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在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过程中,我发现该课程标准对于课程宗旨进行了重要的改变。以前,我们的课程强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以学科为本的。而现在,该课程标准将课程定位为学科育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个重要的变化,对我们日常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一、在课程目标上发生了变化。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构成了人才培养的四个重要要素。这些要素都是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的核心方面。其中,语言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对传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思维品质则是指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则是不断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构建了优秀人才的核心素养。
文化意识是我们学科的价值取向,它指引着课程承载的文化,那么文化是有价值取向的。所以文化意识的建构特别关注对学生跨文化的认知,跨文化态度的形成,以及他的跨文化行为。
思维品质是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素养要素。过去我们的课程目标是没有这样一个思维的含量的,它具体的内容都是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上,但是里面没有显性的、对思维方面的一个目标的具体要求。所以这次思维品质作为一项新的课程要素提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这样一种培养。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通过这种创新的思维、有逻辑思维、批判思维这样来构成的,所以在思维品质当中就提出了逻辑、批判、创新三个。
那么学习能力其实是提高学习效率,也是落实学习质量的重要的保障。所以我们在整个课程实施当中需要把对学生学习能力,也就是将来学生自主发展这样的能力放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当中,构成学生将来终生发展的一个基础。
二、对国家的课程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整
课程内容过去是呈现为碎片化的一种教学,老师们在教学当中重视词汇的教学、语法的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因此在这次课程内容的调整当中就提出了六个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
首先第一个要素是主题语境。也就是说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语言教学,那么语言教学有了主题意义,它是通过语篇来呈现的。第二个要素就是语篇。语篇有不同的类型,所以也称为语篇类型。语篇当中承载语言和文化知识,也就是它是一个载体,把语言知识、文化知识通过语言承载在语篇当中。那么对于第三个要素语言知识和第四个要素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学习,也就是一个意义探究的过程,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词汇和语法的教学。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需要通过对 信息 的获取、信息的理解、内涵的分析、比较、 评价 、批判等等。那么这个过程实际是需要运用语言技能,也需要运用学习策略,所以第五个要素语言技能和第六个要素学习策略就作为课程的内容。那么这六个要素都是由主题意义引领下由语篇为依托的,通过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运用技能和策略、促进语言文化的内化和思维的发展。同时我们在课程内容调整之后,教学方式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过去的那种模式化、表层化或者碎片化的教学,就要重新思考走向一个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就提出了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三、评价的变化
评价是推动课程进步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明确教学目标并为教育提供保障。在教学评价中,终结性评价尤为关键。本次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这一点值得重视。具体而言,在每个学习水平之前,课程标准都提供了具体情境下所需掌握和应用的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在新的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我们新增了对高考命题的建议,这也是课程标准中所没有的。我们提出这个建议是为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因为过去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考。如果不改革考试制度,那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将会非常困难。因此,通过高考命题的改革来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学习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03-1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1-20
(精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5-12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06-19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02-16
小学数学学习体会10-13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10-23
(精选)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10-1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