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教学反思

时间:2021-06-16 15:37: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鸟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鸟语》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鸟语》教学反思

《鸟语》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结构清晰。

  在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但是,由于时间和铺垫不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第二课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句中的终日忙碌、飞行整齐、搏击风雨去掉行不行?”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为什么不行?我追问到。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学生的回答丰富而富有创意:“从捉虫能手乌鸦那里,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夜里忙碌的猫头鹰那里,我学到了保护庄稼的重要性。”“从为树治病的啄木鸟那里,我认识到了助人的快乐。”“从海面的清洁师海鸥那里,我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从努力起飞的雏鹰那里,我学到了不怕失败的精神。”“从拼命保护孩子的母鸡那里,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从‘叽叽喳喳’正在练声的百灵那里,我学到了勤学苦练的精神。“从行动迅速的翠鸟那里,我了解到做事的态度。”“从善于捉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懂得了‘爱护树木,人人有责’。”

  教学中,我紧扣住主线——“朋友”,文中小作者和鸟儿成了朋友,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在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为主线展开学习。

《鸟语》教学反思2

  《鸟语》一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农村孩子通过看鸟姿,听鸟鸣,悟鸟语,同鸟儿建立了深厚感情。他与鸟儿成为了“知音”,在鸟语中编织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并从鸟儿那里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阅读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感受作者与鸟儿和谐相处的情感,培养他们爱鸟、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各种鸟叫声和屏幕上逐渐出现的的鸟儿图像引入,听着鸟儿清脆悦耳、婉转动听的叫声,看着鸟儿在草地上、山谷中、树林间盘旋的姿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质疑是本学期教学的重点,鼓励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要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难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交流时,我表扬了那些提出有思考价值问题的学生,告诉他们会读、会思考,才是会学习的表现。我想:长久地进行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必将得以提高。同时,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也将随着学生的提问有所提高,这就是“教学相长”啊!

  课文的4~7小节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与鸟儿之间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合作“编织”自己与其他鸟儿的故事,以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共3页,当前第1页123

  课后我让学生进行了小练笔,根据“我”与布谷鸟对话的部分,仿写“我”与鸟儿的对话。要求用上不同的对话形式先写对话,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受到的启发。学生根据乌鸦反哺的故事、根据世博会的环保理念、根据白头翁的一头“白发”、根据鸟儿受伤的翅膀……他们有感而发,写得挺不错。

  只是,虽然要求学生用上不同的对话形式,并且注意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仍有部分学生仅写了对话,这一训练确实有难度,平时阅读量少、上课不太专心的孩子是挺难做到的。对于这些学生,除了加强练习,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多阅读,并且养成边阅读边圈划的习惯,让他们慢慢感悟。

《鸟语》教学反思3

  《鸟语》这一课,孩子们是喜欢的,因为他们阅读后就会自动发现这篇文章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公治长是通晓鸟语的专家,明白“人有人言,鸟有鸟语”;能很快找到警醒自己的那最有价值的语言:“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抨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还能与作者一起享受“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于是,我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拉近,跟它们交谈。”……

  这篇文章比较长,怎么引导学生学完这一课有着更大的收获呢?我反复读这篇文章,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予学生一种研究。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的确成了研究“鸟语”的专家。写这篇文章,作者把爷爷说的故事拿来了(关于公冶长懂得鸟语的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课文只是讲了一点,公冶长也是一个名人,是孔子的女婿,他其实在故事中的角色是个不守信的人,我们可以把故事讲完),作者与布谷鸟接近了(课文写的非常详细),作者还用了“据说”一词,即收集了报喜鸟——喜鹊的语言,最后还有画眉、苏莺、百灵、燕子、大雁、苍鹰……我们把这些信息集中在一起,与学生共同讨论,便可以得出:我们要认识某一事物,要想成为专家,不去多角度的收集信息,不陶醉于其中,不去思考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好处,那肯定不能成功。也就是说,这一课其实给四年级学生一个成功公式。“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等于什么?答案不就是作者的研究获得的资料及自己想法吗?

  研究蚂蚁,我们会从蚂蚁中得到启发,研究一棵树,我们也能发现到许多东西。可以这么说,任何研究,对于个体来说,都会有着收获。研究鸟语,收获到什么?“大肥羊”、听趣事、快意、不敢疏忽怠慢、说不出的高兴、盼着喜事降临、希望和安慰、增添乐趣、勤劳的可贵、纪律的重要、勇敢顽强的精神……想想文中这些收获,不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吗?利用“鸟语”引领学生研究吧!因为任何一个真正的研究者,最终都会有双丰收。

  也许有人说,这样教学是不是脱离了语文的本意?我个人认为,这样教学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建立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之中,也就是说,学生如果不能走进文本,不能熟悉文本,合上文本,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说、去写,上面的教学是不好进行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考虑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我想这一课学完之后,学生剩下的应该是“研究”,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过去,我听过几位老师上这节课,他们的教学大都集中于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上,其实这是一种思想的接受性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探究性教学,当然也有老师把精力放在写布谷鸟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写的非常具体,对引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有一定的好处,其实学生进行“研究”了,写文章就更容易做到具体。另外,从数张考试卷上可以看出,好多命题者把倒数第二段命为根据课文填空题型,也许这种命题没有什么错,但这却误导了许多老师把重点放在此处,如果命题者不这么命题,从“研究”的角度来命题,我想老师一定会从“研究”的角度来思考。

《鸟语》教学反思4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抓住这篇文章突出的两个方面的特点:

  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三幅十分清晰的鸟语景象,红喙鸟的缠绵,云雀的清脆,鹧鸪的飘渺。并且其中蕴含了三种不同而又相互依存的情感对自由的向往,对儿时快乐时光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宁静淡泊、质朴境界的追求。

  在设计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有几点:

  1、 培养学生不脱离文本的阅读习惯。

  任何一篇文章,要想领悟其思想或者形成共鸣,必须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结合到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出题者不会脱离文本,同样答题时必须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不能想当然自由生造发挥。课文描绘了三幅鸟语景象,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接下来,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种鸟的声音特点分别是怎样的?”有同学可能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只是在粗略的看了一遍文章后就随口回答。这个时候千万要引导学生先找出文中描绘鸟的叫声的相关句子,然后再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总结。

  2、 养成学生安静思考的习惯。

  我曾经在卓刀泉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的课。讲的是一节阅读课,那是我见过的最安静有序的课堂,课堂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学生在安静的思考,而在思考之后精彩的发言仿佛宁静湖面上的层层涟漪,深深的触及了我的灵魂。那节课后我记住了一位评课老师这样的话“安静的环境更能沉淀有深度的思想”。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学会静下心来思考,而不是永远都浮在表面,做一个嘴巴快于思想的人。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蕴含在这三种鸟语景象中的分别是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希望他们在思考中体味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3、能让学生体会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并能够从中借 鉴到写作时关于选材和构思的一些方法。

  在课堂上我会借助板书清晰的向学生呈现一个课文的提纲,让他们明白文章怎样做到条理清晰。 第二、这篇文章语言的赏析。散文的语言很美,但是很抽象,而且初一的学生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所以老师需要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并且要由浅入深,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1、关于句子赏析,之前我跟学生归纳了这样一个口诀“句子赏析不用急,先把修辞来分析,比喻拟人和夸张,排比对偶和对比,行动副词不能忘,还有拟声和叠词,感情色彩有褒贬,语言清晰有条理。但是切忌泛泛谈,结合句子来分析。”这个口诀虽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是至少给了学生有章可循的方法,比较适合初一的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找句子,并且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赏析,在课本旁做批注。在思考的基础上,同桌间相互交流,全班性的交流,互相修改。

  2、优美的语言,除了文字的赏析,还需要在品读中细细体味。所以在句子赏析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的句子和段落。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理想构建,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主观客观的都有,我想先从我的角度做反思: 首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课后看教学视频,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没能够及时的引导。

  其次,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太少。老师还是掌控着课堂的话语权,一堂课下来该讲的问题我都讲了,但是学生能否掌握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三、打断了学生思考的连续性。可能是最学生的极度不放心,在问题提出后,本应该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老师却在这段时间里不停的插入提示语,影响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和方向,虽然目前收效并不明显,但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会努力实践,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和积累。

《鸟语》教学反思5

  《鸟语》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深深的人鸟情,我做了如下尝试:

  我在设计时主要以文中的一个感叹句“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为主线来设疑:“小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叹”。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布谷对话,感悟鸟语的催人奋进,与喜鹊对话,体会鸟语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再与群鸟对话,明白从鸟儿身上可以获得启示。最后,再反复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鸟的世界,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与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我抓住“疏忽、倍感亲切”两个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与布谷鸟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聊些什么,与喜鹊对话,让学生报喜,感受人鸟相望的情趣。此外,我又安排了“听鸟语,猜鸟音”这一环节,让孩子们也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做一做猜想,编一编故事。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 那里,我 ”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我又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破坏鸟儿的生存环境、捕鸟、杀鸟等现象,让学生来谈谈他们的看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将爱鸟之情转化为护鸟的实际行动,做保护鸟儿的“小卫士”。这时我再让学生写一写保护鸟儿的宣传语,让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升华了情感。但上完课,自己感觉还有很多遗憾:

  (1)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还不够到位。

  (2)朗读的指导还欠缺,对于一些句子,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但未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鸟语》教学反思6

  乍一看这篇课文,感觉不太好教,写的有点散了,如果不能创造一定的信息差去引领学生感知文本,那教学也就没有一定的张力了。

  在教学伊始,我就让学生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文中的哪些鸟?这个问题并不难,于是我让他们写出来,有不少同学写错了字,这也是意料之中的,这也说明我们的教学要扎实到位。

  然后我就让学生来说说,本文重点写了哪些鸟,让学生再次明白“详略得当”的习作方法。接着就让他们细细地品读“布谷鸟”部分,这部分的教学,我重点强调我与布谷鸟的对话,教学这一片断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学生分不清哪是我的话,哪是布谷鸟的话,后来经过一番朗读与争论,终于确定了“种田织布”“勤奋刻苦”是布谷鸟所说的,因为课文写的是我与布谷鸟对话,所以最先的语言“你做什么?”就应该是我问的。再者,布谷鸟的语言也不可能复杂,它只会叫“布谷,布谷”,正好与“种田织布”“勤奋刻苦”与相接近的。一开始自己也有点疑惑,后来就是因为想到了这两点也坚信的。这些都是可以从文本中读懂的,所以再一次让学生明白一切的答案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去解决。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还重点让学生品读了布谷鸟给我的帮助,让学生把这句能熟读成诵,接着我反复地说那催人奋进的“布谷,布谷”叫声,就是在说“快快开工”“勤奋刻苦”……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鸟给我带来到启示,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让学生已深深地喜欢上了鸟。

  另外,在教学中,对一些特别重要,对学生特别有启发的语言片断,我都实实在在地引领学生反复品读,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再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让这些语言片断给他们真正的启迪。

《鸟语》教学反思7

  今天,我上《鸟语》这篇课文,上课前备课时,我还很困惑,怎么让孩子们知道鸟语是怎么回事?上课了,孩子们知道了鸟语就是鸟的叫声,我突然想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会吹口哨,于是我叫那几个懂吹口哨的男孩上讲台来,我提示让他们吹“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结果有两个孩子吹得特别好,全班同学都给他们热烈的掌声。于是我叫这两个男孩一个扮演课文里的“我”,一个扮演“布谷鸟”,一吹一答,还真是惟妙惟肖!班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课堂上一下字活跃起来。我把其中一个吹得特别好的孩子叫出教室,我让他用口哨吹“同学们,认真听课;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叫全班同学猜他吹什么,同学们一下字激动起来,也很快猜出他吹的是什么。我问同学们:“孩子们,这节课你们快乐吗?为什么?”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想,从他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们很快乐。我说:“是啊,课文中的我也从鸟语中得到了快乐,他和鸟儿成了好朋友,课文有个词说明他和鸟儿成为好朋友的,你知道是哪个词吗?”孩子们很快找到是“知音”,“你能给它换个词吗?”“朋友,知己。”“为什么鸟儿成为我的知音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十一自然段。”孩子们有的说:“我从燕子那知道了勤劳。”有的说:“我从大雁那知道纪律的重要。”还有的说:“我从苍鹰那知道了勇敢快乐。”。。。。。。“是啊,我不仅从鸟儿那得到快乐,还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和鸟儿成了知己。”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孩子们放飞的心灵得到的升华,他们体会到了作者对鸟儿的爱、感激和对濒临灭绝的鸟儿的惋惜和希望所有的人都成为鸟儿好朋友的呼吁。快乐的“鸟语”,放飞了孩子们的心灵!

《鸟语》教学反思8

  我用我近20年的教学经验精心地准备了几个周后,终于录好了《鸟语花香》。短暂地轻松之后,我又反复地观看录相,长时间地沉浸其中,反复咀嚼,一点点寻找自己“精彩的”和“糟糕的”环节。

  精彩一:

  我最得意的是把花鸟画来自于生活的理念传达给了学生。因为在讲课之前,我详细了解了学生对于国画的掌握情况,发现国画在学生心目中只是临摹,临老师的临书上的,国画只存在于书本中,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而我的作画思想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展示一幅生活中野菊的照片,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哪里可以用点来画,这样等于对物写生;之后又把齐白石大师的荷花图与生活中荷花的照片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绝不是对生活的照搬,要高于生活。”;在课的最后,我又把这个理念延伸,把花鸟画在衣服上、陶瓷上、包上、挂历上,甚至美甲上的应用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追问学生: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花鸟画应用到生活的哪些方面?使学生明白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最终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精彩二:

  当我点击课件出现我自己非常喜欢的吴冠中大师的《春如线》后,没有想到学生们哗然一片,他们竟然不屑,认为这不是成品的作品,只是随意的关于点线的小练笔。说实话,当时,我的确有些慌,因为这完全出于我的意料之外,好在对于吴冠中我多少还是有些了解,我说:“吴冠中曾留学国外,他的画引入了外国人的思想,中西合璧造就了他的画与众不同。尽管这幅《春如线》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有点和线,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请大家再投入地看一看,你从中看到了什么?”几句话介绍了吴冠中作品的风格,也把学生带入了想象中,打破了学生心目中固有的国画概念,使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花鸟画也需要想象力,创作起来也可以这样随意轻松啊!直到交流展示作品的环节,当一位学生在介绍自己作品时说到:“这节课让我成了吴冠中大师的粉丝……”我是那样欣喜若狂。我也从下课后学生们纷纷要回自己的作品,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欣赏的举动中,看到了学生们不但喜欢上了吴冠中,更喜欢上了花鸟画。

  精彩三:

  我利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激趣导入本课,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一幅幅动起来的花鸟画中,引导学生说出它美在哪儿?一切是那样事半功倍:有学生说青蛙和叶子用墨来画很神奇,明明是黑色的,却让人感觉它是深绿色,品味出了中国画用墨的神韵;有学生说它不象现在的动画片那样色彩强烈,却有着诗一样的画面……真是不能小瞧学生的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

  糟糕一: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没有把花鸟画与平日里的水彩笔画进行对比,所以学生在创作时,有一个学生竟然似在生宣纸画水彩笔画:在给自己的花鸟画作品匀匀地涂一个底色,他不了解花鸟画“留白”的艺术;还有两个学生在生宣纸上反复涂描,结果作品撕了。虽然在评价环节中有学生点出来,并给了他们适当的建议,但仍弥补了我设计中的不足。

  糟糕二:

  在教学设计中,我忽视了小组合作的力量,我想如果把每位学生创作一小幅作品改换成一个组创作一张四尺作品,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在我寻问了几位同行的意见后,他们都认为合作完成一幅大作品更震撼,更大气!

  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我的反思仍在进行中,希望在这不断的反思中,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前行的脚步!

《鸟语》教学反思9

  《鸟语》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课文记述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上《鸟语》这一课,孩子们是喜欢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是我所注重的。

  要体会人鸟情,那就要体会什么叫好朋友。扣住主线——“朋友”文中小作者和鸟儿成了朋友,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在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为主线展开学习。好朋友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和布谷鸟对话时的无拘无束正是快乐的体现;好朋友是能催你上进的,勤劳的燕子,守纪的大雁,勇敢顽强的苍鹰它们正展示着自己所具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上课前我先将收集的百灵、喜鹊、布谷鸟的叫声配以图片一一放给学生听、看,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引出公冶长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为通晓鸟语的人。我觉得创设情境很重要。让学生处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与文本更接近。听鸟鸣,学生平时在这方面不注意,或者未曾思考过,如果此时我一味要求学生想象鸟的叫声,学生也许因无法想象而进入思维的低谷。此时借助多媒体设计一个活生生的场面,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情景中联系文本的语境想象鸟语,我想这一次是学生有意识地听,是听得最认真的一次。它把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了。接着,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共同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

  其间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我提问:那么,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这样的处理方式就会使仿写和想象融为一体,一举两得)学生的回答丰富而富有创意:从捉虫能手乌鸦那里,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夜里忙碌的猫头鹰那里,我学到了保护庄稼的重要性。从为树治病的啄木鸟那里,我认识到了助人的快乐。从海面的清洁师海鸥那里,我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从努力起飞的雏鹰那里,我学到了不怕失败的精神。从拼命保护孩子的母鸡那里,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从善于捉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懂得了爱护树木,人人有责。

《鸟语》教学反思10

  我上了《鸟语》这一课,我体会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处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学生才能读到点、悟到点。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进入鸟类王国,感受鸟儿无拘无束的谈话,学生在交流中成了鸟儿们中的一员,引起他们与鸟儿的共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在心灵萌动,语言的倾吐完全是“有感而发”。

  听鸟鸣,学生平时在这方面不注意,或者未曾思考过,如果此时我一味要求学生想象鸟的叫声,学生也许因无法想象而进入思维的低谷。此时借助多媒体设计一个活生生的场面,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唤醒,由鸟声到鸟语找到了知识的新的生长点。在情景中联系文本的语境想象鸟语,我想这一次是学生有意识地听,是听得最认真的一次。它把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了,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学《鸟语》一课还关注了文本意蕴的人文素材。较强地体现在想象说话训练中,那是阅读对话的延伸,是一种处于更高层次和更广阔视野中更自由的对话,体现了在人文精神的关怀下,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等能力整体协调的发展。在想象说话训练中有机结合人文教育,挖掘教材人文因素来渗透教育,让学生在感知形象中受教育;其次,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语言文字品味中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抓住文本内容重点词句来让学生体会、感悟人文内涵。从“勤劳刻苦”、“预报喜讯”、“声声催促”、“倍感亲切”等文字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思,透过蕴涵在文字里的丰富内涵,去触摸作者朴实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与鸟结为“知音”、爱鸟、护鸟,巧妙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直至内化,最后指导学生的自觉行动。

《鸟语》教学反思11

  《鸟语》这堂课富有童趣,课堂上充满着欢声笑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它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教师应创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提高言语能力。这篇课文就有一些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我在课堂上牢牢扣住这些点,培养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主要是以下两个练习:

  1.我最喜欢( )的叫声了,( ),那不是分明在说:( )

  2.从( )的( )那里,我学到了( )

  一开始,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三个排比句,培养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思考并内化语言,找出规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信手拈来课文前半部分中学到的“布谷鸟”,让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提示,将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融为一体;最后通过拓展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踊跃发言,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这样的练习把实实在在的语言学习置于充满童真童趣的情境中,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深化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丰富了语言的积累,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鸟语》教学反思12

  教学这一课,我抓住的是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你瞧,作者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矫健的身姿,爱听鸟儿的歌声和软语。

  作者不爱鸟儿就不会听爷爷讲鸟儿的故事。

  作者不爱鸟儿就不会深情地发出:“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

  作者不爱鸟儿就不会与鸟儿结为好友,就不会试探着接近鸟儿,试探不仅是鸟儿怕“我”,更主要的是作者怕惊吓鸟儿,是出自对鸟儿深深的爱意。

  再看后面,如果不爱鸟就不会与布谷鸟聊天,就不会让我们看到两个好朋友的亲密无间,作者就不会感受到布谷鸟的款款深情,作者对待学习也许就会疏忽怠慢。

  作者不喜欢鸟儿就不会感受到喜鹊的倍感亲切,就不会感到生活的乐趣。

  作者不喜爱鸟儿就不会以“知音”自居,就不会对鸟语进行猜想,就不会与鸟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如果作者不爱鸟儿,就不会和它们成为好朋友,鸟儿给予了作者快意,作者对它们充满爱意,这就是好朋友。

  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运用了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在和________的交谈中,我懂得了___________。”或“在和_______的交谈中,我学到了______。”让学生对课文有大概了解。这一句式也为之后的想象说话打下了基础。之后我再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和孩子们与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我抽出“无拘无束、倍感亲切”两个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与布谷鸟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并表演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聊些什么。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鸟语》教学反思13

  苏教版小语四下《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爱鸟

  课开始,我借助多媒体播放“百鸟争鸣”的场面,以此把学生领进鸟儿的世界,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学生怎能无动于衷。于是,他们也像鸟儿一样情不自禁地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此时的情绪表达是他们的主观所需,于是感叹句、反问句等表达强烈感情的话语此起彼伏:“多么可爱的鸟儿呀!”“怎么会有这么多鸟儿呢?”“太壮观了!”“鸟儿的鸣叫怎么这么好听?”由此可见,鸟儿的形象美已把学生心中的“爱鸟情”激活。

  二、引发对话——知鸟

  在学生对鸟儿已有“好感”的基础上,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公冶长的故事,使鸟儿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此时也成为孩子们的心声。“鸟儿”真能表白?我们能否听懂?他们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走进文本。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此时,把课文读通、感知课文内容便是“触及精神需要”,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进行自主、有效的对话。

  三、启发性灵——懂鸟

  高万同老师说:小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天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感受和想法,虽然他们说不清,但一心想表现,教师要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与鸟儿动听的交谈感染着他们,由动听到动心,他们也想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于是,我再次播放百鸟争鸣的音响请学生欣赏,并创设让他们表现的空间,即:听后可把自己的收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种“有我之境”中,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进他们曾经经历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们独特的心态聆听鸟语,并将他们的独特的感受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在文中搜索与“我”同感的句段,细细欣赏品味;有一位学生谈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这一句时说:“有一次,我考了双百分,放学的路上,喜鹊枝头叫,仿佛在说:‘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认为喜鹊真能给我们带来喜讯。”说完,他动情地朗读了第10自然段;有的迫不及待地寻找恰当的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述:鸽子“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读点书,多读点书”,白头翁在告诉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学生说,上次我过生日,同学们为我唱了这样一首歌“小斑鸠对我说:‘咕咕’,幸福,‘咕咕咕咕’,真幸福。你可真幸福”,这次听鸟语,我仿佛又听到这首歌……孩子们尽情地渲染着,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教师适时点拨。

  四、情感延伸——护鸟

  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鸟能给人启迪、带来智慧和乐趣,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联系旧知,学生知道鸟儿是森林的护卫天使,是人类的朋友。你现在最想为鸟儿做点什么?孩子们有的写诗赞鸟,有的写护鸟标语,有的走出校园为鸟儿护窝搭巢……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既升华了情感又付诸了实践。

  爱鸟、知鸟、懂鸟、护鸟,将文本激活,将旧知激活,将孩子们的情感激活。声声鸟语都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体现着孩子们心中的爱鸟情。的柔弱无援,还可欣赏某些写法。以下为阅读的第三层面: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经受人文熏陶,提升心灵感悟。

《鸟语》教学反思14

尊敬的各位老师、专家:

  下午好,这是我第四次踏上这个地方,和前几次的心情相比,此时此刻,我心里首先想到的是感谢,感谢陆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和各位老师,同仁交流学习,也感谢在座的各位和我重温那段难忘的经历。

  下面我就谈谈参加这次优质课展评的一些感想。

  一、积极准备

  在题目公布之前,我对浙美版7—9年级的所有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教学思路的设计,同时也观摩了大量的优质课录像,加上自己10几年的教学经验,感觉自己内心也有了一些思路,但是在10月23日拿到课题之后,我还是蒙了,感觉这节课很难处理,这是一堂技法课,要上出新意,的确不是那么简单。

  二、多次磨课

  所以在定教学方案时,我也犹豫了很久,做了3个不同的方案,在我无法定夺的时候,是唐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指导。教案一遍遍的改,课件也随着相应的改,期间我也为自己的课堂进行了2次摄像,通过观看自己在课堂上的录像,再进行修改。综合权衡之后,决定上第一课时的水墨荷花。

  三、回顾课堂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聆听鸟鸣声,脱离常规的眼耳共同体验,引起学生的多方联想,发散思维,带着好奇感走进鸟语花香的水墨世界。

  新课的第一环节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国画的基本知识。

  第二环节的笔墨体验,首先是设计了一个叫一位学生来黑板上尝试的环节,让学生直接感受,为下面的技法知识讲解埋下伏笔。教师的示范,学生的体验同步进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生体验氛围。通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一张作品,了解学生对笔墨技法的理解掌握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安排,梯度式进行训练。

  第三环节的感受体验设计:以荷花为载体,运用写意的笔墨技法去临摹,学生体验作业的同时PPT循环播放一些写意花鸟的作品,配上朱自清《荷塘月色》描绘荷塘的文章朗诵和悠扬的古琴音乐,让学生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细细感受,慢慢体验。

  作业展示环节设计:是展示在一个已经设计好的长轴上,等学生作业展示后题上班级等字后是一幅“十里荷塘”的长卷,再次感受国画的用笔技巧和墨色变化。

  整堂课从鸟鸣声的聆听开始到落实知识,老师的示范到学生的练习,做到环环相扣,并适时地渗透进德育。无论是知识的落实、学生的练习都是梯式层层递进。

  四、存在差距

  经过半个月的磨课,试讲,我认为自己做的已经不错了,可11月8日的课堂,特别是听了在我之后的几堂课,让我看到了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使我寻找到了一些努力的方向。

  首先,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优质课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设计要新颖,抓住教学主线,环环相扣,处处都体现了一种独具匠心。特别是赵技锋的课,他抓住写意画的三个特点贯穿整堂课,把知识点很好的落到了实处,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中、欣赏中得到了感悟。

  其次,没有及时展示知识要点。优质课不是老师秀,要关注全体学生,要让学生感觉通过这节课真正学到了些什么。而回顾自己的教学课堂中,为了让学生能看的更清楚,了解的更明白,在示范的时候有意识的把身体朝一边倾斜,可是我还是忽略了一点,没有把要点明白的,有条理的展示在PPT上。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一点。

  通过参加这次的展评活动,使我学到了许多的东西,引发了我对自己教学的诸多反思。教海无涯,学海无涯,我会以此为起点,多反思、多学习。让我美术教学之路能更好的前行。谢谢大家!

《鸟语》教学反思15

  本文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一课时时,在学生读完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很多学生有自己的疑问:鸟语指的是什么?“我”是怎样与鸟儿说话交流的等等。我将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第一课时的目标主要是学习生字词与朗读课文,学生们掌握得较好。

  第二课时主要是抓住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本课的重点是第三自然段,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试着让学生明白:“我”是如何尝试着与鸟儿接近和“交谈”的。

【《鸟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咬文嚼字教学反思

2.《论语》教学反思

3.《秋天》教学反思

4.《散步》教学反思

5.反思《雷雨》教学

6.《背影》教学反思

7.《李时珍》教学反思

8.恐龙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