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知识

时间:2024-03-06 08:51:51 小学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1

  一年级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

  1、(1)学习23个声母。

  (2)24个韵母。

  (3)四种声调和轻声。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

  (5)认识大写字母并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认识教材中规定的汉字(因为教材在变化)会写规定会写的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

  3、能认识逗号、句号、问好和感叹号,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4、初步了解用音序、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的方法。学习独立识字。

  5、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交流,语言礼貌,态度大方。

  7、学习写话,能根据图画写话或自主写话。并能用上逗号、句号等标点。

  二年级

  1、会写常用汉字800个,认识1800个左右。

  2、学会独立识字的方法。

  3、能够准确的区别形近字。

  4、运用所学的汉字组词。

  5、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6、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借助拼音阅读;学会独立阅读。

  7、设计采集本。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8、按照教材的设计安排口语交际的内容10次以上。

  9、写话训练8以上。内容可遵循教材安排,也可根据本校、本班的活动安排或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写话内容。

  三年级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会写20xx个左右。

  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3、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4、学习运用冒号、引号。

  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7、诵读优秀诗文,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8、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分清文章的层次。

  10、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万字。

  11、能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习作训练16次左右。学会运用总分;总分总;因果等关系的段式结构写一段话。

  12、能够修改习作或语言中的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3、按教材安排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12次以上。能够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想认清教,能够质疑;能够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具体生动的讲述一个故事。

  14、认识关联词语。并能够运用其造句。

  四年级

  1、累计识字20xx个,会使用词典、字典,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熟练书写正楷字。

  2、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了解冒号、引号的用法。

  4、了解提示语的'用法。

  5、会改写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反问句、否定句、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改写、双重否定句。

  6、会扩句、缩句。

  7、认识关联词语、运用关联词语。

  8、修改病句。

  9、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0、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11、认识文章的表达顺序。

  12、能够把握一定的文章表达方法。

  13、了解说明文的方法。

  14、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学习略读的方法。

  15、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

  16、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17、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18、全学期习作16次。

  五年级

  1、能够独立识字、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2、能够借助词典,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体会冒号、引号、分号的用法。

  4、了解提示语的用法。

  5、会改写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反问句、否定句、简单的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改写、双重否定句。

  6、会写简单的连动句。会扩句、缩句。

  7、认识关联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和填空。

  8、比较准确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9、掌握修改病句的几种形式。

  10、能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11、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12、能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13、能够借助词典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14、了解说明文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能抓住要点。

  15、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

  16、能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真实与写想象兼顾,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17、全学期习作16次。

  六年级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识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

  2、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3、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分号、顿号。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4、了解提示语的4种用法,在具体的习作中能有所运用。

  5、会改写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反问句、否定句、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改写、双重否定句。

  6、会写连动句。会扩句、缩句。

  7、认识关联词语、能运用关联词语造句、填空并在习作中准确使用。

  8、掌握修改病句的几种形式,在习作中自觉修改语病。

  9、比较准确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10、在阅读中能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11、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12、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13、能够借助词典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14、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能抓住要点。

  15、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

  16、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相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用的应用文,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17、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8、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9、全学期习作16次。

  20、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1、策划相关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

  22、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2

  刚开始学写或画叫“学笔”,有感而写的短文叫“随笔”;

  无拘无束地写来叫“信笔”,旧时诉讼的状文叫“刀笔”;

  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

  字句笔画不好的.叫“败笔”,多余无用的文字叫“赘笔”;

  与题意不紧的话叫“闲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

  意在言外的文字叫“曲笔”,精雕细刻的文字叫“工笔”;

  为后段埋伏线索叫“伏笔”,引人入胜的文字叫“妙笔”;

  特别精彩的文字叫“神笔”,谴词造句的风格叫“文笔”;

  集体拟定一人写叫“执笔”,写字时笔刚挨纸叫“落笔”;

  写文章的开头时叫“起笔”,文章最后写完时叫“收笔”;

  临摹名人的字帖叫“摹笔”,用笔飞快地书写叫“走笔”;

  拿起笔作文或画画叫“命笔”,古代称稿费叫“润笔”;

  谦称自己的文章叫“拙笔”,写作能力不高明的叫“秃笔”;

  受人之托的文字叫“嘱笔”,练习性的写或画叫“练笔”;

  写作中断或停止叫“搁笔”,敬称别人手迹叫“手笔”;

  与世决别的文字叫“绝笔”,生前的文字叫“遗笔”。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3

  语文学科知识从近年的真题、模拟题中所占分值比重来看,主要分为:现代汉语知识、文学常识及诗文背诵、文言文阅读、现代文科技文阅读和写作知识几大部分。整体以新课标大纲为基础,考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整体知识水平。

  (一)现代汉语知识

  试卷的前几题多为现代汉语中关于字、词、句的识记与运用,相信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和知识积累,这些平时多出现于学生语文试卷中的多音字、易错字、病句改错、成语运用等并不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威胁,但这些题却是拉开成绩档次之处,往往决定着考试的成败。

  在对现代汉语知识部分的备考中,首先,应以自身积累的丰厚知识为基础,对教学中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其次,解答此类题型需特别注意认真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看清是选择正确的还是有误的,是有病语还是没有病语的一项。最后,还要注意不要受自己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方言发音、口语化语言等影响。

  (二)文学常识及诗文背诵

  相信一提到文学常识和诗文背诵,各位考生会头疼不已,因为一个人知识储备再大也总会有自己的盲点存在,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此类题目答题技巧也不多,而是以个人日常积累为主。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储备的考生,在备考上可采取分类整理,纵向梳理的方式,按照中国古代、中国现当代、外国三个类别进行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可将作家姓名(简介)、朝代(国别)、作品、出处和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名句等列成表格,力求全面。这部分以唐宋文学为主,重点作家有:屈原、贾谊、司马迁、李煜、王勃、韩愈、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罗贯中、曹雪芹等。他们的代表作百考不厌,如《离骚》《师说》《滕王阁序》《琵琶行》《雨霖铃》《红楼梦》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以现代为主,可从文学大家及其名著角度入手,盘点“鲁郭茅巴老曹”等名家及代表作,兼顾文学流派,如白洋淀派、山药蛋派等即可。

  外国文学常识重点关注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莫泊桑、塞万提斯、雨果、卡夫卡、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了解其代表作品和作品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也不提倡死记硬背。我们可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智慧筛检,全面梳理,巧妙记忆,文学常识题的备考一定会水到渠成。

  对于古诗文背诵部分,多为填空题,一般选取名篇名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熟悉句段,突击记忆有时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考场上如遇到一时想不起的语句可以灵活运用古诗文押韵、平仄、骈文句式等固定范式进行迁移记忆。

  (三)文言文阅读

  可能在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阅读属于十分棘手的`问题,而针对特岗教师考试的备考,应将文言文阅读的难易度列为“易”,因为作为文言文阅读,出题者一般不会将十分晦涩如“白马非马”等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作为考察点,也不会将十分繁复的如《二京赋》、《三都赋》等篇目搬上试卷。作为阅读章节多选取二十四史人物传记或“史”、“子”、“集”中偏重记叙或议论立意明确的短文。题型也多为字词解释与用法、文章整体理解、整句翻译等。相信大家通过文言实词虚词积累、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文章整体架构把握和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等技巧,可保证此类题型尽量减少失分。

  (四)科技文、现代文阅读

  科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理解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与答题的一个难点。对于科技文阅读可采用速读全文,根据问题定向寻找答案的整体思路进行答题,可参照以下七项进行阅读分析: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在科技文的题目设置中也并非无章可循,考题中错误选项的设置都隐含一些规律,如概念表述型题目要求从概念角度描述,即为事物下定义,而错误选项大多并非为事物下定义,而是事物某一方面特点或功用,或对事物某方面评价,并不属于事物概念,并不能作为概念描述事物,命题者往往有意使概念表述不周,造成以偏概全的错误。而原文辨析型题目中,出题者则容易选取模棱两可的语句,造成答题者疑问困惑,解答此类题目需根据题目找出信息区间,把相关选项与原文的相关文字进行比较辨析即可,比较时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可能性、推测性及程度和范围。解答科技文阅读中,只要时刻秉持一颗细致入微的心,掌握一定答题技巧,题目自然迎刃而解。

  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各种语文考试的重头戏,考察答题者对于作者整体、艺术手法等多方面理解,并对题目进行准确作答,答题难度较大。对与现代文阅读,整体应分三步走:纵观全文,把握主旨——认真审题,定向扫描——筛选组合,定向描述。同样采取速读全文,根据题干精读 细读文章,主要牢记以下几点:

  1、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2、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规定了答题角度、提供了答题思路、隐含了答题信息、体现了答题规律,一定要重视对题干的深入解析;

  3、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4、以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作为突破口;

  5、明确文章隐含的写作背景。

  (五)写作知识

  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工具学科,作文写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科目。在特岗教师考试中,写作知识也是提高分数的一大法宝,利用所给材料,深入发掘,立意新颖,将多年的知识积累联系材料,用一枝生花妙笔,挥洒出璀璨芳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行文技巧与审题立意笔者自不必多言,仅提请各位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1、书写一定要工整,可能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练就一手漂亮的书法,而在大量阅卷的疲倦劳作中,工整且易于辨认的作文往往能得到良好的第一印象;

  2、注意材料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多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曾经表示,考生举例子往往扎堆,每年的考试中霍金、张海迪、伽利略等人的事迹往往被普遍应用,导致毫无亮点,在作文中如能与时下一些新思想,时代的声音相结合,必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成为教师的理由有很多种,有的为带薪假期、有的为教学相长、有的为站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收得桃李满园。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成为教师也是许多人的梦想,希望以上对语文学科知识的解读能为有志于成为特岗教师的考生提供答题参考。因篇幅有限,诸多问题不得详解,请详询华图教师网。同学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摩拳擦掌备战语文,愿华图教育为您的教师梦插上翅膀,与您携手圆梦特岗!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故事03-23

小学语文随笔10-22

小学语文反思10-30

小学语文知识11-09

关于小学语文反思07-30

小学语文说课稿01-14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12-27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04-18

[经典]小学语文听课反思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