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的试卷分析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试卷,试卷是纸张答题,在纸张有考试组织者检测考试者学习情况而设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试卷。一份好的试卷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的试卷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语文的试卷分析1
一、引言
2014年除了广西仍为大纲版高考外(广西最后一年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大纲版高考卷),全国30省市自治区为新课标高考。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延续2013年做法,命制了两套新课标全国卷,其中1套含听力(本文约定为课标卷I),启用卷I的省份为山西、河北、河南;不含听力卷约定为课标卷II,使用主体为新课标高考省份但未实施高考自主命题的省份。2014年全国课标高考英语卷总共18套,含全国课标卷2套和自主命题卷16套(广东、山东、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湖南、北京、上海、陕西、江西、湖北、重庆、四川)。
基于对2014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I的分析,试图归纳新课标高考英语命题的某些可能的共性,以寻找新课标高考英语命题的一般规律,以期对高中英语教学和高考备考提供一些建议。下文拟从新课标高考命题总体特征、全国新课标高考命题历时分析等方面分析(听力部分未纳入分析范围)。
二、新课标高考英语命题总体特征
鉴于部分省份自主命题,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达18套,但指导新课标高考试卷命制工作的国家考试大纲和自主命题省份的考试说明基于一个共同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故理论上可提取一些共性(陶百强,2013)。
1、命题指导思想体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评价建议
新课标高考命题必然体现指导高中英语教学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如课标的选择性在高考某些科目中体现为选做题,即必修模块试题是考生必做的(即必做题),而选修模块的试题采取“超量命题,限量做题”(即选做题)的办法。鉴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习模块的顺序性规定和要求,考试范围绝大部分省份为模块1-8,其中模块1-5系必修,模块6-8系顺序选修模块,迄今为止,我国高考英语试卷均未设计选做题,从测试理论和目前我国的高考分值处理机制来看是妥当的。但英语科高考命题仍试图体现新课标精神,如不提倡考查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或语法知识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有助于学生思维表达的主观题。高考命题也一定程度上体现课标内容中的情感态度、情感体验和文化意识等。
2、难度相对稳定
因我国采用原始分报告高考成绩计入录取总分,师生对难度很敏感(岳伟,2007)。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各科难度系数理想值为0.55左右;各地考试说明一般都规定以中等难度题为主,难题和容易题为辅。我国高校1999年扩招后录取率大幅提高,近几年的全国课标高考英语试题的绝对难度基本呈现稳定态势。然而,其中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省份试题绝对难度高于全国卷,以适合当地高中教学实际,如浙江、江苏、江西、山东、重庆等。
3、坚持既定命题原则,试题研发语境化
全国高考卷经多年实践,形成了以下命题原则:“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在注重交际方面尽管目前高考英语实际上体现有限,但命题人在试题中尽量体现一些交际原则,尽量融合语言的真实性等。
试题设计融汇语境化原则,语境化试题设计在各题型都可体现,主要体现在语法知识测试 、完形填空题和书面表达题等。
4、素材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从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到书面表达等,命题素材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相关,体现时代感,这有利于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生活知识以及人文和科学素养。尤其是语篇类试题如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部分的素材,题材多样化。
5、试卷素材融汇思想性和教育性,体现课标情感体验理念
一些高考试题的命题素材除了尽力体现原汁原味外,融合了情感态度教育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新课标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理念。测试的选材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熏陶教育,将大教育的理念从课堂延伸到语言测试领域。全国卷的测试素材一直体现“爱”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在给我们考生进行隐性教育。
6、试题体现开放性
试题开放性全国课标卷主要体现在书面表达部分,以考查考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示尽量简洁以避免学生直接翻译提示信息,且给考生留下思维空间,让大部分学生有话可写,较好地检测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能力。全国课标卷2011年一改原来控制性很强的命题特征,体现了细微开放性。2014年全国课标卷I写作开放性未在原来基础上增大,倾向保守,不如很多自主命题写作卷的开放性大,令人耳目一新的是,2014年全国课标卷II体现了很强的开放性,一改考试中心高考英语写作命卷开放性成分过少的特征。
三、新课标高考英语命题历时分析
1、阅读理解
英语阅读技能是我国基础英语教育重点培养的语言技能,阅读理解在全国卷中占总分值37%。阅读理解考查考生对书面英语的理解、推断和鉴赏等综合能力,要求考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话题的简短文章。阅读命题选材遵循语言真实、 贴近时代和生活的原则,部分语篇融会思想性和教育性,传递正能量。素材语篇体裁多样化,一般含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两节的阅读量相对稳定,5篇语篇词数合计1000余词。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目的是考查考生阅读短文基础上的词法知识,要求考生通读短文后掌握大意,结合语境,综合运用词法知识等,要求考生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短文意思通顺、结构完整。命题要求大多数考点应让考生逾越句子层面选择答案,该题较好地测试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词汇运用能力。
高中语文的试卷分析2
语文作为语言学科,无论从学科本质还是从评价评析方向来研究,应有别于其他科学技术学科和自然生命学科,它的宽泛和厚重,个性和共性,追求和禁锢,都应该有其独立的审视体系,高中语文教学机制就是在这特定的语言体系中去发掘和建立,从而给学生一个可以思维的空间。语文试卷的评价和评析是这个偌大空间的一个支点,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语文学科的考试检测切分为两个方面,试卷评价和试题评析。
从理论上讲,试卷评价不一而足,比较常用的评价机制是以得分的“三率”划分优中劣三等,如果单从分值这个层面去看,自然有它的合理性,但语文考试最终目的是回归语文本身,片面的追求得分率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发展,所以说,从语文学科的长远价值出发,很有必要改变现今惯用的评价办法,改“三率”评价法为“三性”评价法,即:语文试卷的“知识性,人文性,应用性”的评价机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语文是语言文字知识的融合体,无论从语言文学本身,还是古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来看,“知识性”都应该是试卷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没有知识积淀的试卷绝对不是好试卷。所以,语文试卷中知识性色彩是评价体系中的基础。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大师吕叔湘曾说过:“说到底,语文本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一套试卷的真实灵魂是挖掘人文因素,陶冶文学情操,引领人文精神。历年高考的'语文试卷评价,人文精神一直受到专家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而这不应该只停留在高考试卷的评价中,中学语文考试检测,“人文性”同样也是评价的一个标杆。当然,任何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应用,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近年来,高考试卷不断强化了该学科的应用能力的考查,遗憾的是,一些基础学校的命题人一味追求“三率”,从而忽视了试题本身的应用功能。如同孔乙己陶醉在“回”字的几种写法一样,这对学生个人发展和语文教育教学来说,都不是件幸运的事。
在语文试卷“三性”评价机制的指导下,教师评析试卷的方法也应该摆脱俗套,从一味答案订正模式转化过来,遵循评析试卷的两大原则:开放式原则,导引式原则。
所谓开放式原则,就是让学生自主订正试题,教师应变担心为放心,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借助工具书,多种资料,及彼此之间的讨论,沿着自己的思路去寻找道理之所在。有些语言文字题和探究题,教师不应该拘囿于参考答案本身,而要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一路寻找,在智慧的灵光中,还学生一个真正认知对象和抒发自我的空间。
【高中语文的试卷分析】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试卷分析06-13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10-30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03-14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04-26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05-18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范文02-27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的范文10-22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范文10-26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范文通用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