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

时间:2024-10-17 18:18:1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

《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四种种间关系的概念、解释四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举例说明四种种间关系。

  2.通过结合实例,分析群落的结构特点,提高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3.认识群落的空间结构,了解生物形态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种间关系类型、特点、实例、数量关系。

  【难点】各种种间关系的数量坐标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与多媒体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群落的概念、研究的问题以及群落的物种组成,大家认为群落中的物种是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呢?对,并不是,事实上生物种群间的相互联系,使得群落形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这是草原上猎豹捕食羚羊的场景,这是种群间的捕食关系,而种群与种群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捕食关系,种间关系还包括什么?又各自有什么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种间关系。

  (二)新课展开

  1.竞争关系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中反应种间关系的实例,提问:

  (1)资料1中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大草履虫数量减少,双小核草履虫反而数量增加?(竞争关系;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能力强于大草履虫。)

  (2)什么是竞争关系?(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活动:同桌讨论竞争关系的`类型,并试着画出数量坐标图。提问:

  (1)如何用数量坐标图表示竞争关系中时间与个体数的关系?

  (2)图中所呈现的竞争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3)你还能举出其他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例子吗?

  (牛和羊;农作物和杂草。)

  2.捕食关系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中反应种间关系的实例,提问:

  (1)资料2中雪兔和猞猁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的数量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捕食关系;雪兔数量上升,猞猁数量也会随之上升,而猞猁数量的上升会导致雪兔数量下降,雪兔数量的下降又会引起猞猁数量下降。)

  (2)什么是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3)如何用数量坐标图表示竞争关系中时间与个体数的关系?

  (4)如何判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图中所呈现的竞争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被捕食者:数量多、先增加、先减少者;捕食者:数量少、后增加、后减少者;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5)你还能举出其他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例子吗?(羊和草;狼和兔。)

  3.寄生关系和互利共生关系

  活动:阅读教材73页种间关系的图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常有父母说孩子是“寄生虫”,你认为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寄生吗?什么才是寄生关系?

  (不是;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我们经常会听到电视剧里说“同生共死”,生物有没有这种关系存在呢?

  (有,互利共生关系。)

  (3)什么是互利共生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4)如何用数量坐标图表示寄生和互利共生关系中时间与个体数的关系?它们又各自有什么特点?

  (寄生:如果分开,寄生生物将无法单独生活,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互利共生: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表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5)你还能举出生物之间寄生和互利共生关系的例子吗?(寄生: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互利共生:大豆和根瘤菌。)

  (三)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

  查阅引用生物防治方法治理害虫的相关资料,并思考是利用哪种种间关系来进行治理的。

  四、板书设计

《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2.通过观察讨论,运用归纳与概括,得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3.能够利用群落的结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4.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概念。

  难点:影响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导入,提问:种群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些?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2.追问: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

  (二)新课教学

  1.垂直结构

  (1)播放森林植物和动物的一段视频,观看视频后出示图4-11、4-12,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视频中植物有哪些?如何分布的?

  (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由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

  植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什么原因导致的?

  (出现分层现象;由于光照导致。)

  教师补充讲解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把这种分层的现象称为垂直结构。

  (2)结合材料,提问: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什么条件呢?

  (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

  展示植物不同分层,鸟类种类不同的图片,提问:植物的垂直结构会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教师展示某草地群落水平结构的图片,讲解水平结构的概念。

  展示某草原的分布图,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影响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师生共同总结。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都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巩固提高。

  出示热带雨林的一幅图片,学生描述动植物的分布以及导致这种分层的原因。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作业:回家搜集一下我国的立体农业资料。

  四、板书设计

【《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04-07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06-23

膜结构工程合同03-07

钢结构施工合同04-24

钢结构施工合同06-02

钢结构工程合同07-02

高中生物教学计划11-05

高中生物调查报告06-12

钢结构厂房施工合同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