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故事

时间:2025-10-28 12:36:02 小学数学

(热门)小学数学小故事

小学数学小故事1

  为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数学是兴趣,为同学们特别提供了精编数学故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热门)小学数学小故事

  在面的算式里,每个方框表示一个数字,不同方框表示的数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请问,这6个方框表示的.数的总和是多少?

  在原式中,两个3位数的和等于1996。

  一个3位数,最大最大不会超过999。两个3位数相加,最多最多只能等于1998。现在的和已经达到1996,离最大可能值只差一点点,把两个3位数挤到墙角,几乎没有转身的余地了。只有3种可能:

  999+997=1996,

  998+998=1996,

  997+999=1996。

  3种情形下,被加数和加数的各位数的和相同,都是52:

  (9+9+9)+(9+9+7)=(9+9+8)+(9+9+8)=52。

  所以,6个方框表示的数的和等于52。

小学数学小故事2

  美丽的植树图案

  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数字王国的国王过20岁生日,罗马数字王国派人送来了20棵珍贵的树,作为生日礼物。 阿拉伯数 啊。“20”大臣张榜招贤,凡是能巧妙地栽这20棵树的人将有重赏。可是,谁也设计不出来。 “20”大臣日夜思索,翻了大量的资料,又用石子进行了一次次的试验。他画了成千成万个图样。画着,试着,忽然,他 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张极其美妙的图案。 “20”大臣立即把图案奉献给国王。国王见了非常高兴,“20”大臣指着图案对国王说:“陛下,您看,图中所栽的'树不 论横数、竖数或斜数,每行都是4棵,这样最多18行。”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 我要重重地赏您!”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对,这是一位名叫山姆·劳埃德的数学家发明和设计的,我只是把他设计的图案用到植树问题上来。”“20”大臣据实说。 “好,好,你能用上这个图案,也是有功的。”说着,国王宣布了对“20”大臣的奖赏,并将这个图案命名为“20图案”, 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 国王立即派人按照“20图案”把20棵树栽在宫廷的花园里。从此,这美丽的植树图案就一直流传至今。

  您肯定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是什么,请快来在本“趣味数学故事集锦”栏目中找一找吧

小学数学小故事3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Lorenz)曾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会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对于蝴蝶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Lorenz称之为混沌学。当然,“蝴蝶效应”主要还是关于混沌学的一个比喻。也是蝴蝶效应的真实反应。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

小学数学小故事4

  我与数学之间像有一道情缘,连系着我们彼此;像有一条丝绸,绑着我们的心灵;像是一棵大树,它呵护着我一点点长大,我和它的故事更是不计其数。

  小时候,还不到两岁,妈妈就陪我认数字,那时,我经常把6当成9,把1念做7,现在想起来,我就会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到了三岁半就开始学10以内的加减法,每天都要做上30——50道,院子里用粉笔写着满满荡荡的算式,有时也会厌倦,但只要妈妈一摸我的头,我就会像只饥饿的狮子一样,用最快的速度做完全部。久而久之,我就练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

  上幼儿园时,老师一说要写算式,同学们的'眉头就像被锁住了一样,而我却像只高兴的小猫咪“喵喵”的叫着。写作业时,同学们都捉耳挠腮,眉头紧锁,满头大汗,生怕一不留神,就会掉入洞穴,被魔鬼吞食似的,我在背地里偷偷的笑,不到五分钟,我便把作业写完了,得了100加红旗,其他的同学都没有做完,眼巴巴的看着我被老师表扬一次又一次。同学们羡慕极了,有的同学甚至对我有了嫉妒,恨我恨的咬牙切齿,但老师却还没有停止对我的表扬,经常夸我数字写的漂亮,算式算的又快又准,这让我的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同学们也心服口服的称我为“数学天才”。

  转眼间,我便上了小学。刚开始,爸爸妈妈有些担心我学不好,因为,刚上小学,毕竟有些不适应,又何况知识也在越来越难。于是,爸爸买卷子让我做,妈妈则帮我补习功课。但我的学习就像在幼儿园时,而且比在幼儿园还要好,做作业对我来说还是小菜一碟,不仅做得快,并且正确率高,一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便想: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不能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但那次考试,我因为大意而没有得到100分,我哭了,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我辜负了老师,对不起家长和同学,我觉得非常羞愧,从那以后,我改掉了缺点,期终考试时,我数学考试得了100分,我像只高兴极了的小狗,一会儿跑来跑去,一会儿欢呼雀跃,一会儿又笑逐颜开。这次考试,我又总结了一个经验:做题千万不能马虎大意,要细心认真。

  数学,伟大的数学啊!我坚信这伟大的数学会给我奇妙的快乐与自豪。

小学数学小故事5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我设计以下的教学大纲。

  第一;让学生学会读数,亿有多少位数?亿后面的数怎么读?怎么写出来?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引导,指名学生回答数的读法。学生说:“老师,这么多数不是知道怎么读,亿有九位数,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看小黑板,把一个数为:1983387700的数用竖线分好四位,四位,这样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观,也空间让学生去理解,然后再叫一个学生来读这个数,学生一看,马上就会读数了,其它的学生也一样慢慢的理解,然后教学生怎么写好这个数,有一部分学生也能够写出来,很不错,于是在小黑板出相关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提问:三亿怎么写,三千五百亿怎么么写?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第二;学生会读还不行,还要会写,把大写的写成小写的,把小写的写成大写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读写,如:五千零二十六亿八千五百万零九十,写作:三千七百五十亿六千三百万六千零九十。写作:然后用数位线标出来,有亿级、万级、个级。这样让学生一看非常清楚,也非常容易理解。

  第三;巩固练习,练习对知识的巩固非常有帮助,所以出一些相关的练习来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组完成,上黑板做,集体来纠正,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非常有用。

  最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先必须讲清楚例题,然后针出现的情况进行说明,通过练习来巩固好基础知识。我在这次教学中发现有些课本上的知识,必须讲清楚、讲透,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这方面也非常的重要,不要缺少的。这样学生才能学好。

小学数学小故事6

  一天,乘号从四则运算国旅游到了数字王国。乘号真有缘哪!没过几分钟就认识了两个朋友。一个是数字7,另一个是数字4,三兄弟正要抱在一起的时候,乘号好像察觉到了什么似的,正想阻止,可是已经来不急了,三兄弟猛的'抱在了一起,突然三兄弟的身子徐徐上升,天空中出现了两道乘法算式:4×7=28 7×4=28。忽然,从天上降下来两个身影,等两个身影完全降到地上,国民们才看清楚是乘号和从未见过的数字28,这可怎么办呢?乘号忽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打给除号,焦急地说:“除号,除号!我在数字王国,这里有事需要你帮忙。”除号说:“我5分钟就到。”5分钟后,除号赶到了,除号说:“把7的妈妈叫过来,我需要她地帮忙。”7的妈妈来了,除号又把28叫了过来,除号说:“等我数1、2、3,你们就以同样的速度往我这边跑。明白吗?”“明白!”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1、2、3!两位国民以最快的速度向前跑去。同时碰到了除号,当然也像4和7碰到乘号那样徐徐上升,出现了一道除法算式28÷7=4。4出来了,7也出来了。这惊险的一天终于过去了。

小学数学小故事7

  肚里生虫

  善良的小松鼠救活了瘸腿狐狸,他却恩将仇报,张嘴要吃掉小松鼠。小松鼠一下子惊呆了,站在那儿不动。

  瘸腿狐狸正要享用这顿美餐,突然,屁股好像被锥子扎了一下,痛得他蹦起来好高。狐狸回头一看,原来是啄木鸟在自己屁股上啄了一个洞。

  瘸腿狐狸大叫:“你为什么啄我?”

  啄木鸟说:“我发现你肚子里全是坏虫,想把这些坏虫子替你取出来。”

  “真的?”瘸腿狐狸半信半疑。

  “不信,你看!”啄木鸟象变魔术一样,从瘸腿狐狸身上叼起一条大虫子。

  瘸腿狐狸看见了活虫子,心里十分害怕。他问:“你说我肚子里会有多少条虫子?”

  啄木鸟想了一下说:“是最小的五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差。”

  瘸腿狐狸眉一皱,说:“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而最大的三位数是999。它们的差是10000-999=9001,我的妈呀!我肚子里有九千零一条坏虫!”

  啄木鸟严肃地指出:“如果不及早把这些坏虫取出来,它们死后会变成坏水的'!”

  瘸腿狐狸一捂肚子说:“我不就有一肚子坏水了吗?啄木鸟快救救我!”

  啄木鸟认真看了看瘸腿狐狸的肚子说:“由于你肚子里坏虫太多,我必须在你肚子上啄开15个洞,好从洞中取坏虫。”

  “啊!”瘸腿狐狸吓了一大跳,他装作一副可怜相,哀求说:“请你行行好,少啄几个洞行不行?”

  啄木鸟面露难色,过了一会儿说:“最少要啄9个洞。不过要求每3个洞排成一行,一共要排出8行才管用。”

  “成,成,谁不知我瘸腿狐狸聪明过人!我这就排。”狐狸在地上左画画右画画,还真让他画出来了。

  瘸腿狐狸得意地说:“看,我排出来了。9个洞,3个洞一行,一共8行。”

  啄木鸟点点头说:“你还算聪明。你赶快仰面躺好,我开始在你肚子上啄洞取虫了。”

  瘸腿狐狸眼珠一转,心想:“在我肚子上啄出9个大洞,即使把坏虫取出来了,我也完蛋了!嗯,这其中有诈!”

  瘸腿狐狸仰面躺好,说:“啄木鸟,你可慢点啄呀!我肚子里没食,除了坏虫没别的东西啦!”

  “放心吧!人家都称我为树木的医生,不会有问题。”啄木鸟瞄准了他肚脐眼儿上面一点的地方,猛地啄了下去。

  说时迟,那时快,在啄木鸟的尖嘴刚要啄到肚皮时,瘸腿狐狸用前爪紧紧抓住了啄木鸟的嘴。

  瘸腿狐狸“嘿嘿”一阵冷笑,说:“看你往哪儿跑!”

小学数学小故事8

  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结果出来了,不过令 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小学数学小故事9

  1

  泰勒斯是古代一个聪明的数学家,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数学题。”

  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孙悟空就答应了。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什么?

  5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

  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6

  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块金块和一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测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样,问题就解决了。随着进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体力学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诞生了。

  7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后来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8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9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10

  今天,我看一个故事,叫《燕子考青蛙》。故事是这样:一天,燕子对青蛙说:“咱们比一比谁的数学好。青蛙同意了。青蛙出题:上个星期一我吃了一只害虫,星期二吃了3只害虫,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吃两只害虫,问一星期共吃多少只害虫?燕子说:”1+3=44+5=99+7=1616+9=2525+11=3636+13=47,你一共吃了49只害虫。

  青蛙说:“你考我吧。”燕子说:“上星期一我吃了两只害虫,星期二吃了4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吃2只害虫,问我一个星期……”“吃了56只害虫”。燕子没说完,青蛙已经说了答案。燕子说:“算得这么快!教教我速算的窍门吧”。青蛙让燕子画7个圈,然后按第一个圈放一只害虫,后面的圈比前一个圈多两只,它们的顺序是1、3、5、7、9、11、13,加起来是49,青蛙在每一个圈外各放一只害虫,再用49+7=56。燕子赞青蛙真聪明。

  11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12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

  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13

  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小“4”说:“你应付1元5角4分。”

  小“3”付了1元5角后问:“还有4分可怎么付呀?”小“4”忙说:“这4分钱你不用付了。”小“3”疑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一个规定,叫‘四舍五入’。凡是4分钱或4分钱以下都舍去,如果是5分或5分钱以上,那就收1角钱。”小“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小“3”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真好!”

  “对呀,我也特别喜欢4。”“25”跑过来说,“因为25×4=100,算起来比较简便,例如:25×87×4=25×4×87,这样算起来不是又快又简便吗?!”

  “不错,的确又快又简便,我也喜欢4。”原来是“29”。“25”忙问道:“咦,你怎么也会喜欢‘4’了?”“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知道了,一般年份里的2月份都是28天,只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一次,当然喜欢‘4’了。不过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4百的倍数,二月份才有29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啊,‘4’的用处可真大呀!”“25”赞叹道。

  这位“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又惹人喜欢的服务员。

  14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住,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15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著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著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16

  华罗庚上小学时,一个老师对新上任的老师介绍学校的情况时,说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心,他决心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敬那位老师。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为几何?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23’。”全班震惊,老师也点头称赞。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华罗庚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正当他求学时,父亲店铺生意日见萧条,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他利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自学。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小油灯一遍遍地演算。父亲说他是个“书呆子”,几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一些上了大学的同学有的对他也有些冷淡。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生摇头叹息地叫家人为他准备“后事”。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干活,左腿又被摔成残废。他还是不气馁,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行锻炼。练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学去干杂务,给老师打水、削铅笔,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自学。就在中学工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数学泰斗熊庆来的赏识,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自己身边。

  一年半后,华罗庚攻下了清华大学数学专科的全部课程,并且自修了英语和法语。接着,他的数学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陆续发表。1934年,在熊庆来的推荐下,任命华罗庚为数学系助教。不久,校领导又任命他为数学教授。一个贫困而又残疾的人,终于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并成为驰名中外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值得我们为之学习。

小学数学小故事10

  狐狸卖蛋

  西瓜卖不成了。瘸腿狐狸改行卖鸡蛋了。瘸腿狐狸守着好多箱鸡蛋,大声吆喝:“买鸡蛋呀!新鲜鸡蛋!多买便宜啦!” 突然,传来低低的哭泣声。瘸腿狐狸循声望去,见到一只大公鸡扶着一只哭泣的母鸡朝这边走来。

  狐狸赶紧打招呼:“二位买点新鲜鸡蛋吧!”

  母鸡听说“新鲜鸡蛋”几个字,突然放声大哭。母鸡这么一哭,把瘸腿狐狸弄糊涂了。

  狐狸满脸不高兴。他说:“今天我第一天卖鸡蛋,你就在我摊前又哭又闹,真晦气!”

  大公鸡赶紧解释说:“我妻子前几天产了一窝蛋,不留神,被小偷偷走了,她非常伤心。”

  听说“偷”字,狐狸一怔。他急忙解释说:“人家常说狐狸偷鸡,可没人说狐狸偷蛋的,这蛋是我买来的,可不是偷你们 的!”

  瘸腿狐狸眼珠一转,立刻换了一副面孔。他笑嘻嘻地对母鸡说:“你不要哭嘛!你不是丢了鸡蛋吗,我这儿有的是鸡蛋,

  你买几个回去孵,保证你子孙满堂。”

  听了狐狸这么一说,母鸡立即破涕为笑,当即买了10个鸡蛋欢天喜地的回窝孵蛋。

  母鸡刚走,狐狸“噗哧”一声笑了。他奸笑着说:“我这些鸡蛋都是从母鸡场买来的,这母鸡场一只公鸡都没有,这鸡蛋 根本就孵不出小鸡!”

  母鸡回去孵蛋,一连孵了许多天,鸡蛋连一点动静也没有。又过几天,鸡蛋开始出臭味了,母鸡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公 鸡和母鸡一起找狐狸算帐!

  狐狸死不承认,可是公鸡和母鸡就是不答应。狐狸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狐狸说:“这样吧!我愿意把这1000个鸡蛋都给你,作 为赔偿。只是有个条件。”

  公鸡问:“什么条件?”

  狐狸说:“这1000个鸡蛋,你们要分5次拿走。每次拿走的鸡蛋数都是一个由8组成的数。8多吉利,8就是发嘛!发财呀!”

  公鸡和母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会算。突然,“叭嗒”一响,从树上扔下一个小纸团,一只猴子在树上一闪就没了。 公鸡拾起纸团一看,立即高叫一声,对狐狸说:“你先给我8个鸡蛋。”狐狸照办;“你再给我88个鸡蛋。”狐狸照办;“你再给我888个鸡蛋,几次啦?”

  狐狸说:“3次啦!”

  母鸡过来说:“剩下两次,该我啦!你给我8个鸡蛋,再给我8个鸡蛋。”

  狐狸眼睛都红了,他作了个加法:8+88+888+8+8=1000。狐狸大叫一声,昏倒在地上。

小学数学小故事11

  最近,数字王国出现了许多“不法分子”,他们的身份证明都是假的。数字王国的国王想到一个绝妙无比的办法——大排查,这样就可以将“不法分子”赶出和谐的数字王国。

  一天清晨,士兵井井有条地站在城市入口,对出入的人进行排查。不一会儿,门口就出现了一名男子。士兵说:“请出示身份证。”男子犹犹豫豫地拿出身份证递给士兵甲。士兵甲见身份证上显示他的名字是“2:7=4:5”,脱口而出:“对不起,身份证错误,您不能过去。”男子火冒三丈:“凭什么说是错误的?我的名字可是真真正正的比例呀!”男子本想鱼目混珠,躲过排查,谁知士兵爱岗敬业,办事一丝不苟。“比例的内项与外项积相等,但你不符合要求!”这时来了一位娉娉婷婷的女子,士兵检证后,让她过去了。男子还是不罢休:“你们重女轻男,她可以过,我却不可以!”“对不起,你的身份证不符合要求!”没办法,男子只好走了。

  日上三竿,又来了一位男子。他拿出身份证,让士兵测了一番,只见身份证上显示“速度与时间一定成反比例。”士兵甲立马下了逐客令:“对不起,你的身份证是错误的。”男子心不在焉地说:“你敢冤枉我?你不知我可是反比例公爵吗?”士兵甲说:“我不敢冤枉公爵,只要您的身份证的.确是错误的。”“谁说的,速度与时间可是反比例呀!”士兵甲心平气和地解释:“只有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才能与时间成反比例。”这下子,男子终于心服口服了……

  经过士兵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不法分子”都赶出了数字王国,数字王国终于回到了从前和谐、美好的样子。

小学数学小故事12

  那是在三年级时的一节数学课上,题目是这样的:星期天,小红帮妈妈做家务活,烧水15分钟,洗茶杯4分钟,扫地3分钟,擦地8分钟,抹桌椅5分钟,小红做完这些事至少需要多长时间?生小组讨论完毕,得出了正确答案:一共需要20分钟,烧水的同时可以洗茶杯、扫地、擦地用15分钟,最后抹桌椅5分钟,所以至少20分钟就够了。

  学生回答得很正确,一切看似很圆满,我也正想进行下一环节,可我望着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突发奇想地想考考他们生活经验,于是问道:“平时你们在家里也帮妈妈做家务活吗?”学生当然抢着说:“帮!”“那我要看谁最有生活经验,真帮妈妈干活了。如果让你也干小红这些活,你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为什么?”

  “老师,当然是应先烧水的同时,扫地擦地,再洗茶杯和擦桌椅。”

  “老师,我认为应先洗茶杯,再擦地,因为洗茶杯时,可能溅落地上一些水,后擦地正好可以把水擦干。”

  “老师,我也同意她的想法,但我的理由是先洗完茶杯的水可以用来擦地,这样节约用水。”

  同学们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预想,我适时表扬了他们,这下他们更来劲儿了:“老师,我想可以先洗茶杯,剩下的水再擦桌椅和地,这样更节约。”

  “我认为应该先洗茶杯,擦好桌椅,再扫地拖地,然后不动,把地晾干!”

  “是呀,如果拖完地,再去干别的活,又会把地踩脏的。”

  “还是应该先扫地,再擦桌椅,不然扫完地灰落在桌椅上又弄脏了。”……

  我真为这些孩子们的细心所折服,有些事情真的是我都没想到的。但眼看数学课要变成劳动知识大比拼,我赶紧把话题打住,引领他们重新整理顺序,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烧水时洗茶杯,扫地,用剩下的'水擦桌椅和拖地。

  顺势我又问道:“通过这些劳动顺序,你明白了什么?”生抢着说:“如果我们同时要做好几件事情,要先理好顺序,这样会省时省力一些。”“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多注意,才能节约不少能源。”“原来干家务活也有这么多学问啊,我要多向同学们学习。”“今后我也要像小红一样,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此时,清脆而又悦耳的下课铃声响起了……

  我们有时候常低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以为只有老师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其实,当你把孩子当成一位思想者,当你平等地与他沟通交流时,孩子自己会感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不妨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看看他们会说出怎样的妙语连珠、奇思妙想。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教学绝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动手、动口、动脑,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动情、动心。

小学数学小故事13

  宋代邵雍是数理大家,写过一首朗朗上口的数字诗,描写一路的景物,全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也是我们小时候可能就听说过的一首诗,让人难忘啊。

  明代林和靖写的一首雪梅诗,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读后就好像身临雪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妙趣横生。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清代纪晓岚是著名的才子,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一天在江上看见一条渔船荡桨而来,就叫纪晓岚以渔为题作诗一首,要求在诗中用上十个“一”字。纪晓岚很快吟出一首: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无独有偶,清代的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也连用了十个“一”,生动地勾画了一幅高僧晚归图:

  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北宋王安石关心民生疾苦,看北宋王朝很多虚设的官员,饱食终日,于是写道:

  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把他们比作麻雀,形象了地讽刺了他们、反对变法的.丑态。

  解放前,法币天天贬值,物价一日数长,一位教师这样描绘饥寒交迫的生活:

  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

  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

  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

  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

  下面还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数字入诗的佳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同学们,你还能想到哪些有数字入诗的佳句么?

小学数学小故事14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这门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在20xx年就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从参加工作走入讲台以来,我最大的感受便是:课堂教学让我重新认识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原来一直以为师道尊严,教师是高高在上,其绝对权威不容置疑。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与学生的不断接触以及业务学习,我逐渐明白:课堂是师生间的一种对话,师生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没有绝对的权威,也没有绝对的平等。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意识到: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才会感受到孩子们真正的自主;只有蹲下来与孩子说话时,才会发现孩子们原来也是这般的“伟大”;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感觉到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

  以下的一个小故事是我教学中的点滴再现,虽平凡,但很实,正是因为有着一颗平常之心,我才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在教“万以内数比较大小”这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带来了厚厚的书本,告诉他们比比看看谁的书最厚,里边装的知识最多,就当着全体同学的面给他颁发“知识小博士”证书,学生们急不可待地搬出从家带来的厚书,寻找着书本最后的页码。 “我的页数最多,有988页!”王春滢第一个把自己带来的书的页数报了出来。

  “988!”我一边认可地点头,一边把数字一板一眼地写到黑板上,然后郑重其事地宣布:“这本书有988页,这个数可真不小哇。看来这个证书得发给她了!”

  我话音未落,就听见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我的页数比她的还多,有1302页呢!”“1302?”我把这个同学报的数字写到988的旁边。“凭什么就说1302页比988页多?”文艺委员从来不肯轻易认输:“你的都是1、2、3,还有个0,我的数都是9和8,怎么不比你的大?”她的质问还真拉来了响应的伙伴,但同时也激起了更多的反对:“988再大也没有到1000,1302可是一千多呢!”“1302是四位数,988是三位数,四位数就比三位数大!”激烈的争论中,同学们时而独立思考,时而互相商量,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伴着激情自由地飞翔。一次、两次……直到我郑重地宣布第四次,大家才心服口服地让我把证书发给了吴梦瑶。

  ……

  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溜走了。这节课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认为,正是在课堂一开始就营造出了一种积极思考的环境,学生才能更放得开。在课堂中,我总是尽量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学生的自由讨论,自主发言,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我想,只有尊重学生,顺其自然,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课后我在想:数学所要给予学生的不仅是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还要让每一个学生“长”出一双数学的眼睛,发现并有兴趣解决生活中无数个数学问题!体验多了,信息丰富了,课堂活跃了,探索有价值了,孩子们的兴趣浓了,数学也就不再枯燥了。只有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不是一句空话;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尽情地舒展;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激情的陪伴下自由地飞翔!

小学数学小故事15

  我的数学老师曾经说过:“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我好像从幼儿园里我就开始偏爱数学了,原因很简单,那时年龄小,觉得写数比写字更容易。起因可能是“偷懒”,后来不知不觉地养成对数学的爱好,上一年级,我学习数学的热情更加浓厚了,由于数学题做得又对又快,经常被老师表扬,所以每天不仅主动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知识,而且还自觉地看同步教材书。

  我一直认为学习数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练习认真做,就能学好。我喜欢数学,因为数学能让自己从中感受成功和快乐。我还探究一些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总之一句话,“我对数学很感兴趣。”

  今天上午,妈妈从菜市场买回了菜。我见妈妈买了我最喜欢吃的西红柿,便赶紧洗好手,正准备拿着吃的时候,妈妈便问我:“儿子,你想吃西红柿的话,就先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听了就说:“好啊,想问什么,请自便。”妈妈见我口气很大,就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让你计算出这个西红柿的体积”,我听后心想:“这未必也太简单了吧,只要拿一个长方形容器,测出它的长、宽和高,然后放入水,量出水的高,然后再把西红柿放入,再量出水升高的高度后与长与宽互乘,就可以量出西红柿的`体积了。”

  我首先在小房间里找出一个没用的塑料盒量出它的长和宽,都是9厘米,然后放入水,水高10厘米,最后把又大又圆的西红柿放入水中即可,我拿着尺子量了一下子现在的高度是16厘米,心想,要求西红柿的体积,要知道它的长宽高,长宽知道了,是9厘米,要求高就要把现在的水的高度减去原来的水的高度,也就是16—10=6厘米。西红柿的体积=水上升的体积,就能算出体积了。西红柿的体积便是9×9×6=486立方厘米。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十分高兴,奖励一个西红柿给我吃。

  当然学习数学也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座美妙的大花园,里面永远藏着惊喜,就看我们能不能挖到宝藏了!

【小学数学小故事】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小故事10-14

小学数学小故事【经典】10-15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11-12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02-28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精华)03-31

小学生数学小故事09-23

[优秀]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05-15

(经典)小学数学小故事15篇10-23

小学数学小故事(大全15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