动词:适合,中意。c.动词:能够)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3
薄
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
称
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
重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ng,形容词:重新,再次。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处
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a
辞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赐
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从
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a动词:听从b动词:跟随)
当
①当世无双②当春乃发生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b介词:对着,面对c副词:一定,必定d动词:应当e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
道
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a名词:作为、行为。B通"导",引导)
得
①卖炭得钱何所营?②卒得五千金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a.动词:得到。b.动词:适合,中意。c.动词:能够)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4
点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沙场秋点兵(a.动词:征。b.检阅。)
毒
①若毒之乎
②呼嘘毒疠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怨恨。B名词:毒物,有毒的c名词:危害、毒害)
度
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孙子度其行(a动词:度过、越过。B音dúo,动词:估计。)
法
①世传其兵法
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a名词:法律、制度、法令、刑法。b名词:谋略、策略)
方
①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名词:方圆。b副词:正(好)、正要)
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更若役,复若赋(a副词:再、又。b恢复。)
赋
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岁赋其二
③更若役,复若赋
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抒发。B动词:征收、敛取。C名词:赋税。)
负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负其异与众也(a动词:背、以背载物b动词:依仗)
更
①三更半夜
②子能更鸣
③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④更若役,复若赋
⑤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a动词:改变,更换。b名词:夜里计时单位c副词:因gèng,更加)
顾
①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a动词:回头看b动词:拜访,探望c副词:难道,反而)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5
故 ①鸠曰:"何故?" 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故直使楚矣 ④公问其故 ⑤故自号曰醉翁⑥故为之说⑥彼竭我盈,故克之⑦故逐之⑧西出阳关无故人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a名词:缘故,原因b形容词:老、旧c连词:所以,因此)
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④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⑤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动词:看b名词:景观,景色c动词:考察)
归 ①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a动词:回,返回b归依)
规 ①圆规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a名词:原形b动词:计划)
国 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a名词:都城、京城b名词:诸侯国)
果 ①魏果去邯郸 ②未果,寻病终(a副词:果然、果真b动词:实现c名词:果实)
号 ①故自号曰醉翁 ②阴风怒号 ③齐号为怯(a动词:取别号b动词:呼啸c动词:称)
和 ①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②越明年,政通人和 ③ 若春和景明 ④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a动词:伴着b形容词:安乐、和睦c形容词:和暖d动词,音hu:拌和,混合
会 ①会宾客大宴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a动词:回合、聚会b动词:适逢,正赶上)
火 ①持就火炀之 ②火烧令坚 ③再火令药熔(a名词:火b用作状语:译为"用火"c用作动词时,译为"用火烤")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08-01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翻译04-25
语文中考总结10-29
高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常识08-31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于》的用法03-25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方法03-27
语文期中考总结05-23
中考语文写作技巧01-28
中考语文工作总结11-27
语文期中考总结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