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探讨

时间:2021-03-17 12:24:15 初中数学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探讨范文10篇

  第一篇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探讨范文10篇

  一、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要精心设计问点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要使学生在这一目标中得到发展,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问题。首先要做到问题的指向明确、提问针对性强,为此必须充分钻研教材,悉心了解学生,做到精心设计问点。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索和主动探究,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可以设问“你们见过的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思考、讨论,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接近了圆的本质。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了疑难点,也就架通了旧知到新知的桥梁。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消元是教学的难点,为此老师设计了问题串(1)怎样解一元一次方程;(2)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吗?”从而使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发现突破了难点。

  3.抓住知识的迁移性提问

  许多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类似之处,其间有密切联系。教师可在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过度到对新知识的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迁移到新内容中去。例如:在讲“分式的通分”这一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回忆如何进行分数的通分?分数通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数通分的关键是什么?然后进行迁移性提问:什么是分式的通分?分式通分的依据是什么?分式通分的关键是什么?这样提问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很快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牢固掌握知识。

  二、课堂提问要掌握好提问的技能

  1.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问,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思维。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首先就问“: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这种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凸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同时,这种形式的提问,还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2.选择恰当的提问语气

  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时间、内容、语气、方式等方面要因人而定。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生怕回答不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心理较为紧张,刚好教师点到他的名字,在慌乱中,甚至能够回答的问题,也会结结巴巴、逻辑混乱。这时,教师可采用“慢慢来仔细想一想”,“再完整地讲一遍”来稳定学生的情绪,语气要平缓、亲切、切不可连珠炮似地发问,必要时给予点拨。

  3.必要的候答

  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呈现出许多显著的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会显的更自信,学生的成就感也会明显增强。真正有效的提问,必须有适度的候答,专注的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

  4.及时反馈评价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微笑和期待,能使学生镇定自若、信心倍增、发挥良好;反之教师的不耐烦、过分严肃、苛求与心不在焉,只会使学生忐忑不安、答非所问、心情沮丧。因此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正确的评价

  三、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每一位同学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问题让中等学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学困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数学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作者:李岩菊 单位:山西省闻喜县河底中心校

  第二篇

  一、力求提问面向全体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需要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并获得发展.但学到有价值数学的前提是,数学课堂上要为所有的学生架设思维的桥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提问,让学生获取思维的机会.在提问上,力求做到不仅关注智力发展快的学生,也要关注问题学生,较好地杜绝课堂上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的学习状态.为了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必须注意问题的分层性,提问的形式应当注意多样性.

  二、力求提问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实践让我们看到兴趣所起的作用,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越浓厚,越能尽快地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反之则不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在课堂上也缺乏稳定性,探究中一旦遇到困难,兴趣就会大减,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时尽可能地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如教学《生活中的不等式》时,一开始,笔者这样提问:体育课赛跑时,两个同学跑的速度有区别吗?平时在家用餐,父母亲的饭量各是多少?平时上学你喜欢坐怎样的交通工具?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从一定意义上初步建立起世间万物都可能存有不相等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知道生活中的不等式.如果要让学生探究生活中不等式的相关问题,学生有时会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运用提问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想让学生知道一些事物的不等.必须让学生较准确地运用不等号表示相互之间的不等.

  三、力求提问激活思维

  朱永新教授是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先生如是说:“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这里学生应如何创造?从数学教学的角度讲,课堂提问是比较理想的促进环节,通过恰当的提问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平时的教学实践看,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问总是新颖巧妙,发人深省的.例如,在教学了《同类项》内容后,在课后小结时,笔者没有按照常规以“今天我们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的提问式进行相关的总结,而是比较巧妙地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矮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呢?学生经过思考后有的说好比按照性别来排队,有的说好比水果摊上的水果归类,等等.学生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情趣盎然.这时教师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通过这样巧妙地设计问题后再提问,大大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能激发创造的提问,其提问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疑惑的,这样的课堂才引人入胜、波澜跌宕、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总之,课堂教学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更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进行自我意识上的调控和完善,同时也需要我们在教学之余去做比较深刻的反思,积累成功而又理想的提问经验,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数学教学.

  作者:王嬉娟 单位:江苏如皋市常青初中

  第三篇

  一、课堂提问要引起疑问,激发兴趣

  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新颖别致,让学生感觉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的问题则能够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例如,在探究“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阿基米德是古时候的一位数学家,有一天他和国王一起下棋,国王输了,这个时候,国王问阿基米德需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则对国王说:“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然后,再在第二格里放两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以此类推,然后再按这个比例放满整个棋盘就可以了”。国王认为要不了多少粮食,于是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但是,很快粮官就来报告国王:国库里所有的米都用上了,但是还不够一半!这个时候,国王惊呆了。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棋盘里的米粒和是多少呢这时,学生们也会出现疑问,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的问题也会让学生们的兴趣高涨,学习目的性也就更强了,课堂的教学效益也会大大得以提高。在新课引入时设置问题情景,一方面要考虑学生都比较关心的话题,这样便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设置的问题还要能够让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则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趣味性问题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需要借助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点产生疑问,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比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上课之始教师可以先出示以下几张纸牌: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用这些纸牌来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先请一位学生上台,然后再背对着屏幕,数学教师将其中的两张进行旋转:问题(1)请同学们都来猜一猜,到底动的是哪两张牌学生们经过讨论分析,指出被旋转过的图形是第一个与第三个。问题(2)为什么第一个图形变换了位置,但是平行四边形的位置却没有发生改变呢教师这时候把第三张图片放大并且进行旋转,引导同学们弄清楚将平行四边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后仍然和本身重合这个道理。接着,再让学生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来判断出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中心对称的图形。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利地引入新课题:同学们,从这一章节开始,我们就要着重探讨一下平行四边形这一中心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了。正是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形成了一定的悬念,使得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这种趣味性的问题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学生们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为有效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好基础。

  三、提问要有层次

  系统而周密的数学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需要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而且还要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接受知识的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遵循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们对相关的知识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时,也可以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再得出概括的结论,利于学生一直都把握好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的大,不要立刻让学生作答,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明确思维的方向以及途径。接着,教师再提出一系列的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讨论,这样也便于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复述型提问

  这种提问主要是让学生用语言把现成的学习材料叙述出来。比如复述一些较为重要的概念、原理或者是方法。复述问题的条件或者是结论;复述解题的过程;复述课堂小结等等。这也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元件”,很多内容都是需要学生首先熟记它们的。比如,教材里一些较为重要的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等。例如,和“平行四边形”有关的一系列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等,如果学生们不能熟记,这一章节的证明与计算也就难以掌握。教师时不时地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并且要求学生进行复述,也是促使学生熟记的一种有力手段。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地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理顺知识之间的结构,而且还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感知更加的充实,更加的.完整且更加的清晰。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课堂提问也是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强化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途径,提问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关注的一个课题之一。但是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提高课堂提问的教学效率,还是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进行总结的。

  作者:时瑾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丁伙中学

  第四篇

  一、提问内容要具有生动性,利于学生提升学习情感

  教育心理学指出,提问,是一种引发学生有意注意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种提升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方法.初中生虽然经过一定阶段的锤炼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探知技能,但易受环境条件和内在情感状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注意力不够持久,学习能动性不够显著.教师应将提问作为增强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能动性的有效手段进行运用,在提问内容的设置上,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将数学学科的生活应用特点、趣味生动特性、形象直观特征,通过数学语言这一载体,进行有效展示,让初中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积极情感受到促发,保持主动学、愿意学的内生情感.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后,为增强初中生对这一概念的感性认识,开展提问,提出:“请同学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找出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学生根据提问,在脑中“搜索”与提问内容相符合的事物,此时初中生的注意力有效增强,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基础上,运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平行四边形物体,并向学生提出:“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吗?”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深层次思考分析实践活动.

  二、提问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利于学生掌握教材要义

  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实施过程中,对所提的问题不能精心准备、认真研究,随意性较大,导致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切中“要害”,展现教材内容要义,展示教者教学意图.而教育学认为,教材是教学活动的“纲”,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提问是建立在教材内容要义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所提问题必须紧扣教材知识要点和学习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内容的设置上,不能不经思考,随手拈来,而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知识点、教学活动的重点、学习认知的难点等方面,认真研析、充分准备,设置出针对性、概括性的提问内容,使初中生能够通过“提问”这一“载体”,掌握教材要义内涵之“精髓”.如在“梯形的中位线”一节课教学中,教师通过研析发现,该节课的教材教学的重点是:“梯形中位线性质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是:“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此时,为了促进初中生对“梯形中位线”知识点内容深层含义的认知和掌握,教师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什么叫梯形中位线?梯形有几条中位线?”“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梯形中位线定理的特点是什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怎样计算任意多边形面积?”等问题,初中生在完成教师提问要求活动中,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有了深入理解和有效掌握,提升了初中生数学知识素养.

  三、提问内容要具有启示性,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思考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在教与学的活动进程中担负着点拨、释义、解惑的引导和指导“重任”.教师在其指引过程中,运用提问手段开展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入学生深入思考、深刻探析,从而使自身探究思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总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参与程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度.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提问作为提升学生能动参与的重要手段,有意而问、有的设问,让学生在有效、多样提问中,深入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思考探析,深入实践探索辨析,实现教与学之间效能的提升和进步.

  作者:沈玉晔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淮初级中学

  第五篇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冷遇现象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你说我听”式的填鸭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枯燥的课堂氛围,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动力下降,从而引起教学效果的低下.课堂提问是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良好的课堂提问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带动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产生同步,从而引领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及理解能力,并且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当前我国的农村教育中,也十分注重对课堂提问方法的运行,但是事与愿违,在初中的数学教育中,课堂提问并没有起到良好的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反而不断的遭受冷遇,成为教师自说自画的课堂模式,从而不能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

  二、产生课堂提问冷遇的原因

  1.提问问题的质量低

  我国农村的初中数学教育中,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堂提问的数量多,而质量低.就“一元二次方程”的课堂提问来说,笔者统计,教师共提问问题98次,其中就教学知识的引入提问6次,教授环节提问60次,练习时提问32次.这样整堂课教师提问时间就占据了课堂的1/3时间,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疲惫性.并且,这些问题中,大多是低层地次问题,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这种将提问当作教学的主要进程,并将提问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丰富的标准,严重干扰了学生的学习思路,造成所学知识的不完整性,使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把握不当,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

  2.忽视问题的思维含量

  目前我国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完全领悟和理解课堂提问的意义.对提问对象的选择随意并且集中性强,过于注重了提问的形式,却忽视了对初中课题中数学问题的思维含量和层次深度.一些问题过于肤浅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多是机械性的回答或是无应答,缺少创造性的回答和理解性的回答.这说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并不是经过自己思考而回答的,而是勉强的对教师的敷衍而做出的回答,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会降低,学习动力丧失.

  3.只重视问题的提出,而疏于对学生的引导启发

  农村的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对问题的提问只重视问题的提出,将提问作为警戒学生注意听课的手段,先点名,再提出问题,从而不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并且教师缺乏对问题的引导和启发方法,从而不能激发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低下,学生真正对知识的收益不多.学生对课堂提问不思考,不回答,从而彻底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教学效果严重受限.

  三、改进策略

  1.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培训,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保障.学校应当积极组织数学教师进行培训,扎实教师自身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培训教师获取灵活和有弹性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2.提升课堂提问的层次性和质量性

  课堂提问不是为了表现课堂表面热闹的效果,而是要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紧跟数学教师的思路,进一步的理解学习知识.尤其是像数学这样逻辑性强的知识,有效的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不同,对问题进行划分和选择,重视问题的质量,并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提问,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作用,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从而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实现数学教育的初衷.总之,科技的进步带动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更加奠定了科技文化的主导地位,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视也逐渐成为各国为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力量的基础.我国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教学应当与时俱进,注重课堂提问的质量性和教师的引导性,从而使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数学成绩及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改革的目标.

  作者:李勇飞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七中学

  第六篇

  一、提问要具有思维价值,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初中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更擅长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本领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通过一些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不断引领学生思维走向纵深。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准备好细绳、剪刀,我首先给学生演示用剪刀剪细绳:第一次,将绳子对折,找到中点将其剪断,绳子成为2根;第二次再将2根细绳一起对折,再次找出中点并将其剪断,绳子成为4根,依此类推,并将剪的次数与细绳的根数记录下来。此时,我提出下列问题:1.如果剪5次,能够得到多少根细绳?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如果总共剪n次,可以得到多少根细绳?怎么写出表达式?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伴随着提问,不仅引导学生感悟了乘方的含义,更深化了对乘方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深入思考乘方的数学内涵。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更要考虑个体的差异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切忌走极端,要么泛泛提问,让学生泛而广之地回答;要么紧盯着几个优秀学生,忽视其他班级个体。精彩高效的课堂提问,必然是能触发每一个个体的思维意识,促进他们深入地思考问题,教师在提问时,即使是面对个别学生,也要力求让全班同学都能进入思考的境地,真正使课堂提问成为一种有效调节课堂的手段。如在让小刚同学回答时,教师可以说:“现在小刚同学先回答,其他同学看他回答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然后再说说你的看法。”这就无形中照顾了其他同学,使正在回答的以及旁听的同学都进入到对问题思考的状态中,积极思维,开动脑筋。在课堂上要尽量避免学生齐答的现象,因为齐答虽然表面上气氛热烈,但必然存在部分同学不经大脑思考,人云亦云的现象,犹如南郭先生一样,随声附和。此外,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还要考虑个体的差异性,要契合学生学习实际,设计贴近学生思维水平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既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也让他们感受思维的价值,体会思维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对那些基础较好,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他们量身定做一些凸显他们思维水平的问题,引导他们感受深层思维带来的乐趣。

  三、提问要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耳目一新

  课堂提问,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忌一成不变,让学生感觉缺乏新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通过精心预设,选取新颖别致,能让学生耳目一新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开启思维,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我出示如下问题:小明在打扫卫生时,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出示图),现在需要划同样大小的一块玻璃,他应该怎么办?这样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耳目一新,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中,产生了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的探究欲望。

  四、提问要瞄准时机,把握好火候

  课堂提问的时机,对课堂提问尤为重要。时机选择得当,学生思维正处于对疑惑的渴求阶段,教师抛出问题,效果明显,事半功倍。当然,不同时期的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同。新课伊始,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及时提问,可以锁定学生的注意力;授课过程中,当学生思维遭遇障碍,产生偏差,或思维偏离方向,此时的及时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纠正方向,扫除思维障碍,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此时上课时间已经较长,学生容易产生麻痹和倦怠心理,教师展示问题,能够让学生重振精神,集中注意力。从教学的整体来看,课堂提问可谓贯穿始终,无论是教学的哪一环节,教师都要恰当展示问题,通过反问或追问,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五、提问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虽然教师在课前经过精心预设,但课堂中各种预设之外的生成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回答中往往会出现超出我们预设之外的结果,如答非所问,或直接回答不出等。因而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全身心投入,灵活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妥善解决课堂问题,还需要多疏导、多启发、多铺垫,从而将学生引入正确的思维轨道上来。如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学生把公式中(a+b)2展开式中的2ab这一项漏掉了,此时,我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再次让学生发现完全平方式的特征,从而加深他们对公式的认识,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总之,数学课堂是思维的世界,问题犹如点燃思维的火苗。一节优秀的数学课离不开精彩的提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不断优化提问的策略,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才能真正让课堂提问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因提问而不断闪耀出迷人的光彩。

  作者:刘莉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白鹭湖中学

  第七篇

  一、传统授课的提问

  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往往有很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困难程度高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的提问过于频繁,使学生变成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全面,只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缺少技巧等。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今天,一定要重视这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一番精心的设计,让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技巧得到提高。我们的提问不仅为了了解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记忆了多少,还要提高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会有应用的价值,让学生知道数学课堂的重要性。数学在学生眼里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而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关键。举个例子:课堂前,教师会对昨天的知识进行简短的提问。当教师刚教完一元二次方程后,许多教师就会将一串数字摆在学生面前进行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的确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学生会变得很被动,教学效果低下,这样的提问方式不具有全面性。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能全面地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与教师的提问设计和设置有着必然的联系。课堂提问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我们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改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提问的艺术上着手,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所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有自我提问的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交流。

  1.问题的设置

  问题的设置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难度和坡度,然后再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问题是针对教师的教学难点提出的,首先从简单的层面入手,加强课堂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欲望,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有关,调动课堂氛围,其次,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坡度,逐渐引导学生。教师切忌直接将很难的问题丢给学生,这样学生会感觉数学很难,跟不上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的教学课堂何谈有效性。

  2.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如果说在课堂开始之前的课堂提问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那么,在课堂活动中进行的提问则是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调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能从头到尾都在集中注意力听讲,当学生开小差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不要刁难学生提难的问题,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即使学生答不出来也要宽容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赢得学生尊敬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3.尊重学生人格

  课堂一定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方式技巧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只要教师有效地加以利用,就可以使课堂有效发挥其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初中数学学习的乐趣。

  作者:吴留军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龙固中学

  第八篇

  一、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关键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方向性。也就是教师提问能够使得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积聚点。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必须具有相当的针对性、目的性,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在现实中,有些教师只是一味地注重课堂的气氛,导致对课堂的提问太过于简单,失去了一定的意义。其次,教师也要注重提问的时机性以及适当性。针对初中数学中的某些问题,一定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实际来进行提问。课堂提问也要结合相应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能力,不要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去一味地提问,那样是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在课堂上,要抓好提问的时机,准确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最后,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明确。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问题提问的明确度直接关乎学生的思维方向性。数学教师要针对数学问题做出准确的提问,表述要清晰,对象也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提问更加有效。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目的

  简单来说,课堂提问主要就是解答学生的疑惑。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达到真正的解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潜力。再者分析,初中课堂提问主要是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尤其是在数学这方面,课堂提问能够使得学生对相关的数学问题印象更加深刻,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外,进行相应的课堂提问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本身就是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本文也就围绕着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且总结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以及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目的。

  作者:李爱华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学

  第九篇

  一、激发兴趣,建立“认同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对很多人来说是枯燥的、深奥的、抽象的,这是事实,但不等于说数学就是一门很难学的科目。相反,如果你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你会习惯于数字与字母带来的“无限枯燥”,你也会享受于一连串符号组成的“深度奥秘”,你更会翱翔于点、线、面的“数学抽象”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提高效率。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利用和培养。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对打篮球感兴趣,所以在设置问题时,有目的性地设置了两分球、三分球得分问题;进球得分,未进球扣分的问题,对他们原本的兴趣加以一定的“利用”,让他们把兴趣慢慢地扩大,让篮球与数学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建立“认同感”。

  二、灵活机动,建立“认知感”

  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授课对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代数部分侧重于知识理解、概念辨析等;几何部分侧重于图形分析、空间想象;统计部分侧重于数据采集、图表分析。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让学生对书中的每一块内容都能快速辨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认知感”。

  三、巧妙设计,建立“成就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有一定的层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也应该有个大概的范围。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设计问题要有层次,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降低问题的难度,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层次高一点的问题,让他们学习的热情继续高涨。只要问题得当,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就能够维持其注意力始终处在较高的水平,使其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出学习的热情,闪烁出智慧的火花,让每个人在课堂上都能找到各自的价值,建立“成就感”。

  四、突出主体,建立“归属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思维来自疑问。如果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那么这种应答还是被动的。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建立“归属感”。

  五、师生联手,建立“幸福感”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包括:互尊互爱,互信互助;民主平等,互相对话;共同进步,教学相长等多个方面。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要注重个性,评价时要多一点欣赏和赞誉,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尤其是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不惜言辞,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习的热情。教师从中也会收获很多:学生配合、课堂教学有序开展、教学内容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也激励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进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到完美体现,呈现“双赢”的局面,建立“幸福感”。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艺术。

  作者:张媛媛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

  第十篇

  一、合理设置问题结构和层次,适应中学数学教育体系

  1.趣味横生,灵活思变

  提问就是要求提出的问题能够检验所要询问的东西,而被提问者要能够接受这个问题,就要保证问题的合理性、趣味性,假如问题太过生涩显然没有学生愿意回答,同时问题的设置要灵活多变,不能拘泥于课本。例如《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堂课,我们在设置问题前要想想这堂课和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某些公式能否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联系实际情况,这样问题的实际效果就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向学生提问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现实情景引入授课中,以现实问题为基础设置问题,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愿意回答、乐于回答,问题的实际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

  2.面向学生,普遍适用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因而问题的设置就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是单一地对学习好的或者学习差的学生进行提问。问题设置既要能够检验出全体学生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同时也要适当分层次地设置一些问题,照顾学习能力比较强和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从而保证问题的检测面广,实际效果佳。各个班级里都会存在一些学生学习比较吃力,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再故意提出生涩的问题,这样他们就容易误认为教师是故意让他们出丑,那么他们对学习仅有的兴趣会被我们扼杀,从而导致其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把握课堂提问,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根据课程结构,及时提出合理问题

  提问一定要把握课程结构,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合理的问题,就拿初中数学教育中的空间立体几何证明这一环节来说,不能刚开始就问学生怎么去处理问题,应该在讲授证明方法的基础上合理提出问题。假如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自己做,那么他根本就不懂证明的原理,盲目做又做不出来,这样很容易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问题产生恐惧感,这样问题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因此提问一定要把握时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基础上提问。

  2.课堂提问要适当,做到收放自如

  一个有价值的课堂不可能将全部的时间花费在提问上,因而提问就一定要适当,教师要做到收放自如,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点、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学生学习比较吃力的环节就要多提问一些,通过问题把学生的难点、迷惑点解决,在课程简单的点上,可以适当少提问一些,让学生自主理解。

  三、选择合理的提问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提问者应该以一个怎样的方式去提出问题,这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提问方式要能够给予学生鼓励,能够让学生自信,因而对教师的语言、语气、眼神都有很高的要求。往往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够让学生自信起来,大部分学生对提问总是持有恐惧心理,怕回答错了同学嘲笑,我们应该通过行为动作去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学生的劲头足了,其学习效果也就明显了。

  作者:王科梅 单位:江苏新沂市马陵山中学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探讨范文10篇】相关文章:

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2.《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3.关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4.小学数学课堂合作

5.小学数学模拟课堂

6.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

7.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8.小学课堂教师数学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