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时间:2024-10-26 12:35:48 初中语文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实用(4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

  科目:语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实用(4篇)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

  听课时间:20xx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春游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咏柳》

  1、①我说你拼。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

  ②我说你解。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

  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

  3、①安老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

  ②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

  4、集体背诵。

  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美好的春天。

  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

  生1:柳树。

  生2:白云、草。

  (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

  师:听过迎春花吗——最早开的是什么花——桃花——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春游湖。

  3、自读两遍、齐读。

  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

  师:谁能解释这个字?

  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

  2、说读音“夹”板书:jiā(夹子)

  jiá(夹袄)——夹岸的意思呢?

  生:两岸边。

  师:很好,接近了。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两边。

  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

  生:春雨断桥人不度

  师:这一句都不懂吗?知道春雨吗?

  生:知道,春天的雨

  师:那断桥呢?

  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

  师:这些你都知道,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

  生:恩。

  师:过不去的意思。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

  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

  师:解释的.很棒。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撑。

  师:小舟要动,需要怎么呢?

  生:划。

  师:划,也可以说撑(动作演示)。

  师:这句的意思就是:柳荫下小舟撑出来。还有吗?

  生:夹岸桃花蘸水开,怎么桃花蘸水开呢?

  师:想想蘸的意思,蘸的是什么水呢?桃花还在树上绽放,可能是湖水吗?

  生:不是。

  师:那是露水吗?就那么一小滴?

  生:不是。

  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呢?

  生:雨水。

  师:对了,还有雨水。你想,雨水不断地落在桃花上,越积越多,怎么形容这样的桃花呢?就用到了蘸。看看这幅图(幻灯片演示)。

  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桃花呢?作者是去干什么的?

  生:看景。

  师:看的哪啊?(指向题目)

  生:西湖。

  师:是去游览西湖的。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生1:桃花、树。

  生2:湖、燕子。

  生3:划船。

  师:刚才有同学说“划船”也很对,那你看他第四句为什么要写到小舟呢?

  生1:好看。

  生2:可以渡河。

  师:因为它第三句有提示,“人不度”,人都过不去,这时小舟撑出来了,猜一猜第四局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幻灯片上的

  生:惊喜。

  师:那要怎么读出来呢?(挑人示范朗读)

  4、齐读两遍——挑人读——齐读——自读——齐读

  四、巩固

  1、闭上双眼,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2、去掉幻灯片的文字,试着背诵。

  3、我会组词

  夹度撑阴燕断(一人领读——两个人轮读)

  齐读词组。

  4、图片展示。

  意见:

  总体来看,这堂课很精彩。复习→导入→解释重点字词由词引句义完整翻译整首诗引题目再导向重点句子组词图片。环节完整,效果很好,重点很突出。从课堂完整度来说,缺少了当堂作业。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2

  一、导入

  看狼的图片,倾听狼的嚎叫。提问:你能联想到哪些有关狼的成语?

  学生交流成语,老师点拨:人们对狼的印象都是不佳的,我们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齐读成语:狼子野心、引狼入室……

  今天,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小小说《狼》,作者蒲松龄。

  二、简介作者

  老师准备了一张作家名片:

  名: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时:清代文学家

  地:山东淄川人

  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一、朗读

  1.自由自在朗读文章,要求读得字正腔圆。

  书声琅琅真好。有没有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呢?(出示生字词)

  2.对于文章,谁能自信地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给予评价。

  3.正确停顿,我能行

  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哪些语句要快速读?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指导朗读:久之,目似暝,……/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语速快慢结合)

  二、译读

  译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门槛。在朗读过程中,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画出来。

  先在同桌内交流,看你的疑难问题谁能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其,在文章中有代词的作用。老师准备了几个句子,看看这些“其”在文章中代指什么?

  (句子略)

  三、理清故事情节

  请你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这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故事?

  再精炼一下,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这篇小说在情节上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四、读出形象

  细读文章,采用勾画法找出描写屠户与狼的地方,分析评点它们的形象。

  如“仍从”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狼的贪婪。

  学生交流,老师指导总结。

  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台下掌声。

  蒲松龄写这篇小说的目的,仅仅是带给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吗?

  郭沫若有云:“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作者想借这篇文章讽刺什么呢?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五、结束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3

  一、 听课时间:xxx—4—1

  二、 授课教师:谢xx

  三、 授课学校:xx沛鸿民族中学

  四、 授课年级:不祥

  五、 授课题目:《背影》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是爱我们的,你在生活中从哪里感受父母的爱。

  (二)、介绍朱自清所写的《背影》的来历及写作背景。

  (三)、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② 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四)、朗读课文,把认为课文内容写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

  (五)、你对课文的感受,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

  (六)提问,既然课文是写父爱的,为什么用《背影》作为题目?(说明:背影在这有特别的涵义)。

  (七)、课文共有几次提到“背影”(四次)。

  ① 第一次在课文哪里提到背影,有什么涵义?

  ② 第二次提到背影又出现在课文的哪里,有什么意义?

  ③ 第三次的`背影出现在课文哪里,起到什么作用?

  ④ 第四次的背影在课文哪里出现,有什么涵义?

  (八)、听录音,作者对背影作了哪些刻画?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九)、作者用了“胖”等字,描写了父亲体态特点,爬月台艰难,但表现了对儿子的爱。

  七、 教学评析

  (一)、教态自然,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过程生动,深度合适,形式巧妙多样,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旁征博引,注意引导,非常丰富;学生活跃、积极、主动;突出了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学法指导。抓住重点词语与学生交流,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善于设疑,善于引导。抓住课文提到的“背影”,设计了层层深入的问题,从而揭示课文的主旨并能巧妙引导学生作对答。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珍惜与父母的爱。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4

  教学流程

  一、阅读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教师未点评)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1、师读

  2、生回答

  3、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应让学生尝试)

  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1、阅读有关作者写作内容、风格的材料。(比较生硬)

  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类别——书名————作者————

  内容摘录————————————

  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4、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走进“录音棚”

  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对比。(没有比较的角度)

  总评:

  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思考:《如何正确使用摘书卡》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07-14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09-09

关于初中语文听课记录07-01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汇编8篇)08-17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例11篇】08-30

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优秀11-07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集锦【8篇】08-16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集锦(8篇)08-19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最新07-10

初中数学的听课记录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