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
活动名称:我快乐
活动目标:1、能大胆地和别人进行交谈。
2、体验关心集体、帮助别人自己就会感到快乐的情感。
设计意图:在与我班孩子的共同生活中,我发现每次在整理收拾玩具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幼儿不那么积极,有时故意的躲避,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我快乐,通过引入幼儿进入情景,讲讲说说、分析讨论、采访等形式,让幼儿去感受关心集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活动准备:幻灯片、笔、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树叶,导入情景:
1、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碰到了谁?(小树叶)风儿把小树叶带到了这里,让它去找找谁是快乐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去吗?”
2、逐一出示后面的幻灯片,引出小树叶与他们的对话:
——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树叶碰到了谁?小树叶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小鸟说:“我每天给大家带去美妙的歌声,大家都很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小树叶找到了第一个快乐的小动物。我们再去看看。(依次引出小青蛙和小狗。)
——小树叶问青蛙:“小青蛙你快乐吗?”小青蛙说:“我每天帮大家捉害虫,我很快乐!”
——小树叶问小狗:“小狗你快乐吗?”小狗说:“我每天为主人看门,我很快乐!”
二、分析讨论,引起感情共鸣:
——小树叶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快乐吗?
它们为什么快乐呀?(依次类推小青蛙、小狗。)
原来它们做了许多帮助别人的事情,所以他们感到很快乐。
你们快乐吗?你们做了哪些快乐的事情啊?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春节中的大年。
2、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型进行讲述。
3、通过回忆过大年的喜庆情景和参与为过大年而做的准备活动,体会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1、挂图《欢欢喜喜过大年》
2、过大年情景录像(穿新衣、带新帽、放花炮、吃年夜饭、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等)3、几顶帽子,制作帽子所需要的材料与工具。
活动步骤
1、播放《喜洋洋》乐曲,告诉幼儿农历十二月三十是大年,快要到了。到处都喜气洋洋。
2、出示挂图,教师提示:大年快到了,图片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型表述图片所展示的情景。)3、播放录像《欢欢喜喜过大年》,引导幼儿回忆往年过大年时的情景,感受过大年的幸福欢乐。
(1); 观看录像;(2) 提问引导:
a. 过大年时人们的`打扮是怎样的?
b.过大年时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大人们在忙什么?
c. 过大年时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是什么?
4、制作帽子,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1) 出示帽子。
(2) 教师示范制作帽子。
(3)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张折帽子并进行自己设计简单的装饰。
5、放音乐《喜洋洋》,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帽子进行自由的舞蹈。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3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语言活动《老鼠娶新娘》。
一、教材分析根据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心理建构理论",大班幼儿正是对两性认识及对"结婚"这个社会概念的敏感期。在幼儿园经常有小朋友很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在街上看见新娘子了"、"老师,我的姑姑结婚了,我和妈妈去喝喜酒了呢!"、"老师,新娘子好漂亮!"看着孩子们对"新娘子"、"结婚"这么感兴趣,如何让正在兴奋点上的幼儿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及"结婚"的一些习俗和特点呢?我选择了《老鼠娶新娘》这个活动。
《老鼠娶新娘》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与我们以前听过的"老鼠嫁女"很相似,老鼠村长找女婿,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情节,不同的是最后老鼠村长的女儿嫁给了老鼠阿郎,以及老鼠阿朗娶新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机智、坚持不懈。故事画面具有浓郁的"中国风",蕴涵了很多中国的习俗。
二、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目标为:
1、体验童话故事书传达的浓浓的民俗情,探知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难点)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长处,真诚地欣赏同伴的长处。(重点)三、活动准备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物质准备主要是:图书ppt,太阳、云、风、墙、老鼠、猫的图片、绣球。汉字:照、遮、吹、挡、打洞、抓、扬长补短等。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看过结婚仪式、课前与幼儿讨论结婚的民俗风情和古今结婚时有趣的事情等。
四、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共同交流。要注意培养幼儿倾听习惯,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在活动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情境教学法、视听讲结合法、启发联想法、交流讨论法、领域渗透法等。激发孩子自由表达的兴趣和激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和表演欲望,在体验中提升思维和能力。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五、说学法根据大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学法有:多感官参与法、讨论谈话法、游戏表演法等。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与此同时,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让幼儿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六、说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1、欣赏唢呐演奏的喜庆音乐。
以民族音乐引入,在营造"中国风"的热烈气氛中让孩子初步感受中国的民风民俗。喜庆的音乐,孩子的心弦将被扣动,思维将被激活,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2、出示花轿图片,引发对故事的想象。
通过展现活动的主要情节"娶新娘",这件本属于成人世界的喜事,因为其所特有的喜庆、欢乐、甜蜜与神秘而令幼儿向往和憧憬,激起幼儿对接下来活动的热情。接着,通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介绍新娘想找怎样的新郎,从而交代清楚故事中的角色,使幼儿充满期待地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
(二)欣赏理解1、边欣赏幻灯片,边听故事。
幼儿由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来欣赏故事,通过看看、听听、讲讲帮助幼儿理解老鼠村长找女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故事内容,理解各事物之间有各自的长处。(难点的突破)2、理解事物之间的强弱关系。
由于幼儿已经对故事角色有所了解,这时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特点,感受事物的强弱关系。故事中所蕴涵的自然界事物强弱相辅的关系,为幼儿形成正确的对人、对己的认识观,提供了客观的认知基础,也有助于调适幼儿的失衡心理。
3、讨论:你有没有最强的地方。
首先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最强的长处,通过说说自己的"最强之处",突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对自己有信心,从而激起些许的自信情感。讨论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形成一个朋友圈,感受扬长补短的道理,完成活动的核心目标。
(三)游戏感受1、讲述故事结尾。
此环节回归故事,进一步感受婚庆的民风民俗。
2、游戏:抬花轿运用故事中抬花轿的情节开展运动与游戏,将已获得的认知用行动表现出来,它需要同伴之间步调一致的合作才能完成。此环节面向全体幼儿,使幼儿在过程中体验中国传统结婚抬花轿的民间风俗,在游戏中深切地感受抬轿子的乐趣。可以说,活动最后安排的游戏既紧扣本次活动目标又尊重了幼儿的学习特点。
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中继续玩"抬花轿"的游戏。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映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做到预设和生成的结合,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活动设计活动目标】
1、体验故事传达的浓浓的民俗情,探知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
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长处,真诚地欣赏同伴的长处。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图书ppt,太阳、云、风、墙、老鼠、猫的图片,绣球。汉字:照、遮、吹、挡、打洞、抓、扬长补短等。
2、经验准备:幼儿看过结婚仪式、课前与幼儿讨论结婚的民俗风情和古今结婚时有趣的事情。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唢呐演奏的喜庆音乐。
(1)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大家在干什么?
(2)今天在这段音乐下,会发生了什么事?
2、引发对故事的想象(出示花轿图片)。
(1)这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
(2)你们猜猜美叮当会选谁做自己最强的新郎?
(二)欣赏理解1、边欣赏幻灯片,边听故事。
2、理解事物之间的强弱关系。
(1)你们认为谁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
(2)尽管他们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可是,他们都有自己最强的地方,他们最强的地方分别是什么?(用汉字记录:照、遮、吹、挡、打洞、抓。)
3、讨论:你有没有最强的地方。
(1)鼓励幼儿自信地说出自己最强的地方。
(2)寻找"扬长补短"的朋友圈,你有什么地方不强?你想变得更强吗?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忙使自己变得更强。
(三)游戏感受
1、讲述故事结尾。
师:美叮当找不到世界上最强的新郎,怎么办?
2、游戏:抬花轿。
师:办喜事真开心,我们也来玩玩抬花轿的游戏吧!我来抛绣球,我要找步调一致的朋友圈为我抬花轿(师有意将乡球抛给步伐协调的朋友圈,师念童谣,朋友圈一起原地走步,师提示"看着朋友的脚步一起走",游戏可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继续玩《抬花轿》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有自我保护的本领,初步了解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会根据不规则的形状想象不同的动物,大胆讲述故事。
3、积极参加活动,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活动准备:
动物胸饰每人一个,大灰狼头饰一个、音乐(欢快的和大灰狼的)
活动过程:
一、以“小鹿斑比”为线索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鹿)小朋友看!谁来了?(小鹿)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斑比”,你们可以叫我斑比,今天小鹿斑比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一起听听?
播放PPT:有一天,小鹿斑比出来玩,突然,来了一只大灰狼,一下就扑了过来,斑比害怕极了,拼命的向森林里跑去……
二、鼓励幼儿根据图形(动物在哪里)大胆想象各种动物,并学习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画面一:小鹿和蜗牛。
1、教师:小鹿斑比拼命地跑啊跑,请你们猜一猜,在逃跑的路上,小鹿会遇到谁?(PPT出示图形:○)它遇到了一个圆圆身体的小动物,那它是谁呢?
2、幼儿猜测想象讲述,(小蜗牛,乌龟……)
3、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它是谁?(PPT图片蜗牛壳)幼儿说蜗牛
教师:原来是蜗牛,小鹿斑比遇到了小蜗牛说,播放PPT:“救救我吧,大灰狼在追我。”
4、教师:小蜗牛会帮助小鹿斑比吗?小蜗牛遇到危险会怎么做?
5、幼儿讲述,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6、教师:小蜗牛说:“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把头缩回到自己的壳里。这样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
7、教师:小鹿斑比会吗?(不会)于是小鹿斑比说:播放PPT:“不行不行,我没有你那样的壳,我还是继续跑吧!”
画面二:小鹿和蚯蚓
1、教师:小鹿斑比跑啊跑,又会遇到谁?(PPT出示图形:s),这是小动物的尾巴,那它是谁呢?
2、幼儿猜测想象讲述,(小蛇,蚯蚓……)
3、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它是谁?(PPT图片蚯蚓尾巴)幼儿说蚯蚓
教师:原来是蚯蚓,小鹿斑比遇到了小蚯蚓说:“救救我吧,大灰狼在追我。”蚯蚓说:“别急别急,我们来帮助你!”
4、教师:蚯蚓怎样来帮助小鹿斑比?
5、幼儿讲述,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6、播放PPT:蚯蚓说:“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挖个洞,钻到泥土里,这样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
7、教师:小鹿斑比会吗?(不会)小鹿斑比会怎么说?引导幼儿说:“不行不行,我不会挖洞,我还是继续跑吧!”
画面三:小鹿和黄鼠狼
1、教师:小鹿斑比跑啊跑,会遇到谁?(PPT出示图形:尾巴),这是小动物的尾巴,那它是谁呢?
2、幼儿猜测想象讲述,(小狗,小猫……)
3、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它是谁?(PPT图片黄鼠狼的尾巴)幼儿说黄鼠狼
教师:原来是黄鼠狼,小鹿斑比遇到了黄鼠狼说:“救救我吧,大灰狼在追我。”花狐狸说:“别急别急,我们来帮助你!”
4、教师:花狐狸怎样来帮助小鹿斑比?
5、幼儿讲述,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6、教师:黄鼠狼说:“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放个臭屁然后逃跑,这样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
7、教师:小鹿会放臭屁吗?那小鹿会怎么做?“不行不行,我不会放臭屁,我还是继续跑吧!”,
画面四:小鹿和刺猬
1、教师:小鹿斑比跑啊跑,会遇到谁?(PPT出示图形:椭圆),这是小动物的身体,那它是谁呢?
2、幼儿猜测想象讲述,(小狗,小猫……)
3、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它是谁?(PPT图片刺猬的身体)幼儿说刺猬
教师:原来是小刺猬,小鹿斑比遇到了黄鼠狼说:幼儿一起说“救救我吧,大灰狼在追我。”花狐狸说:“别急别急,我们来帮助你!”
4、教师:花狐狸怎样来帮助小鹿斑比?
5、幼儿讲述,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6、教师:黄鼠狼说:“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把身体卷起来刺竖起来,这样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
7、教师:小鹿有刺吗?小鹿斑比说“不行不行,我没有刺,我还是继续跑吧!”,
三、播放PPT前半部分至画面四,初步了解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1、教师:我们一起来再看看,小刺猬、小蜗牛他们是怎么样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吃掉的?
2、幼儿整体观看PPT,回答问题。
3、幼儿讲述,教师总结:保护色、装死、断肢、自卫等等
四、幼儿大胆猜测小鹿的逃生办法。
教师:小鹿最后会得救吗?它会想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1、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小鹿有很多办法,它快速的逃跑躲在树丛的'后面,它的鹿角就象树丛的树枝,大灰狼睁大眼睛怎么也找不到,最后灰溜溜的走了。
1、教师:小鹿斑比在朋友在帮助下得救了,它在危险的经历中学会了自我保护的办法,小鹿真的很勇敢!对吗?
五、游戏:《会保护自己的小动物》播放音乐
1、教师:今天是动物狂欢日,看!小动物们都出来玩,还有斑比呢!我们也一起去吧!如果有大灰狼来了,我们小动物们赶快保护好自己哦!
2、教师扮演大灰狼,幼儿做出相应的自我保护的方法。纠正个别不正确的方法。
六、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小动物玩得开心吗?大家都很很累了,小鹿斑比也想回家睡觉了,我们也回去吧!再见!斑比!·再见!客人老师!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5
大班语言活动《小水滴旅行记》,讲述的是小水滴从水——水蒸汽——水的变化过程。通过小水滴拟人化的旅行,使故事通俗易懂,变抽象的道理以形象化。通过设疑,幼儿猜测,教师解疑,一步一步充分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水滴旅行记》这个故事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小水滴从静态变成了能说会动幼儿喜爱的动态形象,叙述了小水滴从水——水蒸汽——水的变化过程,故事主题明确,通俗易懂,它既可以是一个故事,又可以改变成一个科学活动。
(二)目标定位
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我从能力、认知、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感受小水滴从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 能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3. 愿意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活动重难点
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语言发展比较好。本节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水的变化过程,难点是能够绘画并说出水滴的变化过程。
(四)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白纸每人一张、记号笔人手一支。
二、说教法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幼儿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本次活动运用的方法有:倾听表述法、视听讲结合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生动的课件、教师亲切自然的激励性语言、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等,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欣赏力和理解力。
三、说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理解——感受——体验”三大块,由浅入深,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孩子真正理解、并学会仿编,我将活动设计成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幼儿通过直观的看、听、想,通过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来理解故事的内容。
第二部分:根据故事内容以及课件,幼儿绘画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四、活动延伸
纲要中提出:“为幼儿创设展现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及满足他们交流成果的愿望。”因此,我请幼儿绘画小水滴的旅行过程时,让他们体验小水滴的变化过程,感受绘画的乐趣,画完以后对自己的画进行解说,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说亮点
1、运用课件通过小水滴的旅行,感知水的变化过程,使抽象的东西变得生动形象。
2、不同的幼儿表现不同,能力也不同,在绘画这个环节中使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大大程度上减少了幼儿的难度,使幼儿有满足感和自豪感。
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我是快乐的小水滴,我在一条小溪中,我和许多小水滴姐妹顺着水跑呀跑呀,汇成一条大河。
突然,我们一起从山上向下跌落,像一个大的水帘挂在山崖上,太阳照在我们身上,画出了美丽的颜色,我变得漂亮了。
我跌到山下的湖里,太阳照得我非常暖和,我觉得身体变轻了,变成水蒸气,不停地上升,上升~~我升得很高很高,和许多小水珠姐妹碰到一起,连成一片,地上的孩子说:快看,天空中有一朵朵云彩!
天空中很冷很冷,我们相互抱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水滴,从天空掉了下来,地上的孩子喊:下雨了,下雨了~~我和朋友们落到山下,落在田野里,落在江河中,小树苗被洗得干干净净,庄稼喝足了水,伸直了腰,小河高兴地唱首歌,大家都欢迎我!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绘本图片,大胆讲述芽芽为了让牙齿掉下来想出的各种办法,体验作品的夸张与趣味。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情节发展,发挥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知道换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要放松心情正确对待,不要害怕。初步了解乳牙和恒牙。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仔细观察绘本故事,大胆讲述芽芽为了让牙齿掉下来想出的各种办法。
活动难点:大胆猜测情节发展,发挥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换牙的情况和感受。
2、《一颗超级顽固的牙》PPT,动画和故事图片。牙齿图片。
3、《一颗超级顽固的牙》绘本一手一本。
4、黑板,勾线笔,心形彩色信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客人老师也来班上和小朋友们一起听故事。欢迎客人老师。客人老师好。小朋友们真有礼貌。我们先站起来一起来跳个舞吧。《刷牙歌》。请小朋友们坐下来。小手放腿上,小眼睛看老师。刚才歌里唱谁是我们的好朋友呀?牙齿。那代老师问问你们,你们掉过牙齿吗?谁?有什么感觉?代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掉牙的故事。名字叫《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有谁知道顽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举手说。好,我们看完故事就明白什么叫顽固了。
二、故事。
有一个叫芽芽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到了换牙的年龄。这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牙齿松动了—————放到啃苹果的地方停住。
芽芽在干什么?她是怎么吃的?请人来学一学,我们一起学一学。
结果只听“哎呦”你们猜发生了什么事情?牙松了。
2、盼掉牙—————放到爸爸说完的地方停住。
爸爸说了什么,芽芽怎么想的?为什么芽芽希望自己的牙齿快点掉下来?
3、芽芽的办法————放到5种办法后停下。
为了掉牙,芽芽用了好多办法,管用吗?她一共用了几种办法?问问客人老师。
第一种办法———扭。
谁告诉大家芽芽的第一个办法是什么?故事里怎么演的,胆子大点,希望你又会说又会演。
这办法管用吗?你看,芽芽怎么样了。
第二种办法———拴。
芽芽没有放弃,她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是什么办法呢?
结果呢,看,这次乌龟怎么啦?
第三种办法:蹦。
芽芽想到的第三种是什么办法?
为什么只能看到芽芽的脚丫?请人来学一学,怎么蹦的?
第四种办法:捕。
管用吗?最后谁被捕蝇草捉住了?苍蝇。
第五种办法:粘。
现在时间越来越少了,芽芽只剩下一个主意了。是什么呀?一头粘在。。。。一头粘在。。
这是芽芽最后一个办法,她成功了吗?
现在知道什么是顽固了吧。
4、帮芽芽想办法。、
芽芽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你能帮芽芽想到什么让牙齿快点掉下来的好办法吗?
5、特别的喷嚏。
芽芽的牙齿最后到底掉了没有?掉了。究竟是怎么掉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动画。
怎么掉的?打喷嚏,怎么打的?请人来学学。请客人老师学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啊啊啊啊啊切。夸张。
现在芽芽的心情怎么样了?
三、换牙的感受和牙齿的常识。
小朋友们,你们掉下来的牙齿是怎么处理的?
如果再碰到掉牙你们还会害怕,紧张吗?为什么?
小结:遇到掉牙不要害怕,不要担心,因为这是每个小朋友必须经过的成长过程,掉牙换牙了,应该高兴,说明自己长大了。真的掉牙时要注意,不要让掉的牙齿吞到肚子里,也不要用舌头舔掉牙的地方。故事里掉牙的办法很有趣,但是现实当中我们不要刻意去弄掉快要掉的牙齿,就让它顺其自然的脱落。
代老师问问小朋友们,我们出生不久长出来的牙齿,就是没有掉和换牙前的牙齿叫什么牙?有人知道吗?乳牙。有多少颗呢?看图。20颗。客人老师,你们的牙小时候都换过没有呀?换过后的牙齿叫什么牙呢?恒牙、有多少颗?请一名客人老师上来,小朋友来数数。28—32颗都对。有4颗智齿有的人没长全。
我们来看图,清楚一些。一起来数数多少颗。
当我们换了恒牙后,就要保护好,因为万一恒牙碰掉了,长蛀牙了烂了就再也长不出新牙齿了。我们要坚持每天刷牙。保护好我们的牙齿。
四、完整欣赏故事动画。
看绘本,跟着复述故事。
五、给芽芽写信。画画放刷牙音乐。
牙仙子太忙了,没有及时回复芽芽写的信。我们帮牙仙子给芽芽写信吧。再帮她想想其他有趣的掉牙办法。
画完请小朋友们拿着你的信去找客人老师讲讲你帮她想的办法吧。
活动总结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一些提问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怎么样才能让牙齿快点掉下来?其实,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换牙的时候,牙齿松动有一定的体会。所以这个故事的选择很贴近他们的生活。很适合大班孩子。面对大班的孩子,要让他们敢说,想说,我采用的方法就是一个字———猜。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想故事———猜故事这样边看边猜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猜想中充分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7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小和阿呜的信》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积极地尝试与周围的人交往,能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信的内容,增进与朋友之间的友谊,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小小和阿呜的信》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信的内容,增进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2、积极地尝试与周围的人交往。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故事中的信一封
活动过程:
1、视听故事,理解信的内容
出示角色: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对好朋友,狮子小小和老虎阿呜是一对好朋友。小小住在河的上游,阿呜住在河的下游。它们常常在一起玩,可是最近,小小好几天没看见阿呜,有些想念它了。于是小小就写了一封信给阿呜。
出示信:看看这封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信中有拼音、数字、汉字、图画等)
小结:小小真聪明,碰到自己不会写的字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来代替,谁能看懂小小的这封信?
幼儿讨论理解信的内容。(鼓励幼儿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信送到了阿呜手里,猜猜阿呜看懂这封信了吗?
出示故事图片。
二、写给好朋友的一封信
狮子小小和老虎阿呜就这样用写信的办法告诉好朋友心里话。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我们幼儿园要放假,可能和好朋友碰不上面了,我们来试试给好朋友写信,说说心里话。
幼儿尝试写信。
分享交流。
三、延伸
你们有没有比写信更方便的办法?
小百科:信,两个读音:xìn和shēn。读作xìn的基本字义是诚实,不欺骗,不怀疑,认为可靠的意思:也有消息、 函件等意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8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文字想象叶子随风飘荡的画面。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2、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有趣的描述。
3、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创编儿歌《落叶飘》。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活动室内布置有小河、草地、马路。
2、材料准备:人手一张不同形状的树叶。
3、事先教唱歌曲《小树叶》。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捡落叶”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树妈妈的小宝贝,你们猜猜是谁?幼:是小树叶。
(2)师:一阵风吹过来,小树叶吹走了,赶紧去捡起来吧。幼儿每人捡一片自己喜欢的落叶。
(3)请幼儿描述一下自己的落叶长得什么样?并用形体动作表现出叶子的造型。(长长的、宽宽的、尖尖的、圆圆的、破一个洞的)
2、游戏:“风中之叶”
(1)幼儿围坐在“草地”边上,边听教师的提示,边用形体进行表演。师:叶子被微风吹得轻轻动了几下(幼儿做相应的动作)。风越来越大,叶子也飘动得更厉害(幼儿改变动作)。终于叶子被风吹落下来,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幼儿再次改变动作)。风轻轻吹过,叶子的.脚被风轻轻吹起,稍稍一动,有不动了(幼儿进行表达)。然后,一阵大风,叶子被吹得滚来滚去,飞扬起来,最后,缓缓地落到地上(幼儿进行表演)。
(2)幼儿听音乐,以乐曲代表风,请“叶子”(幼儿)随着乐曲“飘离树枝”,到处“飘荡”,乐曲快就飘得快,乐曲慢就飘得慢,乐曲停叶子也挺下。
3、游戏:“树叶找家”
(1)请幼儿描述自己飘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并用形体语言进行表达。
(2)集体边玩游戏边进行儿歌创编,说出树叶飘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
4、游戏:“叶子宝宝与树妈妈”师:这么多的叶子离开了树妈妈,树妈妈好担心哦,让我们用歌声来安慰树妈妈,好吗。幼:全体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树叶》。
四。活动反思:
整堂课,都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游戏中进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把枯燥的教学过程穿插在游戏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幼儿感到轻松而愉悦。让他们玩的天性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与表演能力。把在空中飞舞的叶子表现的淋漓尽致。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
一、活动背景:
xxxx年3月我园在漳州市漳浦县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课题《开展"家乡的特产"系列活动,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园本课题研究,我们以主题活动为家乡的特产系列活动实施的主要模式,一级主题为《家乡的特产》,二级主题分三部分完成,分别是《赤湖的番薯》、《赤湖的大葱》、《我是赤湖小主人》,目的在于把家乡的特产作为幼儿理解家乡的切入口,让幼儿初步感受家乡的魅力,认识赤湖的特产大葱、"新中花"地瓜,培养和激发幼儿爱家乡情感。创编谜语《大葱》是第二个二级主题《赤湖番薯》开展中后期的一个活动。
二、设计思路:
创编谜语《大葱》是在二级主题《赤湖的大葱》中后期开展的一个活动,此时,幼儿已经在课题开展中认识了大葱的主要特征、作用,幼儿参观了大葱种植基地、大葱蔬菜加工厂等,对大葱已有较为全面的、感性的认识,我结合我班幼儿爱猜谜的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巩固幼儿对大葱的认识,丰富幼儿对已有知识应用的经验,初步学会根据事物的特征、作用自编谜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大葱的主要特征、作用编出较为合理的谜面。
2、发展幼儿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能力,丰富幼儿对已有知识运用的经验。
3、继续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感情。
四、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红萝卜实物一个,大葱实物若干,状元帽若干(教师折纸作品),花片若干;
2、知识准备:①幼儿已了解谜语包括谜面和谜底两部分;②幼儿对大葱的主要特征、作用已有一定的了解。
3、经验准备:幼儿在家在园均有猜谜的经验,并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尝试编谜。
五、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猜谜语《红萝卜》,并一起分析谜语。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猜这是什么蔬菜。
1、教师念谜语"红公鸡、绿尾巴,身体钻到地底下,又甜又脆营养大"(幼儿猜谜:红萝卜)
2、教师借助实物红萝卜组织幼儿讨论:
①你是怎么猜出谜底的?(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告诉幼儿因为谜面说出了红萝卜的特征,所以我们猜出来了)
②最后一句为什么不说"又甜又脆营养多"(用"大"更好听)
3、师小结:编谜语就是说出东西的特征,让别人一听就能猜出来,而且还要说得好听,念起来象儿歌一样。现在,我们也来学编谜语。
(二)教师示范编谜语《大葱》
教师出示实物大葱,通过提问题让幼儿回答,再将幼儿回答的语言加以概括,编成谜语:
1、大葱是什么颜色的?长在哪里?(一半是白色的,长在土里;一半是绿色的,长在地上)。
2、它闻起来是什么味?(有点臭臭的;我觉得很辣,跟辣椒一样;很刺鼻;不好闻,但是炒起来很香……)
3、大葱上面一半是什么样子的?下面一半又是什么样子的?(上面一半像花一样,下面一半像棍子;上面一半一叶一叶的,下面一半密密的;上面一半开开的,下面一半瘦瘦的……)
4、它有什么用?(它可以生着吃,也可以炒着吃;它可以治感冒;它也可以预防感冒和癌症;经常吃大葱身体会壮壮的……)
5、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喜欢,因为...........不喜欢,因为....)师小结:小朋友说了大葱的很多特征,老师把你们的话改一下,把它变成一个大葱的谜面: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土中,一半白,一白绿,一半实,一半空。(幼儿鼓掌)师问:觉得编谜语难吗?(不难,像说话一样)三、幼儿编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编谜情况,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和记录.
提出编谜规则:
1、不能说出大葱的名称;
2、编出来的谜面要跟大葱的特征一样;
3、每句的字数不用太多,编起来要好听;
4、你可以自己编,也可以跟好朋友一起编,编好了请老师帮你记起来。
(四)评选"编谜小能手",分享交流所编的谜语。
1、教师念幼儿自编的谜语,请幼儿当"评委"选出"编谜小能手"。每个"小评委"均有三个花片,可选三个自己最喜欢的谜语,如果喜欢谁编的谜语就把花片送给谁,以花片多的为"编迷小能手"。
2、教师提出评选标准:
①要选让别人听了就猜得出来是大葱的谜面。
②听起来好听3、教师为"编谜小能手"颁发状元帽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继续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编谜,并请同伴或父母、老师猜。
附:幼儿创编的较为完整的大葱谜语
1、白白的身体,绿绿的头,身体喜欢在土中,生着吃来辛辣辣,熟着吃来香喷喷(宜琳);
2、白白的身体,绿绿的叶子,身体在土里,叶子在地上,生来一身好本领,病菌细菌都怕它(晨星);
3、又白又绿又好吃,又香又臭营养多,饿了可以当菜吃,病了可以当药吃(以轩);
4、身体瘦又白,头戴绿花环,浑身都是宝,生的、熟的都能吃(志恺);
5、白棍棍,绿花花,又辛又辣营养高,要是我一站出来,病菌宝宝怕怕怕(励琦);
6、白白的身体绿绿的头,身体喜欢在土中(昆松),风儿一吹点点头(任阳);
7、白身体,绿脑袋,有人害怕有人爱(钰婕);……
总之,这是一个在新《纲要》概念指导下的、非常优秀的、具有园本特色的。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能完整地介绍内容,能认真地倾听其他组的幼儿发言,进一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知各个季节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喜欢竞赛性的活动,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增强集体容易感。
二、活动准备:
1、事先选一名幼儿做主持人,并邀请几名幼儿做评委。
2、引导幼儿分成春、夏、秋、冬四组。幼儿自主选择加入其中的一组;每组推选一个幼儿做组长;各组幼儿分头寻找自己所在组对应季节的资料或物品。
3、师幼共同制作奖牌:五角星、金牌、银牌、铜牌;在黑板上粘贴每组幼儿制作的标志牌,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组。
4、活动背景音乐。
三、活动重难点:
进一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知各个季节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活动过程:
1、播放背景音乐,邀请评委入场,并根据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就坐。
2、主持人的开场白。
(1)主持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么是哪个季节最好呢?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更有说服力,能说服我们嘉宾评委,取得冠军。
(2)主持人依次介绍各组的名字,欢迎选手入场。
3、主持人介绍擂台赛的要求。
(1)各组按顺序轮流介绍四节的特征以及各个季节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评委根据每组幼儿介绍的内容以贴五角星的方式进行表决,得票多的组获胜。
(3)在介绍过程中,随便插嘴或影响别的组的幼儿将扣除所在组的礼貌分。
4、擂台赛正式开始。
(1)第一轮:用各种方式展示每一个季节最美的景色。
主持人:每一个季节,大自然都有很多美丽的景色。现在,我们先来听一听各组的介绍,看看哪一组介绍的景色最美。
(2)第二轮:介绍各个季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朗诵介绍不同季节特征的儿歌、古诗、散文诗等。
5、评价活动。
(1)根据每一组活动的五角星的统计选出冠军,并且进行颁奖仪式。
(2)表扬发言积极、声音响亮、有创意的幼儿。
五、活动反思: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随着主题活动的结束,幼儿对四季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对活动前的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答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感知和认识能力逐步从具体走向了抽象,从单一走向了连贯,从一个角度走向了全方位地感知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及各种表达能力也出现了飞跃的发展趋势。本次活动,本活动以了解积累有关四季特诊的知识为目的,以幼儿喜欢的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展开,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全面、完整地感知认识四季特征的平台,让感知比较一年四季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全面感受四季的花、草、树木以及各种季节天气的主要特征,了解四季变化的顺序,并感受季节变化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让幼儿产生集体容易感,力争为小组争光。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2
设计思路: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发现一些幼儿平时不太注意卫生,特别是患有感冒后将卫生纸、口罩等到处乱放,而且打喷嚏时也不用手捂住,使唾液四溅,甚至为了好玩,故意向小朋友打喷嚏。然而"小河马的大口罩"这一故事,讲述正是由于不注意卫生而导致疾病的传播,给其他的小动物带来了病菌,本故事中没有正面描述小动物的病的原因,而是通过第二天早上森林医院门口的病人真多呀!通过侧面描写让幼儿自己领会。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能说出感冒的一些基本情况。
2、知道预防感冒的一些小窍门。
3、学习从一点想多点发散的思维方法。
活动准备:
大口罩、ppt课件。
请幼儿回忆感冒时的感受。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口罩,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东西,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呢?"(幼儿.........)师:这件东西是布料做的,而且是带在嘴巴上的,上班或下班的人带的特别多了。(幼儿:口罩。)师:你们见过谁带着口罩?(......。)为、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戴口罩吗?(......)戴口罩可以讲卫生,防止的灰尘和细菌,进入我们的口中。
师:有一只小动物也带上了大口罩,你们猜猜会是谁呢?(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引导幼儿自由回答)二、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哦!原来是小河马)小河马感冒了总打喷嚏,为了讲卫生,他带上了大口罩,可是呢......
图片一:师:他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结果....。(把大口罩打的不见了)小朋友们这个喷嚏怎么样?(很大)那他会是怎么打的呢?谁想学一学?我们来一起学一下吧!你们的喷嚏可真厉害啊!(不过打喷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能对着食物和人来打,那样会传染细菌,而且是不礼貌的。)师:小河马把大口罩打飞了,口罩会飞哪里呢?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图片二:师:大口罩飞到哪里去了?(草地上)小朋友们猜一猜谁会来呢?(......)她看到了地上的口罩会用来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哦。小兔子想用口罩当篮子,你们说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呢?(......。)可是小兔子把蘑菇全都放进口罩篮子里,往家走了,你们猜猜她会碰到谁呢?
图三:回到家里小兔子把蘑菇都放到桌子上,她把大口罩怎么样了?
图四:大口罩被小兔子扔出窗外,谁会发现它呢?瞧!小松鼠把大口罩当成什么了?
过度:大口罩成了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好帮手,小兔子把大口罩当成了篮子,小松鼠把口罩当成了吊床,可是,第二天意想不到事情发生了,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呢?我们继续来听听故事吧!
三、完整讲述故事,并提问。
1、听完故事了,这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
2、为什么第二天医院门口的病人那么多?
3、这个带着病菌的口罩飞到过哪里?见过谁呢?他们把口罩当成什么了?
4、带细菌的'口罩到过这么多地方,是谁让口罩沾上病毒的?(小河马)5、带完口罩能乱放吗?应该放在哪里呢?我们可以随便捡地上的东西来用吗?为什么啊?
6、你们都得过感冒吗?感冒的时候什么感觉啊!如果你是医生你们怎么样帮小动物看病呢?(打针吃药,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结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可真多,你们都是很厉害的小医生,给自己鼓鼓掌吧!相信小动物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们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去告诉其他人吧!让他们也懂得预防感冒的知识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3
活动内容:
大话奥运(社会 语言 )
活动目标:
1、在相互交流中增进对奥运会有关信息的了解,知道8年奥运会在举行,并为此感到自豪。
2、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并能倾听同伴的发言。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孩子一起搜集有关奥运会的图片、资料,幼儿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教师将自己搜集的和幼儿搜集的图片、资料布置成展板。
3、剪辑过的`申奥短片、电视机、DVD、视频展示仪。
活动过程:
1、出示奥运会会旗,引发讨论。
? 提问:这是什么旗?什么时候要用到它?
:这是的会旗,召开奥运会的时候就要悬挂奥运会会旗。
? 提问:什么是奥运会呢?
:奥运会是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的运动会,代表了世界运动的最高水平。
2、幼儿参观奥运展板,自由交流。
教师根据展板内容与幼儿作个别交流。
3、集体交流奥运话题。
鼓励幼儿根据图片和资料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奥运知识。
引导幼儿将自己看不懂的图片提出来,大家讨论。
教师,肯定幼儿的发言。
4、观看我国申奥短片,激发自豪感。
提问:下一届奥运会在哪一个国家召开?是什么时间?
观看短片。引导幼儿观察申奥成功后大人们的激动场景。
讨论:人们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发自豪感。
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4
活动名称:云彩和风儿
活动目标:
1、激发创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创编《云彩和风儿》,并能自信地讲述创编内容。
2、培养幼儿想象的丰富性,思维的独创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3、通过感受诗歌优美地意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活动前,幼儿已多次观察过云彩的变化,对云的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
已欣赏过散文《云彩和风儿》
材料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已运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表现了云的形态,并制作成云彩画。
活动重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发展言语表达能力,尝试创编。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制作的云彩。
1、观看云彩壁画,幼儿介绍自己前段时间制作的云朵,说说制作的云朵像什么。
2、运用多媒体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云。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千变万化云,看一看这些云像什么?”(配乐欣赏诗歌:云彩和风儿)
二、讨论
云彩变了些什么?云彩为什么有趣?为什么云彩会变?
三、配乐朗诵《云彩和风儿》。
四、游戏创编诗歌:会变的云彩
1、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云彩。老师扮“风儿”,幼儿扮“云彩”。“风儿”一吹,“云彩”就变出不同造型来,用诗歌的语言表达云彩的变化。
2、幼儿分组进行创编诗歌活动。
五、延伸活动:
在语言角定制一本诗歌本,供幼儿继续诗歌的创编。
在表演角活动时,可以继续进行游戏,表演云彩的'变化。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语言课上,优美的伴奏音乐加上教师真情的朗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让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的朗读中,更好地让孩子感受到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加上动静结合的教学安排让孩子颇感兴趣,在快乐中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教师对各环节间的衔接过渡的不太自然,所以导致课堂节奏不太紧凑,在让孩子看图片发挥想象创编时,教师一味地让孩子运用散文中的句子“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即便是孩子根据他的想象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如一个孩子在看到右图时说“凤凰云彩在天空中飞呀飞”老师也让孩子加上“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这样是否限定了孩子的思维模式,所以让听课的老师觉得孩子的回答很雷同,千篇一律的,没有创新,这让我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在孩子现有的知识结构上有效地引导、启发孩子进行有新意的创编。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5
幼儿园大班语言:
<<摇篮>>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
2、背景图:大树、狗窝、鸡妈妈:单个动物图样:小鸡、小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教师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
2、幼儿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朗诵:“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3、“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
4、“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它们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睡着了。看着宝宝们幸福的样子,我编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摇篮,请大家欣赏一下,仔细听听诗歌里说了什么?”(课件演示)。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第一遍诗歌(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提问“孩子们,仔细看一看,听一听,诗歌中有哪些摇篮?摇得都是谁?”
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伴着柔美的背景音乐,教师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诵,创设了一种美的氛围,能帮助幼儿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小结:我们知道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他们摇着自己可爱的小宝宝睡着了,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请大家仔细听。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的课件)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幼儿: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2)(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
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师引导,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动作也是怎么样的?
“多美的诗歌呀,我们一起来比赛,看谁读得最美。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播放优美的乐曲)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
4、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5、表演诗歌
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
三、发展想象,仿编诗歌
1、(课件播放画面):小鸡、小狗、小鸟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鸡、小狗、小鸟的摇篮在哪里吗?让我们帮它们找摇篮吧?”
2、出示图片:大树、狗窝、鸡妈妈,请小朋友把单个动物图送回家。
3、幼儿看图仿编: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高兴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并帮他们找到摇篮好吗?”
四、活动延伸:为诗歌配画
小朋友编的诗歌多美呀!请你为自己仿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2-09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荐】01-12
【推荐】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1-04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推荐】01-05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01-09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热】01-17
【热门】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1-17
【热】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1-18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热门】01-17
【荐】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