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时间:2023-08-02 08:51:16 小学语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经典(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经典(15篇)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中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

  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练,下面的“总剪”二字透露端倪,因为老是不断地剪,岂能不熟练?手都有准头了,因为总剪,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要注意什么,剪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学生的说话练习还需老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进一步体会姥姥的话中寓意!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2

  这学期开始,我们班每天早上进行了二十分钟经典古诗文诵读,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记得刚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都很不习惯,以往我都是安排学生早上看书阅读。一下子改成读经典古诗文,领读的孩子也老是忘记。经过几次提醒,我们由不习惯变成了习惯。现在每天早上,老师还没进课堂,但教室里领读同学已打开多媒体,出示本周诵读的内容。

  对于每日诵读经典,我觉得对传承我们中华文化以及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熟读成诵,是传统阅读教学的基本经验。古人认为阅读不能只用眼睛看,必须大声诵读。这是因为儿童内部言语系统尚未充分发展,大声朗读可以使注意力的稳定,通过朗读把不熟悉的文字符号变成已经熟悉的口头语言,读出声音来自己听到了,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对孩子来说,朗读是理解书面言语的必要手段。

  朗读,特别是多读,有助于记忆。现代心理学证明,6—13岁的'儿童处于记忆最佳时期,但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相对较弱,正所谓“多记性,少悟性”。这个阶段,让儿童多诵读一些名篇,可以“不求甚解”,有些较深的意义留待阅历的增长去逐步感悟。因此,教师指导儿童阅读,并不需要“讲深讲透”,也不需要“问个不休”。

  熟读成诵应当有一定的数量。古人为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读写能力,至少要让他们熟读背诵二百来篇文章。而今天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设定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古今中外名篇,作为基本篇目,供教材编写时参考。比如《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了适合1—6年级学生背诵的70首古诗等。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不正好说明多读几遍,自然晓得其中的含义,熟读成诵后,将久远不忘。

  我想我们应该将这一习惯坚持下去。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我的课堂上或是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篇课文,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文章的整体意思不能体会得深刻。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训练,效果出乎意料──许多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这就是语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语感的培养。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义。而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作品的感染作用。

  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却忽视了自悟自得,忽视了语感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见,语文大师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透彻理解,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语感培养是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和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读这段文字后,我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联想:可以从“细雨如丝”中联想丝绵细密和柔软;由“贪婪地吮吸”联想到嗷嗷待哺的婴儿;由“伸展”联想到摆脱束缚后的轻松和舒畅。整段文字可以使人将春雨中的杨梅树想象成一个饥渴的婴儿,在母亲轻柔的抚摸和温暖的怀抱里,饱吸甘甜的乳汁时,那种急迫的动作以及欢快与舒畅的情绪。

  这一段文字所展示给人的意境,饱含春天里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应该说这段文字处理是充满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是具体的、生动的。但是高超言语总是“意则期多,字唯期少”,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纸背”,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再想象的余地,否则“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狭长叶子的欢笑”便会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其中“贪婪”一词本为贬意,但用在此处,即使人对久经饥渴的婴儿在吮吸母乳时,那种天真而不加任何掩饰,那种急迫贪吃的稚气的样子顿生怜爱之情。

  教学反思:

  学生之所以能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并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不是经过老师的分析和对词语的直接解释,而是想象和联想在语感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语感中的联想和想象是学生在和言语对象接触的过程中,不是随意主观,而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想象和联想使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动人的景物,丰富的情感,严密的逻辑,深刻的哲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的愉悦,会在对言语的感受中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学生阅读得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课外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式的特点,去感悟其表情达意上的“共鸣”。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要坚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4

  在自己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通过语境帮助孩子理解词语。

  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里面有这样几个词语:羡慕、饶有兴趣、不由自主,我是通过下面的设计进行教学的。

  在指名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读的好,我借机给她一个精致的小礼物,这时所有同学都用自己好奇的目光望着这个礼物,我随机告诉大家:“这个时候,大家的表情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饶有兴趣”,而且大家此时的心情可以用本文中的另一个词语来表示,那就是“羡慕”,而且大家的这种表情和心情都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这就是“不由自主”,就是在这样的情景当中,我让孩子们理解了这三个词语,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文中细细体会。这样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在对《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进行教学时,对于这样几个成语:充耳不闻、无动于衷、视而不见、不折不扣,我是这样处理的——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放开玩,我站在教室门口不管不问,这样过了一两分钟之后,我问学生老师的表情可以用文中哪几个成语来表示,他们很容易就说出“充耳不闻、无动于衷、视而不见”,接着,我又问学生:对于这样的老师你们怎么看?用上“不折不扣”这个词,对于刚才老师的表现做一下评价,他们很容易就说出了这样的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没有责任心的老师。

  这些都是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实例,对于低年级的教学,也非常适合采用这样的方法,不过,教学的要求要再降低一些,比如:一年级上册课文中有“格外”一词,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遥远的,当时,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连用“格外”说了几句话——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妈妈做的饭格外香!奶奶对我格外亲!接着让孩子们说一说,这样就让孩子在对语言的不断感知中,对“格外”一词有了一些亲近和触摸,对词的意思产生一种感觉,一种意会。这才是真正的理解,也就真正培养了孩子的语文素养。

  在字词教学中,当词意在学生面前真正成为一种立体的感知时,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真正走进词语教学,真的感到研究空间无限大。其实,任何一门学问都需要我们潜心去研究,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带着一颗思考的心教学,教育灵魂才会逐渐丰满。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5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确把握三个维度:

  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⑵知识与能力。

  ⑶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努力想办法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并使其长久保持。语文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识字,喜欢写字,喜欢阅读,喜欢交际,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说话有浓厚的兴趣。要实现这些,前提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共成长。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入学开始进行严格训练,一丝不苟。要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充分重视读书、讲普通话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3、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要依托汉语拼音,通过识字、写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教师要注意克服繁琐的字形分析、字义理解,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成果,克服学得快、忘得快的'问题。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在一年级着重抓好写字训练,每一课时都应有35分钟时间让学生踏踏实实写字,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书写水平得到提高。在二年级要让学生能用《新华字典》识字,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4、抓好朗读训练。

  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要舍得花时间,并持之以恒。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和节奏感。让大面积学生尽可能多读,以读代讲。要给够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一般来说,第二课时后,学生应该能正确朗读课文,基本能背诵课文。鼓励学生及早开始课外阅读。在不留书面作业的情况下,要给学生留读书、背书的家庭作业。教师要坚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加强写字、尽早阅读的新课程理念不要动摇。

  5、训练学生写作。

  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实现我有话了,很想告诉别人,很想记下来的良好状态。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适当时候引导孩子写话,越早越好。因材施教,抓好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的个别辅导,多激励,增强信心。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6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也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你是快乐的,你有了收获,有了发展,我就是幸福的。”这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驾驭课堂,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让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感染每一个学生。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教师让他们课后自己去查资料解决。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引导的要引导。把所有问题推给学生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新课改告诉我们,在确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应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教师这也回答不了,那也无法解释,是不是知识面太狭窄。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学生还会信服、还会喜欢吗?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教学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颖。比如,同样的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

  新的,一种方法的艺术性再好,但反复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也就不能称为艺术了。一些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寥寥数语就能将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进而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有教学的好“点子”,这“点子”就是教育长河里的珍宝。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一成不变,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富有个性的教学形式。如阅读教学,如果总是“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这个模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我们深入解读文本,找到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就能披文入境,乐于感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标。上好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更不容易。一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呈现给我们的是: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柔情绵绵;时而情景交融,时而自然流放。

  灵动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智慧的语文教师,充满自信与关爱。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语言优美,风趣幽默。让我们不断学习,争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你的智慧去创造灵动的语文课。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7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我不到两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一、让课件成为渲染课堂气氛较有效的武器

  课件图片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图片,或配乐课件,甚至一段录像,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故事的发展意识.

  当今,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流构成课堂主阵地,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同学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将课文进行表演,课堂的内容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适当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荷花》这一课中,我先自已画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让学生通过图,先了解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把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模式转变过来,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8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五年级语文教师的我,也不断在反思:应当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如何让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热爱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能够体此刻以下两个方面:

  一、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母亲的呼唤》一课,以"母亲的呼唤"为线索,写了作者儿时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实,感人至深。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活力的导语:“有一个人,你永远占据在她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用一生来爱你,这个人叫母亲。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母亲。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穷的关怀和疼爱,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唤——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一天天变老,然而,永远不变的`是母亲那一声声悠长而温暖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今日,让我们一齐走进《母亲的呼唤》这篇课文,再次感受一下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爱和暖。”简短的一段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正是基于对自我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经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资料。”一年多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的确,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孩子去“展示自我”。

  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我。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资料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同学们都期望把自我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们都表现得十分进取,并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当是很多的实践,仅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本事才能不断练习、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资料,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一样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让同学们捐赠出自我喜爱的图书,作为公共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同学,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

  3、引进生活的活水。

  于漪教师提出:“语文应和生活相联系,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好语文呢”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引进生活的活水,运用多种课型,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我短短的语文教学经历,异常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仅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品味、描述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所以,我不断鼓励我的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总之,我期盼着:我的语文课堂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梦想舞台。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9

  诗人肖光说: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诗的教育,是催生中华民族新一代美学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机。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除童话外非儿童诗莫属了。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诗人肖光说:“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诗的教育,是催生中华民族新一代美学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机。”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除童话外非儿童诗莫属了。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思儿童之所思,感儿童之所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创造能力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我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鸣

  本课的两首儿童诗一为《我想》,一为《童年的水墨画》,都是描述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纯真、细致的内心,与学生息息相通。因此,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想》一诗行文跳跃,想象大胆奇丽,表达了一个孩童内心的美好愿望,极富韵律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到初读了解诗的内容美,赛读感受诗的节奏美,默读想象诗的意境美,品读体会诗的语言美。在反复地诵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到诗中表达的绿化环境、美化春天、探索奥秘、让世界更美的纯真愿望。品读时,孩子们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这些生动的用词,感受到了“悠啊,悠……”“长啊,长……”“望啊,望……”“飞啊,飞……”

  这种强烈的韵律美,并在教师课件制作的“柳絮飘扬、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进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这一问,使学生与诗中孩童一起展开想象:“我仿佛看见了草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孩子们高兴地唱着春天的歌谣”;“我看见了一棵棵茂盛的树长起来了,绿荫如盖”;“蓝天飘着白云朵朵,令人神往”……孩子们的心灵体会加深了,童心与诗情迸出了火花。学生与诗人在交流,形成了共鸣,自然而然体会到了诗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书页轻轻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摸不掉的笑……”“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头沉浸在读书乐趣中、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二、共鸣中再创造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

  儿童诗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我想》最后一节写到:“我想飞到更远的地方去,不过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教学时就能够借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孩子还想飞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写一写吗?”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教师启发学生回顾童年:“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你也来试着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动场景吧。”

  儿童诗的教学,将使学生更富情趣,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有其独到之处。这将成为我们继续探索研究的又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期待着,有更多更美的儿童诗从学生的笔下流泻而出!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0

  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没有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把语文课上得不伦不类。比如,把《伟大的友谊》上成了政治课;把《把七颗钻石》上成了思品课;把《蝙蝠和雷达》上成了科学课。这样的老师很多,有的还是全国著名的教师。他们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一些教育类学术报刊上还发表他们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一些出版社还为这些教师出集子。其实,这些人根本没弄明白,语文的本质,不知道语文课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还有一种现象也比较普遍,过于偏重分析课文的内容。这些教师把课文内容挖掘得特别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采,很到位。到头来,学生的语文素养没什么提高。比如教《第一场雪》把课文没写出的内容也分析透了。

  近两年,又出现了一种现象,用多媒体取代了语言文字。多媒体的'确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但只能是辅助,不能取代,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如果把课文的内容都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学生还学什么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怎么能培养?语文课就得让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来感悟,来品味。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的。

  在能力培养方面,也存重理解能力培养,轻其他能力培养的问题。虽然,阅读能力最主要的能力是理解力,但理解能力不是阅读能力的全部,还有记忆力,阅读速度等等。人们普遍忽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速度对一个人越来越重要,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得到信息比原来便捷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这样,就对人们的阅读速度要求越来越高。

  还有一个问题,语文需要积累。而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解,而忽视了积累。

  各科教学都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也不例外。这一点,很多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些现象看上去是表面的问题,其实,每一种现象背后都有深层次的教育理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得知道,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的任务是什么。当然,对语文本质的认识,有一些争议,但都只是有不同的侧重,都承认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还有其他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1

  社会关系善良者的烦恼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

  在现代这个特殊的社会里,人际关系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师则只能在关系网中望洋兴叹了。其实,兴叹到也无所谓,主要是一遇到麻烦事,则真地让人烦恼得怒火中烧,比如说,你要去办点事情,如果让人家知道你是老师,马上就会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称自己是某某机关的,那么,马上人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这时,你会感悟什么是权势,什么是没有地位。因此,作为老师最好是无事,无病无灾,这样万事大吉,自得其乐,然而,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多,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这时,你就不得不硬着头皮,磨破脚皮,厚着脸皮,说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战,这时,你就会发现学校里对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会上是多么地格格不入,这种“不入”很是让老师心中感到任务的艰巨和内心的烦恼。或许有人说,还有学生吗?学生也可以给你帮忙吗。一方面教师羞于知识分子的'面子不愿意让学生帮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关系的学生也不肯为老师帮忙,因为老师没有东西给他嘛。所以,在关系大网面前,善良的老师只有一片烦恼了。

  20xx.10.5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2

  海清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没看过海清主演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但大致内容却是你不想知道都不行,以前爱看双面胶,觉得对婆媳关系说得可真是太细微,王贵与安娜主题延续了双面胶的紧张关系,媳妇的美好时代却改弦易辙,婆媳之间除了互相的明争明斗之外还是有很多有趣的话题。若是放以前,我对婆媳关系一直是冷处理,觉得表面上看得过去就行。但一起住的时候长了,倒生出几分母女的情分来。

  和同事们意见相同,不到实在迫不得已,坚决不和老人同住。并不是说婆婆不好或是媳妇不好,就是和自己的母亲住一起,时间长了也难免心烦何况还隔着肚皮的婆婆呢。老人爱嚼,年轻人爱静,老人喜欢生活规规矩矩,但年轻人却要随心情生活。老人吃东西要软乎乎,年轻人喜脆巴巴。这么多的不同,听起来就不得了,何况真正住在一起,这碰撞还不得让地球毁灭啊。对老人,尽孝道是不能住一起的,若是人生通顺,很少有人能站在老人的角度想问题的。

  当我不得不和爸妈住一起的时候,我妈妈见着我就耳提面命:要体谅老人,千万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老人不容易,你的公婆更不容易。听得我耳朵起茧,母亲说完这些话,还要哭上几句:我那苦命的.....,往往都是以我不耐烦而结束。

  和爸妈开始相处并不容易,对于他们处处要我以大家长的身分处理问题很是恼怒。咱一惯就是甩手掌柜,突然要当家,而且还要高标准地当家,自然不习惯。有时和朋友聊天,不免抱怨:总有一天我要让两老回家。

  现在我不这样说了,若是两老提出回去,我肯定不舍。人与人相处久了,自然有感情。何况我的爸妈确确实实都是为我着想。并不是和他们之间一点问题也没有,可这问题和相处的和谐比起来,根本不值得一提。感觉和婆婆真的有点象母女,能聊天,不高兴了可以摆脸色,高兴的时候依着她撒娇。

  早期一上午课多,因为早自习,我一般是拿着烫好的牛奶往教室赶,中午回家,一开门我就会叫:妈妈,我饿死了。婆婆笑咪咪的:就知道你会饿,赶快,饭盛好了。婆婆爱看我狼吞虎咽,证明她做的饭好吃。她做饭一直受到各方诟病,是她的一个心病。开始我吃不下去,每餐吃一点点。她一脸担忧:你这样不吃,可怎么办呢,我得想个法子给你开开胃。她慢慢改变以前不爱在菜里放作料的`习惯,开始让菜的颜色好看点,菜的种类也多起来,虽然依然每天都有汤,清淡的菜也上桌了。而我也习惯了婆婆的口味,几乎每天都会将自己吃得有点撑,抚着肚子叫:撑死了,撑死了。

  天气一躁热,我和儿子就打被子,婆婆晚上经常到我们房间,我爱受惊,她一开我的房门就会醒来,只是我一般装睡,感觉着她给儿子掖被子,帮我将被子盖好,再轻轻将门带上。任是一个心肠硬如铁的人,在这样细无声的关怀下,还能如何!我爱吃阿胶枣,婆婆每次上街都会带一些回来,阿胶枣在她眼里是很贵的吃食,她是舍不得吃的。放在电脑桌上(白天我总是呆在书房),我想起来就吃一枚。她总是鼓励我多吃:这个补血,你多吃点。

  婆婆依然唠叨,依然爱我一上网她就坐在我身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我开始理解她的寂寞,以前也理解但不包容。我这个媳妇的美好时代来喽。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3

  教师有苦难言的苦衷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

  常听有人说,老师有什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辛苦,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来看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老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小学在应

  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老师忙着批改作业非常疲劳。二是复杂的学生问题,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面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老师一个解决,老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老师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体现在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老师全天候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己又说不得。因为,你一说累,就会有许多人反驳,农民会说,你能比我们挖土挥汗辛苦?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机器隆隆辛苦?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风险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说,只能埋在心中。

  20xx.09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4

  语文课堂是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敢于打破常规、发挥自己想象力的课堂。老师在这课堂上扮演的是指导和鼓励学生表达、学习的角色。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深知这一点,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并不能完全做到。特别是作为刚入职的.新老师,把这种现象往往归咎为课堂突发事件。

  我记得我刚接手六年级的时候,在一次课堂上,那节课讲的是《少年闰土》,我在课堂上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鲁迅先生说他周围的玩伴都只能看见围墙四角的天空?我给了学生5分钟的讨论时间,学生听了都很很认真、而且讨论得也很热烈。我看着这一情况很高兴,以为他们都是按照了文本去讨论。5分钟后,我提问一个比较差的学生,他的理解是因为作者的玩伴是近视眼。我当时听了有点生气,但我没有说什么,后来又叫了一位成绩更好的,他的理解有2种:一是近视二是被束缚,视野太窄听了他们两位同学的回答后,我心里虽然有点小小失望,当课堂毕竟回到正轨了,还是很欣慰的。

  课后,我仔细想了一下,认识到不是学生没有把握好课文,而是思维的定势,使他们习惯于从生活中看见的常见事物去分析,去思考!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是去禁锢他们的思维,而是要去引导,挖掘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敢于思考、想象和表达!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5

  当上班主任才一年的时间,所以当上辅导员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不过说起我们班的那帮孩子还是很可爱的,他们会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在你的讲台上放上几颗糖,要不就你下课的时候帮你把讲台理干净;可是他们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在上课时有一些小朋友不专心,玩一些不是上课时能玩的游戏,有时讲过好几次的作业题目还是错的……这一切都让作为班主任的我很生气,不过想想他们的年龄,还有他们那一些可爱的地方,真是让我又想气,又想笑,所以就想让他们也担心一下,和他们约法三章,只要他们一个星期乖乖的,不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我就让他们好好的玩一节课。当然这里的玩不是去室外玩,而是在教室里玩有意义的事。没想到他们都同意的。

  这个星期他们还是很听话的,没有出现什么很大的问题,所以他们来要求是不是可以上班队课。我同意了,可是想不出什么可以上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准备,真得不放心,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弄好,可是让我来定吧,他们也不一定会喜欢,所以班干部要开个小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想进行一次背诗比赛。想想也不错,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主题就这样确定下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他们去准备去了。我们接触到的诗,李白和杜甫的比较多,所以让全班分为两大组,一组是背李白的诗,一组当然是背杜甫的诗咯,让他们自己去看书吧。

  时间过得还是很快的,一下子就到了上班队课的时候了。看到黑板上那些不是很好看的字,就知道他们很重视这次活动。当我正式宣布活动开始的时候,两组小朋友已经沉不住气了,想要把对方压倒,你一句,我一句,根本就听不到,现场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这样是不行的,你们这样让评委怎么评呢?”我的一声大喝让他们安静下来了,于是我只好让他们派出代表,让代表说出题目,组员进行集体背诵。这个法子果然有效,活动就这样下去了。

  两边都不服输,一边的声音响了一点,那边的声音就更高。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热闹,我都不知道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的声音还是那么响的哦,真是人不可貌相哦!平时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就没有这么响了,哎,还真是要靠兴趣的。

  时间在他们热闹的背诵声中逃走了,很快时间就到了,要评比结果,因为比赛不能没有结果啊,可是发现两边背的一样多,所以两边都是冠军。小朋友们还是意犹未尽,我们约定下次在玩这个游戏。

  我想他们应该知道要上这样的课需要他们什么样的表现,果然在以后的几个星期,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听话,让我以为他们都一下子转性了呢,不过想想也对,对于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一定会做得很好的,对于他们还不是很感兴趣的事,想得到他们的青睐,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哦。

  这个就好像我们的学习一样,只要让让学生对读书有兴趣了,那再多的事情他也会做,如果他们还没有兴趣,那么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也不会来理你的。所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他们的天性还是很可贵的。

  从那次班队课以后,我就在找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每找到一种,就让他们去试,现在我和他们是走得越来越近了。慢慢的,我想总有一天他们会对学习感兴趣的,到那时就不用我操心了,希望这一天快快来临!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02-18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04-18

小学语文教师优秀随笔10-22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感想10-29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荐】05-18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推荐】05-18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2-13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随笔04-27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06-17

小学语文随笔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