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9 20:09: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了积的变化规律,昨天布置了预习作业:计算、再观察比较下列算式30*24=720 (30*2)*24= (30*4)*24= 30*(24*5)= 后面三个算式等号左边与第一个算式左边比,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算出后三题的积再与第一题的积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30*24=720 (30÷2)*24= (30÷5)*24= 30*(24÷6)= 后面三个算式等号左边与第一个算式左边比,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算出后三题的积再与第一题的积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课始交流计算结果与自己的人发现时,习惯于表述成: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为了验证大家的发现,我们首先让大家用书中的例题验证,再让大家各举一个例子验证得出积得变化规律。但遗憾的是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还是习惯于直接计算积却不用所学的积得变化规律去求积,在我的追问下好的学生想到根据记得变化规律直接用原来的积乘几求到现在的积。我也反思我的教学中是否有导致学与用剥离的现象,可能在开始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得出规律的结果反而削弱了学生对规律本身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于是在课即将结束前我出示了题目:根据275*46=12650 直接写出275*92= 的结果并说明解题思路,到此学生才全部理解了记得变化规律的有用性。虽然是后知后觉但毕竟是真正有了“知觉”了。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2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再出示20×4=80,10×4=40,5×4=20,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提出猜想。

  学情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了积的变化规律,昨天布置了预习作业:

  计算、再观察比较下列算式:30*24=720 (30*2)*24= (30*4)*24= 30*(24*5)= 后面三个算式等号左边与第一个算式左边比,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算出后三题的积再与第一题的积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30*24=720 (30÷2)*24= (30÷5)*24= 30*(24÷6)= 后面三个算式等号左边与第一个算式左边比,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算出后三题的积再与第一题的积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课始交流计算结果与自己的人发现时,习惯于表述成: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为了验证大家的发现,我们首先让大家用书中的例题验证,再让大家各举一个例子验证得出积得变化规律。但遗憾的是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还是习惯于直接计算积却不用所学的积得变化规律去求积,在我的追问下好的学生想到根据记得变化规律直接用原来的积乘几求到现在的积。

  我也反思我的教学中是否有导致学与用剥离的现象,可能在开始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得出规律的结果反而削弱了学生对规律本身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于是在课即将结束前我出示了题目:根据275*46=12650 直接写出275*92= 的结果并说明解题思路,到此学生才全部理解了记得变化规律的有用性。虽然是后知后觉但毕竟是真正有了“知觉”了。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4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在以前计算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感悟过,但是没有总结成规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口算、计算、说理、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个规律,感悟函数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体验归纳规律的方法,从面获得一定的价值体验。

  成功之处:

  1.引导学生经历规律发现的过程,让过程在孩子的经历中变得清晰。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规律的发现过程,把发现的过程细化、广泛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在起初的观察里思维灵活的学生尝试说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也”的含义,强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和积的变化是相同的”。在这里学生的已有水平已经达到了初步认识“积的变化规律”,接下来让学生举例,深化规律。这个过程,让学生感悟到规律的得出要经过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

  2.体验成功,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每个孩子都期待成功,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数学要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在举例子的过程中,举不同的例子来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消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3.体会快乐的同时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非常讲究严谨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特点,突出教学的严谨性。这节感受数学严谨性就是渗透在各个环节。比如发现了“两个数相乘,因数乘几,积也乘几”再让学生说说理解;老师也展示自己的想法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冲突;这些都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

  不足之处:

  教学第一个规律时,呈现的材料太少,让学生一下子由初步的感悟总结提炼规律,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在初步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举例,再去总结提炼,这样既加深学生的理解,也符合认知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5

  《积的变化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的规律(或模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创设让每个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例题创设的情境并非来源于生活,而是来源于数学本身。因此应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问题的探索当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写算式的理由,也就是解释自己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节课我始终围绕学生转,挖掘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语言组织不严密,有些地方和个别学生的理解有分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并应该根据学生不同课堂表现给予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激励评价。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6

  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堂课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在第一次的试教中,由于选择的一组题目较为容易,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需要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就能很容易口算出答案,使这一规律不能很好的应用,也没有应用的价值,规律的方便性就体现不出来了,因此在第二次试教时,我将这类型的题目加大了难度,使学生不能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出答案,只能运用这个规律来计算,但事与愿违,由于题目的难度偏大,一部分学生索性就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解决了。因此,在对题目的把握上还需下番心思。个别学生能用这个规律来算,却说不清个中的缘由,说明对这个规律还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好,还不能信手拈来。个别同学竖的能看出来,写成横的就不太认识了。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个因数不变,积随着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时,我让学生根据预先设置好的题目来探究规律,这样显得有些程序化。如果能让学生现场根据自己想的,一个因数乘任何数(扩大任意倍数),看看积会怎么变化,这样会更有说服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对于这类学生刚刚刚尝试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广泛地进行小组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老师只是适时补充或纠正,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3例题,P83-84“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4、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和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用计算器玩游戏

  要求:在1-9中任意选一个数,然后用计算器把这个数乘3,再乘127,算出结果。只要一报出结果,老师马上能知道,一开始在1-9中任意选择的是哪个数。

  【意图:计算器作为探索的工具并以游戏方式载入一是有利于激活学生熟练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同时对游戏中隐含的规律产生好奇,为后继进一步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揭示课题:

  1、刚才我们用计算器玩了个小游戏,今天课上我们还要用到计算器,我们要用它来探索规律。(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看了这个课题,现在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三个方面:①什么规律? ②怎样研究? ③有什么用?

  【意图:一开始提出探索的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探索的内容和方向,把重点集中到探索和发现规律上来,本课的着力点自然地凸现了出来。】

  三、探索规律

  (一)建立猜想

  1、用计算器计算:36×30的积。

  2、36、30在这个乘法算式中叫做什么?1080又叫做什么?

  3、猜想: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呢?比如,一个因数36不变,把另一个因数30乘2,或者把30乘10,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再比如,一个因数30不变,另一个因数36乘8,或者乘100,积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能不能来猜一猜?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8

  《积的变化规律》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这堂课我以几组口算乘法算式为载体。口算环节结束后,我问:“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2个算式吗?”通过这一环节,只要学生能写出算式,那么他基本上对规律就有了大致的了解,虽然说不出,也心领神会了。

  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突出的表现是不能准确的找到积的变化规律,学生似乎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在教完这节课后,留给自己是无尽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开始学习时兴趣高涨,到后来的沉默,说明学生没有正真的掌握,接下来只好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通过学生多说多练来改善了。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4---“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例题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在这个过程的探索中,我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辨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感觉还不错的地方:

  1、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举例像书上那样写出2组算式,还设计了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样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对后面规律的揭示起到铺垫的作用。

  2、通过规律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练习的设计能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自如,并且重视每次练习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在教学2的规律时让学生探究规律的时间太多,有的时候学生已经说的很好了就不要让其他学生再说了。

  2、教师的提问要精练,例如教师提问“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可以换成“这节课我们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0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在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参与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通过学生的充分观察和认真思考,举出许多实例来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具体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

  我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的积的变化规律,我还通过练习,让学生感知了两个乘数都在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教学生如何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经历的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由于本课例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但这个问题在后面的巩固练习中及拓展应用知识时得到了解决,练习中出现了数字较大的练习,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这在后面拓展应用知识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接写得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学生在举例或总结时,经常出现叙述不完整、表达不够准确。“语言表达是学生思维的全面展现”,学生们对于新知内容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靠语言描绘去反馈,当学生的概括能力受挫时,我想: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经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才会灵活运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1

  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信息窗呈现了筛沙车清理海水浴场的情景。通过介绍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数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积的变化规律,并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时,我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在充分经历中感悟,在充分感悟中提炼。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的探究,提倡学生充分地经历问题的产生、发现、探索的过程。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借助统计表和乘法算式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在大量的举例、充分地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与不变的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练习中,我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让学生继续探究:5辆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多少平方米?15辆呢?30辆呢?“这个练习回归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积的变化规律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描述积的变化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于是,我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逐步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今后我们应该注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2

  积的变化规律是学生学习乘法以来遇到的第一个规律性的内容。从内容上来说,它更加抽象化,更接近纯数学的学习。如何走好这一步,对学生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整堂课的设计始终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注重展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一、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应当“学有用的数学”。教师不仅考虑到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考虑到与本堂课的知识点要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的素材。本节课联系全社会非常关注的西藏发展和青藏铁路建设为线索,教师充分提供表象将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让他们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兴致勃勃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积的变化规律,并一次次地创设情景,让学生运用规律作出分析、判断和计算,解决了西藏铁路运输和校园改造等生活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关注“个性化”,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

  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是新课标教材编排的意图,面对新的数学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主动观察、猜测、讨论、交流和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通过看、想、说、动手做、练的过程,顺利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并能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努力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初步感知规律后,引导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具有这样相同的特点呢,再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学生们个个像数学家一样,进行大胆的猜想,并自主地收集例证材料进行验证,发现真正的数学规律。这样,学生在研究发现数学规律的同时,受到了一次科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三、施教之法,贵在启导

  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以”导”为载体,以“学”为根本。开课时,引导学生从现象上感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随着发生变化;通过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和从下往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3

  探索规律是一个发现关系、发展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更能够体现数学思考,凸显过程与方法,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思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教学中,我首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给教材例题中的算式创设了具体的情境,之后再根据学生回答,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寻找。其次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了发现-验证-小结-应用这样一些学习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独立观察、分组验证、集体小结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究规律的全过程,较好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我还设计了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和对规律应用的适度拓展,使得不同层面的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但收货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还在享受着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4

  《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内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教材以两组较为简单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两个因数相乘时,积随着基中的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我在本节教学中,教学流程是:“研究具体问题——引导发现规律——举例验证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着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一、在经历中感悟

  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注意这一点,把课本表格的数字编成应用题,请学生列式计算,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充分地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一是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观察算式,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二是引导学生从下往上观察算式,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的变化情况;三是引导学生将两个发现总结到一起形成积的变化规律,形成板书,并揭示课题。

  二、在举例验证中提炼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此时,我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自主作用,通过语言过渡,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有这个规律呢?这时,让学生列举例子来验证。再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三、在应用中理解提高

  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中,我注重了练习的层次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练习中不但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同时训练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体验到发现规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第一组练习除了让学生完成书中的看算式直接写得数的练习外,我还设计了让学生看算式或图形填运算符号或数字,让学生从具体的数字抽象到图形,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二组练习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中包括绿地扩建,求面积和超市促销买商品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思路,我会对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学生灵活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组练习时让学生完成书中59页的第五题,让学生探索学一个算式中当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会怎么变,使学生的探索进一步深化。

  本节课提出来要研究的地方:要求学生自己出题说明积的变化规律,是否把学生看得太高,课堂生成解决了问题,练习题没有按计算完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5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这一组算式是以能够体现我们课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与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组算式去发现问题,从而去经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四个层次的学习。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但是在这节课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虽然能够通过例题找出积的变化规律,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这在后面的练习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接写得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加练习,也多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

  2、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交流,从而归纳积的变化规律,有部分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针对学生不敢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使学生畅所欲言。

  3、由于学生参与度不够,导致课堂进度受影响,设计的巩固练习题没有全部进行完。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03-19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11-09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反思05-17

找规律教学设计03-24

教学的反思12-09

春的教学反思04-30

松鼠的教学反思04-26

bpmf的教学反思01-06

北京的教学反思12-25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