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2-16 09:46:21 高中数学 我要投稿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合6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合6篇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新学期已经开始,在学校工作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现将本学期数学组工作进行规划、设想,力争使本学期的工作扎实有效,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数学组工作实际,用心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提高数学组教研工作水平。

  工作目标

  1、加强常规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校本教研,用心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透过撰写教学反思类文章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用心开展网络教研,拓展教研的深度与广度。

  4、组织好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主要工作

  1、备课做好教学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做好教案、教学用具、作业本等准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本学期数学组仍采用年级组群众备课形式,要求教案尽量做到环节齐全,反思具体,有价值。群众备课时,所有教师务必做好准备,每个单元负责教师要提前安排好资料及备课方式,对于教案中修改或补充的资料要及时地在旁边批注,电子教案的可在旁边用红色批注(发布校园网数学组板块内),使群众备课不流于形式,每节课前都要做到课前的“复备”。每一位教师在个人研究和群众备课的基础上构成适合自己、实用有效的教案,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各年级组每月带给单元备课活动记录,在规定的群众备课时间,教师无特殊原因不得缺席。

  提高课后反思的质量,提倡教学以后将课堂上精彩的地方进行实录,以案例形式进行剖析。对于原教案中不合理的及时记录,结合课堂重新修改和设计,同年级教师能够共同反思、共同提高,为以后的教学带给借鉴价值。数学教师每周反思不少于2次,每学期要有1-2篇较高水平的反思或教学案例,及时发布在向校园网上,学校将及时进行评审。

  教案检查分平时抽查和定期检查两种形式,“推门课”后教师要及时带给本节课的教案,每月26号为组内统一检查教案时间,每月检查结果将公布在校园网数学组板块中的留言板中。

  2、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不但要上好公开课,更要上好每一天的“常规课”。遵守学校教学常规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上要用心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重视学习方法、思考方法的渗透与指导,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学校将继续透过听“推门课”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发现教学新秀。公开课力求有特点,能侧重一个教学问题,促进组内教师的研讨。一学期做到每人一节,年轻教师上两节。课堂对于比较成熟的公开课或研讨课鼓励大家录像,保存资料,及时地向校园网推荐。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使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更加得心应手,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作为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科书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5,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科书中"读一读"给学生以更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教科书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另一类面向有更多数学需求的学生.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教学重点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和判定定理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难点是对反

  比例函数的理解及应用;用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

  杂的随机时间发生的概率.

  四, 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认真分析问题的习惯.同时注意学习态度的培养.

  五,时间安排

  3月10日——3月31日 证明(二)

  4月1日 ——4月20日 一元二次方程

  4月21日——5月15日 证明(三)

  5月16日——5月31日 反比例函数

  6月1日 ——6月10日 频率与概率

  6月11日——7月11日 复习考试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的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它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延伸.首先通过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加深对集合与集合元素的理解,最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本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 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3. 掌握集合的表示法,通过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集合语言),培养学生的理解、化归、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学生已在小学、初中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主要根据实例引出概念.介绍集合的概念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学生容易接受.在引出概念时,从实例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紧接着再通过实例理解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也是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1. 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

  2. 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

  在初中代数里学习数的分类时,学过“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说它的所有解为不等式的解集.

  在初中几何里学习圆时,说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3. “集合”一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词语的意义相近?

  学生讨论得出:

  “全体”、“一类”、“一群”、“所有”、“整体”,……

  4. 请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

  0,1,2,3,4,5,6,7,8,9.这些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5. 什么是集合?

  二、建立模型

  1. 集合的概念(先具体举例,然后进行描述性定义)

  (1)某种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设B={1,2,3},则1∈B,4

  2. 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的'性质 B.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如上例,给出集合B,4不是集合的元素是可以确定的.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

  例:若集合A={a,b},则a与b是不同的两个元素.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

  例:集合{1,2}与集合{2,1}表示同一集合.

  3. 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简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

  全体整数的集合简称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的集合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的集合简称实数集,记作R.

  4. 集合的表示方法

  [问 题]

  如何表示方程x2-3x+2=0的所有解?

  (1)列举法

  列举法是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

  例:x2-3x+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2)描述法

  描述法是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例:①x2-3x+2=0的解集可表示为{x|x2-3x+2=0}.

  ②不等式x-3>2的解集可表示为{x|x-3>2}.

  ③Venn图法

  例:x2-3x+2=0的解集可以表示为(1,2).

  5. 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例如,A={1,2}.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例如,N.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例如,{x|x2+1=0,x∈R}=.

  注:对于无限集,不宜采用列举法.

  三、解释应用

  [例 题]

  1.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1,2,3这三个数字抽出一部分或全部数字(没有重复)所组成的一切自然数.

  (2)平面内到一个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l(l>0)的所有点P.

  (3)在平面a内,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4)不等式2x-8<2的解集.

  2. 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2,4,6,8}.

  (2){x|x2+x-1=0}.

  (3){x∈N|3

  3. 已知A={x∈N|66-x∈N}.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A={0,3,5})

  4. 用描述法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第一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的集合.

  [练 习]

  1.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构成英语单词mathematics(数字)的全体字母.

  (2)在自然集内,小于100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

  (3)矩形构成的集合.

  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3,9,27,81,…}.

  (2)

  四、拓展延伸

  把下列集合“翻译”成数学文字语言来叙述.

  (1){(x,y)|y=x2+1,x∈R}.

  (2){y|y=x2+1,x∈R}.

  (3){(x,y)|y=x2+1,x∈R}.

  (4){x|y=x2+1,y∈N*}.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高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规划好高中三年的学习对孩子将来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及高考考试大纲,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制定本教学计划,请各年级组遵照执行。

  一、首先要认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4、知识的独立性大。

  二、改变观念。

  初中阶段,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学生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既使是这样,对有些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然而进入高中后,情况将发生极大的改变,若果不能掌握坚实的基本知识,不具备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不经过大量的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好高中数学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转变观念,做好打攻坚战的思想准备。

  三、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尽量想得完整些。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和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复习当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进行适当的训练。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因此,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四、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开展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培养锻炼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

  五、抓好基础。

  高中新课程改革后,课本以及内容的编排顺序与都原教材发生了

  变化,删去和增加了一些内容,但大部分内容是不变的,只是整体难度略有下降。高中生三年的成长与发展,不论是数学知识的获得,个性的陶冶,还是思维水平、数学能力的提高,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三年发展看高一,高一关键在一(上)”,打好高一的基础至关重要。高一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函数等,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它在高中数学中是起着提纲的作用,它融汇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中,其中有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既是高中高中数学的基础也是将来高考的重点,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高中数学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矗

  二、教学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每人每学期指定一个专题,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课。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加强对高层次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三、教学进度(略)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高二(1)班共50人,男生36人,女生14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13人,中上等生约23人,中等生约6人,中下生约6人,后进生约2人。

  高二(2)班共49人,男生37人,女生12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0人,中上等生约7人,中等生约8人,中下生约22人,后进生约12人。

  2、(1)班学生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7、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9、了解程序框图;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结构图;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8、所有考生都学习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理科考生还需学习选修4-5不等式选讲这部分专题内容。

  六、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进度安排(略)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合6篇】相关文章:

1.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合五篇

2.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合六篇

3.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合9篇

4.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合5篇

5.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合九篇

6.高中数学教学总结模板集合10篇

7.高中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5篇

8.高中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六篇

9.高中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