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培根随笔学生读后感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根随笔学生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根随笔学生读后感1
培根是英国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出生在伦敦的一个官方家庭。他的父亲是朝鲜的`大臣,他的母亲是一个著名的才女。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更早成熟。在剑桥大学深造期间,培根怀疑传统观念和信仰,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生活的真谛。培根的父亲突然去世后,他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
在学习法律的同时,他继续找工作。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获得了律师资格,当选为国会议员,但他仍然没有任何职位。在此期间,培根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他决心改革所有脱离现实和自然的知识,并将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和实际效果引入认识论。
这种伟大的抱负是他伟大科学复兴的主要目标,也是他一生奋斗的抱负。然后培根得到了新皇帝的赏识。因此,培根的兴趣不在于国务活动,而在于探索科学真理。在此期间,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根死后,人们称他为“科学之光”和“法律之舌”。
《培根随笔》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教育和伦理等,几乎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知识渊博、熟悉世界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自己提到的问题有着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读《培根随笔》就像听一个聪明的老人说话。
培根随笔学生读后感2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外表固然重要,可以向外人体现自己,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
美丽,是一个永远讲不完,也无法讲完的话题……
【培根随笔学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培根随笔读后感10-07
《培根随笔》读后感04-29
培根读书笔记01-24
小学生劳动节语文随笔10-22
杭州小升初随笔11-09
小学语文随笔10-22
我的教育随笔初中10-29
小班幼儿教养随笔10-22
中班的教学反思随笔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