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通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
相(xiāng)
(1)名词。
读xiàng,丞相,宰相。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副词。
①互相。如: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②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
信(xìn)
(1)名词。
信义,信用。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
(2)动词。
①相信。如:吾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②信任。如: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3)形容词。
诚实,真实。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4)副词。
确实。如: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隆中对》)
兴(xīng)
(1)名词。
读xìng,兴致。如: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
(2)动词。
①起。如: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
②兴起。如: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③使……兴盛。如:若无兴德之言(此处“兴”为形容词使动用法)(《出师表》)
④复兴。如: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2
致
1、送达,送来。(存问致赐《汉书?武帝纪》)
2、表达,表示。(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3、达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得到,取得。(每岁致数百金)
5、招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6、致使,使。(何意致不厚)
7、尽,极。(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专心致志)
8、情趣,情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闲情逸致)
质
1、质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2、质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4、通“贽”;见面礼。名词(厚币委质事楚)
5、本质。(非天质之卑形者神之质)
6、人质。(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7、正、刚刚。(质明,避哨竹林中)
治
1、治理,管理。(故治国无法则乱)
2、医治。(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3、惩处。(不效则治臣之罪)
4、部署,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5、讲究,研究。(奚暇治礼义哉?)
6、对付。(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7、治理得好,与"乱"相对。(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8、整理。(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诸
1、众多;各个。(诸如此类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2、相当于“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3、第三人称,他、她、它(们)。(告诸往者而知来者)
贼
1、祸患。(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2、强盗。(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3、杀人者;作乱的.人。(几落贼手死)
4、狠毒。(董卓狼戾贼忍)
5、伤害;杀害。(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6、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忍能对面为盗贼)
7、凶狠,残忍。(董卓狼戾贼忍)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3
1。故(gù)
(1)名词。
①原因,缘故。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旧的(知识)。如:温故而知新(“故”在此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论语?为政》)
(2)形容词。
从前的,原来的。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副词。
特意,特地。如: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4)连词。
所以,因此。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2。顾(gù)
动词。
①看,环顾,向四周看。如:顾野有麦场(《狼》)
②转过头看。如: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③探望,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3。固(gù)
(1)动词。
巩固,稳固。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形容词。
顽固,闭塞。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3)副词。
本来,原来。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观(guān)
(1)名词。
景观。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动词。
①阅读。如: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②观看,欣赏。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5。归(guī)
动词。
①返回,回来,回去,回家。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②归依。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归聚,归到一处。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6。好(hǎo)
(1)动词。
读hào,喜爱。如: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2)形容词。
①美好的.。如: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朱元思书》)
②友好。如: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3)副词。
能够,以便。如: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恨(hèn)
(1)名词。
①怨恨。如: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②仇恨,伤痛。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2)动词。
感到遗憾。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后(hu)
(1)名词。
指方位,位置在后,与“前”相对。如: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黔之驴》)
(2)形容词。
晚,迟。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3)介词。
在……后面。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9。患(huàn)
(1)名词。
忧患,祸患。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动词。
担忧,忧虑。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10。会(huì)
(1)动词。
①聚会。
如:a。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b。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②领悟,理解。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2)副词。
恰好,正好。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4
薄 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
称 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
重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ng,形容词:重新,再次。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处 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a
辞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赐 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从 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a动词:听从b动词:跟随)
当 ①当世无双②当春乃发生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b介词:对着,面对c副词:一定,必定d动词:应当e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
道 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a名词:作为、行为。B通"导",引导)
得 ①卖炭得钱何所营?②卒得五千金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a.动词:得到。b.动词:适合,中意。c.动词:能够)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5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古:山岗高地。今:把持和独占。[注:陇同垄]
然而不能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
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处同上) 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古:浅陋。今:粗俗,低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出处同上) (1)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加。古:虚夸,以少报多。今:增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出处同上) 古:案件。今:监狱。
然后叹借者用心专,而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袁枚《黄生借书说》) 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
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今:言行恶劣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处同上) 古:眼泪。今:鼻涕(古用“泗”)
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出处同上) 古:遗憾。今:仇恨,怨恨。
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质或事物。
则久已病矣。(出处同上) 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古:可惜,可叹。今:值得怜悯。
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和子女。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
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①缘故(名词);例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用来,靠它来。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
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
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②那实际情况。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与黄琼书》)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6
1.举(jǔ)
动词。
①举动,发动。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②举用,任用。如: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举荐,推举。如: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④举起。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具(jù)
(1)名词。
用具,工具。如: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伤仲永》)
(2)动词。
①具备,具有。如: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②备办,准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3)形容词。
详细的。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副词。
同“俱”,表示范围,皆,都。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3.绝(jué)
(1)动词。
①断裂,隔断。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②停止,消失。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③尽,光。如: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2)形容词。
①与世隔绝的。如:自云先世避秦是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②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及的'。如:以为妙绝(《口技》)
③最高的,最险的,没有出路的。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核舟记》)
(3)副词。
极,非常。如: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4.空(kōng)
(1)名词。
天空。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2)动词。
①消散。如: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②读kng,使……缺乏。如: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使……净。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句中的“空”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体魄山石后禅院》)
(3)形容词。
没有东西,空的。如: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
5.类(lèi)
(1)名词。
①类别,种类。如: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②事理。如: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2)动词。
类似,相似。如: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6.怜(lián)
动词。
①爱。如: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②怜悯,可惜。如: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登楼》)
7.临(lín)
(1)动词。
①站在高处看低处。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
②当着,面对。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③靠近,到。如: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2)副词。
临近,快要。如: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8.乱(luàn)
(1)名词。
叛乱,祸乱,战乱。如:自云先世避秦是乱(《桃花源记》)
(2)动词。
扰乱,破坏。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3)形容词。
①杂乱。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②混乱。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9.略(lüè)
(1)名词。
谋略。如: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副词。
丝毫,一点儿,与否定词连用,表示丝毫没有。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10.名(míng)
(1)名词。
①名字,名称。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②名声,美名。如: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名词活用动词。
①指出,说出。如: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②命名,取名。如: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③出名。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3)形容词。
有名,著名。如: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7
薄
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
称
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
重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ng,形容词:重新,再次。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处
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a
辞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赐
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从
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a动词:听从b动词:跟随)
当
①当世无双②当春乃发生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b介词:对着,面对c副词:一定,必定d动词:应当e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
道
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a名词:作为、行为。B通"导",引导)
得
①卖炭得钱何所营?②卒得五千金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a.动词:得到。b.动词:适合,中意。c.动词:能够)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8
族
1、家族;同姓的亲属。
2、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3、灭族。(族秦者秦也)
4、丛聚、集结之处。(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卒
1、士兵;吏卒;古代军队的'编制,一百人为卒。(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2、死;完毕。(初,鲁肃闻刘表卒)
3、终于,最终。(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cu通“猝”。突然,仓促。(五万兵难卒合)
走
1、跑。(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逃跑。(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仆人。(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4、轻快。(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5、奔向、趋附。(窃计欲亡赵走燕)1(古代指疾行,即跑)
6、谦称、我。(走虽为敏)
左
1、左边,与“右”相对。
2、较低的地位。(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3、不正;邪僻。(执左道而乱政)
4、不合。(身正而事左)
5、不赞助。(右韩而左魏)
坐
1、座位。(公子引侯生坐上坐《信》)
2、坐着,坐下。(项王,项伯东向坐)
3、犯罪或错误。(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4、通"座"。(座位因击沛公于坐)
5、因为。(由于停车坐爱枫林晚)
6、坐守。(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7、坐落,位置所在。(坐北朝南)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9
然 ①则弛然而卧②若听茶声然③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④满座寂然⑤康肃忿然曰(a连词:但是,可是b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的`样子c代词:这样d动词:认为……对、认为……正确、对,正确)
甚 ①孰之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闻崖上有声甚厉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④言之,貌若甚戚者(a形容词:厉害b副词:很、极c)
胜 ①高处不胜寒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a动词:胜过、超过b动词:禁受得住,能承受c形容词:优美的d形容词:胜利)
生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而乡邻之生日蹙③赢得生前身后名④可怜白发生(a名词:生活b动词:活、活着、生存c动词:生长d使动用法:让……活下去、使……活下去)
师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②读此则为君王师矣(a名词:师傅b名词:军队c动词:学习、效法)
实 ①名存实亡②其实味不同③此皆良实,志虑忠纯(a名词:果实b形容词:作名词:诚实的大臣c副词:实际)
时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②学而时习之③春花秋月何时了(a名词:时间b副词:经常,按一定时间c副词:按时、到时候)
食 ①此率兽而食人也②身上衣裳口中食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④谨食之,时而献焉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a名词:食物b动词:吃c动词:通"饲",喂养)
使 ①晏子使楚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③齐无人耶?使子为使④使齐军明日为十万灶⑤齐命使各有所主⑥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a动词:派、派遣b动词:出使c名词:使者d动词:让、使(表使令))e动词:命令)
始 ①始作俑者,其无后乎?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a副词:才,刚b副词:最初)
市 ①东市买骏马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③一人去为市④昨日入城市⑤若所市于人者(a名词:集市、市场b动词:交易、做买卖c动词:买d动词:卖)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0
1.道(dào)
(1)名词。
①道路。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②规则,正确的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④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⑤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2)动词。
说,讲。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得(dé)
(1)动词。
①取得,得到。
如:a.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传》)
b.一狼得骨止(《狼》)
②达到。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③助动词。能够,可以。如: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满井游记》)
④同“德”,感激。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副词。
与“无”连用,译为“是否”。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3.定(dìng)
动词。
①固定,集中。如:定目细视(《幼时记趣》)
②安定,稳定。如: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结束,完了。如: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湖心亭看雪》)
④平定。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
4.度(dù)
(1)名词。
量长短的标准。如:如: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2)动词。
①跨过,越过。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读duó,估计。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5.发(fā)
(1)名词。
读fà,头发。如: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观潮》)
(2)动词。
①出发。如: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②征发,征派。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③发迹。如: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发出。如: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6.伐(fá)
动词。
①讨伐,进攻。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②砍伐。如: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7.方(fāng)
(1)名词。
①方圆,面积。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②方向,方位。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③地方,地区。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副词。
正。如:方欲行,转世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狼》)
8.复(fù)
(1)动词。
①反复,重复。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②恢复,还原。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③回答,答谢。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副词。
再,又。如: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
9.负(fù)
动词。
①背,用背驮东西。如: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②依靠,依附。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10.盖(gài)
(1)名词。
盖子。如: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
(2)连词。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3)语气词。
用于句首,引出下文,可不译。如: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副词。
①表示原因,原来(是),(是)因为。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②大概,大约。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1
点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沙场秋点兵(a.动词:征。b.检阅。)
毒 ①若毒之乎
②呼嘘毒疠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怨恨。B名词:毒物,有毒的c名词:危害、毒害)
度 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孙子度其行(a动词:度过、越过。B音dúo,动词:估计。)
法 ①世传其兵法
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a名词:法律、制度、法令、刑法。b名词:谋略、策略)
方 ①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名词:方圆。b副词:正(好)、正要)
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更若役,复若赋(a副词:再、又。b恢复。)
赋 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岁赋其二
③更若役,复若赋
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抒发。B动词:征收、敛取。C名词:赋税。)
负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负其异与众也(a动词:背、以背载物b动词:依仗)
更 ①三更半夜
②子能更鸣
③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④更若役,复若赋
⑤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a动词:改变,更换。b名词:夜里计时单位c副词:因gèng,更加)
顾 ①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a动词:回头看b动词:拜访,探望c副词:难道,反而)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2
点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沙场秋点兵(a.动词:征。b.检阅。)
毒
①若毒之乎
②呼嘘毒疠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怨恨。B名词:毒物,有毒的c名词:危害、毒害)
度
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孙子度其行(a动词:度过、越过。B音dúo,动词:估计。)
法
①世传其兵法
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a名词:法律、制度、法令、刑法。b名词:谋略、策略)
方
①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名词:方圆。b副词:正(好)、正要)
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更若役,复若赋(a副词:再、又。b恢复。)
赋
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岁赋其二
③更若役,复若赋
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抒发。B动词:征收、敛取。C名词:赋税。)
负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负其异与众也(a动词:背、以背载物b动词:依仗)
更
①三更半夜
②子能更鸣
③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④更若役,复若赋
⑤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a动词:改变,更换。b名词:夜里计时单位c副词:因gèng,更加)
顾
①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a动词:回头看b动词:拜访,探望c副词:难道,反而)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3
1.质(zhì)
(1)名词。
①底子,质地。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②资质,禀性。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2)动词。
询问,质问。如: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2.治(zhì)
动词。
①医治。如: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研究。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③惩治,治罪。如: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3.置(zhì)
动词。
①丢弃,弃置。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
②放置,布置。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③设置,布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购置,置办。如: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
4.至(zhì)
(1)名词。
极点,极致。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动词。
到,到达。如: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3)形容词。
周到,周全。如: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5.诸(zhū)
(1)形容词。
众多,各。如:诸君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2)兼词。
相当于“之于”。如: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6.走(zǒu)
动词。
①疾趋,奔跑。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②逃跑,逃奔。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③快速地动,滚动。如: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④奔向。如: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
7.足(zú)
(1)动词。
值得,足以。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名词。
脚。如: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3)形容词。
①充足,富有。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
②心满意足。发:最爱湖东行不足(《钱塘湖春行》)
8.卒(zú)
(1)名词。
①士兵。如: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②步兵。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2)副词。
终于,最终。如: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9.左(zuǒ)
名词。
①左边。如: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
②左手。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
10.作(zu)
动词。
①耕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②制作。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③创作,写作。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当做,比作,变作。如: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
⑤发生。如: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⑥奋起。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⑦做。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⑧振作,激起。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⑨和……一样,如同。如: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⑩成为。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4
一、阳
1、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阳光,太阳。(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温暖。(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4、通“佯”,表面上,假装。(儋阳为傅其奴)
5、出的.,外露的。(周秦古玺,多作阳文)
二、要
1、重要,简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2、险要。(筑石寨土堡于要隘)
3、需要,符合,适合。(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4、同"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5、要挟。(惟大辟无吏可要,然犹质其首)
6、相约,誓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7、要点、关键。(要在安国家,利人民)
8、希望。(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9、总括、概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10、约束、控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
三、宜
1、适宜,合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2、应当,应该。(诚宜开张圣听)
3、表推测,大概。(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四、遗
1、遗失,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以困矣)
2、遗失之物。(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3、遗留,剩下。(蒙故业,因遗策不遗余力)
4、wèi,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剩余的。(地有遗利,民有遗力)
五、贻
1、赠给;送给。(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遗留。(贻训我之怀矣。自贻伊戚)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5
1.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安稳的,安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动词。
养生,享受。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本(běn)
副词。
本来,原来,最初。
如: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3.比(bǐ)
(1)动词。
①并列,紧靠着。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②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③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2)介词。
①等到……的时候。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②比起。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4.鄙(bǐ)
(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形容词。
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目光短浅的。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5.毕(bì)
(1)动词。
完毕,结束。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用作助词
用尽,竭尽全力。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6.敝(bì)
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
7.兵(bìng)
名词。
①士兵,军队。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病(bìng)
(1)名词用作动词。
得病,生病。如: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2)形容词。
有病的`,不健康的。如: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薄(bó)
(1)动词。
①轻视,看不起。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迫近。如: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2)形容词。
①与“厚”相对,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淡,不浓。如: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羌村三首》之二)
10.曾(céng)
(1)动词。
读zēng,同“增”,译为“增加”。如: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
同“层”,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厥词入归鸟(《望岳》)
(3)副词。
①曾经。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②连……都……,竟然。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尚,还。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08-01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翻译04-25
语文中考总结10-29
高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常识08-31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于》的用法03-25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方法03-27
语文期中考总结05-23
中考语文写作技巧01-28
中考语文工作总结11-27
语文期中考总结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