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健康教育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健康教育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健康教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声带”是人体重要的发音器官以及它是如何发声的。2。认识声带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好声带?
教学重点:认识=声带所处人体的位置及声带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教学难点;如何教育学生坚持长期不懈的保护好自己的声带
课前准备:一幅放大的声带结构图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新一学期的健康教育课开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
二、学习新课:
1.同学们,我们平时唱歌、讲话、读书所发出的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怎样发出的?为什么发出的声音有高有底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内容。
2.请大家摸一摸自己的喉部,当你说话的时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觉?不说话,你的手还有感觉吗?大家试一试以后再回答我的问题。
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进行纠正。
3.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喉部里面为什么会震动?为什么有震动就能发声?
人的喉部就是喉头,喉头有个疙瘩叫喉结,它是由软骨构成的,在它里面,平铺着两片薄膜,叫声带,俗称嗓子
4.提问:有声带就能发出声音了吗?光有声带还不能发声,因为声带里面还有肌肉,平时不说时肌肉是放松的,声带也是放松的,两条声带间的空隙大,就好象是开着的`大门一样,有谁知道哪幅图是开着“大门”的?
人们在讲话、唱歌时,喉头的肌肉收缩,拉紧两条声带,中间只留下一条窄窄的缝,就好象是开着的小门一样,有谁知道哪幅图是开着“小门”的?
5.现在我们再看插图,当气体从小门从出时,这时声带会怎样?
6.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些人由于种种的原因了声带松弛,缝隙增大,气体冲上去但振动不大,所以发出的声音低沉、沙哑,当然才唱歌也就不好了。同学们想一想拥有有一幅好嗓子呢?
从现在起为了嗓子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回答、讨论,教师一旁辅导)
三、布置作业:
1、你应该怎样保护嗓子?
板书设计:
1.保护声带
“嗓子”怎样发声:肌肉收缩缝振动气
流强弱
怎样保护“嗓子”:不要。。。不要。。。。
课后小结: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了解。同时也知道在日常的生活中保护嗓子的方法
健康教育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2、通过情景创设、故事让孩子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3、帮助幼儿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幼儿了解身体需要多种营养,不挑食才健康。
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教具准备:
1、相关课件
2、手偶
3、幼儿课前准备的食物贴
4、班级互动墙面"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律动《坐姿歌》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出示手偶)他们一个叫"壮壮",一个叫"小小"。小朋友你们说一说他们长得什么样?知道为什么壮壮这么"壮",而小小这么"小"吗?
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小故事,现在让老师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故事:(出示手偶壮壮)我叫"壮壮",什么东西都爱吃,爱吃萝卜、西红柿、白菜,还爱吃苹果、香蕉,爱吃好多东西,你们看!我长得壮壮的。(出示手偶小小)他叫"小小",他看到萝卜摇摇头,说我不爱吃;看到西红柿又摇摇头,说我不爱吃;好多蔬菜都不吃,苹果不爱吃,香蕉不爱吃,人长得很瘦小,而且总生病。
结合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壮壮长得这样壮,说一说他爱吃什么?""小小长得很瘦小,是因为什么?""你们要想身体棒,怎么办呢?"引导幼儿知道想要身体棒,就要吃各种食物。
三、播放幻灯片,观看日常生活视频片段。
1、结合实际生活,出示一段日常生活视频片段。视频主要内容为:一位妈妈到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经过超市,孩子哭闹着,要去买零食。孩子回到家后,只吃零食不吃饭。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小朋友来说一说这位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你们平时是不是也和这位小朋友一样呢?"教育幼儿不能把零食作为主食,否则就会像小小一样,身体瘦弱,还会经常生病。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就要像壮壮一样各种食物都要吃。
2、出示互动墙面"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教师组织幼儿交流最喜欢吃的食物,并将最喜欢吃的食物粘贴在互动墙面上。
"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统计出哪些食物是幼儿最喜欢吃的,多少幼儿爱吃这种食物。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爱吃的东西能不能吃很多?""哪些东西要少吃?"
3、老师向幼儿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含有从其他食物中补充不到的营养成分。并且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效。)总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吃不同的食物就能获得不同的营养,有了丰富的.营养,身体才能更加健康。
四、延伸活动家园配合:
1、让家长记录幼儿饮食情况,反馈给老师。
2、根据记录情况,开展"不挑食的好孩子"颁奖会,可以邀请家长参加,鼓励挑食的孩子做到各种食物都要吃,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反思
能够从幼儿游戏是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与内容,并转为集体教育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活动中幼儿感受了每天应该吃有营养的食物,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每样都吃,不挑食,才能成为健康宝宝。
健康教育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纲要》在健康领域指出"幼儿应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安全的成长对幼儿来说最重要,保护牙齿是生活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糖及零食并不会太大程度的影响健康,甚至孩子不喜欢刷牙,家长就随着他们。对保护孩子的牙齿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发现班上有部分幼儿已经有蛀牙。开展保护牙齿的活动迫在眉睫!我们园是礼仪特色园,我觉得有必要把本次活动与礼仪相结合,所以就设计了两个木偶——白牙宝宝和黑牙宝宝,让孩子们感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明白刷牙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体验刷牙的正确方法。
3、通过帮黑牙治病,让幼儿感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三、活动准备:
1、用纸盒做的带有表情的白牙、黑牙(里面有糖、剩饭菜、零食、细菌图片)手偶各一个。
2、故事《白牙与黑牙》PPT,牙齿模型一个,牙刷一把。
3、音乐《刷牙歌》,数码照相机一部。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白牙和黑牙手偶,引出课题。
1、教师手偶表演:嗨!小朋友们好!我是白牙宝宝,你们瞧我白白的,多漂亮!黑牙宝宝不高兴了,说:"我黑黑的才是最漂亮的!"我漂亮,我漂亮……,就这样白牙宝宝与黑牙宝宝吵了起来。
2、教师提问:白牙宝宝和黑牙宝宝为什么会吵架?(它们都认为自己漂亮)
你们觉得谁漂亮呢?你喜欢谁呢?(白牙宝宝)为什么?
3、小朋友们都说白牙宝宝漂亮,喜欢白牙宝宝。黑牙宝宝不高兴了,大声的哭了起来!黑牙宝宝别哭了,我们请你一起看一个小电影吧!
(二)看故事《白牙与黑牙》PPT,让幼儿明白刷牙的重要性。
1、木偶白牙和黑牙和幼儿一起看PPT。
2、看完提问:
(1)为什么白牙洁白又神奇?黑牙为什么愁眉苦脸、而且又脏又臭?
(2)谁是牙齿的好主人?你是怎样做牙齿的好主人的?
(3)谁喜欢吃糖?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牙齿,怎样才能当牙齿的`好主人?
3、你们想帮助黑牙宝宝,让他变成白牙吗?让我们一起帮助它吧!
(三)出示黑牙,找出蛀牙的原因。
1、教师:黑牙宝宝你现在知道你不漂亮的原因了吧!原来你得了龋齿,生病了才会变黑的,让小朋友们帮你治病好吗?
2、幼儿找出黑牙宝宝生病的原因,让我们来看看黑牙里到底有什么?请几名幼儿从黑牙的身体里找出糖、食物残渣、零食、细菌等等。
3、原来,黑牙里有这么多脏东西,才会引来蚜虫,把牙齿蛀掉的。我们一起帮黑牙宝宝想个办法好吗?幼儿回答(应该早晚刷牙,少吃零食,晚上睡前不要吃东西等等)。
(四)播放《刷牙歌》,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感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1、一看刷牙的正确方法。(出示牙齿模型)
老师示范刷牙的动作(一颗一颗慢慢认真的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净!)
2、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刷牙吧!(幼儿和白牙、黑牙木偶一起刷牙)
3、黑牙宝宝终于变白了,高兴的笑了。他还谢谢我们小朋友呢?(谢谢小朋友!)
我们应该怎门说?(不用谢!能帮助你,我们很高兴!)
(五)我们的牙齿刷的干干净净,白白香香的,让我们和牙齿宝宝一起拍一张最美的照片传到上去,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我们白白的牙齿好吗?(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自由摆造型拍照)
(六)活动结束。
健康教育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感知水的特性,了解水的用途。
2. 体验玩水的乐趣。
3. 初步懂得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一)《玩水》
活动过程:
1.提供各种玩水用具,让幼儿自由玩水。
2.启发幼儿感受水的特性。
(二)《我们离不开水》
过程:
1. 引导幼儿发现,作什么事情的时候需要水。
2. 组织幼儿看图片进一步感受我们离不开水。
3. 在周围寻找和发现,还有什么东西需要水。
(三)《伤心的`小水滴》
过程:
1. 利用教具,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 教师第二部分,
3. 出示图片,讨论:小水滴住哪里?
4. 我们怎样节约用水?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健康教育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者果仁,知道果仁对大脑的发育特别有益。
2、学习吃硬壳食物的方法,能够注意环境卫生。
3、积极参见用果壳制作工艺品的活动。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5、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难点
积极参见用果壳制作工艺品的活动。
活动准备
1、准备硬壳类的食物,如,核桃、板栗、松子、瓜子、花生、杏仁等。
2、提供一些食物的轮廓图片(详见幼儿用书)
3、幼儿用书:《硬硬的壳,香香的肉》
活动过程:
(一)师幼玩"猜谜"游戏,了解硬壳类食物的名称。
1、猜谜活动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2)有个黑宝宝,从来不开口,要是一开口,没准掉舌头。(西瓜子)
(3)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核桃)
2、启发幼儿猜出谜语的谜底,并出示相应的实物。
(二)学习吃硬壳类食物,注意环境卫生。
1、共同品尝食物,在品尝的过程中鼓励幼儿用牙齿咀嚼食物,锻炼牙齿的功能。
2、启发说说吃这些食物的方法,如用手剥开、用牙齿嗑开等办法,并请进食方法正确的幼儿给大家示范,同时在环境整洁方面提出要求。
3、说出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知道它们都是植物果实、都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并说说还有哪些食物也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如葵花子、南瓜子、开心果、小胡桃等。)4。讨论:你喜欢吃这些硬壳类的食物吗?为什么?(经常吃这些食物能使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
(三)用硬果类食物的果壳装饰实物艺术品。
1、观看果壳拼贴操作图,引起制作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提供的轮廓图上面用瓜子壳、花生壳、松子壳等进行装饰,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果壳食品的外形,能根据壳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图案轮廓进行装饰。
3、一起欣赏制作完成的`工艺品,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有关的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
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运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中,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我说谜面,让幼儿猜谜底。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幼儿猜出的谜底出示相应的实物,在猜西瓜子的时候,有的孩子都猜错了,但是我没有马上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引导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分析,再次说谜面,再猜谜底。给了幼儿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环节用时有点多,在以后的活动中不仅要把时间留给孩子,还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
健康教育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及性状。
2、掌握常用抗生素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
3、掌握抗微生物药的合理使用
4、了解常用抗生素药物的用法、规格、制剂和用量。
5、理解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及分类
6、熟悉抗生素的种类、分类和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
1、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及性状
2、常用抗生素药物的相互作用。抗生素的种类、分类和作用机制。
3.常用抗微生物药的使用和应用。
教学难点:
1、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2、药物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6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抗微生物药物
包括化学治疗药(凡能有选择性的作用于体内、外的病原微生物,发挥抑制和杀灭病原体而对机体毒性较小的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消毒防腐药。
抗生素曾名抗菌素,是由某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在生命繁殖过程产生的,能以低微浓度选择性地抑杀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目前主要采用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生产,有的可以化学合成,或将提取的抗生素经分子结构改造后制成各种半合成抗生素。
二、理想的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应具备的条件:
1、选择性高
2、不易产生抗药性
3、毒付作用小
4、优良的药动学特性
5、性状稳定
6、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三、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可将其分类为:
1、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2、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类、庆大霉素等;
3、四环素类,如土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等;
4、氯霉素类,如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4、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
四、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1、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细菌细胞壁有维持细菌的形状、保护细菌不受周围环境渗透压的影响和机械损伤的作用。青霉素类可以阻碍它的合成,影响细菌的生长。
2、改变细胞的通透性细胞膜是渗透压的屏障受到损伤后使细菌的主要成分流出,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死亡。
3、影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如氯lv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4、改变细菌的核酸代谢
病菌抗药性产生的机制
一、抗药性
1、天然抗药性
2、获得性抗药性
抗药性可以通过染色体或质粒而传给子代。
二、抗药性产生的机制
(一)病菌产生灭活酶
1、水解酶
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酶
2、钝化酶
灭活氨基甙类
(二)病菌改变膜的通透性以增强膜屏障作用
病菌细胞膜中的微孔蛋白发生改变,使四环素、氨基甙类不易透过细胞膜。
(三)菌体内与药物结合的靶位的改变以降低病菌与抗菌药物的结合力
敏感菌PBPs(青霉素结合蛋白)种类增多,使敏感菌与青霉素类药物结合能力下降。
敏感菌核蛋白体30S上面的链霉素受体P10的蛋白质发生改变,使敏感菌与链霉素结合力下降。
(四)病菌形成代谢拮抗剂与药物争夺靶酶。
金葡菌形成较多的对氨基苯甲酸,与磺胺类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磺胺药作用下降。
五、常用的抗生素
1、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抗生素
㈠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分为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天然青霉素是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制得,主要有青霉素F、G、X、K和双氢F五种。尤其是青霉素G,性质,较稳定,作用最强,产量较高,故在临床上使用最广。由于天然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半合成青霉素,如氨卞西林、阿莫西林、海他西林等。这些半合成的青霉素有耐酸、耐酶的特点,并且可延长青霉素在动物体内有效的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克服了天然青霉素的缺点。青霉素属杀菌性抗生素,其杀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繁殖期的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故称繁殖期杀菌剂。本品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因为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的60%以上的成分是粘肽。
青霉素纳(青霉素G钠)
由青霉菌等的培养基中分离而得。是青霉素G(一种不稳定的有机酸)与金属钠离子结合而成的盐。
【性状】
白色结晶性粉末,极易溶与水,有吸湿性,性质较稳定,耐热性也强。但配成水溶液后即不稳定,耐热性也降低,在室温下抗菌活性易于消失。因此,其水溶液应现用现配。
【作用与应用】
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对部分革兰氏阴
性菌、各种螺旋体和放线菌也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疾患,如炭疽、气肿疽、恶性水肿、放线菌病、坏死杆菌病、牛肾盂肾炎、钩端螺旋体病及乳腺炎、子宫炎、肺炎、败血症等。青霉素对细菌产生的毒素无效,故治疗破伤风时宜与破伤风抗毒素合用。
【药物相互作用】
(1)阿司匹林、磺胺药对青霉素的排泄有阻滞作用,合用可升高青素类的血药浓度,也可能增加毒性。
(2)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等抑菌剂对青霉素的杀菌活性有干扰作用,不宜合用。
(3)重金属离子(尤其是铜、锌、汞)、醇类、酸、碘、氧化剂、还原剂、及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环素注射液都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属禁忌配伍。
(4)胺类与青霉素G可形成不溶性盐,使吸收发生变化。这种相互作用可利用以延缓青霉素的吸收,如普鲁卡因青霉素。
(5)青霉素G钠溶液与某些药物溶液(两性霉素、头孢噻吩、盐酸氯丙嗪、盐酸林可霉素、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土霉素、盐酸四环素、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不宜混合,因可产生混浊、絮状物或沉淀。
【不良反应】
青霉素安全范围广,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引起过敏反应,局部表现为注射部位水肿、疼痛,全身表现为荨麻疹、皮疹、虚脱。也可诱导胃肠道的两重感染。
【最高残留限量】残留标准物:卞青霉素
肌肉、脂肪、肝、肾50μg/kg奶4μg/kg
【用法与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1万~2万单位用2~3日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适量使溶解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青霉素钠(1)0.24g(40万单位)(2)0.48g(80万单位)
(3)0.6g(100万单位)(4)0.96g(160万单位)
注射用青霉素钾(1)0.25g(40万单位)(4)1.0g(160万单位)
(5)2.5g(400万单位)
【健康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健康教育教案03-20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04-01
幼儿健康教育小班教案08-25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1-02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02-25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优秀03-1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1-23
大班健康教案03-19
中班健康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