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6 22:05:32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读本单元的几个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能熟练的拼读拼音组成的词语。

  能基本看懂图的.意思,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了解秋天的特点。)

  (二)复习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三)拼读两个拼音组成的词语。

  并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

  (四)拼读三个拼音组成的词语。

  读拼音——认识动物——说一句简单的话

  (五)我会讲

  看懂图的意思,能说一句简单的话,有能力的小朋友可以讲几句或一段话。

  (六)

  我们该怎样爱护动物?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转述,知道怎么转述,使不同程度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2.培养学生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重难点

  能清楚明白地转述,培养学生的转述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1.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积极参与,大胆实践,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同学们,昨天在全体教师会上,学校布置了一项活动,你们想知

  道是什么活动吗?现在请大家认真倾听。

  教师转述: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养,下周学校将举办一次学生单项作品展示活动。学校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拿己最满意的作品,如绘画、手抄报、征文、书法、手工制作等。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项参加,请你们准备好自己的作品,本周五上交。

  2.揭示课题。

  从老师的谈话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

  刚才老师扮演了转述者的角色,像这样把别人说话的内容由我转告给你们,也就是把别人的话传达给另外的人,这就叫“转述”。(板书课题:转述)

  (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巧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形成主动参与活动的内部诱因。)

  二、明确要求,引导交际

  1.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转述,那么转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自由读课文,再动笔画一画。

  2.学生汇报,随机板书。(板书:认真倾听,说清楚、说明白)

  3.大家已经清楚转述的注意事项了,谁愿意试着把老师刚才转述的内容说一下?引导学生把活动内容说清楚、说明白。还要关注转述者态度是否自然大方,其他学生倾听是否认真。

  (此环节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初步知道如何转述。接着把活动实践与指导表达结合起来进行,进一步明确转述应注意的要点,并进行交际的实践训练。)

  三、模拟情境,实际交际

  (一)向同学转述活动通知:如果我班张磊同学因事没来上学,请向他转述这个通知。

  1.实践训练。

  小组合作,每组选派两人,一个人扮演张磊,一个人转述学校的通知,其他人认真倾听并进行。之后,组内再轮换一次进行转述实践。

  2.选代表进行表演,全班学生集体评议。

  出示要求:

  (1)转述者要把通知内容说清楚,说明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2)张磊同学要认真倾听并做出回应。

  在小组内转述实践时,要做到:与指导有机结合,对于表现好的要及时鼓励,如果交际双方表述不够清楚,要进行转换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交际中形成交际能力。

  (时刻注意面向全体,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的是交际双方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努力实现听与说的双向互动。)

  (二)请同学向家人转述通知:如果张磊同学因病不能上学,我们打电话转述学校的通知,而接电话的却是张磊的家人,此时该怎么转述呢?

  1.实践训练。

  同桌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练习。

  2.请同学与老师合作来表演,其他同学。(师生表演,可以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分别扮演张磊的妈妈、爸爸等不同角色,训练学生的应对能力。

  要点:引导学生从应对能力与礼貌用语上讲行。

  (“交际性”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点之一。对象不同,交际的语言和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本课的.课堂情景,做到了“一景多用”“一题多练”,提高了训练效率。)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转述的情况。

  预设:妈妈有事让你转告爸爸;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转述家长要对老师说的话,等等。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组内转述。

  3.根据时间情况请一两个小组汇报,注重相应的。

  (关注学生的感悟体验,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时间、空间,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提升,课外交际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引导)

  2.师:要想把一件事情向别人转述清楚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把握好好转述的注意事项,并在生活中多锻炼,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3.作业:请同学们把今天的“通知”转述给家长,明天再把家长对此次活动的意见转述给老师。

  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处不需要口语交际。希望同学们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经常锻炼说话,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板书设计

  转述认真倾听

  说清楚、说明白

  态度自然大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上课了

  教学目标

  1.能看图意(或人物动作),把上课前师生的一系列活动用一段话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连贯。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熟悉的生活良好习惯,及尊师守纪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看懂图中人物的一系列动作,训练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把观察到一幅图中的现象怎样合理地进行前后联系想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要上好几节课,你是否留心观察过上课前,老师是怎样站在门口等候的,当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是怎样向老师起立致敬的,老师又是怎样亲切地问候大家的。今天这堂课,就是要把上课前的`情景写下来,看谁写得好。

  2.引导看图,思考问题。

  (1)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书上问题,并把几个问题答案连起来自己说一说。

  (2)分小组,讨论。

  (3)师生共同表演,边演边说。

  (1)摹拟演示:教师手捧课本和一叠作业本站在教室门口,面带笑容地看着同学们做着上课前的准备。“铃铃铃……”随着一声铃响,老师快步走进教室,随手轻轻地关上门,走上讲台,放下手中的课本和作业本,亲切地向学同学们问好。(教师的动作演示尽量要将动作、表情外化,使学生便于观察到。)

  (2)说话练习。(按下列提示说话)

  ①老师是怎样站在门口等候上课的?(动作、神态)

  ②同学们是怎样等候老师上课的?(做什么?表情又怎样?)

  ③老师走进教室时怎么做的?老师和同学是怎么互相问候的?

  ④老师、同学互相问候后,老师又说了做了什么?(按要求自己说一说,再集体讨论,并连贯地说一说)

  4.写作练习。

  (1)提出目标:优等生要求把过程写具体,特别动作、语言、神态进行具体描写;一般同学要求把过程能较完整地写下来。

  (2)学生练习,教师巡查。

  5.讲评。

  学生写作时,教师要根据巡查时发现的情况,选择各种有代表性的片断进行评讲。例如:①某一动作描写写得精彩的;②神态描写较为入神的;③语言、对话写得好的等。特别要鼓励有困难的学生,师生帮助他完成。

  6.小结:要写好作文,必须注意观察,观察越细致,写起来就越具体。写作时,要把事情过程写明白,写连贯。(表场达到写作要求的、有进步的学生,激发其写作兴趣)

  7.课后巩固练习。

  让学生回家观察,写一个生活片断。

  以下三题自选1题,或自己确定写作题材。

  (1)妈妈看电视。

  (2)奶奶洗碗 。

  (3)爸爸上班去。

  板书设计:

  上 课 了

  老师:手捧 看着 微笑 问好 告诉

  同学:坐好 等待 起立 问好

  写一段话 通顺 连贯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 说教材:感悟用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四、教法学法: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学程预设:分享精彩人生,叩响学生灵魂深处的感动

  (一):激趣质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

  设计理念: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较为强烈,这样设计抓住了学习兴趣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可亲可敬,儿子可爱的形象。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训练要求设计的。

  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三)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感悟字里行间给大家的乐趣。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热爱生活,敢于挑战。

  2、增进孩子对文章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体会文字的美。

  教学重点

  1、了解孩子们所编织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并试着用连贯的语句说一说。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编织”导入抓文眼

  1、直接板书:编织指名读,正音。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蜘蛛

  会编织什么?你的妈妈呢?

  归纳:哦,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了,“编织”两个字都是“纟”(偏旁加红),是因为蛛网和毛衣都是用长长的丝线编织而成的。

  2、教学“编织”两字,说说去了“纟”,右边的字认识吗?并在教学中提示学生,这两个字是形声字。

  3、指导写字。老师边引导边范写,在指导中让学生明白左右结构的字要写成左窄右宽。

  4、学生按要求练写。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过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有趣的课文,文中的小朋友也会编织,他们会编织什么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答案就在课文里。

  二、初读感知理文路

  1、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反馈。(板书:沙滩上的童话)指名读课题。

  2、沙滩上也能编织童话,多有趣啊!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地去读读它,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同学,也可以查查工具书,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学生再一次读课文后,老师提问:还有没有哪些字词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师生共同解决。

  4、出示一组词语:相约垒起城堡补充魔窟轰塌赞赏

  (1)谁来展示一下(2)开火车读(3)齐读展示

  过渡:同学们真能干,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这么多词语学会了,现

  在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回到课文中,再一次轻轻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孩子们是怎样编织童话故事呢?把你的理解在书上划一划。

  三、品读感悟识童趣

  (一)垒城堡

  1、自由读课文,并在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

  2、同桌之间先交流交流,向同桌读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3、学生自由反馈,适时板书:垒

  4、出示句子研读:

  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1)自由读一读,把它读通顺。

  (2)谁想站起来试试。

  (3)学生读得好时,可以这样引导:你读得真好,你的读想告诉大家什么?读得不好时,引导学生跟着老师把句子读通顺。

  (4)像他这样谁还会读?

  (5)你也来试试。从他的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6)你能读吗?我发现“凶狠”这个词你读得特别标准,能给大家再读一遍吗?出示词卡:凶狠,指名学其它学生读一读

  (7)教学“狠”字。①谁有好办法记住它。狼——狠,归纳识字方法:换偏旁、用熟字想生字、猜迷语等。②谁能组组词。③写好这个字应注意什么?重点引导写好“反犬旁”。老师可引导:反犬旁

  的背驼一点,因为狗、狼、狮等动物大多是四只脚弯腰走路的。教师边说边范写。④学生模仿着写一写,速度快的同学可写两个。

  (8)这么凶狠的魔王你喜欢吗?那就让我们用这样的语气再一次去读读这三句话。

  (9)引读欣赏:一个小朋友讨厌的说:“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另一个小朋友接着说:“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第三个小朋友听了着急的说:“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过渡:是啊,小伙伴着急了,公主在哭呢?同学们,这个童话故事又将怎样纺织下去呢?请大家快速读读8—16小节。适时板书:抢

  (二)救公主

  1、谁来说说我们在沙滩上又编织出了什么?(8—16小节哪一节都可以)

  2、学生反馈中老师可适时评价:你读得真好!你读得还不够通顺,请再来一次吧!听得出,你也成了沙滩上的一员了??

  3、理童话,出示:

  哦,原来为了救公主,我们自己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用(挖地道的)方法,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

  4、引导学生用“开心、愉快”的心情读读这一句话。

  过渡:公主得救了(板书:救),我们真高兴啊!那么,我们的童话又将编织到哪儿了呢?请读读20—24小节,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发现。

  (三)公主是妈妈

  1、请学生说说读后的发现。A、小伙伴在沙滩上玩得真开心。B、妈妈变成了公主??

  2、妈妈为什么会变成公主呢?

  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从这个句子你还能读出什么?

  四、小结升华话主题

  是啊,平时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妈妈也许早就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公主。同学们,沙滩上的童话编织结束了吗?不,童话还有继续,在一个个童话中,我们编织出了快乐、童真、童趣(板书),愿美丽的童话陪伴着我们开心度过每一天。

  五、板书设计

  垒快乐 编

  沙滩上的童话救童趣 织 抢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读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

  2、激情再读。喜欢这荷花吗?带着喜爱之情再美美地读一读。

  3、引读第1自然段。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让我们也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边看一看吧。

  二、品读

  1、打开书,用心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交流。【板书:叶 花】

  3、我们先来看看荷叶吧。【出示句子】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荷叶怎么样?从哪些词儿感受到的?

  (2)交流:

  A、大

  ① 指名说。(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挨挨挤挤。

  ② 你来读好这个词。评:哦,这真是一片挨着一片啊。

  ③ 再指名,评:哦,这是一片挤着一片哪。

  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呢。

  啊,还一片叠着一片呢!

  ④ 可真多啊!一起读——

  ⑤ 指名读句子。

  ⑥ 这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个个都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B、绿

  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

  ②指名说。(碧绿)是啊,绿得鲜艳,绿得发亮,多美呀!

  ③来,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C、(大、圆)

  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

  ②指名说。(又大又圆)用你的朗读把这又大又圆的荷叶展现在我们眼前。

  (3)这就像杨万里诗中所说的,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4)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怎能不说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呢?男子汉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男生齐读)

  此时正值清晨,那荷叶上还滚动着晶莹透亮露珠,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怎能不说它美呢?女生一起读读吧!(女生齐读)

  4、赏荷花

  A、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引读:白荷花——。【出示句子】

  (2)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啊?

  (3)那么,这句话可以改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吗?自己对比着两句话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一下。

  (4)指名说。想想,怎样地长才能叫冒?

  (使劲地长、不停地长、迫不及待地长)(随机指导朗读,评:看,这一朵白荷花冒出来啦。∕这一朵也冒出来啦。∕又一朵冒出来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复习

  1.读题

  2.复习第一节

  二、新授

  (一)正确、流利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2-7节,要求正确、流利

  2.个别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点评

  (二)再读课文,质疑

  1.再一次自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

  2.把你的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估计:

  (1.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2.“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3.“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4.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6.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7.“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

  3.及时解答一些疑问。

  (三)精读课文,解疑

  1.同桌学着青蛙和小鸟的样子争论,思考没有解答的疑问。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小鸟飞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问。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2)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4)“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问。(用练习本做实验)

  (5)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6)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7)分角色朗读2-5节,思考: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

  解答疑问。(多媒体)

  (板书:飞得远,见识广。)

  (8)小小组读6、7节,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交流讨论

  (9)指导朗读6、7节。

  (四)读后感悟

  1.读全文

  2.讨论: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吗?为什么?

  (多媒体)

  师小结: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3.现在你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坐井观天,见识短)

  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

  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先在读中找出质难点,然后在读中解疑,并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课文重点、难点,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悟出寓意,并展开争论,发挥想象,更深刻地体会寓意,以达到语文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自我求和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复习教案11-20

小学语文教案11-30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26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案范文10-23

《亡羊补牢》小学语文教案11-21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12-02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10-26

(合集)小学语文教案10-27

【荐】小学语文教案01-15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