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23 16:09: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九寨沟》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寨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教学反思1

  上了《迷人的九寨沟》一课后,我一直愧对自己,真的。在课堂上我的言辞穷尽,我的词不达意,我的方寸大乱,让我汗颜。

  课文分三幅图画描绘九寨沟的美,海子图,山林图,深秋图。其中以第四自然段深秋图为重点。该段文辞华丽优美,层次清晰,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我就在第二课时把赏析和拓展作为了重点,旨在欣赏品位好词好句的基础上,拓展想象空间,把积累的好句段运用于对九寨沟的美景的描绘上。

  在课前我专门购买了九寨沟的风光片影碟,是赵忠祥的解说。我也剪辑了一些片段,在网上查找了许多精美的照片和文字解说,事先都发给了学生。我想,他们这样对九寨沟有些印象,说到某个地方时,还可以回忆起有关的文字来。

  可问题出现了:我们找出了本段的重点句——“天气变,感觉也变:雨水洗过的九寨沟,像一幅水粉画;阳光沐浴的九寨沟,像一幅油画;云雾缭绕的九寨沟,像一幅国画。”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话一出口我就知道我这个问题问大了,这是个连大人都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个相似之处一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出所料,孩子回答不了,他们的引导恰恰把我事先准备好的语言打乱了,于是我乱了方寸。接下来,我又做了一个语段拓展训练;

  发挥你的想象,随着天气的变化,九寨沟还像什么呢?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的九寨沟,像一幅————的画;

  结果孩子基本无法回答,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各类画种的特点,也不知道除了书上写的九寨沟的天气,九寨沟的天气还可以如何变化?(现在想来,如果还有更多的天气变化作者也许已经写了,真是难为孩子了)当然也只有我给他们假设了清晨和夜晚的九寨沟像什么像什么,此时我已经知道这个地方没有落实,孩子对这个句子只有概念上的理解,真正的美没有体会到。这样下来,后来的为九寨沟的照片配解说词,也就糟糕了,孩子无法选择语言来描绘。

  这课下来,我的心里一直内疚,觉得这样一篇好的文章就这样被我糟蹋了,我也在反思自己。直到昨天,我们的校长找到我谈这课。(其实我早应该去找校长交流的,只觉得无颜见她,她是语文的行家)。校长指出,我这课的症结在于课件运用的时机不当,没有很好地起到作用。课件是为课堂服务的,没有运用好,反而会给课堂造成负面的引导。我是先出示了众多的画面(加之效果不好,学生几乎没有欣赏到九寨沟的美),使孩子在脑子里形成了画面,可是没有语言文字的印象,所以这些画面在脑子里就是零碎的,没有经过语言的组织,脑子里就没有语言来描述这画面。当然在孩子看了画面后,也就没有办法来描述了,也就说不出九寨沟还像什么画了。要把孩子从具体的画面提高到抽象的理论高度,是我的设计的错误,认知事物的规律的错误。

  校长指出,如果不是把这个问题设计成向横向思考,换成纵深思维:那就是想象阳光下的九寨沟的绿叶是什么样子,黄叶是什么样子,红叶是什么样子?阳光透过树叶又是什么样子?这样写具体而丰富。对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这样的语段我们不是刚训练过吗?孩子运用起来不是很得心应手吗?我们的课文《五月的青岛》不是就有这么一段关于绿的描写吗?这应该是信手拈来的事啊!再可以想象下雨后,树叶挂着水滴,滴答滴答的声音,还有鸟叫声,流水声。.....这些语言简直是举不胜举。可是我当时备课时,就没有想到。惭愧!这样一来孩子言之有物,想象的空间扩大,语言的训练也达到目的了。最后再来结合自己想象的语言,资料的语言来看画面,那印象之深刻是不言而喻的,何愁孩子在对画面的解说而词不达意或者是无法言语呢?还是校长真的有眼光,谢谢!

  通过这课教学,我真的体会到深钻教材,真的。多角度思考,换位思考。在我们自己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到自己是学生该怎么答,学生会回答吗?他们的知识水平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所以备课,真的是备学生,备教材,备自己,来不得半点马虎。

《九寨沟》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写有“读书时做记号的方法”的4张卡片;

  3. 画有”动物名称、主要特点、动作”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九寨沟名字的由来。那么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美丽的仙境呢,今天就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小摄影师,老师带领你们到九寨沟去取景拍照,一起去领略一下九寨沟那神奇瑰丽、蔚为壮观的迷人风光!

  2、(板书课题:9、九寨沟(ɡōu))齐读课题。

  二、品词析句,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读中感悟):

  (1)导入:同学们带好你的照相机,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童话世界看一看。(多媒体配乐播放九寨沟的美景及课文内容。)

  这一段主要写了九寨沟的什么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回忆学过的阅读时做记号的方法。

  ②用做记号的方法自由阅读第3自然段。

  (3)学生交流,跟随着学生的“镜头”,教师相机指导:

  ①“雪峰”:(板书)

  A、(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你为什么喜欢雪峰,作者用的哪些词吸引了你?在这句话中你是怎样做记号的?

  B、指导读。

  ②“湖泊”:(板书)

  A.(出示湖泊图片)说说你为什么想把湖泊拍下来?(多媒体出示湖泊的相关句子。)

  B.同位互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湖泊的美的?你在这段中又是怎样做记号的?

  C.学生交流,体会湖泊的美:

  ③“森林”、“瀑布”方法同上

  小结:九寨沟真是水的世界,到处都是湖泊和瀑布,怪不得人们说“平湖飞瀑石上流”啊。

  (4)小结

  (5)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合作学习为主):

  (1)(出示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的图片)同学们继续向森林深处行进,你发现了什么?

  (2)理解:4个“也许”,练习排比句。

  (3)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完成小组长手中的表格,看看你对这四种动物有哪些了解,想想你最想和哪个动物合影?

  动物名称:

  主要特点: 动作:

  (4)汇报填写好的表格:用幻灯展示。

  (5)交流:你最想和谁合影,为什么?

  (6)那里除了有文中介绍的那些动物外,也许还会有什么样的动物在做什么呢?

  (7)小结:由此可见,九寨沟不但是一个风光奇丽的地方,而且是一个动物王国。在这儿,动物们都可以无忧无虑地散步呢,真是“异兽珍禽林中走”啊!让我们再次轻轻地走进密林,去欣赏动物们那可爱的身影吧。

  (7)师生共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结,布置课堂作业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课文我们今天就先学到这儿。接下去,请大家完成《一课一练》第三题。

《九寨沟》教学反思3

  《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如数家珍的描写了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和灵幻的异兽珍禽。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积累语言。

  我常在问自己:究竟我要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快乐的?自由的?有趣的?这都是我想给他们的。因此,这节课我想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知识,受到启迪。我知道课堂本是师生共生共长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过程,它总可能会出现很多遗憾,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一、选择全文中心,落实训练点。

  语文课要像语文课。语文课不能惟知识、技能,但是,也不能弃之不管。语文课扎实为本,就是要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自主实践紧密、巧妙地结合起来。

  《九寨沟》描写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对这些是比较陌生的。于是,在这堂语文课中就是要让学生读书,变着花样让学生读书,兴趣盎然地读,卓有成效地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读好。

  整篇课文两大板块中,描写自然风光的第3小节,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看着画面读,在朗读中体验九寨沟如诗如画的风光,并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朗读不仅成为教学的手段,而且成为教学的目标。

  另外,描写珍禽异兽的第4小节,则另辟蹊径,请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描写这些动物的语句,把这些生动的语句积累下来,并且,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拓展,以说代读,将积累下来的语句进行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总之,以说代读,丰富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学扎实。

  二、启迪智慧,授以渔。

  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说:“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语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3自然段的时候,由教师带领同学们学习。出示阅读提示:“a、读3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观,用笔圈出来。b、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边读边想象。c、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然后读,最后欣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找——想——读——看。欣赏九寨风光视频更加深了学生对九寨这个人间天堂的向往。4自然段的结构和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习4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学阅读提示:

  a、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用笔划出来。

  b、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读一读,边看图片边说出自己的感受

  c、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了学法指导,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课堂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前提,又以给师生准确的定位为根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

  在整堂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读题的过程中质疑问难,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内容读读背背,诸如此类,此时此刻的教师是引导者;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教师是一个辅导者;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读出九寨沟的诗情画意,教师又处于指导者的位置了;在教学的总结阶段,教师声情并茂地介绍画面,将第四小节的内容铺垫在画面和语言中,第四小节的脱颖而出是教师用心诱导的结果。

  整堂课的教学中渗透着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的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朗读水平的提高,说话能力的训练等等,总而言之,以学生为本,不断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朗读中感悟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美丽。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安排了“快速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自然段的感悟中,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读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感受,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记忆。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与第三自然段类似。只是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被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给陶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对课文的感受深了,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就情不自禁了。

  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网络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节与学习工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的发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节课中,大部分多媒体的电教效果使用恰到好处,就是播放九寨风情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的时间来欣赏感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上,我尝试着与学生一起溶入了这大自然的奇丽之中,感觉自己的xxxx也被学生的真情感染,自觉而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了。在这广阔的精神空间里,同时以情xxxx,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儿童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学生智慧生成和真情流露的过程。在介绍书中提到的四种珍稀动物时,我问孩子:“认识它们吗?如果要你送给词给这些动物朋友做礼物,你最想把什么词送给谁?”指导孩子读完这四种小动物之后,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如果我们继续向纵深处行进,在林深叶茂处,你还可能会看到哪些动物?能不能仿照书中的句子说说它们?”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资料,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看见一只天鹅正在湖面上欢快地嬉戏玩耍。”“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白唇鹿正在草地上悠闲地散着步。”“也许一抬头,你会看见一只淘气的猕猴正在寻找食物呢!”……太多的也许……

  在我抛下一个问题之后,学生的反应是那样的强烈而富有个性,他们争相说着自己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可爱而又真实。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九寨沟》教学反思4

  九寨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因为九寨沟本身景色优美,所以文章的语言也很美。对于这样的课文进行教学,主要应该是让学生欣赏语言的美丽,而感受语言的华美是必须建立在对内容的感受之上,而不能仅仅通过理解语言来达到的。

  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

  九寨沟对于小学生,包括大部分教师而言,是陌生而神秘的。为此我首先通过网络搜寻到大量的关于九寨沟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作为教师的我,虽然没到过九寨沟,但通过上网,我对九寨沟景色的几大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说,即使我亲身去九寨沟,可能也不一定能了解到这么多。

  第二,我把搜集到的相关素材集中到一个教师的主机上,利用网络教室,让学生自由感受,全面了解九寨沟的风土人情,特别是美丽的风景。我还给学生放映了一张VCD,里面介绍了九寨沟的情况。通过这样的了解,学生对九寨沟的了解就更加深刻,为理解课文,感受语文的语言美打下了基础。

  第三,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了一些相关图片,做成简单实用的PPT文档。当学生学习一段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课文,根据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然后适时出示图片,使学生对大自然的杰作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课外延伸。在学习课文以后,学生对九寨沟产生了更多的想了解的欲望。我就让学生自己去上网了解九寨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祖山河的美丽。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由于学生课前课后的了解比较多,再加上课件的适时呈现,恰当运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因此,我体会到,像这类写景的文章,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而单纯的讲解又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九寨沟》教学反思5

  《九寨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它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教学这种文章,以往我会觉得没信心,但是如今不同了,因为四年纪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语言的积累上也变得丰富具有个性了。他们易于打开思维,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可以朗读、可以歌唱、可以绘画、可以介绍…………

  此文的第三自然是个难点,教学这一自然段,我选择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为主,遇到困难一起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主要教给学生抓句子、谈感悟的方法畅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只是在其中适时点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朗读的注重与贯穿是了解学生感受情况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学生个人读、女生读、男生读、喜欢某个景点的齐读、分角色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颂,将“读”推向了高潮,很好地表现了美文。

《九寨沟》教学反思6

  《九寨沟》一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介绍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我国四川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九寨沟瑰丽奇妙的自然景观。课文篇幅并不长,分为五个自然段。前两节简单地交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这一名称的来历,第三和第四两个自然段,作者如数家珍般的描绘了九寨沟奇特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回味总结与前文遥相呼应。可见,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优美,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

  那么依据中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本课教学我制定了以下几项教学目标。

  第一是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优美的词句。

  第三,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良好阅读习惯。第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那么前三项呢属于知识和技能目标,后一项则是情感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三维课程目标,本课教学我用三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学会本课生字词,文从字顺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大意并学习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着重学习课文的第三和第四两个自然段。在品词赏句中感受九寨沟自然风光的奇丽以及使学生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当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情感。第三课时就是在学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作做一些课后拓展练习,对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训练。

  为了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品读感悟、启发点拔等教学方法。从而诱导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思考与表达等方法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大家也都看到了,课一开始,在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之后,我就利用多媒体网络播放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跨越时空身临其境般地领略到了九寨沟迷人的自然风光。我想,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兴趣秧然地投入到对文本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另外,《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积累和发展语言。而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又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理解能力。

  因此,依据课标要求以及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在本课时教学中,除了所上所说的创设教学情境之外,我主要采用了以读感悟、以读促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品词赏句中积累和发展语言,培养语感。

  比如对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逐句让学生反复读,目的就是要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感悟,以读促思,并刻意追求达到熟读成诵的这样一种教学境界,这样一种教学效果。

  另外,我们都知道,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刻意引导学生要懂得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比如学习第一个句子。学生读了之后体会到了雪峰的特点是又多又高,我就让学生找出表现这一特点的词语。即一座座表示雪峰很多,插入云宵说明它很高,第二个是描写湖泊的句子,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个特殊的比喻,彩带般的沟谷,学生可能会把本体和喻体混淆,因为用了一个般字就把喻体置前,把喻体放到本体前面去了,对学生来说像这样的比喻句是第一次出现的,可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比喻句。学生可能不好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我又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个般字该作何解释,作者为什么把沟谷比作了彩带呢。

  可以说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是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而且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还注重了对朗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比如对第一个句子的朗读指导,我是这样启发引导学生的:“要读出雪峰的特点,那读的时候应该把哪些词稍微读得重一些呢?”第二次再读的时候我又提高了要求,要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画面。这样的引导,目的就是既要达到以读促思,又要达到以读表情、以读传情。

  而在学习有关瀑布的句子当中,有好几个词学生理解是有难度的。比如“高低错落”、“白练腾空”等词语,它是第一次出现的,应该说这几个四字词比较抽象,所以在这里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懂词意,否则学生将难以理解文本所描绘的画面。当然了,虽然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当中,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这方面的学习指导,但是在这里我们不能把它也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与学文全盘剥离,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把瀑布的美和它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此外,让学生划出好词好句,并要求课后抄到笔记本上,读读背背,目的就是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服务,刻意达到积累与运用的目的。

  而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时候可以说我几乎是放手给学生了,让学生通过分色读和齐读等形式来进行学习,所以说也是以读为本,让学生读了之后能够简要地说出这四种珍稀动物的特点就可以了,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了。因为这段课文简洁流畅、通俗易懂,我认为老师没有必要做过多的讲解和渲染,因为从字里行间,作者已经把这些动物的灵性,把它们机灵、可爱的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此刻,读了之后大家的感受肯定是相同的两个字——惊喜。另外,对这两个段落教学的不平均用力也体现了语文教学扶放结合的特点。

  再一个,语文教学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统一,那么在这节课当中,我认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宣陶,我想应该让学生通过读来达到自我感悟比硬生生地塞加给学生要强得多,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这样一种教学效果。

  总之,对这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感受九寨沟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这一美好情感。同时,通过品词赏句,在培养学生读书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积累和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目的。

  不足之处:

  第一,本课教学中对一些知识点的传授还是讲得不透彻,学生学得并不是很扎实,有点走过场的感觉。比如说像“镶嵌”、“色彩斑谰”等词语,虽然学生在三年级所学的《西湖》一课当中已经出现过了,但是他们是不是真的就已经完全掌握了呢?而如果做到面面俱到了,是不是又给人过去那样一言堂的感觉呢?第二,朗读指导不到位。我觉得对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这样一种朗读技巧缺乏到位的示范和指导,我想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已。我们常跟学生说要读得有感情,要做到抑扬顿挫,但哪里该扬哪里该顿,恐怕我自己也讲不清楚。第三,对一些句子的修辞手法,我在这节课当中是提到了不少,在这里是不是拔高了要求,因为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第四,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九寨沟》教学反思7

  《九寨沟》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册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本教案是第二课时,在这节课中我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一位伟人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自主探究的源头。设计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造成认知的冲突,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在开课时,教师让学生回忆“九寨沟名字的来历及你认为九寨沟怎么样?”调动学生以有的知识积累进行质疑“此时,你的头脑中会有什么样的疑问?”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就调动了。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质疑的能力,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确定学习的目标,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在合作、探究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生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说:“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语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3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出示阅读提示:“

  a读3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观,用笔圈出来。

  b找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读一读。

  c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在书上作记号。”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找——想——读——讲。而4自然段的结构和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习4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就会把前面学到的方法迁移到4自然段的学习中来,根据自学阅读提示:“

  A、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用笔划出来。

  B、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读一读,并划出表示它主要特点的词语。

  C、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了学法指导,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第三、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在这节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节课的主要特点。3自然段在小组内合作探究,4自然段学生自学。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到了主人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欲望。“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总是不全面的。而教师的点拨、指导常能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自主顿悟,并且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比如发挥想象、理解的方法等,在情绪低落时调动,在迷茫时导方向。因此在3自然段学习时出示了阅读提示,3自然段交流后小结了学习的方法;学习4自然段时出示了自学阅读提示,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学生交流时遇到了障碍,教师进行示范如“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教师提问“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雪峰的什么特点?”这样学生就知道该如何进行交流了。在体会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的时候,教师进行了点拨“省略号前面半句和上文是什么关系?后半句和上文什么地方有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效果就能迅速的提高。他们今后在自主学习中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另外,因学而定教学内容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交流3、4自然段的感受时,学生说到哪一处,教师就引导大家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说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在具体教学时教学顺序根据学生的交流而定。第四、在朗读中感悟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美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也是苏教版的特色,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安排了“快速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自然段的感悟中,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中间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动一动,然后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接着让学生站起来齐读该段,整体感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记忆。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与第三自然段类似。只是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被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给陶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对课文的感受深了,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就情不自禁了。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对于学生的自主感悟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但这节课中学生交流的人范围较窄,朗读的时间虽然不少,但还不够。学习是为了运用,在最后一个环节活用、内化语言的活动“小导游活动”没有得到体现。

《九寨沟》教学反思8

  《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而美妙的自然景观。为了让学生受到美德的熏陶,我采取了多种的促读方法,让学生读中感悟,入境会文。

  首先,我以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以抒情优美的乐曲范读了课文第三小节。让学生做个舒服的听者,逐渐进入到美妙的情景中。趁热打铁,让学生自读该节。

  再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中间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动一动,然后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

  接着让学生站起来读一读,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齐读该段,整体感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记忆。第四小节的学习方法与第三小节类似。只是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语言能力锻炼。结合本节课教学,下面谈谈其主要特点:

  1、以朗读为主学习全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也是苏教版的特色,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安排了“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课文中有许多美好的词句,让学生读读背背,有助于他们进行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安排小导游的解说,充分地盘活课文的语言,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质疑问难。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领会意蕴,这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好办法。

  4、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效益。

  九寨沟的美丽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学生直接通过图片、录像等来欣赏、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九寨沟》教学反思9

  九寨沟素有“人间仙境”的美称,景物华美奇秀。本文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了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是一篇美文。

  本文教学时,透过文字这个载体来体会九寨沟美丽的风景,课文中的风景美,是这篇课文显现的一个教学目标,但与此同时更要注重文字美。既要让学生通过感悟优美的文字领略九寨沟仙境般的美景,也要把领略九寨沟的美景融入到对优美文字的深刻感悟之中。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找到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说说景物的美。例如雪峰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找到描写景物的句子,读句子。再让学生说说从句子中的哪些词上感受到了雪峰的美,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插入云霄”、“银光闪闪”等,想象雪峰的形象。让学生感受文字中所体现出来的高、美,在此基础上美美地读词语,再来读好句子。最后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运用多媒体展示雪峰的图片,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课文文字所描绘的景物。指导朗读,将雪峰的“插入云霄”,“银光闪烁”更好得体现出来。学生在此过程中从文字中感受景物之美,又从景物回到文字,感受文字之妙。再体会湖泊的色彩美时,则抓住“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两个词语,从而进一步认识什么叫做“五花海”、“五彩瓷”。而瀑布的美,则紧紧抓住“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来体会瀑布那蔚为壮观的景致。对于森林一部分的教学,我则拓展延伸,出示图片,先让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眼中的森林,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也是,教学时抓住四种动物的特点词语,体态粗壮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你知道还会有什么样的动物出现呢,自己写下去。顺着我的思维,学生又说出了五彩缤纷的孔雀,凶猛无比的老虎等,尽管不一定正确,但是说明他们也开始思考运用恰当的文字来形容自己想要描述的动物,体会文字的准确性。

  把绚丽多彩的语言溶入美丽的景观,用精准的文字来形容九寨沟的异兽珍禽,让学生在一次一次不同要求不断提升的朗读中感悟自然的美,感受文字的妙,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九寨沟》教学反思10

  《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于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九寨沟,对九寨沟缺乏感性认识,而且四年级学生对写景的文章也不是特别感兴趣,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通过多方搜集资料,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优美的画面、精彩的录像与九寨沟进行亲密接触,弥补学生没去过九寨沟的不足。

  当九寨沟如诗如画的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由衷地发出了一声一声惊叹,从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让学生初步感知九寨沟之美,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感悟,集体交流:课文描写了九寨沟的那些方面?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见解感受,分享“收获”的快乐。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重点介绍了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这些景物各有特点,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景物不同的美,光靠读书上的语句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我先让学生自由游览,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用笔做上记号。学生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了,我便让学生起来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分别有什么特点。因为每个学生所看到的不同,因此说的顺序当然也就不会和书上的一样。于是我就跟着学生的思路,学生说到哪种景物,我就用电脑出示该景物的图片,显示书上的相关文字来学习。这样就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书上的描写来学习,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异常活跃。

  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展示感人的情景,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尽情想象:这些瀑布像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深刻蕴涵。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描写珍禽异兽的第4小节,请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描写这些动物的语句,把这些生动的语句积累下来,并且,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拓展,以说代读,以导游的身份作介绍。要求学生能抓住这些动物的特点,并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将积累下来的语句进行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去研究的地方, 如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学生能力的估计,课堂时间的分配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

《九寨沟》教学反思11

  分析课文:

  本文我确定两个重点,一是九寨沟的水。二是九寨沟的动物。也是课文中详写的段落。水我将抓住湖水和瀑布的不同形态,以及最引人关注的色和气势来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动物,我将抓住动物的种类多,特点不一样,以及作者在写这些动物的时候的用语,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指导学生写作。

  方法:

  一、整体把握。

  开课初读后,请学生说说,九寨沟什么最吸引你?

  学生很快的说出水、雪峰、动物。

  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出示四个词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这就是九寨沟最吸引你们的地方,也是九寨沟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

  在中国旅游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神奇的水是它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它的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出示图片,请去过九寨沟的同学介绍一下他看到的水。作者有是怎么将九寨沟神奇的水介绍给我们的呢?

  二、精读感悟

  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三段。用几个什么词来形容你听到的,读到的,看到的九寨沟的水呢?可以用书上的词。

  学生很快说出了“清澈见底、五彩缤纷、高低错落、谓为壮观……”我们在看看这些词语,总结出,湖泊是从色彩上吸引人的,而瀑布是气势上吸引人的。请学生自由读出湖泊色彩的美,怎么美就怎么读。请学生读,其余学生听,共同评议,比赛读。瀑布的句子请男生读,要求读出瀑布的气势。评议后全班读。

  接着整体读第三段,读前提醒:将你体会的美的不同读出来。

  教师过渡:水滋养着山,山青翠欲滴,山上有许多动物,也是饮用这水长大的。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九寨沟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并画出动物的名称。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写的九寨沟哪种动物,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金丝猴体态粗壮

  熊猫憨态可掬

  羚羊善于奔跑

  小熊猫 行动敏捷

  教师提出九寨沟还有小松鼠、山鸡……动物,你能用什么词来一一形容它们呢?

  学生开始畅所欲言,教师将不可能出现在九寨沟的动物点出来,由此扩展到其他地域的动物的形容。请学生围绕着他用的词,用一句话来介绍一种动物。

  然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将他们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朗读。

  三、弱化一二段,疑问带过。

  九寨沟这样迷人,你们想去吗?可是它在什么地方?我们怎样才能去呢?请你们做个小导游,介绍给我听听吧。

  四、观看《神奇的九寨》音乐碟,整体感知全文。教师在一旁提点文中用的词语。

  思索:本文很美,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上,我们不要只是想教给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而是教给学生课文是怎么将这样美的景观写出来的。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紧紧把握这一点展开教学。

《九寨沟》教学反思12

  《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快速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九寨沟的自然风光这部分,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点;然后抓住自己喜欢的景观进行品读,体会语言文字之美;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进行展示朗读,再现语言文字之美;在个性朗读中,升华语言文字之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最后,多数孩子已经熟读成诵,奇绝美妙的九寨风光便自然浮现在眼前。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文字之美也深深的扎根于孩子的心中。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与第三自然段类似。只是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被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给陶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对课文的感受深了,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就情不自禁了。

《九寨沟》教学反思13

  九寨沟素有“人间仙境”的美称,景物华美奇秀。本文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了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积累语言,富有韵律感,是一篇美文。

  我常在问自己:究竟我要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快乐的?自由的?有趣的?这都是我想给他们的。因此,这节课我想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知识,受到启迪。

  一、选择全文中心,落实训练点。

  《九寨沟》描写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对这些是比较陌生的。于是,在这堂语文课中就是要让学生读书,变着花样让学生读书,兴趣盎然地读,卓有成效地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读好。

  整篇课文两大板块中,描写自然风光的第3小节,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看着画面读,在朗读中体验九寨沟如诗如画的风光,并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朗读不仅成为教学的手段,而且成为教学的目标。

  另外,描写珍禽异兽的第4小节,则另辟蹊径,请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描写这些动物的语句,把这些生动的语句积累下来,并且,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拓展,以说代读,将积累下来的语句进行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总之,以说代读,丰富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学扎实。

  二、启迪智慧,授以渔。

  在学习3自然段的时候,由教师带领同学们学习。出示阅读提示:“A、读3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观,用笔圈出来。B、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边读边想象。C、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然后读,最后欣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找——想——读——看。欣赏九寨风光视频更加深了学生对九寨这个人间天堂的向往。4自然段的结构和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习4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学阅读提示:

  A、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用笔划出来。

  B、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读一读,边看图片边说出自己的感受。

  C、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

  三、课堂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前提,又以给师生准确的定位为根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

  在整堂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读题的过程中质疑问难,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内容读读背背,诸如此类,此时此刻的教师是引导者;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教师是一个辅导者;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读出九寨沟的诗情画意,教师又处于指导者的位置了;在教学的总结阶段,教师声情并茂地介绍画面,将第四小节的内容铺垫在画面和语言中,第四小节的脱颖而出是教师用心诱导的结果。

  整堂课的教学中渗透着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的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朗读水平的提高,说话能力的训练等等,总而言之,以学生为本,不断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九寨沟》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展现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情不自禁地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在灵幻的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九寨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通过多方搜集资料,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优美的画面、精彩的录像与九寨沟进行亲密接触,犹如身临其境。

  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所以阅读教学就要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增加大脑中的表象储备,以发展形象思维,最终培养创造性思维。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展示感人的情景,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尽情想象:这些瀑布像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深刻蕴涵。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但是实际上课下来,效果并不好,尤其是对第三节的品读,学生没有按我所预设的说,说的也很不到位,谈论中,认为应把复习中的词语提供出来,让学生根据词语、画面,进行创造性地描述,这样才是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

《九寨沟》教学反思14

  《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文章抓住事物的特点,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和异兽珍禽。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教学时,我先利用学案上设计的练习,指导学生默读自学,圈画描写景物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说说描写了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的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听。再体会湖泊的色彩美时,则抓住“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两个词语,从而进一步认识什么叫做“五花海”、“五彩池”。而瀑布的美,则紧紧抓住“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来体会瀑布那蔚为壮观的景象。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也是,教学时抓住描写四种动物特点的词语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态粗壮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你喜欢这些动物吗?请同学们用高兴,惊喜的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你知道在这么美妙的境界里还会有什么样的动物出现呢?自己写下去。顺着我的指点,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你看,孩子们又说出了许多自己喜爱动物的特点。如:顽皮淘气的小猴,机灵小巧的松鼠,五彩缤纷的孔雀,凶猛无比的老虎,美丽可爱的蝴蝶等等,尽管不一定正确,但是说明孩子们也开始思考运用恰当的文字来形容自己想要描述的动物,孩子们开始学着体会文字的准确性了。

  把绚丽多彩的语言溶入美丽的景观,把可见的事物,美丽的景观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在一次一次不同的要求下,不断提升的朗读中,感悟自然的美,感受文字的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我教学追求的目标。

《九寨沟》教学反思15

  学期伊始,我校就组织语文教师开展了“生命课堂”的系列校本教研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大比武。尽管我是教育战线的一名新兵,但是本着参与、锻炼的目的,我也报名参赛了,但由于时间仓促,经验少,自我感觉不理想,但授后收获颇丰。

  我授课的内容是三年级语文教材下册《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教学时,不仅让学生通过图片领略九寨沟的神奇,还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从语言文字中感悟九寨沟的迷人风光。

  我首先以欣赏九寨沟的迷人风光导入,一幅幅佳景荟萃、不见纤尘而又自然纯净的自然风光,引得学生的欣赏兴趣非常高涨,但对于后面的提问,学生就显得沉闷了。我认为一部分因素是听课气氛学生不适应,一部分是因为课件制作时,出示文字的声音不当,耽误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激情冷却,产生一种压抑感,放不开胆量举手回答问题,显得内容不够紧凑。在课后的学生日记中,我了解到他们当时确实心里有话想说,却力不从心,这也是我的一个细节的失误。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用书上的话自己介绍一处景色,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太合适。因为之前朗读的环节进行的很少,所以在此处让学生自己脱离课本有点难度,如果改为“从课本当中找到你喜欢的景色,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大家听”效果应该更好,既能练习朗读加强对课文的感悟,又能强化记忆。与此类似,在指导朗读词语积累部分时,将原来的单纯朗读词语,变成朗读课文中与这些词语对应的句子或段落就更好了。

  另外,在知识的安排上有欠妥当,对词语的积累应放在第二课时比较好。而第一课时,最主要的是朗读,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景色优美,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这一教学手段需要加强练习,而且形式多样。

  再者,这节课的成功之笔在于导入,将学生领入种种想象的境界。然后录像展示,非常形象,对于从未见过的欣赏者能产生新鲜感,以至产生兴趣。

  叶圣陶曾说过:“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语文的学习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应该是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九寨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鸟语》教学反思

2.咬文嚼字教学反思

3.《论语》教学反思

4.《秋天》教学反思

5.《背影》教学反思

6.《散步》教学反思

7.《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8.《春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