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时间:2023-06-01 17:41:17 小学语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热门】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热门】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

  教师有苦难言的苦衷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

  常听有人说,老师有什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辛苦,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来看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老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小学在应

  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老师忙着批改作业非常疲劳。二是复杂的学生问题,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面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老师一个解决,老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老师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体现在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老师全天候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己又说不得。因为,你一说累,就会有许多人反驳,农民会说,你能比我们挖土挥汗辛苦?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机器隆隆辛苦?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风险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说,只能埋在心中。

  20xx.09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2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确把握三个维度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知识与能力,

  (3)过程与方法。教师应努力想办法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并使其长久保持。语文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识字,喜欢写字,喜欢阅读,喜欢交际,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说话有浓厚的兴趣。要实现这些,前提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共成长。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入学开始进行严格训练,一丝不苟。要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充分重视读书、讲普通话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3、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要依托汉语拼音,通过识字、写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教师要注意克服繁琐的字形分析、字义理解,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成果,克服学得快、忘得快的问题。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在一年级着重抓好写字训练,每一课时都应有35分钟时间让学生踏踏实实写字,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书写水平得到提高。在二年级要让学生能用《新华字典》识字,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4、抓好朗读训练

  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要舍得花时间,并持之以恒。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和节奏感。让大面积学生尽可能多读,以读代讲。要给够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一般来说,第二课时后,学生应该能正确朗读课文,基本能背诵课文。鼓励学生及早开始课外阅读。在不留书面作业的情况下,要给学生留读书、背书的家庭作业。教师要坚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加强写字、尽早阅读的新课程理念不要动摇。

  5、训练学生写作

  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实现我有话了,很想告诉别人,很想记下来的良好状态。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适当时候引导孩子写话,越早越好。因材施教,抓好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的个别辅导,多激励,增强信心。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3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中的精彩一笔,陶先生认为"做"就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只有采用"做"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让"教"与"学"合一。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重要的其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即要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做"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可以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做",将教师"教"授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与学生在应用中"学"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整合为一种综合的教学活动。

  首先,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语文活动,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的各种"做"的活动应当是语文综合活动的基本内容。其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活动,各学科与语文相关的"做"的活动都应该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再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语文综合活动,各种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做"的活动,也应该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下面谈一谈笔者以"做"为中心进行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紧扣教材"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首次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全新的内容,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却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往往问题意识淡薄,他们还不太会主动引发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教师首先要紧扣教材,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各种"做"的活动,缩短学生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高度关注,以此来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途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可以紧扣每一篇课文展开。

  1、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陶行知先生指出,唤起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学科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直觉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安排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如在《陶罐和铁罐》、《亡羊补牢》、《惊弓之鸟》等多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课本剧表演,在《比绝招队《东方明珠》等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比绝招"、"小导游"表演等。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气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情趣。

  2、紧扣课文内容的制作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头脑。紧扣课文内容进行各种有趣的制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三年级课文中有不少制作活动的切入点,如学习《花钟》一课,可根据课文内容或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制作一个"花钟"。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后,可引导学生编写一张"保护绿色家园"手抄报等。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版面设计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鉴赏、绘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紧扣课文内容的拓展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课文,不是以传统一篇一篇"课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组一组课文的形式出现的。一组课文一个"主题气将一篇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内容除了可以紧扣一篇课文"做",也可以紧扣一组课文的主题进行设计,拓展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五组安排了以"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我们在学习这一组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了"爸爸妈妈我爱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以下几个内容:向亲人邻居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疼爱你的:仿照课文内容写一份"爸爸妈妈的账单":为爸爸妈妈做一张感恩卡:请过生日的爸爸妈妈到学校汇报综合性活动的成果,共庆生日。这些活动内容,有的是这一单元中教材原来就安排的综合性活动内容,有的是结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都紧扣教材,并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学生通过"学"课文能够初步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然后通过"向亲人邻居了解"、"仿写爸爸妈妈的账单"等活动深深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最后用具体的实践活动"为父母做一张感恩卡"、"为父母庆生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这样,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实现了教师"教"学课文、阐述文本、培养能力与学生"学"习课文、理解文本、体会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活动不仅在数量上添砖加瓦,而且在质量上高屋建领,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时,我们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美术》学科一起组织了"夸夸我的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用画笔、相机,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记下了学校每一个美的景致,还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老师等形式发现学校一个又一个曾经的辉煌。语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与民族小学的.学生一起夸夸自己心爱的小学,表达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品德与社会课上学生制作了《校史报》,为学校光荣的历史感到骄傲,美术课上学生们用画笔画下了"美丽的校园",还发挥想像画下了"未来的校园",并配上了精美的设计说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对学校深深的爱。这样的活动力日强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做",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陶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他极力主张把学生从学校这个"鸟笼"中放飞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礼。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环保主题的课文。为了从小搞羌学生的环保意谅,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安排了主题为"关心周围的环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一想开展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小组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记录:"称了称家里每天产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吨水"。有的小组去实地访问,追寻一条原,本干净的小河变得浑浊肮脏的原因。还有的小组搜集了许多的资料,了解嘉兴近几年来水资源缺乏、水质日益恶化的现状。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劲头十足,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4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每堂课都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到中学学习时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不要老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自发转为自觉。

  2、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

  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二、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不是当教师放手后无所适从。要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大教学密度,增加练习数量,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独立,少些依附。

  3、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学习,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切忌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想,当每个清晨小学生睡眼惺忪,争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说:我想上学,窃以为那

  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5

  小学班主任家访中的无奈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一次,我去家访,来到学生家,刚一进门,孩子的妈妈迎上来就问:“老师,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听话?”又有一次,我家访完走出家门。听到隔壁邻居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瞧,老师追到家里来了。”不难看出,有些家长(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学生家长)把家访看成了告状。究其根源在于以往的教师家访,

  总是以报“忧”不报“喜”的行式出现。报“忧”不报“喜”的家访行式,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利于发展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也不能使家长很理智的对待自己的孩子,要么痛打一顿,要么无可奈何。

  20xx.11.13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6

  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进步,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夸,可见创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根椐本人数十年的教育经验,数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个人教育工作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让我看到一个学生从讨厌学习到热爱、主动学习的奇迹转变。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记得,一次在接手另一个同事的班级时,同事在对班上学生作介绍时,特别提出了一位男同学的名字对我说:“这位同学情况特殊,很调皮,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爱讲话,还影响别人学习,我曾尝试过找家长、罚作业,晚上家访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但都无效果,希望你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就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经仔细了解,得知该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现在本人由外公照顾,个性倔强,但心肠很热,有较强的影响力,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针对这个情况,我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套学习方案,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他进行引导。首先,我让他担任班级小组长一职,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发挥他的领导才能,并针对该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学中设疑,在课堂上巧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唤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学习趣味性,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每次课堂上,我都有意识提出疑问让他回答,让他在课本里自行找答案,并激发他的'想像力,同时让班上所有学生讨论,彻底改变原来硬性向学生灌输的传统模式,成为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全文知识要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可击千层浪,在实行创新教育模式后,课堂内就不像以前那样呆板,纯粹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甚至有时可能看到学生在睡觉的不协调现像,而现在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氛围浓重。学生都愿意学习,都愿意共同探讨趣味十足的课本知识,记得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于是我就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她一点燃火柴能看到这种景象呢?”同学甲说:“是她太饿了,产生了幻想”,同学乙却说:“因为那天是圣诞节,而她却又冷又饿,又不能回家,所以产生了幻想”,当时,该学生也参与到同学中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神情专注、态度认真,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理想。

  因为改变了教学模式激起了他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学生意识,变硬性强迫接受为自己主动学习,到了期未考试,该同学的成绩从最后几位一下升到了前几位,并在后来的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跟许多同学一样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据学生本人介绍:目前已在重点高中就读,这就印证了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才是创造的原动力,是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型成果无一不是在对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先得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因此,在现实情况中,一个调皮好动的学生,在传统教育中也许是个后进者,但在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可能就可以改变成优秀的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育岗位上磨砺了十来年了,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的独有特点和深刻意义:是小学生个体自小展现和表达自我的必要途径,又是青少年思品教育的基石,而且是一切人文学科的基础.如何使语文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发挥的最大,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是探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终极目标。当今时代的发展急切呼唤教育的方式。本人通过调查总结,认为教学创新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尝试探究式教学,摒弃"填鸭式"教学。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学习母语汉语的学科,我们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伟大祖国,积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都凝聚在语文中,因此学好语文并非朝夕之事,更不是仅仅通过四十五分钟式灌输就可以掌握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产生惰性,而没有熟练使用母语的积极性,也因此会有那么多的小学生讨厌写作文。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寻找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初步掌握自学的探究能力(如广泛阅读);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同时就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把握文化精髓,让学生诵读"古书"。熟读唐诗三百首,未能作词也能吟。可见诵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课一练几个生词,应该放广视野,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语感和灵感.不需要他们全部理解,只要做到流利背诵,就是语文学习的宝贵积淀和利器.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潜移默化中大有好处。

  建议广泛阅读,而非选读"作文精编" 。小学生语文基础的优劣,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上。而非局限于儿童读物。拓宽知识和视野,早一点了解社会和生活,培养小主人精神,同时也达到思品教育的效果.阅读刊物可以是全国及当地新闻报刊,优秀读物等等.比如寒暑两个假期,学生如果有效利用的话,在语文能力上会有很大的提高,包括知识宽度,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等。

  在语文课写字教学中,除指导写字外,我认为利用好学生自身的资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写字比较好的同学为有利资源,树立他们为榜样,让同学们都来学习他们的长处,经常地组织他们进行欣赏。这样,学生们既明确了榜样的特点,又找到了差距。

  班级中,有一位叫苏然的的同学,他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树立了他为榜样,这样,在写字课上我把他的作业拿给大家看,让同学们进一步地了解他,了解他写字的方法以及写字的水平,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和他的比一比,让大家找到自己和她之间的差距。在将他平时写字的辛苦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些,最后作出这样一个结论——经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终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后,引导大家向苏然同学学习,激励同学们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进步了多少。在这一榜样的引导下,我们班许多同学的写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还要多树立一些有着不同特点的榜样,让孩子们有所比较,看到他们的优点。在我们班上,不止苏然一个同学是榜样,还有杨宏月同学、郭韵杰等等。杨宏月的特点是:书写整洁,结构匀称,基本笔画写得比较好。郭韵杰同学字的特点是:字体方正,落落大方。而张静同学字的特点是:结构严谨,笔画优美。在课余间,我会组织孩子们翻看他们的作业本,互相学习。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缺点,并从榜样那里找到补救的办法。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7

  公居小学王莲在本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恰当辅导,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做到教学相长,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和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都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二、认真备课在备课中,我既备教材备教法又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程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及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三、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好写字训练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农远资源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

  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3)抓好读书训练如何让学生能从“阅读”变为“悦读”是一个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过一年的实验,最直接的体现是学生的变化。

  首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对学习语文有了比较高的兴趣。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上,还体现在学生在课外学习上。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不仅学习了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还引进了许多课外资源,学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也应该加强联系。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投身教研活动之中,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如一些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写等,这都有待于进一步去提高。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使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9

  我们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而学生是这个动态系统中的生命体,是充满激情和想象的群体,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兴致参与课堂,从而使课堂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及时捕捉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善于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草原》这篇课文。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正要引导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时,王琦同学冷不丁地站起来提出:“老师,我发现课文中有个病句。”

  正准备回答问题的同学们刷的一下把目光转向了王琦同学。我停止了提问,好奇地问道:“你说说,哪儿是个病句?”

  她不好意思地皱着眉头读道:“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本来有点奇怪的我,突然笑了,眼睛一亮,呀!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发现,多美的一个“病句”,多好的一份学习资源呀!孩子们幼稚的“错误”,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于是就这一问题我让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李晓婷说“是病句,理由是“看不见什么东西,就包括看不见小鸟。”江康雯说“这不是病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刘杰说“听不见一点儿声音?草原真的一无所有,如果真的这样,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难道不是一点些东西?难道它们没有一声鸣叫?这不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吗?”郭娟说“不是病句,而是意在突出、强调。”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着,他们已经对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讨论中已经体会到老舍先生写这样几只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突出草原当时的安静,否则在热闹喧嚣之中,谁还能注意到那几只小鸟呢?况且又是忽飞忽落的小鸟!接着我又举了一个例子,如:“阅览室里肃静无声,只听见大家翻书报的声音。”作者写连翻书报的声音都听得见,有效地强调了阅览室里的“静”,突出了大家专心致志看书看报的学习气氛。此句并非病句,而是运用了“舛互”修辞手法,我就把这些知识告诉了学生。

  同学们的争论就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基于这种理念,只要我们要学会判断、学会取舍,挖掘生成的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就能让课堂因生成更精彩。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8

  有时候觉得让学生理解那么深有些拔高了,不过如果按高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跳一跳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童话,小短文,那么儿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有感情地朗读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

  不过这里我想也存在一个最低的“道德底线”问题,即阅读底线,我想课标所规定的正是这个底线,我们在确保每个孩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有能力的孩子达到较高的水平。可是这种水平其实是一种听读的能力,并不是我们中高年级所要求的看读能力。

  由此又想到一个事实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记性是极好的,他们往往在听了老师或同学两三遍的基础上就能背出来,可是对于书本上的字,却还是不通。常会有这种情况,孩子能背出这篇短文,但如果把这短文放在孩子面前,那他一字一句地读,却读不出来。

  其实这就是中高年级老师所说的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低年级孩子们的听读能力很强,可看读能力却很弱,而到了中高年级着重的是看读能力,于是乎就有了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试问读正确都不过关,又怎能谈有感情呢。其实中高年级老师又怎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

  因此我就在想,在低年级的时候,注意引导他们自己读书,这样一两年下来,也许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看读能力,让听读与看读同步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9

  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学生静心读书是教学之本,而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只是枝叶。我们要把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用读来穿针引线,带动课堂。既要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又要明确每次读的任务,使读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层次性、实效性。教师要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如默读,既要教给学生概括要点、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语言、感悟思想感情、鉴赏评价的方法,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动笔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这样,通过多次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具有阅读能力。

  随着社会的前进,科技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课后推荐相关读物,以增加对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了解,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到字、词的'认识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板书在黑板上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组词以及对字、词认识和方法,最多是让学生查查字典,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对它的了解。其实,当你走进现代教学媒体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语文资源的魄力无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课文《童年的发现》中有个词“草履虫”,学生在课前也进行了预习,知道“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形状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滞的淡水里,吃细菌、水藻等,身体周围有纤毛,是它的运动器官。在课堂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眼中的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并非是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却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学却又表述不清。望着这些基本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孩子,望着这些似懂非懂的学生,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从自然这门学科中搜寻“草履虫”,学生望着课件中在蠕动的草履虫,不仅知道了“草履虫”长得样子,还知道了“草履虫”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级的课文中,让学生对字、词的了解更加有意思,学生像欣赏动画片一样极为兴趣。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中《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学生印象中的“小画家”是什么样?很抽象,可是多媒体一展示,学生乐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观。

  总之,语文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0

  事业前途平淡中的无奈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

  可以说,每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都曾经有一番壮志宏图。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的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许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对事业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无奈地工作着。因为他们发现,原来现实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遥远,在学校里并非你的业务水平高就能走上领导岗位,于是,这些人,有的向社会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人,更多的是变得冷漠甚至于消极反抗了。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教育之梦距离太大了,必须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旋转,否则就会遭受家长的指责,人们的不满,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乌托邦,回到可怜的现实中,为了生存麻木而机械地重复前人的劳碌,于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工作着。当然也有少数辉煌灿烂的人物。教育氛围应该引起我们反思,为什么要让我们教师如此无奈地在平淡中工作,难道我们不需要激情烈火地点燃吗?我们不愿意在平淡中无奈地工作,我们同样需要阳光灿烂,生机勃勃,我们不愿意在灰色中流泪生活。

  20xx.09.25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1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当然也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使学生全面发展。

  1.丰富表象与培养学生语言的形象。

  2.培养想象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1)揭示关键词语、句子。如《黄河象》中有这样一段话:“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土,深深地陷了进去。”老象是怎样陷进淤泥中的阅读时就可以抓住“椭圆”“陷”“来不及”“一下子”“踏进”“踩”等词语展开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概括性的话:“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我们从中可以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里,躲在墙角下,饥寒交迫地缩成一团的样子,多可怜啊!

  (2)抓标点符号。如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还嘱咐三个小战士:“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从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和感叹号中,我们如果展开丰富的想象,老班长痛苦却又坚毅的神情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也能进一步体会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的高大形象。

  另外还可以利用概括性语句进行想象;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细看插图展开想象;针对课文结尾展开想象。

  只有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自主阅读课堂,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自我展示的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与创造,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我认为语文工作者都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2

  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开放性阅读教学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封闭性特点提出的,它充分顾及学生在阅读态度上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和阅读方式的探究性。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中应营造开放性的氛围,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倡导质疑、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初中语文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想我们当时所受的中小学教育,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始终给我们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我们,师生互动的几率极低,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学生只是知识的单向接收者。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的,既师→生,这种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淤积,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我的课堂上或是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篇课文,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文章的整体意思不能体会得深刻。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训练,效果出乎意料──许多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这就是语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语感的培养。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义。而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作品的感染作用。

  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却忽视了自悟自得,忽视了语感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见,语文大师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透彻理解,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语感培养是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和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读这段文字后,我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联想:可以从“细雨如丝”中联想丝绵细密和柔软;由“贪婪地吮吸”联想到嗷嗷待哺的婴儿;由“伸展”联想到摆脱束缚后的轻松和舒畅。整段文字可以使人将春雨中的杨梅树想象成一个饥渴的婴儿,在母亲轻柔的抚摸和温暖的怀抱里,饱吸甘甜的乳汁时,那种急迫的动作以及欢快与舒畅的情绪。

  这一段文字所展示给人的意境,饱含春天里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应该说这段文字处理是充满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是具体的、生动的。但是高超言语总是“意则期多,字唯期少”,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纸背”,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再想象的余地,否则“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狭长叶子的欢笑”便会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其中“贪婪”一词本为贬意,但用在此处,即使人对久经饥渴的婴儿在吮吸母乳时,那种天真而不加任何掩饰,那种急迫贪吃的稚气的样子顿生怜爱之情。

  教学反思:

  学生之所以能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并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不是经过老师的分析和对词语的直接解释,而是想象和联想在语感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语感中的联想和想象是学生在和言语对象接触的过程中,不是随意主观,而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想象和联想使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动人的景物,丰富的情感,严密的逻辑,深刻的哲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的愉悦,会在对言语的感受中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学生阅读得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课外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式的特点,去感悟其表情达意上的“共鸣”。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要坚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而实际学生表现出的往往是不愿学或是泛泛地学、完成任务地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在于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况且,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极为短暂而有限。如果学生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他是不可能主动参与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现出在做这件事,那也是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迫不得已。因此,教学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1.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活力

  低年级的学生,其直观思维占主导,他们对教师的言行、动作尤其喜欢模仿。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于你。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教材烂熟于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多鼓励,多赏识,让学生在学中变得自信

  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小孩子,他们不懂得什么叫自信。但他们都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喜欢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进而获得老师和同学赏识的目光。作为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合适的场合予以鼓励、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成绩,老师的鼓励,说不定就会唤起他沉睡的心灵,继而获取更大的成功。 当然,表扬与赏识、鼓励,要适度,要因人而异。对于“优生”不能过分地表扬,那样会让这类同学飘飘然,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而对于差生,我们必须呵护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用心去沟通,去鼓励,让他们摒弃“破罐破摔”的心理,进而取得一点点的进步。

  3.注重因“趣”利导,激发学习热情

  每个人都是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信息激情并主动参与其中,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注重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5

  刚跟《山中访友》过完招,接着便是更难上的《山雨》,这是散文家赵丽红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仔细阅读了课文,我发现这篇课文的特色之一便是大量的使用破折号和省略号,大约有六处之多。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虽然常讲,但没有整理过,而且给我的感觉是边讲边忘,学生并没有掌握。

  上这一课,我索性将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打在屏幕上,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揣摩用法。用法出自《小学语文教师实用辞典》

  省略号:1、引文省略;2、列举省略;3、话没有说完或语意未尽;4、语意含蓄让读者想象;5、表示声音的断续或延长。

  破折号:表示语意的注释、转换、跃进、或语言的中断声音的延长。

  大多数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标点符号选择正确的义项,但这一处略有争议: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这里的破折号的用法众说纷纭,我以为是跃进,但未敢贸然定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觉得在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的基础上,重点处理以下三个句子就可以了:

  1、象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的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3、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三句话,勾勒出雨来的神奇,雨中的音韵美和色彩美,雨后清新的绿色,以及我对山雨的喜爱,大自然的赞美。且这三句话集中体现了课文的表达情感的手法:比喻,拟人,想象。抓住重点,问题便迎刃而解。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2-13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06-29

小学教师语文教学随笔07-15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范文08-20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精选15篇)05-11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5篇04-03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5篇)04-03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精选15篇05-30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06-26

小学的语文教学随笔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