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优选】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论述的方法,学习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表现文章的中心的写法。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知道做事不应该因小失大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通过五个具体事例进行论述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因小失大”这个词,提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因小失大”这个词蕴涵了怎样深刻的人生哲理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因小失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2、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3、指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4、读一读本课的新词。
5、思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讨论课文的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四、作业
熟读课文。
写一写本课的词语。
板书设计
因小失大
︱
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
︱
通过五个事例引出结论
︱
不要因小失大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1课《长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了解课文所赞扬的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启发法 讲授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学生质疑。
(2)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只等闲
(3)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4)长征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5)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6)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1)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2)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3)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
(5)讨论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
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
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
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体会思想感情。
4、小结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5、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6、读出这种心情。
7、理解: 更喜 尽开颜
什么人喜笑颜开?
(红一、四方面军以及所有的革命军民)
8、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读音技巧,再现诗中意境。入情朗读。
2、(可以采用配乐朗读。)
2、检查背诵。
五、作业(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读10个词语,能展开合理想像,学会模仿编诗,学会自编动作。
2、过程与方法:运用听读识记方法,采用以图导义的手段,培养孩子们倾听习惯,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促发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孩子从“小家”到“大家”的感悟、体认,联系生活经历,初步感知“家”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渗透爱动物,爱自然,爱祖国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几个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师简要说明。
师:你们觉得这些房子怎么样?
生:这些房子很漂亮。生:这些房子都不一样。生:这些房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进去瞧一瞧。
(学生很少看到这么美的房子,忍不住发出赞叹,教师有意创造一个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艺术美的雏形)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领略了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那你们知道吗?不仅我们人有不同的家,白云、小鸟、鱼儿也分别有不同的家,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
生:白云的家在蓝天上。生:小鱼的家在河里。生:小鱼的家在大海里。生:小鸟的家在森林里。生:小鸟的家在树上。生:燕子的家在屋檐底下。
(二)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让我们一起看看书本是怎么写的?首先,我们来听听录音。
1、配乐听朗读
师:请同学们闭眼边听边想像: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鸟儿在林间唱歌。生:我好像看到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生:我好像看到种子在发芽……
(通过配乐听朗读,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放飞思绪的自由空间,在轻柔、愉悦的曲调感染下,学生们真切地“听到了”、“好像看到了”,有了强烈倾诉的欲望。)
2、游戏
师:这是什么?(一个个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生(集体回答)
师(出示这四个词语)引读,强调轻声读法“鱼儿”。
师:这些小家伙很贪玩,太阳下山了,它们却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们能帮帮它们吗?(出示背景图,让学生贴画)
师:谁能看着这张图画说说这(师分别指着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谁的家?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生:树林是小鸟的家。生:小河是鱼儿的家。
生:泥土是种子的家。
师:说得真好,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叫“祖国”(出示“祖国”一词卡片)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而你们是祖国的花朵。
师:把你们说的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你们看(贴出课文内容)
(通过运用直观、形象、趣味的贴图游戏,既激发了孩子的思维情绪,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达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
3、朗读学文
①听师范读;②跟师习读;③小老师带读;④同桌互读;⑤齐读;⑥找自己喜爱的诗句读。
(朗读的形式,层次化,多样化,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既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搭建展示的平台,又促发孩子在活泼、自由的空间里尽情舒展,在引导、激励、唤醒中展示自我。在学生的正音校句中体验“语感”,在教师的再创重读机会中体验成功的自信与快乐。)
(三)拓展延伸
师: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
(2)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老虎、狮子、杜鹃、老鹰、树、草、花……)
(3)小河除了是鱼儿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小虾、鲤鱼、小蝌蚪、青蛙、荷花、水……)
(4)泥土除了是种子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花生、地瓜、白菜、蚯蚓、小草、萝卜、小树……)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说说别的。
生:书包是书本的家。生:文具盒是铅笔的家。生:学校是学生的家。生:衣柜是衣服的家。生:大海是轮船的家……
(立足于“用教材”的课改理念上,大胆地拓展教材进行构思创新。充分体现从教师的创意中激发孩子的思维创新,让知识从学习、积累到创新、运用。整个应答过程活跃而思绪万千。)
四、放飞思绪
1、表演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是小小的舞蹈家,请你们为这首诗编一段舞蹈好吗?(学生自编舞蹈动作,教师适时指导,然后请编得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并鼓励他们)
(既让学生当舞蹈家,又让学生当小诗人,完全把学生看成一个有思想有才能的主体。既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当小诗人
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你们有没有兴趣当一回小诗人?(有)那好,把你们所说的句子编成一首小诗。(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整理)
蓝天是太阳的家。 书包是书本的家。
树林是老虎的家。 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小河是青蛙的家。 教室是桌椅的家。
泥土是小草的家。 校园是师生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是祖国的绿苗,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五、布置作业
1、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许多小动物和植物的家,你们回去把它画出来,然后我们一起评出几个小画家,好吗?
2、请大家回家以后,把这篇诗歌读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课文各部分内容。
2、在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感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内涵。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分类搜集成语:
(1)形容注意力集中、专心的成语:
(2)形容技艺水平高的成语:
(3)形容勤奋刻苦的成语:
(4)形容持之以恒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
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
映滴水穿石的图片,引导:
1、这是太极洞里的什么景点?看到图片上的石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所描述的情景就是滴水穿石的现象。
2、听到什么声音?听到这样的滴水的声音,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课文用这些词语讲述了滴水穿石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3、看到这样的现象,听着这样的滴水声,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并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作者在想到这些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
二、品读事例
1、过渡: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接下来他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2、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的事例?映示李时珍的事例。
3、映示自读练习题
(1)、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努力的结果是:。
(2)、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话?
4、学生自读事例,完成练习。
5、讨论交流
(1)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随机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语不懈努力:哪个词最能体现不懈努力?他二十几年一直干什么?
(2)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结果是什么?
(3)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读这一段话?
要点:读好刚才找到的能体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
(4)指名练读:
师生评议,通过读后评议指导读好翻山越岭等词语,先读好词语再读好句子。
同时提醒学生读好其他要重读的词语
如果学生朗读不能很好地处理轻重,则教师范读,范读后,提问:你们听出来老师特别强调了哪些词语?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吗?
随机介绍《本草纲目》,指导读好本草纲目和巨著。
(5)自由练读
(6)齐读
6、过渡:从李时珍的事例中,我们感受到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爱迪生和齐白石又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呢?映示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请大家用刚才学习李时珍事例的方法来学习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
(1)映示自读要求:
轻声朗读两个事例,找出你认为的最能体现爱迪生和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再试着用你的朗读表现出爱迪生和齐白石是如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准备朗读给大家听。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映示爱迪生的事例。
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说强调了哪些词语,为什么强调这些词语?
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朗读的个性特点给予充分地肯定。
随机抓住学生提到的词语中的关键词语品读。
抓住迷恋、孜孜不倦想象并描述爱迪生做电学实验研究时的情景。
由自谋生计引出故事,感受爱迪生的非凡成果,适时指导朗读1093项。点拨:爱迪生在挫折面前仍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随机指导学生读好并列词语的节奏。
(5)自由练读,齐读。
(6)映示齐白石的事例。
引导:读了齐白石的事例后,齐白石的哪一点或者事例中的哪一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你把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引导朗读学生交流这句话为什么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句话中哪几个词应该要读好。
随机引导学生理解、品味关键词语:坚持不懈等,练读一句话,欣赏齐白石炉火纯青的艺术作品。
点拨:齐白石在成就面前是仍能继续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8)指名朗读完整事例。
(9)齐读
7、引出省略号:能说明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的事例还有吗?从哪看出来的?课后查找事例,组织一个故事交流会,比一比谁的故事讲的好。
8、如果要是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对课文所介绍的三个事例进行一个概括,应该怎样说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映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段话。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这段话。
点拨:你为什么要强调这几个词语。理解顽石和滴穿
点拨:古今中外这四个字分别对应的文中事例是哪一个。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遇到的顽石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
9、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现在我们知道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要是不这样去做,那又会怎样呢?课文用雨水作了一个对比。
2、映示第四自然段
雨水是怎么做的呢?课文说得非常具体,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把它说得简单一些吗?
四、品读启示
1、小结:课文三四自然段分别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说明了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这个观点。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滴水穿石的启示。
2、那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映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你能发现吗?这两对反义词是用什么词连起来的?
4、像这样一种说法,把一对反义词用而不连起来,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勤奋而不懒惰,骄傲而不谦虚
为什么要把他们连在一起说?对比是为了突出其中的一个,这里是为了突出什么?还有一种办法能证明这句话确实是为了突出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映示两句话读,先读没有对比的句子,再读有对比的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有没有什么变化。
5、指名练读,齐读。
6、讨论:作者还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把这个启示讲得非常清楚,这是个什么关联词?
7、读了这个启示,你想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上只要就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6和7机动处理)
五、布置作业
讨论:上完了这节课,课后你想干什么?
作业超市:
1、查找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的事例,举办故事会。
2、选择一个人,把《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内容较为具体地复述给他听。先想一想:讲给谁听?为什么要讲给他听?
3、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某种自然现象,再弄清它的形成过程,然后想想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模仿课文的结构,把你的发现讲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册编有课文35篇。其中保留了现行教材中20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增选了15篇内容新、时代感强的新课文。35篇课文之中,有21篇精读课文(内含2篇看图学文),14篇略读课文。为了增强语文学习的系统性,循序渐进地进行各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在五册的基础上,安排“读文章,想画面”“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三个重点训练内容,分别在第二、第四和第七组体现出来。另外,本册教材按8组编排,每组之前设“导读”,每组课文之后设“积累运用”内容。
教学总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常用汉字270个,认识90个。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认读就可以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来查字典。学习积累词语。
3、能熟练地运用铅笔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学习用钢笔写字,努力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子中段落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后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学习用多读多想的方法,读通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每学年能背诵30篇左右的优秀诗文。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5、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
6、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的观察图画,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清楚。学写通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教学重点、难点:
(一):关于字词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字的指导。
(二):关于看图学文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人物和相关景物的关系,体会画面的内容。图文结合,提高看图和学文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精读课文
1、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1)是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理解重点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词句的训练,要侧重抓住重点词句、含义深刻词句的理解。
2,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关于略读课文
教师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
阅读、讨论。
(五)关于积累运用
1、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指导学生把文章写的:有内容、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
(六)关于读写例话
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
教学措施:
1、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
2、授课时,努力创设情境,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形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4、对新知识点要增加训练量。
5、勤于和各科教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6、继续做好差生转化工作,使他们的成绩再上台阶,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朗读法 表演法情景模拟法练习法质疑法
课时分配:
讲读课文 66课时
阅读课文 14课时
积累运用 32课时
附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容
第一周1、2课
第二周3、4课 《积累运用一》
第三周5、6、7课
第四周8、9课 《积累运用二》
第五周10、11、12课
第六周放假
第七周12、13课《积累运用三》
第八周14、15、16课
第九周16、17课《积累运用四》
第十周 18、19、20课
第十一周20、21、22课 《积累运用五》
第十二周23、24、
第十三周25、26课《积累运用六》
第十四周27、28、29
第十五周30、31、《积累运用七》
第十六周 32、33、34课
第十七周35课 《积累运用八》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 期末考试
第二十周 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从小要尊敬长辈,关心老人。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病、做、给、讲、故、事、听;认识“病字旁”,会根据偏旁写字。
3.初步学会听写句子,会用“我给谁做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认识“病字旁”,会用“我给谁做什么”的句式说话。
2.教育学生要学会尊敬长辈,关心老人。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揭示课题,图文结合,学习生字“病”、做”。学习课文第一、二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新课。
出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小朋友,你知道课文讲了谁呀?(奶奶)奶奶怎么样呀?(奶奶笑了)奶奶为什么会笑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解决这个问题。
二、放课文录音,要求小朋友仔细听,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布置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1、读读带有音节的字,看清生字的字形。
2、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在每句话后面用“/”做上记号。
四、边观察画面,边学习课文第一、二句。
1、打开投影仪。
提问:小朋友,图上画着哪些人?(图上画着奶奶和冬冬奶奶怎么会躺在床上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学习生字“病”,认识病字旁。
①出示生字卡片:病。教学“病”,结合教学“病”字旁,带学生书空“病”字旁,告诉学生“病”是半包围结构,看课本上书写笔顺书空。
②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两遍。注意里边是“丙”,不是“两”。
3、指导读一。二句,帮助学生理解“病了”就是“生病了”。
4、奶奶生病了,妈妈又不在家,冬冬就来学做妈妈,照顾奶奶。出示生字卡片:做。教学“做”。
①帮助学生分析字形。
②扩词帮助理解意思“做工作、做好事、做个好学生”。
③指导书写。
5、指导朗读第一、二句,注意读好“我”,读出“我”会照顾奶奶的自豪的语气。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6、小结:课文的第一、二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在课堂作业本上抄写“病”和“做”各三个。
2、在课堂作业本上书写“病”的笔画笔顺。
六、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检查,继续学习课文,学习五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
2、出示卡片:bìnɡ zì pánɡ,指名板演,并说说哪个字是病字旁?
3、指导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结合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1、谈话导人: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冬冬的奶奶生病了,可是妈妈不在家,冬冬很乖,她就学着妈妈的样子照顾奶奶,那么,冬冬是怎样学做妈妈的呢?
2、打开投影仪,用投影覆盖片分别出示倒开水、拿苹果和讲故事。并出示旬式:我给奶奶做什么。让学生练习说话。(我给奶奶倒开水。我给奶奶拿苹果。我给奶奶讲故事。)让学生看图反复练说。
3、发散性练习说话:我给。
4、那么,课文里边是怎么写冬冬照顾奶奶的?指名学生读第3句话,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指导朗读。
5、读第4句话,说说这句话又告诉我们什么?理解“还”,使学生知道,因为前面已经讲了两件事了,给奶奶倒开水和拿苹果,又讲了故事给奶奶听,所以用了“还”。指导朗读。
6、奶奶后来怎么样了?齐读最后一句。
①讨论:奶奶为什么笑了?(结合插图)
②指导朗读。
奶奶/笑了。
③想象说话。
妈妈回来了,会怎么说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练说。)
7、学习生字:给、讲、故、事、听。
三、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出示7个生字的卡片,认读,开火车读。
2、齐读课文。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给、讲、故、事,听。重点指导“重”。
2、在作业本上写出讲、事的`笔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练习,深化导行,进行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给“事、听、讲”口头组词。
3、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二、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2、齐读课文并配上动作。
3、想象说话,冬冬把奶奶照顾得那么好,妈妈回来了,会怎么说呀?
三、深化导行
1、冬冬虽然年纪小,却非常懂事。她在妈妈不在家的情况下,把奶奶照顾得好好的,奶奶开心地笑了。小朋友,你觉得冬冬是个怎样的孩子?
出示卡片,齐读。
zūn ìnɡ zhǎnɡ bèi ɡuān xīn lǎ 人
2、学了课文,你准备怎样向冬冬学习?(启发学生用“我给谁做什么”的句式说)
3、练习《课堂作业》第5题。
四、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2、4两题。
板书:
奶奶笑了
倒开水
我给奶奶 拿苹果
讲故事
zūn ìnɡ zhǎnɡ bèi ɡuān xīn lǎ 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出示幻灯)
3、小组合作学习“宋、涛、陈、丹、赵、艺、显”生字。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 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 喜欢宋涛。
因为宋涛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
[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 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点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宋涛、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 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相关的片子和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请学生欣赏文中的景色。
④当小诗人说一说:风来了------,风------------里,风藏在---------------里。同时指导朗读。
3、实践活动:你有更好的画法吗?风还可以藏在什么地方?(发散学生的思维)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践活动:
五、总结延伸
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六、课后作业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成语的含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
二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
三教学思路
四教学准备:布置预习,自学生字词语;准备小鸟和青蛙头饰。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解题。
1在《识字4》一课我们学习了一组成语,大家背一背。
2板书“坐井观天”“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连起来是什么意思?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是谁坐井观天吗?青蛙都看到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2、3部分对调)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画出不认识的字。
2说说读懂了什么。(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它们在争论什么?
3检查生字词语:青蛙、井沿、边际、相信
(1)比一比,再组词。
井()沿()抬()开()没()拍()
(2)用“答”字扩词。
三讲读课文,悟出道理。
1你们也争论争论,读一读小鸟和青蛙的话。
2分角色朗读,在读的时候,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和青蛙的语气,抓住它们的“笑了”有什么不同理解小鸟的讲事实、摆道理,青蛙的自以为是。同时,
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天到底大还是小?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呢?从哪些话可以看出天很大?抓词、句:飞了一百多里,无边无际。
青蛙为什么说天小呢?替青蛙想一想,用本子卷成筒状试一试,明白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3戴头饰表演课文内容,深化理解。
表演当中启发学生理解青蛙这样的`人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四总结、拓展:假设你是那只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见识少,看事物不全面
小鸟
天无边无际
四作业:星级:认读词语。
二星级:积累词语:井底之蛙
见多识广
鼠目寸光
无边无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读一读自己积累的词语
二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
1观察8个生字,想一想每个字的特点,找出结构相同的字,先示范写一个。学生仿照写其他的。
2重点指导写“慢”。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万、丁、齐、冬、百。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小朋友,春天马上就要到了,大家喜欢春天吗?(喜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入春天,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好吗?
昨天咱们留了一个作业,请把你画眼睛里的春天画下来,并写上你喜欢的描写春天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首儿歌,都带来了吗?(抽几份学生的作业在大背头上展示)
二、欣赏学生作品,引导进入情境
昨天咱们留了一个预习作业,请你画一幅有关春天的图画,并写上你喜欢的描写春天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首儿歌,或是搜集一些春天的图片或照片等。这是咱们班一部分同学完成的,咱们来欣赏一下。
他喜欢的一句话是:
他喜欢的词语是:
下面的小朋友把你的画介绍给同位,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儿歌读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三、学习新课:
(一)引入字词:老师把小朋友喜欢的词语呀都搜集在一起了,想认识一下吗?请看大屏幕。
wàn wù fù sū liǔ shù bǎi huā zhēng míng
万 物 复 苏 柳 树 百 花 争 鸣
bīng xuě róng huà quán shui dīng dōng yīng gē yàn wuē
冰 雪 融 化 泉 水 丁 冬 莺 歌 燕 舞
小朋友们,其中哪些词语你会读了?先小声读一读。再把你认识的读给大家听?
(二)学生自读:你会读哪些词语就读出来好吗?
(三)探究认字方法:真了不起,还没学呢,这些词都会读了。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呢?
家庭中:从书上、电视上等生活中学习生字,处处留心。
课堂上:看拼音、问同学、请教老师。
(四)合作学习,自学生字:请小朋友互相帮助,先向你同组的同学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不认识的,请别的小朋友来帮忙。
(反馈自学情况L下面我请3个小朋友合作来读一读。
1.一个小朋友读一排(找两组小朋友读)。
2.把书合上,老师这里的字没标拼音,你会读吗?自己小声音读一读、开火车读。
3.这些字变成了红色是我们要认读的,谁能读?(去掉个别字)
万 复 苏 柳 歌 舞 冰 泉 丁 百 争 鸣
4.出示儿歌:(看来难不倒大家,现在变变位置,看你会读吗?)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五)简单释词:小朋友,有哪些词不懂吗?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百鸟争鸣:(全班每人模仿一种小鸟的叫声。)
万物复苏:
1.冬天过去了,又一年春天来到了,请小朋友注意看:
2.课件或挂图画面:柳树发芽了、小花开放了、黄莺在枝头唱歌、燕子在空中跳舞,冰雪融化了,泉水丁冬丁冬的,所有的花都开了,许多鸟儿在枝头鸣叫。
3.小朋友们刚才所看到的这就叫复苏。你能用自己的'话或书上的词来说什么叫复苏吗?
(所有的动物、植物都苏醒了。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就叫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六)朗读课文:春天这么美,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巩固练习
(一)看图读生字
(二)下面的词语中哪些是描写春天的词语呢?对点头,错摇头
出示大屏幕:春暖花开、瓜果遍地、百花盛开、春光明媚、秋高气爽
春风拂面、烈日炎炎、天寒地冻
(三)出示挂图,让学生把与画面相配的词语贴上。
五、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万、丁、百
1.这三个字都有一个长横,长横要稍微鼓一些,第二笔都是从竖中线起笔。
2.齐字的撇捺要伸展开,撇有锋,捺有脚、
3.学生在本子上开始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猫教案09-03
小学语文《柳树醒了》教案11-18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11-28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11-14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10-26
(合集)小学语文教案10-27
小学语文教案:狼08-26
小学语文教案观潮08-27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