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年家族背后的中国史》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2:24: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承:百年家族背后的中国史》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承:百年家族背后的中国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百年家族背后的中国史》读后感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是《传承:百年家族背后的中国史》封面上引用的一段话,寥寥几句,初不解其意,待细细品读后,才感受到家族传承背后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素养。

  当询问一个人姓名时,我们总喜欢问“您贵姓?”而被提问者往往也会以“免贵姓……”回复道。但是,历史上有三个姓氏是不需要在前面加“免贵”二字的。一是历代当朝国姓,以显示封建帝王的皇权贵重;二是“张”姓,传闻天上的玉帝姓张,具体是否有神仙这一事且另说,但这也体现了古时候人们通过神话传说进行的精神寄托;而最后一个姓氏就是“孔”姓。

  “孔”姓之所以能与象征神权和皇权的两个姓氏并肩,并不只是因为出了一个“至圣”孔子。更是因为“孔”这一姓氏,还代表着一个传承了千年的家族,以及支撑其绵延至今的文化传承。

  在封建王朝时期,除了皇室家族,还活跃着一些更为久远深厚的社会元素,那就是家族的力量。翻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家族”是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时代符号,它以宗族血脉为载体,以文化精神维系传承,最终,许许多多的家族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都说失败的家族往往相似,但成功的家族各有传承。

  毋庸置疑,孔氏家族的开创者孔子,确实为这个家族的长盛不衰留下了一笔厚重的精神财富。孔子“仁爱”的思想确实值得千古流传,但无奈圣人之言起于一个混乱动荡的年代。可就算如此,孔子也给儿子孔鲤以及整个孔氏家族留下了“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诗礼庭训”。承孔家祖训,后辈们也不负先辈的谆谆教诲,推动着这个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滚滚向前。

  阅读《传承:百年家族背后的中国史》一书,让读者以及后代子孙愿意去主动了解家族来源与血脉传承,去寻找、学习家族背后的优秀家风家训,同时也在帮助我们这个民族回答历史的溯源问题。

  中华民族以家族为基石,继承优秀的家风家训,世世代代传承,即使在一个又一个朝代更迭的动荡冲击下,仍可以保留着一束文明的薪火,当社会回归和平时,那缕星星之火,便会再次形成燎原之势。

  “学术无界,文化无墙,永远不能画地为牢。”在日新月异、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些家族传统渐渐没落,同时,随着文化融合,更多或先进或落后的文化冲击着我们,我们应当学会在繁杂的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那优秀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汲取其中精髓,最终将这些文化转化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