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09 13:25:14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语文教案1

  教材分析:

  小学教科版第四册快乐读书屋三中的《我要的是葫芦》是一则关于人们如何学会较为深入地看问题的寓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种植葫芦,但经常只关注葫芦果实而忽视叶子上的蚜虫,因此最终收获不佳。教学重点则是种植葫芦人说的话,即体现他的错误所在以及没有收到葫芦的原因。

  设计意图:

  1、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活力,学生的饱满情绪是开展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在这堂课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包括课文插图和多媒体动画等),进行分角色的朗读,以使学生的情绪保持良好状态,更好地学习有趣的内容。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并非语文知识的系统化接受,而是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不断进步。《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指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因为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还会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这堂课中,我们以“读读议议”为主,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则是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推动读书活动有质量地开展。

  教学目标:

  1、掌握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情感饱满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故事了解葫芦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并深入探讨相关问题。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其乐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1、掌握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情感饱满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葫芦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并深入探讨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今天与大家一起上语文课。为表达其对学生的爱戴之情,老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教师画没有叶子的茄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这是什么?这个没长叶子的茄子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茄子有何不同?生活中是否存在不长叶子就能结出果实的现象?

  教师:我们都知道叶子若不茂盛,植物将无法结出好的果实。这是植物生长的规律。但在古代,有一位人并不懂得植物的生长规律,因而曾经犯下错误。是否想知道他犯的是哪种错误呢?通过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您将了解到他的错误。

  一、自主识字、首读课文

  1、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2、在文中标出共有几个段落,并将生字多读几遍。

  3、观看课件“欣赏”部分。这里含有相应的课文内容和点读功能,要求仔细听取字音,并留意画面上展示的人物在说话时的口气和语气。

  4、以个人喜好的方式朗读课文,例如边读边做动作或与同伴交替朗读,注意在读出情感的同时也要深思。同时,观看课件“情境朗读”部分并进行朗读。该部分课件内含课文内容的画面和静默字幕。

  (同学们朗读得真不错,但请不要忘记在朗读的同时也要思考。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5、检查学生对识字情况的掌握程度(形式为“开火车”)。

  二、精读课文

  1、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自己是否理解了文中的内容。

  (同学们已经表现得非常优秀了,现在我们一段段来分析课文,看看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会犯下那样的错误。)

  2、点名读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1)在一开始,这个小葫芦长得如何?我们可以从哪里看出它的特点?

  (2)这样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种植葫芦的人是否爱它?我们如何看出来?

  3、这个小葫芦确实非常可爱。你能够感受到它突显的可爱吗?

  (朗读指南)

  4、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1)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后来怎么了?

  (2)看到所有的小葫芦都落了,你现在的想法是什么?

  (3)所有的小葫芦都掉了,你觉得怎么样?请阅读此段内容。(指名读出段落)

  5、(1)那么,所有的小葫芦都为什么落了呢?请悄声读出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并围绕这个问题思考。

  (2)课件中展示的是“重点段落”。

  观看第一张图:种植葫芦的人见到叶子上有一些蚜虫,对此并不在意并且自言自语说有几只虫子而已,这里还有举止动作的展示。(课件:含文字,无声音)

  问题:这个人在课件中说了些什么?他的表情应当是怎样的呢?(期待大家的反馈)

  内容:指名表演种葫芦的人对话邻居,反思种葫芦的人的错误,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3) 观察种葫芦的人与邻居对话的场景:

  问题:邻居说了什么?种葫芦的人说了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

  情节:邻居感到着急,而种葫芦的人感到惊讶和不解。

  (4) 展示课件中的“重点句子”部分,如下:

  请读下面的句子,感受句子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有几个虫子不用治。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5) 邻居看到蚜虫很着急,劝种葫芦的人要治疗,但他认为只有几个虫子,根本不可怕,不用治疗。邻居的话让种葫芦的人感到惊讶和不解,可以通过分角色表演他们的神情:

  情节:种葫芦的人没有听邻居的建议,最终导致小葫芦一个一个落下。为什么叶子上生了蚜虫小葫芦就会落呢?通过课件展示,揭示了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6) 展示板书内容:

  (7) 反思种葫芦的人的错误,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如果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落了,他的心情会如何?他可能会说些什么?请用“种葫芦的人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他会说什么。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小结:种葫芦的人因为不了解生长规律,没有认清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又不听别人的建议,埋没了一场。老师希望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可以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并且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这样,你们就不会像种葫芦的人一样犯错误了。请珍惜这个教训。

二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主体体验,给学生探究和合作的空间。

  2、拓展语文学习领域,唤起学生已有信息储备,以促进知识积累。

  3、加强语言和意象联系,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的方法,理解句子中两个事物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重点难点:

  个性化朗读《小花鹿》

  教学准备:

  课题及栏目等图片、汉字组合体卡片、动物(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主题

  创造情景,激发兴趣。

  二、学生自主探究

  1、在黑板上展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并演示拆合过程,提示:拆分字的部件不可拆散笔画。

  2、进行小组活动,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将其中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3、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

  4、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中选一个感兴趣的词,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进行考核。

  5、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你们感到高兴吗?

  第二课时

  学习“日积月累”

  1、“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为例,通过教师有节奏的示范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2)选定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协作接龙,比快、比多。

  (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

  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分读、齐读。

  (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齐读、领会。

  (3)拓展练习。

  练习从“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头转换可以使用课堂环境、实物和教师的表情和动作来实现。

  在这个练习中,教师只使用动作演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并进行相互转换。

  第三个活动叫做“读读背背”,使用了一本名为《小花鹿》的书。

  活动步骤如下:

  1. 出示情境:请一个同学带上小花鹿头饰,躲在讲台后面。使用语言引导来描述小花鹿的外观和特点,例如“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鹿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2. 指名学生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感受,帮助培养学生的情感。

  3. 自由阅读《小花鹿》,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4. 指名学生朗读,然后评议他们是否表达了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5. 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

  6. 通过让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增强情感渗透的效果,并鼓励学生与小动物们建立友谊。

二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流畅的朗读课文表达情感。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突显每个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3、理解课文的含义,思考并阐述老马的意图。

  教学重点,难点

  1、解析马妈妈劝告小马的话,理解其含义。

  2、分析并理解老牛、松鼠与小马的对话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请问你们记得讲了些什么吗?大家的回答让老师非常欣慰,说明你们都很用心学习。那么请问小马过了几次河,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小马回家后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今天我们将细读课文,找到答案。

  细读感悟

  1、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请指出:

  2、文中写小马几次过河,哪些自然段写小马第一次过河,哪些写第二次过河?请分别指出。

  3、第一次过河小马遇到什么问题?老牛伯伯怎么说?请用“——画出来,说你明白什么?”这句话,表达老牛的意思。

  4、分角色读,男生读老牛的话,女生读小马的话。个别读。

  5、比读。

  6、松鼠怎么说?请用曲线描绘。

  7、学习课文第3到5自然段。

  (1)读课文第3段后,理解“为难”的意思并找出描述小马为难的句子,并加以语气标注。(“为难”,指感到难以应付。)

  (2)理解老牛怎样告诉小马的句子,阐述小马听后的反应,同时解析“樘”(趟)的'意思。

  (3)松鼠为什么拦住小马?请理解“当然”的含义。(在此表示“应当如此”)

  (4)最后小马怎么做?请朗读相关句子。

  (5)将上述四个问题结合起来,简要概括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无法过河的经过。

  8、学习第6、7自然段。

  (1)请先阐述小马回家时是怎么问妈妈的,然后朗读第6自然段。最后分析小马是怎么根据妈妈的话去行动的。

  (2)请朗读老马怎么回答小马的问题,然后简要分析老马的意图。

  (2) 为什么小马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教师可采用事先准备好的挂图和图片演示:展示挂图后,将老牛、松鼠和小马的图片插入河水中。比较它们的身高和河水没到它们身体哪些部分。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老牛、松鼠和小马的身高不同,它们对河水深度的感受也不同,因此小马才会这样描述。)

  (3)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们的感受是主观的,它们受到我们身体和经验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感受。同时,也要了解到人的感受和观点可能受到自身的局限性所影响,我们需要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二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11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07-16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12-23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欢庆》06-08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2-15

小学二年级语文《做灯笼》教案12-01

语文版二年级下册教案11-21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窗前的气球》06-08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识字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