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5-02-01 09:41:33 小学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模板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模板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

  20xx版新课标中凝炼了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彰显了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美育的作用,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系统中最基本的美学元素,也是中国人审美智慧的结品,学好字,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不言而喻的。

  识字与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是教学的重点,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中蕴含了不少美育的因素。

  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材文本是例子,是引子,鉴赏思路需要迁移至课外阅读文段。

  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审美创造与鉴赏,引导学生去领悟、去评价优秀的东西,进而产生自己个性化创造。下面将以识字与写字为例,结合教学经验,阐述对新课标核心素养中“审美创造”的理解:

  一、赏心悦目形体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感慨:汉字好美啊,一笔一画、一词一句都有故事,处处体现着中国式的浪漫。在讲授新字时常常会给学生讲讲“仓颉造字”的传说,说说“象形文字的奥秘”。记得学到《日月水火》这一课时,我就先向孩子们讲述了仓颉造字的故事,在激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开始识字教学。像“日”、“月”、“火”这几个字,我就有意带领学生,先看实物,再看从甲骨文到篆、隶、草、楷的演变,使学生在识记生字中,感受汉字的直观、形象、简洁,感受笔画的轻重缓急、穿插避让,结构的错落有致、疏密得当。

  孩子们可以说出这是象形字、独体结构,并说出“田字就像四四方株小苗……”这就是孩子们对感觉的丰富,对审美的'开始,识字教学本身就是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

  二、抑扬顿挫节奏美

  小学识字教学往往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小学生爱读古诗,古诗抑扬顿挫的节奏更让学生回味无穷,爱不释口。节奏既是诗的外形,也是诗的生命,没有节奏也便没有诗意可言。小学接触的古诗的节奏较为简单,每遇到一首古诗或小古文在识字之后,我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尝试分节奏。四言诗一般是二字一顿,即“—— /——”,对学生来说较为容易,如必背古诗中的《与朱元思书》中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五言诗一般是二顿,即“——/ ”,如《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七言诗一般是三顿,“—— /——/ ---------------- ”,如《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之后的教学中,在认识生字后,我配上适宜的音乐指导学生进行抑扬顿挫的朗读,孩子们品味到了汉语节奏独特的魅力,做诗人的知己,在古诗中领略了山峰的奇异,感受李白的思乡之情及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三、一笔一画书写美

  识字与写字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识字有助于汉字的正确规范地书写,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也是教师和学生语文素养教师书法展示时,抱着黑板到教室,在中午饭空时书写。这时的孩子们好奇极了,争先恐后得围在讲桌前,发出一些讨论,“老师写的真好看。”“老师的走之旁好漂亮!” “老师,你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看的粉笔字啊?”这时我也会非常注重在学生面前的每一个汉字、每一个笔画的书写,口中时常说一些书写要领,如左高右低、上大下小,也会带领学生复习笔画,这是长平衡,这是左尖横,垂露竖和悬针竖的区别是这样的,激发了学生对写好字的向往。

  在写字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再进行范写、生写,最后运用多重评价。每个汉字都蕴含一定的审美价值,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才能发现和体会其美之所在。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掌握每个字的整体形态,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遇到汉字时的观察逐渐有了顺序,理解除了对称的“林、从”等汉字之外,还有不对称之美,如:叶字,孩子们会说“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小靠上,悬针竖支撑”,美在心中。哪怕是再简单的一个独体字,我也会让学生观察分析,和学习伙伴展开热烈地讨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的欣赏,让学生在细微处入手,从书写汉字中领悟汉字造字的美。

  此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登峰评价中,+1+2书写正确分,美观分。还有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评等。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抓住汉字特点,学会恰当展现,真正反映出汉字的形式美,做美的传播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汉字美的鉴赏能力也在逐步形成。希望孩子们,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四、个性发展创造美

  汉字的美学价值也体现在汉字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如“雨”字,孩子们说看到这个字,就能想到天空之下,雨一滴一滴不间断得落下来,听到滴滴答答的雨声,能想到我们学过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告诉孩子,“霜、雪、雾、雷、露”也是跟雨有关的形声字,雨是他们的形旁,大家可以在课下搜集其他有关雨的字,说一说,记一记,学生的心中就形成了自己的汉字本,理解了形声字,丰富了识字量。

  这种丰富的联想就是进行审美的纽带,除了积累自己的识字本之外,还可以把抽象的汉字化成一幅画、一段诗、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在其中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美探幽。课上学了古诗《静夜思》、《寻隐者不遇》、《赠汪伦》之后,我们班的孩子感受了文字的魅力,课下展开联想,做成了诗配画,里面的人物活灵活现,画中的文字工工整整,成为了我们班的特色作业之一。在学习了《小青蛙》《动物儿歌》之后,我让孩子们以我的收获为题,画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奇妙的方式去学生字,让汉字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如精灵般跳起来。一年级下册的课外读物《没头脑和不高兴》《神笔马良》,孩子们在读的时候也记录下了1000自己他们的感受,层的大楼高耸入云、不肯倒下的老虎脸上写满了不高兴他们在读文中学会了表达,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

  教师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也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比如教“掰”字时,做两手分开的动作:教“大”字时。教师把手分开,成一字状等等。例如,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识字教学,学习“掰”时,教师用手把东西分开(动作演示);学习“扛”时,教师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动作演示);学习“捧”和“抱”时,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为“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在教师演示后,也让学生到黑板前来进行表演,学生由此对于学习汉字的兴趣逐渐浓厚。在田字格中书写“掰”“抱”时,教师也都强调了书写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学生能在书写中逐渐体会汉字结构产生的一种美感,从而也获得对美的鉴赏能力。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对汉字有一个亲切的称呼,叫做“字宝宝”,我们也常说,生字是同学们的好朋友,是他们一生相伴的伙伴。老师要做到“用教材教”,看课文有哪些字,写了什么事,体现了什么样的道理,蕴含了什么样的精神,再创设与汉字有关的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在识字写字中体验美、感知美,促成学生对审美对象的体验、认知;走进丰富语言情境,鉴赏评价美;立足教材,引入生活情境,表现创造美。教学设计有意识融入这样的思考,才能指引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汉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学生获得对汉字的审美能力,进而也能促进学生用美的心灵来看待世界。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地。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

  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注重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它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修养,建立文化自信,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标通过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另外,新课程标准更加突出语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注重课程内容整合。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强调内容的典范性,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新课标更加注重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通过引导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及审美创造的综合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将其思想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程培训08-15

小学语文课程培训7篇09-11

小学语文课程培训(7篇)06-01

小学语文课程培训集合7篇07-23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0-20

小学语文课程听课心得10-30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计划11-01

2022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10-10

初中语文课程心得体会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