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的生成原因及背景:
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仍然侧重于“双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较注重培养幼儿唱歌、跳舞学的能力,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而今,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美国音乐教育家穆赛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极大的启示。于是我在音乐角投放了音乐形象生动明显的乐曲《赛马》、《小白船》、《真假娃娃》等,留意孩子们对这些音乐的反应,注重搜集捕捉来自孩子们的信息。我惊喜的发现他们对音乐的反应是不由自主的。就连平时音乐活动中不积极的孩子也被吸引了过来;他们随音乐或快或慢,或高兴或悲伤,或真实或诙谐地表达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虽然每个孩子的动作不同,但从表情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大致的感受都是相同的。其间,音乐象根无形的指挥棒,混合着空气调控着我及每位孩子。
捕捉到的信息:
a、大班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能力。
b、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游戏中已经接触、感受到了一些生动、明快的音乐形象。他们对这种宽敞的活动形式,思维方式,无限放大的想象空间特别感兴趣。
设计思路:
这首曲子是一首世界名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曲调转换对比强烈,易于幼儿理解、感受,并运用不同肢体语言动作来表达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情感,并引领幼儿展开想象,在游戏中感悟音乐元素,感受优美音乐所带来的意境美。
活动目标:
1、感受和体验音乐中不同节奏,不同乐器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并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内涵。
2、体验在音乐变化时及时控制和转换自己的情绪、动作,培养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动物狂欢节》CD,多媒体课件
2、动物头饰、森林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分段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初步用身体动作,语言表现音乐形象。
1、森林里举行动物狂欢节啦,瞧,蹦蹦跳跃的袋鼠,调皮灵巧的小鸟,慢慢走路的乌龟,还有各种可爱、憨厚的动物们踩踏着或重或轻的步伐,好快乐的前进着,第一个出场的是骄傲尊贵的………(音乐开始)
师幼围坐成半圆,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引导(激发幼儿产生继续倾听的愿望)
2、小朋友们刚才听到哪些动物走来了?
师:它们怎么来的?学一学,做一做
幼儿:自发表演自己喜欢的音乐形象。(师幼一起互动为后面的自发表演打好基础)
二、音画合壁,进一步感受、体验音乐,师幼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课件与音乐、同步播放,进一步感受音乐。
① 你们听到音乐、看到出场的动物,让我们学学它的样子,看看谁最像?
[page_break]
② 老师与幼儿一起学小鸟,乌龟等,并用生动的语言渲染气氛。
③ 你想当狮王、小鸟、小兔还是大象呢?
师:大狮王邀请我们去森林里参加动物狂欢节,可是要我们随着刚才的音乐,边表演边去,我们能不能做到呢?
2、颠倒音乐播放顺序,让幼儿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形象,并更准确的.记忆音乐。
大象一小鸟一小兔一狮王
④ 逐段分析音乐,表演音乐,师身心投入地融入表演动作并带动幼儿投入其中。
⑤ 师:这些动物中谁走路最快。
师:谁走得最慢?谁走得最轻?谁的步伐又是最重的?
(这样通过对比,让幼儿充分理解不同轻重缓急的音乐可表现不同动物形象,还可帮助幼儿记忆音乐的不同节奏,不同情绪,不同旋律)
三、身临其境,分角色投入表演
1、教师带幼儿自选角色并戴上头饰,按音乐形象顺序走入事先布置好的森林,去参加动物狂欢节。
师:现在我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听到音乐后按顺序排队走进大森林
幼:戴头饰
师:看看谁的耳朵最灵,可不能听错哟
1、播放完整的音乐,师幼表演
2、听音乐,按自己的角色随意做合适的动作,随大狮王到室外去做游戏。
点评:
这是将经典音乐具体作为幼儿欣赏的游戏活动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可是将游戏自然渗透在音乐教育的情境中,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参与音乐活动,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根据许卓娅教授一种全新音乐教育的评价理念,价值第一,情境第二,策略第三。我将试用这样的理念来评价活动。
首先,通过这个活动目标,设计者主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理解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强弱,并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感受到音乐的美,体会音乐的乐趣,真正做到呼吸音乐,让音乐动起来,幼儿表现欲得到了释放,感受理解力增强了。
其次,在本活动中,设计者先创设了极具审美的音画合壁的意境,帮助幼儿从听觉,视觉运动觉来欣赏理解音乐,然后创设森林环境,让幼儿做森林的主人去参加动物狂欢节,这使幼儿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发生了质的飞跃。展现了一幅极具动感的大自然境界,这使人们深切感受到:理想的音乐教育活动应该是以审美感动为基础。
本活动最大限度地留给幼儿想像的空间,教师主导地位体现的恰如其分,始终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我是多么享受这个音乐,多么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多么享受因走进音乐而带来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一物多习双脚立定跳远
2、初步发展幼儿的.协调性,锻炼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玩活动准备:
圈若干(同幼儿人数相等),小椅子3把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两手握圈开汽车进场,做圈操及活动关节的准备动作。
2.基本部分:练习立定跳远动作
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屈膝摆臂。蹬地起跳,轻轻落地。保持平衡)
教师带领幼儿分步骤练习,重点放在起跳和落地上。
教师带领幼儿集体练习和四散练习,重点纠正个别幼儿动作。游戏:跳圈接力赛。
教师讲解,示范玩法和游戏规则。
3.结束部分
圈的一物多玩:教师鼓励幼儿动脑筋玩圈,和别人玩得不一样。
幼儿扛圈随音乐下场。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根金箍棒
2、灌满水的可乐瓶子
3、磁带、录音机
4、布置好的游戏场地
过程:
一、准备操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让我们拿着金箍棒来学学孙悟空的动作好吗?
二、让幼儿尝试用小棒推瓶子
1、师:小朋友,你们为什么喜欢孙悟空?对,因为孙悟空不但聪明,还会打妖怪,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本领,这里有很多瓶子,请你动动脑筋,怎样使瓶子能滚动起来?(幼儿玩耍,教师参与,对幼儿的玩法及时肯定)。
2、幼儿讲述自己的玩法,并展开讨论:同样用小棒推瓶子,哪种方法又快又稳?(幼儿自由探索,得出结论:把小棒放在瓶子中间推起来又快又稳)。
3、幼儿再次练习。
三、在此基础上,让幼儿继续探索
现在我们要让瓶子听你的话,你让它快它就快,你让它慢它就慢,你让它停它就停,我们来试一试。
1、先让幼儿探索,教师参与。
2、然后教师指挥,师生共同游戏。
四、结合音乐,让幼儿灵活地控制瓶子
师:小朋友玩得真棒,小瓶子多听你们的话,现在,我们来听音乐,让你的'小瓶子来跳舞,当音乐节奏快时,你的瓶子就滚的快些,当音乐慢时,你的瓶子就慢些,当音乐结束时,你就让你的瓶子停下来,看看谁的瓶子跳舞最美。
1、第一次师生共同游戏。
2、第二次幼儿听音乐,教师在旁用语言稍加提示。
五、游戏:扑灭火焰山
师:小朋友练习了这么长时间的本领,现在我们要去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扑灭火焰山。
教师示范:先翻一个跟头,在把瓶子运到山前,扑进山里。
游戏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一次。
六、听音乐,做《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的动作,结束教学。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草地里的昆虫。
2、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3、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活动准备】
昆虫照片,放大镜,彩色印泥(丙烯酰胺颜料,非织造布),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湿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一边看图片一边讨论。
①准备好昆虫图片。
-老师准备好在树林里可以看到的昆虫图片。
②研究图片。
③研究昆虫图片,了解昆虫的特征。一边看图片一边讨论。
-我红色的背上有黑色的斑点,我是谁呢?我是瓢虫。
-我有薄薄的透明的翅膀,我是谁呢?我是蜻蜓。
二、展开
1、一边看活动纸一边讨论。
-这是哪儿呢?
-这里有哪些昆虫?
-数一数这里有几只蝴蝶。
2、在活动纸上印出各种昆虫。
①用印手印来表现出来。
-大家想印出什么昆虫?
②帮助孩子们印出自己想印的昆虫。
③印完后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完成剩余的部分。
④使孩子们做出自己想印的动物图案。
三、结尾
1、印完手印后用湿巾把手擦干净。
2、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印的昆虫。(幼儿教育)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树干的花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学习在瓦楞纸上画出各种花纹装饰树干。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范画;各种瓦楞纸、剪刀、油画棒
重点与难点活动过程(预设)
(一)、观察讨论。
1、你知道哪些树?说说它们的名称。
2、注意过树皮上的花纹吗?说说是什么样的?
3、结合槐树、杨树、松鼠等树干范画和幼儿用书“树干上的花纹”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树皮花纹,并与语言描述。
(二)、欣赏瓦楞纸范画,感受纸质、装饰树干的方法。
逐一出示范画,让幼儿摸一摸、说一说瓦楞纸画的感觉,并观察树干上的花纹,是怎么表现的?
(三)、明确作画要求。
观察幼儿用书“树干上的花纹”的左半部份,请幼儿尝试在颜色不同的瓦楞纸上画出树的形状,然后画出树干的花纹,剪下贴在美工书上,并添画树叶。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分层指导。
(五)、幼儿相互欣赏,说说谁的花纹最漂亮,谁的花纹最特别。
活动反思:
《树干上的'花纹》这是个大班的美术活动,教师一开始的导入非常的鲜明和切入主题。教师首先出示各种树干,由幼儿自由联想“树干上的花纹像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别出心裁,引出线条元素,有直线、虚线、曲线、不规则图形、椭圆形、螺旋形、菱形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采用了组合的形式,将幼儿所画的树组合成一个小树林,因时制宜的调动幼儿兴趣积极性,互动恰到好处。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大班美术活动。教师的活动现场调控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以及与幼儿生动的互动都值得我们学习。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音乐所描绘的形象。
2.理解图形的含意,培养幼儿把音乐与图形谱相匹配的能力。
3.学习创编图形,以表示狮王和小动物走路的声音,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复习动物字卡
二、活动准备
1.图片各一张,《狮王进行曲》图形谱一张。
2.录音机,音乐磁带《可爱的小动物律动》《狮王进行曲》《卡门序曲》
3.狮王,乌鸦和小动物的字卡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随着动听的乐曲,复习可爱的`小动物律动,要求幼儿能熟悉地模仿各种动作,进入活动室。
2.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
用简明的语言引导幼儿安静地欣赏一遍乐曲,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性质。
欣赏乐曲,幼儿边听乐曲边跟着老师拍节奏。
引导幼儿将两张图片和狮王吼叫声,乌鸦的吹号声进行匹配,认同
创编图形(请幼儿创编两种图形,以表示狮王和小动物走路的声音)
看图形谱,完整欣赏一遍乐曲。
教师讲解图形谱后,幼儿看着图形谱跟着老师按乐曲节奏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
教师随着乐曲的变化依次出示各种动物字卡,让幼儿边听乐曲,边跟着字卡做动作。
3.音乐游戏:狮王和小动物
请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
全体幼儿一起完整地玩一遍游戏。
4.欢快的《加沃特舞曲》中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故事里的对话,学习词:缩、硬、壳。
2、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表演故事。
3、遇事能动脑筋、想办法。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聪明的乌龟》教学挂图一幅,狐狸、乌龟、青蛙的图片及头饰,乌龟的手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胡老师想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仔细听:穿件硬壳袍,缩头又缩脑,水面四脚划,岸上慢慢爬。猜出是什么动物了吗?
幼:乌龟。
师:你们知道乌龟主要生活在哪里吗?
幼:乌龟主要生活在水里。
师:小朋友觉得乌龟聪明吗?
幼:不聪明,因为它做什么都很慢。
师:叶老师今天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乌龟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聪明的乌龟》。
(二)完整讲述故事,幼儿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师:故事听完了,老师有一些问题要问小朋友了。
提问:(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聪明的乌龟》)
(2)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乌龟、狐狸、青蛙)
(3)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看图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说故事里的对话。
师:小朋友看一看这是在哪里?(池塘边)我们来看一看在池塘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哪里?(池塘边)青蛙在池塘边干什么?(捉害虫)这时候谁出现了?(狐狸)狐狸想干什么?(想吃了青蛙)狐狸是怎样靠近青蛙的?(轻轻地跑过去,(请幼儿模仿狐狸的动作))
(2)狐狸想吃青蛙,青蛙一点也不知道,情况变得很紧急,谁出现了?它是怎样救青蛙的?
(3)青蛙逃跑了,狐狸想干什么?乌龟是怎样做的?
(4)乌龟躲在壳里,狐狸吃不到它,狐狸说了什么?
(5)当狐狸说要把乌龟扔到天上去、扔到火盆里去的时候,乌龟是真的想要上天玩玩、要考考火吗?乌龟为什么要那样说?
(6)狐狸要把乌龟扔进池塘里,乌龟真的害怕吗?为什么?
(7)狐狸把乌龟扔进水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狐狸最后怎么样了?
(8)小朋友觉得故事里的乌龟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龟呢?(聪明的乌龟,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冷静、能动脑筋)
(9)乌龟很聪明,表现在哪些地方?(可以用故事里的对话来表现)
(四)表演故事
师:小朋友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小朋友们自己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在表演的时候要把小动物的动作、表情都表现出来。
总结:小朋友们小动物们谁更聪明呀?我们遇到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要怎么做呢?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中,我通过让孩子观察乌龟、倾听故事、启发提问等形式,帮孩子理解了故事内容,感受了乌龟的聪明,懂得在遇到危险时,有时可以用善意的谎言来保护自己。
大班的孩子大多能够对一些简单的故事进行复述,特别是故事中的语言,更能惟妙惟肖地进行模仿,但是对于一些比较长的故事,幼儿的复述能力相对小了很多。所以,针对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这个课时,我让孩子们来表演这个故事,通过对故事的表演,加深印象,从而能更好的记住故事内容和其中的语言。对孩子来说,表演故事是他们感兴趣的,但单调的模仿对话也会降低孩子的积极性。在活动前,我便准备了相应角色的胸饰,并设计了场景。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我首先让孩子来练习角色对话;再请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在集体前表演,从我说旁边变为其他看的孩子说旁边;最后到小组分角色表演。这样一层一层环环相扣,孩子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故事内容,感受了故事中角色的情绪变化。从而复述故事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助跑跨跳距离不少于50厘米的障碍,发展下肢力量。
2.在不断增加的跨跳距离中,积极探索、尝试,逐渐掌握助跑跨跳的方法。
3.在充满情趣的游戏情境中,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小团队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圈、鱼蟹的图片、标记线;音乐:背景音乐。
2、幼儿经验:6岁左右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熟练地掌握立定跳远,双脚向上、向下、向侧跳等一系列跳跃动作,落地时能主动屈腿缓冲。对体育活动中游戏很喜爱,并能创造性地参与游戏,并有初步的自我挑战意识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热身活动:师幼跑步进场,和泡泡(圈)做游戏。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当小海鸥,和大海里的泡泡一起做游戏吧。
师:小海鸥们注意啦!刮风啦(幼儿站到泡泡中);风小了(幼儿跳出泡泡);风停了(幼儿继续慢跑至六路纵队)。
2.准备操。(头部、上下肢、体侧、体转、腹背、跳跃、手腕、脚踝、膝关节、弓箭步、侧压腿、高抬腿)
师:小海鸥们,我们和泡泡一起来锻炼身体吧。
师:请小海鸥们把泡泡先送回大海,我们一起到黄色的沙滩上休息一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尝试跳过一个圈的不同方法。
(1)引出漩涡,幼儿自由尝试跳过漩涡。
师:小海鸥们,泡泡真神奇,他们变成了大海里的小漩涡,你们敢不敢跳过去?听到哨音后到沙滩上集合,去试一试吧。
(2)教师请两名幼儿示范跳过漩涡的不同方法。
师:谁来试一试,你是怎么跳过小漩涡的?(大家模仿游戏)
2.幼儿尝试用跨跳的方法跳两个圈。(幼儿带圈集合)
(1)幼儿两两合作摆圈,自由练习跳过两个泡泡变成的`大漩涡,引出助跑跨跳。
师:淘气的泡泡又有新玩法啦!在礁石的前面,两个泡泡变成了一个大漩涡,你们还能跳过去吗?请两个好朋友带着泡泡去试一试,注意安全,不能掉进漩涡。
(2)师生集中,共同讨论并示范越过大漩涡的方法。
师:小海鸥们跳过大漩涡了吗?(简单放松)。请你试一试你是怎么跳过大漩涡的?
师:这只小海鸥真厉害,我也来和他学一学:先在礁石上准备,然后冲向漩涡,靠近漩涡,用力跨过漩涡,最后慢慢跑回礁石上等同伴试过以后,再去尝试。
(3)幼儿尝试用助跑跨跳的方法跳过大漩涡,教师指导观察。
3.增加一个小圈或拉大漩涡距离,幼儿尝试挑战自己。
师:小海鸥们,漩涡又变大了,你愿意接受挑战,跳过超级大漩涡吗?小海鸥请先和伙伴商量调整你们这组漩涡的距离,在礁石上做好准备。
规则:不让自己掉进漩涡里(不踩到、碰到圈)
4.游戏:小海鸥去捕鱼。(幼儿六路纵队)
师:泡泡说在海的那一边有很多鲜美的海鱼和海蟹,我们去捕鱼吧。
(1)介绍玩法:六路纵队,幼儿先穿越两个泡泡,再跳过大漩涡,捕一条鱼,从右侧返回,递给下面一只小海鸥,返回队尾。下面一只小海鸥把鱼依次递给后面的小海鸥,然后出发,排尾的小海鸥将鱼放至后面的小泡泡中。
(2)请排头幼儿集体示范一次游戏
(3)幼儿集体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听音乐,调整呼吸,做放松动作,重点腿部、手臂、腰部等。
师:小海鸥们,我们先请泡泡到沙滩上休息一下,然后一起来放松放松吧。
2.收拾器械。
活动延伸:1. 在晨间体育活动中可设计“助跑跨跳”游戏区,让孩子有每天锻炼的机会
2. 在下午体育游戏时间里,可以多次进行“捕鱼”游戏,改变助跑跨跳的距离
(圈与圈),或增加连续跨跳的次数。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做做、唱唱、感受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能在歌曲间奏处做快乐的动作。
2、能大胆表现,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有小鸟飞、小鱼游、小兔跳、蝴蝶飞、小朋友做游戏的多媒体动画。
活动过程:
一:体验快乐
1、谈话:说说自己快乐的事。
2、做做快乐的动作,唱唱快乐的歌,感知间奏处的节奏和旋律。
(3 3 1 | x x x | 3 3 2 | x x x | 2 3 | 1 — | x x x | )
多快乐(拍手 )多快 乐 多 快 乐
跺脚
晃手等
3、练声:
(3 3 1 | x x x | 3 3 2 | x x x | 2 3 | 1 — | x x x | )
二:感受歌曲
1、听赏感受旋律:让幼儿听听、说说什么地方是“多快乐”,允许幼儿唱出来。
2、让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唱唱做做,进一步感受旋律。
3、出示多媒体动画,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听歌曲旋律表演,老师个别询问幼儿表演的'是谁?
三: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2遍,请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做动作。
2、提醒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并在“多快乐”的地方用动作表示出来。
3、幼儿扮演角色边表演边歌唱。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大班教案 篇10
兴趣点:超市中堆积如山的促消品、拥挤的人。
第一阶段:超市中的促消
那天,我们领着孩子们在路上观察各种车辆时,途中经过华联超市,它很快成为孩子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丁绮唯问:“老师,昨天我妈妈带我到华联超市去了,人很多。”马上,陶欣奕就说:“这几天华联超市正在搞促消,所以人才那么多的。”旁边几个小朋友,马上争先恐后地说:“我也去过了,有很多东西就摆在超市的中间,想一座小山……”一时间,孩子们都忘记了走路,在人行道上兴奋地指手划脚,争论起来。我仔细地聆听着孩子们的话,从中我发现,他们很想了解超市,于是一个新的主题产生了,对这样一个有价值意义的生成活动,我们就要大力支持,与孩子共同探讨延伸。当时我考虑到原先预设的观察活动与安全问题,在他们尽兴地讨论几分钟后,我轻轻对他们说:“我们都想知道超市,对吗?下次老师带你们去超市里参观一下,怎么样?”
回到幼儿园后,我依据孩子们当前关注的这个热点问题,依据新课程指南提出的幼儿当前喜欢的,即时反应的、主动的活动优先的原则,和孩子们一起构建了“超市”的系列主题活动。
第二阶段:参观超市
我们与班中的个别家长联系,请他们与我们共同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分组进行,每一位家长或老师带领一组幼儿(4"5人)进行参观,以幼儿为主,家长与老师的责任主要为引导。
在参观过程中,幼儿发现很多问题:
仇毅辰:为什么摩托车在家乐福就有,在这个华联超市就没有呢?——引发幼儿讨论到超市的“大与小”。
陈允颉:超市的.东西都放得很整齐。什么类的和什么类的放在一起。食品类都放在一起的,都区分开来了。——引发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开设超市,并按照一定分类摆放商品。
姚昕宇:为什么香肠要放在冷的地方?那个地方叫什么?——引发幼儿思考超市里的东西储存的条件的不同。
在参观过程中,每一位幼儿都能购买2元的商品,可以独自购买,也可以合作购买。有的就一人独自购买一件正好2元的商品(刘俊杰——糖);有的是一人购买几件商品,正好2元(徐大治——糖果1.6元铅笔0.4元);有的是两人合作购买4元(陆静文姚昕宇——圣诞老人4元)……在结帐时,幼儿还不忘向售货员索取购物单。
第三阶段:超市的价目表
刘俊杰:价目牌上的颜色不一样的。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黄色。为什么?——引发幼儿思考优惠的意义。
幼儿主动询问售货员,了解价目牌上的颜色不同所代表的意义。回到幼儿园后,通过讨论,加上幼儿已有的购物经验,使他们更了解了优惠价,知道可以用比较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
第四阶段:超市中的购物袋
首先观察幼儿收集来的购物袋的不同:购物袋上的字、袋子的颜色、还可以看标志……
幼儿通过观察对购物袋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王开璇(拿出2个联华超市的购物袋,一大一小):为什么超市的购物袋不是一样大的呢?——购物的数量多少。
陈允颉(拿着联华超市的购物袋):这上面的为什么会有英文和数字呢?它们是什么意思?对于数字,幼儿很快就猜出是电话订购,但英文字母就没有概念。当教师念了一遍之后,幼儿有了回应,意识到这可能是网址,大家都没有尝试过这种方法,于是,决定回家后自己都去试一试。
购物袋上的电话与网址
第五阶段:环保问题
幼儿发现很多超市的购物袋的底部都有一个带有数字2的标志,都不理解这个标志的含义,于是就通过各个渠道去询问:上网、查资料库,询问父母,终于从丁绮唯的爸爸那儿得到了答案:原来这是一个环保标志。幼儿对环保的购物袋展开了讨论,了解了一般塑料袋的危害,也引出了我们新的一个主题活动——环保。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02-07
大班安全教案03-27
大班音乐教案03-29
《丰收》大班教案06-06
大班空气的教案06-17
大班健康教案03-19
大班识字教案10-25
大班梦教案11-05
大班艺术教案06-13
大班手工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