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4-04-21 12:25: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一直被中国的家长们认为是教育的宝典,简直是亲子关系的《圣经》。随着时代的变迁,万事万物都在变,但不变的其实只有中国式的教育和中国式的家长。

  傅雷的愿望是让他的儿子傅聪成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要超脱钢琴家的境界,成为艺术家。而傅聪本人的愿望,我们就无从得知了,毕竟书里并没有收录傅聪的回信。从傅雷比关心傅聪本人身体条件还要关心他的演出情况和在钢琴学习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傅聪并不想成为钢琴家:起初只是他的兴趣,或者干脆是完全被逼迫的。而从傅雷一封接着一封(我的版本是按信件类型编排的,体现得不明显)的书信和每次有意无意地提起“要给我们多写信啊”的叮嘱中可以看出傅雷完全是一个自私的父亲,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如果傅聪不喜欢写信呢?如果他太忙而没有时间写信呢?如果是因为他病倒了,才没有时间写信呢?可见傅雷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而是像复读机一样催促。

  傅雷说老舍的《四世同堂》写的不好,“发觉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辞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现在竟发现他毛病百出。”请问您就写得比他好?我觉得您的家书才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还多一个“又臭又长”。看过《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化人都知道斯诺在开头那一段一长串问题是想吊起读者的`胃口,但疑问过多过长,效果适得其反。傅雷也运用了大量如是的疑问段,经常一写就是几百字。我在看那些问号时,我甚至在想傅雷是不是一个被翻译耽误的哲学家——估计苏格拉底都没有那么多问题要问。

  但是也并不能说《傅雷家书》就全是坏的。那种设身处地与儿子共勉的精神值得学习。不过有时候会有点过,帮儿子做决定和打着“过来人”名号的道德绑架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傅聪的未来是傅聪自己的,他的脑子、他的心也只是他的,父母只是充当一个把他接来世上的角色罢了,只有傅聪自己才会做出不会令他后悔的决定。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我常问到你经济情况,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独立多么不轻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特殊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情。”

  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悄悄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生疏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个严厉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现在,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倦怠地给我写信。但是我知道,父亲仍是很爱我的。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每天守候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翻开这本书,一个关心孩子又不失严肃的父亲的形象映入我的眼帘。傅雷不仅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个博学、睿智的学者,更是一名伟大的父亲。

  翻看着一封封家书,我发现傅雷并不是以一个长辈对小辈的方法教育傅聪,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形式与傅聪谈心,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儿子成长,同时也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他总是谆廓教导,循循善诱,教儿子如何做人。如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终于在他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培养了两个优秀的人才:著名的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傅敏。这一家的成就着实让人羡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喜欢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都尽量满足,长期以往,使孩子养成了惰性,并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么,只要开口就好了,父母一定会满足的。正是这种思想习惯促使现在社会上有一大批“啃老族”。发生这种事,我不禁为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对他们的做法感到质疑,如果这些家长一开始就不轻易满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仪的东西,事情不会这个样子吗?在这一点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爱孩子不是溺爱他,给他更多的磨砺才能更好的帮助他成长。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读《傅雷家书》我读到了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在这位伟大的艺术大师的杰作面前我不敢枉议这篇传世经典的技法;在这颗赤诚的父爱面前我不断受其启发,这可能就是经典著作给予我们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读到此书,我的灵魂为此感到深深的震撼。

  任何家庭教育的成果都来自于平等的交流。可能在傅雷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不仅是儿子的成就,而是他们父子之间成为了一辈子的知心朋友。成为知心朋友的先决条件是对生命的尊重,为人父母的首先要意识到孩子从生下来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意志由他自己支配,所以现代的教育需要的是我们家庭教育要摒弃家长作风,摒弃权威意识。只有首先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的去尊重孩子们的心声,尊重孩子们的思想,尊重孩子成长的个性,这样我们做家长的才能打通与孩子之间的心灵对话。只有我们适当的蹲下身子去看孩子的世界,多与孩子换位思考,想他们所想才能与他们共同呼吸同一片蓝天。说到这里,我们会思考:怎么和孩子平等?你平等了孩子们就要飞上天了。所以我在这本书里又读到做到这一点的.先决条件。

  《傅雷家书》能成为经典,历久弥新,绝对不仅限于今天我们领略到的这一点点营养。他深刻地告诉我们:“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培育他儿子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傅雷是赫赫有名的翻译家,他的儿子傅聪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他赴国外留学期间,与父亲傅雷进行书信沟通。我读完全书,合上书本,在想:我如果在外地时,也与父亲互通书信,那该是什么滋味呀!我的父亲与傅雷先生有相似之处,虽然我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质朴的,没有多少知识的农民,但父亲有尊严,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之气!

  人爱其子,是人之常情,傅雷先生之所以能写出质朴而真实的家信,是源于他对儿子的挚爱与盼望。傅雷先生是一位艺术造诣很高的人,他的教育方式不同他人,他始终把爱国与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把父子之间的亲昵放在第二位。我的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也很懂得人情世故,我从傳雷家书中体会出,原来父子之间的情感不在窃窃细碎的交谈中,而在举足之间,生活的一瞬间就将浓浓的父爱展现出来,父爱是深沉的,默默的我明白了父亲为何总是一副严肃的.样子,父亲是让我知道,作为一个男子汗,要有担当,有责任,父亲让我感受到一种正气十分的气息,我将延续父亲的血统,作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很敬重我的父亲,傅雷先生与儿子互通书信十年中,一直鼓励儿子,激励儿子,告诉儿子失败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成功之后的无限骄傲。

  虽然我与父亲近在咫尺,但我还是可以体会到当我身处异地时,获得成功。父亲的反应如何!傳雷先生对于儿子来说:亦师,亦父,亦友,也表达了傅聪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激。从这封家书中,我读出了孝道,读出了感激,读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如果我能与父亲互通书信,那该是怎样的感受?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傅雷在给傅聪写的家书中完美地阐述了什么是爱,懂得什么是艺术,懂得一个真正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叶永烈评价这本书说到:“《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瑷翔的海鸥,如无暇的白壁,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作势。”在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礼节和方式。

  在一九六零年时,傅雷教导傅聪,“别老说时间不够;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几年来常嘱咐你的——节约时间,挤出时间来!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傅雷先生在短短的几句话中,虽然只有几个字,是最频繁的事,但是在傅雷的眼中时间是最宝贵的。“珍重韶光,不负韶华。”这是傅雷先生在家书中所体现的。即使时光再短暂,但也同样可以过得精彩。所以傅聪也抓住着时间努力地拼搏,不断的学习……

  读《傅雷家书》就是像对灵魂的一次洗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每一个父亲都是爱孩子的',可是像傅雷先生那样严格、那样细致、那样富有原则、倾注那么多心血教育子女的父亲,却是世上不常有的、不多见的。”这是叶永烈赞美这作品所发出的感叹。正值青春期的我们,这本《傅雷家书》也是拉近我们和父母之间距离的书,让我们通过父母的角度和感想了解着自己。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本书去重新认识自己,理解父母为我们的所作所为,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人生中第一位老师!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信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仲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展示出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我在《傅雷家书》中学到了很多,也明白到稳为人父母对儿女的那一份爱。除非你亲去阅读,你亲去感受文字间的深刻和温暖,否则你无法真正体会到这本书它会教会你的很多。教会你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教会你如何生活得雅致而富有品位,教会你如何理解音乐如何对待艺术,教会你去读哪些中国古典图书能更快地吸取其精华,教会你接人待物的礼貌。

  最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你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应该怎么样做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我读了《傅雷家书》1961年5月1日的信。

  这封信主要讲了傅雷寄给傅聪的几本书所作的介绍和希望傅聪能时时到野外去,而不是终日在锁碎家务与世俗应对中过生活的人。表达了傅雷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化的热爱和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其中有几句话富含哲理:“多亲近大自然倒是维持身心平衡最的方法。”“近代人的大病即在于拼命损害了一种机能去发展一种机能,造成许多畸形与病态。”“幸而你东西奔走的路上还能常常接触到高山峻岭,海洋流水,日出日落,月色星光,无形中更新你的感觉,解除你的疲劳。”“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

  从这封信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对中国化的热爱。为了让儿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明的渊源,他三番五次地向儿子邮寄各类版画、拓片及许许多多的中国学作品。他认真地分析中华明的得与失,大胆地批评或者褒奖,表现了他真正、敢作敢为的性格。他的这种对中国的热爱同样影响着他的儿子傅聪,使傅聪虽然长年生活在海外却依旧会写会说中,保持着一颗炽热而又难得的炽子之心。傅雷父子这种对祖国的深情让我们自愧不如。

  傅雷先生还十分注重身心的调节。虽然他对待工作如痴如狂,可以说是一个工作狂人,但对儿子却希望要劳逸结合,多去欣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走入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在他的`谆谆教导下,傅聪不再狂热地工作,游览世界风光的同时也让他的音乐事业不断向上迈进。而我却要么紧绷神经得几乎绷断,要么松松垮垮地度过一天,却做不到傅雷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劳逸结合的境界。

  这封信是傅雷爱的倾注,是父母对子女关怀的见证。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到1966年的186封家书,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这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虽是写在纸上的家常,但这些话语却如山间潺潺的清泉,承载着一位父亲细腻、真挚的令人动容的感情。

  诚如书中所写”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字里行间之中显而易见傅雷先生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孩子,希望他茁壮成长,有所作为,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对于孩子的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怕别人做不好,但又怕孩子难以独立。似乎每位父母的心中所想与傅雷先生都是如出一辙的。

  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怕我们懵懂不知这世界的深浅,又希望我们永远纯真,没有烦恼缠身。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在近与远中舍取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与我们相处。我们是风筝,父母希望我们只在他们目光所及之处飞翔,但又害怕那根紧握在他们手里的线会令我们厌烦,禁锢我们翱翔的高度。

  傅雷先生是一个好父亲,他与孩子的相处把握好尺度,严师、慈父、益友,他在他的孩子的生活中扮演好每一个角色,且都做到了极致。但是我的父母也许不能做到像傅雷先生那样完美。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地教导孩子,他们很少读书。但他们爱我,那些令我厌烦的管束唠叨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地间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如果你爱他们,请尽早向他们表达你的爱,不要羞怯,你们是生生相息的整体,你们是血浓于水的亲人。告诉他们你爱他们,别让他们等太久。

  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初看《傅雷家书》的时候,首先感到的是傅雷心切和望子成龙,字里行间句句流露出对子女的严格而深刻的,每封家书都映照出他对子女的爱之切和情之深。像所有中国的父亲一下,傅雷对子女的爱是热烈而又深沉的。他把行动上羞于表达的爱,当面说不出来的话通过书信传递给子女,使孩子虽然远在国外,但一样体验到父亲浓浓的爱。我在读《家书》的时候,我时常会想:我的爸爸妈妈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对我或者正面教育,或者循循善诱,都是因为爱!

  读《傅雷家书》,我受到了很多的`成长教育。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谦虚待人、谨慎做事、得体;遇到挫折不气馁,取得成绩不骄傲,做人要有气节、有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很庆幸在这个暑假读到了这本书,因为我正处于摆脱青涩,探知世界,走向成熟的人生关键阶段,还有很多内容我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和接纳,但正像我爸爸对我所说的:“这本书值得你一直读,读一辈子!”

  读《傅雷家书》,我最受震动的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他敢于让儿子自己去闯,支持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傅聪虽有磨难但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这与其父亲支持他大胆地闯是分不开的。傅雷让孩子从小就出去冒险,接受挫折教育,独自应对国外生活的种种挑战,而不是溺爱孩子。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我们所有人都不能依靠爸爸妈妈一辈子!

  《傅雷家书》是一部“全书”,它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使我更加理解和明白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的爸爸妈妈没有傅雷那样学富五车的才华,更没有文学、、音乐等方面的高深造诣,但是他们像傅雷深爱着傅聪一样深深地爱着我!我一定会努力,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阳光微斜,映射在书上,《傅雷家书》早已读完,感触却萦绕于心中,久久徘徊。审视自己,再反观傅聪,我顿感惭愧。成长路上,起起伏伏是免不了的,但是我一直都不明白,我没有在同龄人中出人头地的原因是什么?直到合上这本书,我才明白傅聪在傅雷的教导下,留下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汗水,追求音乐道路上迈下的脚步是多少的坚定。

  一封封家信牵挂着无尽的思念,更饱含着严父的教诲,生活细节,感情把控,艺术点拨,无不细细教导。贯穿全书的人格教育,更是一面镜子折射着傅雷的人格,也辉映着傅聪的举动。一切要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分明,并且有着最为强烈的爱国主义。这样看来,傅聪有这样的成就也就不为所怪了。

  儿时的傅聪已表现出了独特的音乐天赋。傅雷对儿子未来发展也是下了极大的决心。他在发现傅聪不适合学校学习后,把傅聪接回了家,亲自编课本教傅聪学习国文,把语文知识、道德观念和文艺熏陶结合在一起。终为傅聪赢得一个极为灿烂的未来。

  “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读过本书的`人,无不为傅雷的谆谆教导所感染。就仿佛觉得是自己的老师在与自己对话一样饱含深情。更觉得似乎有一位父亲,极为严厉的一步步教导你,使失落的我们重提信心,坚定地迈出前进的一步。或许他不能有来到身边与我们相见,但是心中有他,不也是一种人生的精彩吗?

  傅聪的成功不止源于傅雷的教诲,更来自于自身的刻苦努力。我们仿佛看到傅聪疼痛的指尖上包着橡皮膏,依旧废寝忘食地弹奏。睡在床上还在推敲乐曲的章节句读,忘情地背乐谱。我们应该像傅聪一样,坚定自我,勇往直前。抓住每一次前进的机会,为自己、为亲人、更为养育我的祖国母亲争光添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一开始读《傅雷家书》时觉得还挺有趣,因为我个人对音乐蛮感兴趣,而本书一部分在谈论与音乐有关的话题,但越往后兴趣越低,因为后面谈的都是重复的家庭琐事,似乎与我们并无多大关系,我不禁怀疑读这本书的意义在哪儿。我分析本书的内容结构:45%在谈论音乐、文学、美术;35%在谈论傅聪在生活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20%在谈论家庭琐事或抒发思念之情(简称“催信”)。

  我又读了一遍教材里的名著导读,发现它更侧重于“傅家亲情”与“傅雷的教子方法”的介绍。然后,我看了读书方法指导,才豁然开朗,其实并不是书的内容无意义,而是自己没有选择正确地读。《傅雷家书》我该读什么?它是想锻炼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其实大多数人都能很轻易从中体会到父子之间的亲情,其中父亲教子方式对我们这个年龄来说也体会不到啊。

  我将目光放在音乐与艺术的谈论上,本书有近乎一半在谈论这个点,这么做似乎太过浪费时间,除了开拓自己视野,培养艺术素养之外,并无显著帮助。我认为若非对艺术方面极感兴趣,可以直接跳过,或选择略读或跳读的方式进行。

  最后,再来看一看“关于傅聪所遇问题的讨论”。我觉得这才是我看此书的精华之处,傅聪遇的困难,例如:情感的纠结,计划的制定,状态的调节傅雷教给他的处事方法才是我用的'到,对我来说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读从这本书中,我想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明白了选择性阅读的重要性。每本书都有每本书的意义与精华,理论上每本书都该读,但每个人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每一本书,这时候就能体现选择性阅读的重要性。当然,这种方法最适合精读的书。在粗读一遍再进行选择性阅读效果更佳。回答开头提出的疑问:《傅雷家书》,我选择读,并且会选择性地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4

  “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这是读完《傅雷家书》后我最深刻的感受。与平常所读的书不同,所谓的“家书”,最重要的是在“家”字上。“家”,是写给家人的书信,承载着最真挚的感情,《傅雷家书》便是由一封封父母写给儿子的信组成,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无限的关爱。

  傅聪应该感激有这样一位“朋友式”的父亲。傅雷先生对儿子有着父亲的严格与朋友的和蔼,在儿子失落时为他加油打气,在儿子成功时告诫他不要骄傲。同样,傅雷先生也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而不会因为自己是长辈就“骄横”不讲理。

  一封封书信不断拉近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话,我们也像是旁人在聆听,受益匪浅。傅雷先生热爱祖国,他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这看似简单的“三不”在当时却执行的很困难。由其是在文化大时期,但他仍就保持了最忠诚的爱国之心,直到死去。

  在傅雷先生身上我看见了许多东西,看见了对自己的刻求,对子女的关怀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对于父亲来说,他是成功的,因为他将父子间的亲情转化成了朋友间的友情,他和儿子无话不谈,完美的跨越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与冲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教诲,《傅雷家书》让我感到了一番不同的教诲。不是烦人的唠叨,而是殷切的叮咛,不是一味的责怪,而是细心的指导《傅雷家书》中子女和父母真诚的交流,流露于字里行间的亲情,会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也会给我们最感动的震撼!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5

  《傅雷家书》是一本值得细看和反复咀嚼的书。看似普普通通的家信,却饱含着最为真挚的父子之情,傅雷先生那份深沉的父爱令人动容,这份亦父亦友的感情也着实令人羡慕!信中除了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谆谆教诲儿子了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子的关系并没有如此幸运,又有多少父子能像傅雷和傅聪这对父子一样,能够成为知己。正如李宗盛在写给他去世爸爸的《新写的旧歌》中写到: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的`成为知己,不幸的只是甲乙。有多少家庭,父子关系过着过着就成为了甲乙。

  我不免想到班里某些男同学和父亲的关系令人担忧,父亲面对自己的儿子恨铁不成钢,孩子埋怨父亲专制严厉不理解自己,甚至某些家庭父亲教育缺失。我觉得这和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关,我们中国大多数家庭中,大都是母亲承担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学期始末开家长会,也是母亲参与的多,日常和老师交流孩子问题的大多也是母亲,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亲比母亲更重要,父亲对孩子人生哲理,性格品质上的引导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更注重于亲子教育,让孩子未来更加强大。

  爱之深,责之切,很多父母也像傅雷先生当初一样,对孩子非常严厉,随着年龄增长,内心又日益柔软下来,不免悔恨自己对孩子曾经采取的严苛行为。人生就是如此矛盾,父母子女一场,结果如何,不仅需要学识与涵养,也看缘分和运气。希望天下的父母和孩子能够共同学习,理解彼此,陪伴彼此,成就彼此。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9-17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1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2-26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6-1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06-10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06-19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篇01-31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集锦15篇)12-21

傅雷家书读后感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