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0 16:08:0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购物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购物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购物的教学反思

购物的教学反思1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乘法口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利用教材中的“购物”情境,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通过“购物”这一活动,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因为列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列竖式计算乘法。

  本节课我还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思维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能够独立地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通过这样的交流、比较、合作,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购物的教学反思2

  这一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题课,静心反思,我有了如下一些感悟:

  一、充分调动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如何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研究的课题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本课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从选择课题——网上购物这个新鲜事物,到设计情境要学生为新年联欢会购物都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就被调动了起来。

  二、努力凸显主体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因而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努力探究自己的目标,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不断的超越自我。只关注学生,而不关注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不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就可能走向肤浅。

  三、力求体现研究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我在设计本课时处处遵循这一原则,从对老师的现场采访到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都力求体现研究的味道。

  四、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关键

  作为选题指导课,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关键,它是整个活动的开端,肩负着学生对这次活动的兴趣是否能得以延续的重要责任。很多情况下,我们老师忽略了这个环节,或者代替学生压缩了这个环节,急于进行方案的制定,使学生处于被牵引的局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教师不要操之过急,先做好、做细、做规范开题课才会有学生深入自主探究的良好局面。

  五、学生的问题不等于研究的课题

  应该说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展开研究课题的基础,它包含于研究课题内,但不是研究课题的全部。如学生提出的:网上购物后对方是怎样把物品送到学校的呢?这一个问题,是学生关心的话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意义。但是它牵涉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当下比较流行的行业“快递公司”,包括送货的方式,包括如何接收邮件等等,所以我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到了把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心引入到对快递方式课题的研究上。

购物的教学反思3

  本单元的日常交际用语是围绕在快餐店进行“购物”展开的,教材中提供了四种学生比较喜爱的点心:馅饼(pie)、蛋糕(cake)、汉堡包(hamburger)和热狗(hotdog),让学生通过多种情景,进行模仿、表演“…,please。”、“Than kyou。”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利的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购物。

  教学中,我以学生喜欢运动并配以节奏的变换作热身,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作了铺垫。然后通过创设师生经过运动而感觉饥饿到快餐店的情境,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再在活动中以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等方法让呈现新授单词,从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高低声、儿歌表演等方法颂读单词,消除了读单词时的枯燥乏味感,学生越读越有劲,越读越想读。竞赛始终是学生喜欢的方式之一,通过比赛学生能更进一步地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注重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发挥英语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并使学习气氛达到高潮。最后用一个开放式环节,由快餐店购物进一步拓展到超市购物,教师有意识地知识与生活接近的距离,活学活用,让孩子们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课堂的活力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购物的教学反思4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歌手大赛》教学反思初读教材,给人的感觉是很简单。因本节教材是承接了三年级的学习内容,由于教师对知识点的渗透,很多同学对于数位知识已经有了认识,加减计算就很简单了!但真正走进课堂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 首先,计算细节学生难于把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3、进退位。其中第三点是同学们最易犯错误的地方。根据教学现状,我及时地调整了教学进度,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专项的计算训练,强化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其次,加减混合计算的简便计算是难点。本章节的简便计算不同于以前的简便计算,其形式主要是a-b-c=a-(b+c).算理可以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引导同学认识,但想突破这一难点,这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又设置了一个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情景:利用在超市购物与在小商店购物进行对比.超市购物是先算商品总价,再买单。例如6-(2.15+0.85+2.05)。而在小商店,可以一样一样地来买。例6-2.15-0.85-2.05。于是难点也就顺利突破了。 《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反思一、变“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须回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富有活力与灵性。“一分钟”这个概念确实是比较抽象的,本单元把生活紧密联系在数学的教与学中,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同时也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佐证。二、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单元反思 本单元中的《量体重》、《购物小票》、《歌手大赛》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情境,它们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孩子们进入数学的园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这样,学生爱学、乐学,把学生的内在需求激活了。三、学生在学习与活动的空间中获得了发展。课程标准提出,课堂应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本节课,老师创设了多次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在从事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中,先前经验得到了重新组织、改造,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四、教学应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这课上,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教学不等同于发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也只有那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的课堂文化。以上的教学环节,结合平时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学数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仅是;一些基础知识?当然基础知识是我们小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教学中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小学数学中,知识是能从老师这边学到的,但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在需要这些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来自体验并获得感悟,也是学生要亲身体验到自身课堂上前后的知识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上要产生深刻的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并转换、内化

  为自己确确实实的收获。因此,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我觉得应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 君不见,学生获得发展时,那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学会的神情是多么地生动和迷人。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新课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作为四年级下册中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关系和其它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即使在以前没有这部分内容,大部分教师在课后也会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容易记住。因此让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成了本节课的重点。既让学生经历“再创造”----自己去发现、研究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并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和创造。本节课我基本达到了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情境。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学生理解的最深刻,最容易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上述教学中,我在引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理解内角与内角和的概念。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也参与学生的研究,适当进行点拨。并充分进行交流反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 2、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过程当中,大部份同学都是用度量的方法,此时,我引导学生:180度是什么角?我们能否把三个内角转化一下呢?经过这么一提示,出现了很多种方法,有的是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有的用两个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还有的是用折纸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大脑,就连平时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置身其中。充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数点搬家》教学反思数学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也应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效率。在一堂课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从自己的内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心中有一种深刻的感受——这不就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吗?课本上“小数点搬家”这一情景真不错,只是书上的价格我认为不符合实际,所以我做了一些改动,借助这个情景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想借助快餐价格的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为了使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我先让学生找出400、40、4、0.4之间的倍数关系,再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小数点怎样移动。移动后原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使很多学生都能发现这个规律。可这样做可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会不会教师不够放手。学生会不会比较没有思维的空间呢? 我还有一个困惑,就是那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10倍,这是我们习惯性说法,而新教材却提出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对于这句话好像比较难于理解。我认为缩小10倍表示的是一个过程,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表示的是结果。我在想有没有必要现在向学生解释清楚,其实以学生现在的水平,再怎样解释也很难能使大部分学生清楚,不过到以后学生那个分数的意义和倒数知识自然而然学生就会理解了。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的教学反思今天刚上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一课,整体自我感觉还不错。基本能按照预设的过程上下来,目标基本达到。但也有些不足之处: 1、我自己师范性的板书不够。本以为前面的《包装》一课,自己已经上得比较到位了——该讲的知识点都分析了,竖式也列给他们看了。没想到,在今天的作业中,还有好几个学生连竖式都不会列(把小数点对齐去乘了)。 2、学生的估算意识没有培养。在本课的过程中,原来准备

  让学生先估算结果,然后再计算的。可是自己一忙,就把这个步骤给忘了。 3、学生的自主性未能发挥。虽然在课上,有请过学生上台板演,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怎么有表现的机会。指名回答时,教师的评语也不到位。

  《节日礼物》教学反思亲身实践,感受观察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观察地点的改变所看到的物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的道理。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观察地点的变化,所观察的物体也会随之改变,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让学生们运用不同的观察方式观察杨树,边走边观察杨树位置的变化,通过实践亲身经历观察的过程。经历了亲身实践的过程,书中的练习变得简单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变得轻松了许多。让学生到户外上课,要组织好学生活动,让我的数学课上得更精彩,我觉得还需要多动动脑筋,多想想办法。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教学重在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发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感受小数除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复习除法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虽然学生经历过整数除法的学习过程,但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识上的遗忘;而通过复习小数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从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来看,新课前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通过创设去学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销商场购买牛奶的场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细算的的主题,自然的引入小数除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兴趣。三、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算理,掌握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以及小数部分有余数添零再除的过程中,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合作讨论。但学生经过努力后,依然对小数除法算理的理解有障碍。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通过“元角分”知识和小数意义的提示,学生看到了前进的路标,快要停滞的航船再次展开风帆,破浪而行。老师此时就悄悄退居后台,欣赏学生的智慧的碰撞。四、回归生活,巩固提高本课设计了2个练习题,第一个是果酱题,紧扣精打细算的主题,巩固刚学的知识。第二个是关于今年雪灾的开放题,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达到爱心教育的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特别在调控课堂和深挖学生的思想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提高。

  《谁爬得快》教学反思今天上的北师大的〈谁爬得快〉一课中,其实就是循环小数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内容很简单,可以不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解决,可是事实不是这样,在教学中,却遇到很多不同意外,还有练习未落实,我给自己总结一下自己,学会总结,或许使自己有所进步: 1、自己或许太罗嗦了,有时候话太多,导致学生厌烦,没兴趣。、 2、自己选择的例子,内容或许不新颖,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3、自己的教学心态不好,应摆正自己的心态才行,对于新教师出现疑惑和困难是难免的 4、自己对有些数学概念,整个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的系统不了解。内容前后的衔接不清楚。 《天平游戏(方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天平游戏,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让学生能利用所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在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求方程中的未知数;而现行北师大版教材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方法。由于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这种设计到底怎么样,自己心里实在没底。在教学中我在两节课尝试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节课按照教材设计的走,第二节课又按照以前人教版的方法,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比发现用

  现在的方法学生觉得浅显易懂、用起来方便。在教学过程中,刚开始几个好学生马上想到求未知数和减去一个加数的方法,但大多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的方法,而且反应灵敏的学生能用一步计算完成。学生们活动的有滋有味,从活动中悟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加上适时的点拨和归纳,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程》这单元的后续学习内容的第一课时,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变化之一。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数学活动方案:1、课前活动。2创设问题情境、直奔主题。3、探究规律,体验方法。4、应用规律。5、课堂小结。有效的数学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唤醒、引导、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这是数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发动机”。首先,教师所应做的是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底蕴的同时,给予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能用9根小棒摆出个数最多的三角形吗?”摆小数目的三角形学生可能用肉眼观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说出答案,而到大数目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这个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上的冲突,初步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规律的必要性。以“猜想—验证”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猜摆20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

  2、培养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确实能做到主动,独立地学习,十分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即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结构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并使之形成后续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我先让学生4个人为一组来想办法,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再通过“友情提示”对学生的方法及时进行梳理和指导。3、及时提供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探寻规律。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适时进行数学化。学生探究后,我及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表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要的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具体形象表示——用数学语言描述——用数学模型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水平。

购物的教学反思5

  《购物小票》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14----15页的教学内容,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教学中我始终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探索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3、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 “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购物的教学反思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照时间、人物、地点、及事件经过的线索,完整的讲述永辉超市购物的情景,讲述自己的感受。

  2、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进行语言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实现购物的经验,并拍有照片、录像。

  2、课件制作:讲述线索图(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经过、结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开展谈话,导入活动,(出示永辉超市标志)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的标志?永辉是个什么地方?你们有没有去过永辉?和谁一起去的?前几天,老师也带小朋友去了永辉,还在里面买了东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件事。

  (二)明确讲述线索,引导大胆使用描述性的词语。

  1、提问:要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应该说清楚哪些内容?

  2、教师讲述线索,课件逐幅显示线索图:要说清一件事,要说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最后的心情。

  3、逐幅讲述。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一些描述性词语。引导幼儿重点将购物的经过,引导重点:买东西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又是怎样做的?

  (三)引导幼儿按照线索完整的讲述1、幼儿选择照片后:

  (1)几个幼儿结伴讲;

  (2)按照上面的线索完整的讲;

  (3)要把买东西的过程讲的详细些。

  2、幼儿自由结伴,开展讲述。

  教师指导讲述重点:

  (1)扩展讲述的内容,引导使用描述性语言;

  (2)语言的完整性。

  3、请个别幼儿讲讲。教师讲评重点:购物过程的丰富性、个性化及词语。

  4、请幼儿讲给"客人"老师听。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购物的教学反思7

  购物策略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与购物中第二课内容。《购物策略》是一节专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课之前,教材已有类似内容分别编排在其他各册中,学生已有初步的活动经历、体验,因此这节课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商店的各种促销策略融入教材,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生成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内在有机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力求做到: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购买果汁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学法上力求做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以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上课伊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主动和学生交流沟通,问学生:去过超市吗?在超市看到过哪些促销活动?商家为什么搞促销活动?然后引出,夏季是销售饮料的最佳时期,运用多媒体出示三家超市促销果汁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思考:作为顾客,面对不同的优惠策略,会思考什么问题?学生会回答去哪家购物最省钱?引出这节课探究内容——购物策略,通过解决三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货比三家”的购物策略。

  然后又通过买酸奶,怎么买合算?让生懂的在购买同一种商品,不同包装时,在满足所需量的前提下,同一种食品,大包装比小包装便宜。所以我们尽量购买大包装,

  总结时问学生:“在这次的模拟购物的活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反思交流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从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形成技能,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购物的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游戏,学习10以内的点数,感知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3、能够将活动游戏经验与角色区的超市购物游戏经验相结合,并迁移到生活中,充分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手口一致地点数 5—10 的物体,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活动

  难点: 集体游戏中,需要专注力和速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任务指令卡片、购物筐每人一个、超级市场(两位老师每人一个点、超市货架两人)、银行卡每人一张、刷卡机两个。

  2、经验准备:幼儿有跟家长一起购物的经验,角色区游戏的经验,认识数

  字,有一一对应点数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复习 10 以内的数字和 10 以内的点数

  游戏一:教师敲击乐器,幼儿听音数数,并能说出与之相符的数字来, 循环两到三次;

  游戏二: 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字卡上的数字; 教师小结:集体复习认识数字 1-10 及 1-10 的点数。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去进货

  教师:今天赵老师是超级超市的经理,但是,早上一来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们超级超市里货物快卖光了,很多货架都空了,如果今天如果有客人来买东西怎么办?

  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进货吗? 2、介绍批发市场和任务卡

  (1)介绍批发市场位置

  (2)介绍任务卡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礼貌用语的使用(比如:您好,我想买五瓶水;经理您好,我买回来了五瓶水;谢谢等。)

  教师:马上我们的玩购物闯关游戏就要开始了,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3、闯关开始,教师发放闯关任务卡和银行卡,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任务。第一关:教师发放 1-10 的点卡,请幼儿按点卡上的数量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第二关:教师发放 1-10 的数卡,请幼儿按卡上的数字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游戏规则:

  (1)按照数卡上的数字或数量去超级市场购买回相应数量的物品。

  (2)将购买回来的物品按照种类整齐的摆放在超市货架上(放时要一个一个点数)。然后,再领任务卡再去购买,反复进行游戏。

  (强调:每一次买货物或放回货架都要一个一个点数进行。) 三、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太棒啦,这么多人都闯关成功啦,我们超级超市的货架又满啦,一会我们的超市又可以继续开业啦!

  活动总结

  这个数学活动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购物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涉及到问题,即使是我们的孩子他们现在还不能独立购买物品,但是也会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也是熟悉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的,孩子们每次都是陪同爸爸妈妈去购物,没有机会自己单独去尝试这样的活动,所以,对于今天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是很期待的。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用“听音数数”和“看数字拍手”两个小游戏来帮助幼儿复习巩固 10 以内的数字的认识和 10 以内的数量点数,然后,再通过

  问题引出活动主题,幼儿通过购物的游戏,不仅再次复习巩固了对 10 以内

  数字的认识和 10 以内数量的点数,进一步理解了数量的对应关系,同时, 也巩固了角色区中角色扮演的游戏规则及礼貌用语等。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积极的快乐的,直到游戏结束幼儿的兴趣依然不

  减。最后,我们把购物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可以继续游戏。

购物的教学反思9

  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通过设计购物小票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同学们都能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我不仅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现在反思如下:

  1、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课前让学生亲身经历购物,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现,它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

购物的教学反思10

  细节描述:

  细节一:孩子们,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买过)那谁来说一说你买过什么东西,这样东西多少钱?(买过棒棒糖1元钱;买过玩具汽车100元钱;买了一包薯片和香肠用了一张红票票)今天我们也要来逛超市了,看看这家超市里有多少东西呢?

  细节二:我们刚刚知道了这些东西的价钱,那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5块钱,你想买什么东西?(我想买鸡腿)几块钱的鸡腿呢?(3块钱)能不能把话讲完整呢?你想买···(我想买3块钱的鸡腿)说得很好,那么这样你5块钱里还有2块钱,谁能去超市买两样东西能5元全部用掉呢?(汉堡和可乐)他们都是几元钱呢,加起来多少钱呢?谁能更完整地来说一说(我想买3块钱的汉堡和2元钱的可乐加起来等于5元钱)说得非常地棒,我们来表扬一下他,谁再像他一样完整地来说一说呢?(我想买4元钱的玩具汽车和一元钱的棒棒糖加起来等于5块钱)说得也很棒。

  评价分析:

  细节一为整个活动的导入环节,以幼儿生活中经常做的逛超市为导入,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数学活动中创造了一个让幼儿有话可说的环境。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去逛超市非常地感兴趣,但对于东西的价钱却很少关注。所以在这个活动让幼儿初步建构一个价钱的概念。

  细节二让幼儿对于5的组成有一个概念,但从中我也加入了语言的内容,让幼儿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中了解5的分成,从而更加巩固5以内的分成。从孩子们的`回答来看,基本上大班的孩子都能完整的说出这句话,但对于中班年龄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只能说出一点,但不完整。

  所思所悟:

  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购物中学习用算式来表示,学习5以内的的加减法。从作业的情况来看,不是特别地好,因为我在教学时没有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上做一个示范,所以很多幼儿对于加法和减法不是特别地清楚,应该在做作业之前让孩子们认识加法和减法,并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做一个示范,那么作业做下来的效果有可能会好很多,今后会在这方面更加注意的。

购物的教学反思11

  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购物小票》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在前一学段已接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如3.25元+1.24元等于多少元,那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识进行计算的,3.25元是3元2角5分,1.24元是1元2角4分,加起来就是4元4角9分,也就是4.49元。此节课怎么上?怎样让学生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其它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的道理?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识作为切入点,还是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为新课做好铺垫?如果采用这两种方法的话,课堂教学会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效果会更明显。但这样做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吗?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和课改精神吗?

  我思考再三,决定抛弃这两种求稳求妥的教学方法。但怎样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呢?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意图之后,我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

  一、发挥课本情境图的作用,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由于这是一节教导处临时通知的随堂听课,我没有、实际上也来不及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其它教具。怎样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决定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采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于是有了以下的对话。

  师:同学们经常到超市购买物品吧,当我们在收银台付完钱后收银员会用电脑打印一张什么给我们呢?

  生:购物小票。

  (师板书课题:购物小票)

  师:可别小看一张购物小票,它里面却蕴藏着不少的数学知识呢!不信?咱们就来瞧一瞧。

  这就很自然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中的主题情境图上,让学生观察购物小票,然后指名说说从购物小票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继而话锋一转,抛出问题——“怎样核对应收款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列出小数加减法的两道算式。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利用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我把小数的意义作为知识切入点,让学生先说说算式1.25+2.41中每个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1.25中的1表示一个,2表示十分之二,5表示百分之五;2.41中的2表示2个一,4表示十分之四,1表示百分之一),然后用直观模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最后再涂一涂。

  在“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的过程中,学生已领悟到只有相同的计算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种直观模型的建立,使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顺理成章地就把小数点对齐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在学生独立尝试“算一算”后,我让多个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反复追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这一过程耗费的时间比较多,却非常值得,让学生去说、去摆、去涂、去思考,从直观到抽象,从直观模型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学生已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小数加减法。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困生。

  在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小明家两个月的水费共是多少元”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根据题中的数学信息,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解答?根据学生计算中出现的粗心、马虎、不认真的现象,我及时教育引导学生,仅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耐心、细致、认真的品性,才能确保计算的正确。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到面向全体,更关注一些学困生的成长,对学习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点和辅导,所以整体教学效果很好。

购物的教学反思12

  教学中,我以学生喜欢运动并配以节奏的变换作热身,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作了铺垫。 然后通过创设师生经过运动而感觉饥饿到快餐店的情境,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 , 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再在活动中以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等方法让呈现新授单词,从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以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高低声、儿歌表演等方法颂读单词,消除了读单词时的枯燥乏味感,学生越读越有劲,越读越想读。竞赛始终是学生喜欢的方式之一,通过比赛学生能更进一步地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注重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发挥英语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并使学习气氛达到高潮。 最后用一个开放式环节,由快餐店购物进一步拓展到超市购物,教师有意识地知识与生活接近的距离,活学活用,让孩子们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课堂的活力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购物的教学反思13

  《购物策略》这节课是一节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我就力求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获得一些数学的思考方法,进行一种理性的思考。

  初步感受购物策略后,带着学生一起去超市体会购物的策略。创设了三家超市促销饮料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超市的优惠策略,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生活中购买酸奶为例,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探讨,在学生设计的购买方案中发现:在满足所需果奶量的前提下,同一种食品,大包装要比小包装便宜。

  在学生初步的感受不同的优惠活动之后,我将教材中呈现给学生的3个问题设计成成开放式的情境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想要买多少量的果奶,通过计算所买的果奶在三家超市的价钱来选择去哪家超市购买比较合算,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对此进行归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商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不同的思维方式,改变在认知学习上的单一性,促进全面发展。

  另外在解答练一练时,学生还发现买2.4升时,如果买两大一中不但可以多得100ml而且还少花了0.2元。让学生懂得了可以根据所需灵活选择购买方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节课做的比较不到位是:对学生的估算能力没有进一步的加强训练;时间安排上,不是很合理;在对学生的回答时,关注的面不够广;学生板演比较少,可以对学生说的进行适当的板书。

购物的教学反思14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81页《购物策略》

  二、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四、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星期天一般做什么呢?

  大家去商店或超市买过东西吗?

  1、常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你都见过哪些促销形式?

  (学生积极回报课前调查到的商场的优惠措施)

  2、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逛超市,好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从大屏幕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汇报甲商店的优惠策略(买一送一)

  生2:汇报乙商店的优惠策略(一律九折优惠)

  生3:汇报丙商店的优惠策略(购物30元以上八折优惠)

  3、师:多么细心多么善于观察的孩子啊!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三家商店的老板,谁愿意?请你们向顾客解释和宣传你们的优惠策略?咱们看谁的解释最清楚?谁的表演最能吸引顾客?让三名学生介绍自己优惠策略。

  4、我们已经了解了每一家商店优惠的策略了,那么如果你要买东西,你选择哪个商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吧?看一看到底到哪个商店买饮料更便宜?分别出示三种情况带着学生一起来计算。(二)、经历过程,探究购物策略

  出示问题:

  ①要买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

  ②要买1瓶饮料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

  ③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你会建议他去哪家商店?

  1、解决问题(1)

  想买1小瓶饮料,你认为去哪个商店最便宜?谁来大胆估计一下?请把你的验证结果写在本子上。

  去甲商店花多少钱?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乙呢?丙?同意吗?

  甲商店:2.00元 乙商店:2×0.9=1.8(元) 丙商店:2元

  师:同学们非常细心,分别算出三家的价格进行比较,乙商店最便宜。如果要买1大瓶和1小瓶,你认为去哪个商店呢?去甲商店花多少钱,为什么?乙呢?丙?可以吗?

  2、解决问题(2)

  甲商店:10元 乙商店:(10+2)×0.9=10.8(元) 丙商店:10+2=12(元)

  师:同学们真能干,很会买东西,这时我想干脆趁商场打折,不如多买一点。于是大家决定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最合算?把你的算法写在练习本上。去甲商店,为什么?乙呢?丙?和你的一样?

  3、解决问题(3)

  甲商店:3×10=30(元)

  乙商店:(10+2)×3×0.9=32.4(元)

  丙商店:(10+2)×3×0.8=28.8(元)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的消费者。解决了问题,买到了最便宜的饮料。通过刚才的购物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

  生:30元以下的 甲、乙商店 30元以上的 丙商店

  重点小结:师:是啊!购物中有很多学问,我们不但要看清商家的优惠信息,还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购物方案,找到最佳的购物策略。——板书课题

  带着我们的发现,请看问题(4):

  班里举办联欢会,要给每位同学准备约200毫升饮料,如果淘气班上共有学生35人,你认为去哪个商店购买比较合算?

  4、解决问题

  师:你们认为该到哪个商店去买合算呢?

  生:丙商店,因为超过30元的商品到丙商店会便宜些?

  通过以上一些具体购买情况的分析,你现在在买饮料的过程中会有购买建议呢?

  不错!不错!真不错!同学们真是精明的购物小能手!师:在这个例子中,你能总结出怎样的购物策略?("货比三家"的购物策略)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根据自己购买数量及商家的优惠策略。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购物策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刚才我们从问题情境出发经过探索交流利用数学知识做出了合理判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共同解决生活中的购物问题。【课件出示教材中练一练的内容】

  有三种包装的酸牛奶,大盒装1000毫升,中盒装500毫升,小盒装200毫升。

  1、要买1升酸牛奶,有多少种买法?怎样买更合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真聪明!

  2、要买1.5升酸牛奶,有多少种买法? 学生汇报…… 太棒了!

  3、要买2.4升酸牛奶,怎样买更合算?【要尽量多买大盒包装的】

  请看合作要求:

  (1)同桌交流不同的购买方案

  (2)比较出最合算的买法。

  (3)然后上台展示。

  学生完成。汇报。

  方法一:2(大盒)×9.7元+2(小盒)×2.6元=24.6元

  方法二:4(中盒)×5元+2(小盒)×2.6元=25.2元

  方法三:12(小盒)×2.6元=31.2元

  方法四:2(大盒)×9.7元+1(中盒)×5元=24.4元

  (不但省钱,还可以多买100ml)…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就按你们喜欢的方法来买吧!

  同一商品,大包装比小包装便宜。

  师:在购买同一种商品,不同包装时,在满足所需量的前提下,同一种食品,大包装要比小包装便宜。所以我们尽量购买大包装。当然有时也要根据个人的需要来选择。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我们在今后的购物中要到:货比三家,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购物策略。

  现在谁来谈谈你的感受和收获,或者对自己的评价?

  学生汇报……

  其实不只是在购物时要讲究策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要做好每一件事都要讲究策略,

  衷心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利用策略,争取更大的进步!

购物的教学反思15

  超市购物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是:通过购物,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初步了解加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在“猜猜5元可以买哪两样”时,孩子知道两样加起来是5就对了,孩子的答案较多。在“我们来做营业员”时,让幼儿用5元钱买一样东西,应该找多少钱?幼儿非常感兴趣,在购物、付款的过程中感知到了加减法的有用性,知道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以内的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要求掌握了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最后,“去超市购物”,要求幼儿一次只能买两样,加起来不能超过5元,由于答案的多样性,好多孩子就不知道该买哪两样,也就不会列式了,主要原因是本次的操作答案多种多样对能力弱一点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孩子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孩子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初步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运算方法都是孩子根据自己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尽管效果不是很好,但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

【购物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11-30

教学是教师的教学反思11-03

课程教学反思12-09

《大学》教学反思11-30

生物教学反思11-30

教师的教学反思11-13

校本教学反思11-09

书法教学反思11-04

《墨梅》教学反思11-04

《足球》教学反思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