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7 12:04: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令任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无一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的大量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第一次读完这篇童话,第一感觉是淡淡的伤感和感动,是因为结局的不完美吗,还是被鸟儿和大树的友情震惊了?但深入地读下去,发现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很多,学生的理解可能也不太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学习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要不脱离文本的本意就可以了。所以我确定了一条一元带多元的情感主线: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其它主题作为副线而存在。

  《新课标》中有这么一段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怎么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我们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的真诚对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以读促悟。抓住三个主要场景,分别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那么学生在朗读时,我思考的.是教师的评价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生命潜能的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如:你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接触就有那么大的收获。老师听出了你们心中的那份焦急。咱们一块读好吗?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朗读打动了。同学们,你们真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呀等等。这些激励的话讲了以后,学生也跟着进入了角色。准备好一百顶高帽子给孩子戴,孩子的心是可以利用的,课堂上充分利用孩子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来创造我们的课堂奇迹。但由于初站讲台,教学经验不足,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对于学生突发的回答,有时候只能是好的,不错,是的这些苍白无力的话语,一时间不能脱口而出,得心应口,所以我觉得,作为新教师,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你的评价语,也就是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这节课的初衷是读课文时的一种感动,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淡淡伤感的友情。更为作者为我们设下的那么多的情感空白。小鸟的那份执着和忠贞,友情和诚信,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我一遍遍地与文本交流对话,一遍遍地在交流中感动着自己。因为我明白,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当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感动,学会了用眼睛吃东西,用精神来营养自己。那么看到真,会去追求,看到善,会感动,看到美,情感就丰富了,心灵就充实了,趣味就提高了,素养就全面了,人格就健全了。语文学习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统一了。或许正因为这样,使我犯了一个隐形的错误,自己课堂上说的话太多了,教师引导这个度没把握好,导的太多,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我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我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学生提问: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这两次有什么不同?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练笔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上完课后我思考过:我是以小鸟的两则日记导入的,最后以悬疑结尾,去年的树不存在了,鸟儿明年还会来吗?设计目的是首尾呼应,留给学生思考空间。那么我整个教学是不是可以围绕着这两则日记展开呢?提出大问题:这两则日记表面看似内容相同,那么究竟是不是一样呢?读课文,想想两次写日记的心情。从而导出鸟儿第一次给大树唱歌并告别的对话,第二次对着灯火给大树唱歌并告别。以这两条线展开,由于缺少教学经验,怕围绕着大问题进行教学,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的驾驭能力还不够。很想知道按这样的设计进行,自己的教学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2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有所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体会鸟儿和树在一起的快乐,为下面学习做一铺垫,也和下文的悲伤形成对比。以便更深体会鸟儿寻找大树的焦急及信守诺言的可贵。在四次对话中,先和学生一起学习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再抓住这四次对话中不同角色的心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我首先让大家读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鸟儿如何去寻找好朋友大树的。最后在处理鸟儿为灯火唱歌时,我设计了背景音乐,自己做了范读后学生体会文中两个“看”蕴藏的含义。接着将“鸟儿”换做“我”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进一步体会。

  今后应该特别注意的还有几个方面:加强今后板书功底。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语感、读书姿势方面等)。重视评价语言的丰富和激励作用。平时教学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精炼、到位,声音的顿挫圆润。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文和思考。第一课时的安排就是初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在不重点的句段上朗读的时间不用过多。并在第二课时开始时要进行导入带领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教师只是引导学生,不应说的过多,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分角色朗读部分最佳的方式是个人读,并且在第一课时可以直接进行写字的指导。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3

  本课讲的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以新颖的课件导入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大树的日记,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内容。在深入讲解中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但同样语文的最基础的知识点不应该丢掉,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下换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学生理解不错。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设计得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问学生答,从而对理解课文、感情思想有一进步的体会。有的学生问:“小鸟找到大树后,为什么要盯着大树看两次?”还有的学生问:“小鸟为什么还要唱去年的歌给大树听?他可能会唱什么?”“小鸟对着大树可能会说什么?”……学生们问得这些问题都非常有价值,而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我也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几个方面: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并引导学生如何去评价。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4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也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时,它的朋友树却不见了。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它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童话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读过之后,我们会为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纯真友谊而感动,会赞赏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会产生节约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教学第一场景我以本班孩子写的《漂流日记》中童话故事,引出学生读过的童话,并推荐学生读这些经典童话。同时也导入课题。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体会鸟儿和树在一起的快乐,为下面学习做一铺垫,也和下文的悲伤形成对比。以便更深体会鸟儿寻找大树的焦急及信守诺言的可贵。在四次对话中,先和学生一起学习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再抓住这四次对话中不同角色的心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我首先让大家读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鸟儿如何去寻找好朋友大树的。接着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在引导学生在“问”与“回答”的`前面填一个表示心情的词体会不同角色的感受。最后在处理鸟儿为灯火唱歌时,我设计了背景音乐,自己做了范读后和学生进行“采访”般的的话来体会文中两个“看”蕴藏的含义。接着将“鸟儿”换做“我”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进一步体会。

  在学生入情入境的读完后,又让大家进行小练笔——有什么话想对谁说。在拓展中,先一起阅读了新美南吉的另一篇童话故事《白蝴蝶》,最后向大家推荐了新美南吉的其他童话故事,鼓励大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的阅读体验才能获得。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思,思中悟情”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重点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将学生置身于文本当中,做到了在读中感悟,尊重了学生的体会。同时也注重孩子语言的积累和训练。

  今后应该特别注意的还有几个方面:

  1、加强今后板书功底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语感、读书姿势方面等)

  3、重视评价语言的丰富和激励作用。

  4、平时教学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精炼、到位,声音的顿挫圆润。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5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本事,获取新知识的本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交流与合作的本事。这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在教《去年的树》时,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教学中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这样,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如: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小鸟与大树分别时的心境;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小鸟寻找大树时的心境。教师让学生同桌、四人小组、全班男女等多种形式分主角朗读有关的对话。这样学生容易从读中悟出:小鸟与大树分别时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心境;小鸟寻找大树时的急切、悲痛、难过的心境。然后全班同学又带着这种心境分主角朗读相关的话,最终还请个别同学上台表演读。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和“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两个“看”字饱含了什么?教师先让学生齐读,之后四人小组讨论;“小鸟最终看到朋友了,它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小鸟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还想说什么?”教师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领会了课文所蕴涵的道理: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做人要有无私奉献精神等等。但在这节课中也有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的地方:1、学生太拘束,回答问题没有平时进取、踊跃。教师要注意善用不一样的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进取性。2、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不够响亮,教师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响亮地回答问题。经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好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善用不一样的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6

  《去年的树》是部编教材三年级第三单元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但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透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之后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抓住文中的几次对话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鸟儿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明白吗?有的学生说:“树啊,我的好朋友,我最后找到你了。”有的学生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7

  《去年的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文章讲述的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但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朋友不在了,诺言还在。鸟儿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通过三次对话来打开学生的情感思路。第一次对话:鸟儿与树根;第二次对话:鸟儿与门;第三次对话:鸟儿与小女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就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资料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来激发学生潜在情感,比如:第一次对话,鸟儿(焦急地)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这是鸟儿第二年春天飞回来的时候,满心欢喜的要给树唱歌听的时候,发现“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树根(悲伤地)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然后让学生们扮演鸟儿和树根,进行对话,孩子们能够进入预设情境,慢慢体会到小鸟的惊讶、焦急与失望。

  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来到山谷里寻找大树,它(迫不及待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鸟儿越着急大门越是(冷淡地)回答:“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这时,我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大门高傲的样子,然后再一次进行表演朗读,要求读出鸟儿的焦急不安和大门的高傲冷淡。二者鲜明的对比,加上动词“切”“做”“运”“卖”进行重音读,小鸟苦苦寻找大树,只为兑现自己的诺言——给大树唱一首歌。然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却发现大树距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了。当我反问孩子们:“小鸟还会继续寻找大树,来实现自己的诺言吗?”孩子们坚定地回答:“会!”但是,天地之大,小鸟又该去哪里寻找大树呢?她最后能够实现自己的诺言吗?

  同学们,请看第三次对话,鸟儿(哀求地)问小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遗憾地)回答:“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大树不见了,只剩下火柴的亮光。作者新美南吉说:“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

  作者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生命延续在他的作品《去年的树》中,以另外一种形式活在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中。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这样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躯体的存在与否,震撼人们的永远是他伟大的精神。树在这里,化作火柴,燃烧了自己,给人们带来了光明,这就是他存在的另一种方式。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当鸟儿历经千辛万苦才发现树原来早已不在,带给人们的却是一片光明,于是它把歌唱给树听,它也把歌声唱给所有的人们听。它的歌声不但是唱给树听的,在这里,如果仅仅写的是鸟儿与树的深厚友情,未免太过浅薄。我觉得鸟儿的歌声更是唱给了光明,唱给了那些乐于牺牲自己而照亮别人的人们,这歌声何尝又不是那些奉献者的赞歌呢?何尝不是唱给那些信守诺言的人们听呢?

  当鸟儿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两次“盯”写出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朋友之间理当如此!

  这对朝夕相伴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难舍难分,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小鸟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经化为灯火的大树,它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的歌,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好朋友,简单而平凡的三个字,承载着深情厚谊。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像这样的人有许多,比如老师和同学们,我们朝夕相处,每天老师深情地目送孩子们走出校门,可是有大多数的同学们会“头也不回”地走出校门,老师该有多么“伤心”呀!师生之间经过几年短短的相处以后,当你们离开了学校进入新的学校学习时还能想起原来的老师吗?不一定,真正的朋友是离别后的牵挂,是彼此间的珍重,是有诺必践。孩子们,向前努力吧!愿我们之间达成的诺言能够实现,愿我们的友情能够长存人间。

  在历史上,还有许多遵守诺言的故事,比如《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等故事。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任何时候,希望你们都能够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鸟儿飞走了,但它的诺言我们还记得;火柴燃烧了,但它留下的光明还在人间!让我们为那些遵守诺言和为人类带来光明的人们一起高歌吧!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8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先感情朗读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角色之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是文章脉络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补充小鸟与“大树”的无声对话。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小鸟和“大树”正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大树”仿佛也在说:()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大树”仿佛也在说:()设计意图:常言道,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我设计这一练习,先想像、再念读,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整合起来,这样的扩展想象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2)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深厚情谊。但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

  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就能够提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9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主读文、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必须的自主识字本事,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能够让学生经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能够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能够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经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那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异常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终才能有自我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本事,帮忙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供给更多的语言素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

  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教学的策略上,我围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透过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话中的意思、情节,如在自由读时,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为了寻找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于是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词语,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语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节,学生就会理解到小鸟千里迢迢、力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理解到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了;透过分主角朗读对话、演读故事的情节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更是在这语言文字的演绎中,逐步感悟内化,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的语调高扬一点,有的稍低沉,有的边读边做动作,还有正象人们所说的真是“七情上脸了”,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们纯洁幼稚的童心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演绎;透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的介入以及学生读悟后拓展想象让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既提升了学生的言语潜力也让学生感悟童话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

  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收获较大的,但毕竟我教学经验尚浅,同时真的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节课我也觉的存在着不少的遗憾!如在学生对主角的感悟方面,我是觉得部分学生还不够深刻,原因是对一些关键词的读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如果我不是情绪过急,可让学生走上讲台演绎对话,说感受,可能就会带动得好些,这是其一。其二,在小练笔得过程中,如果我能提示一些童话得写作特点,可能就会引导出一部分同学能用童话式得语言丰富故事得资料,为学会童话奠定基础。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动画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分别是鸟儿和树平和生活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初衷是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然而,由于在我引出课题的阶段浪费了太多课堂时间,我删去了原本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如:分主角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读,师生合作读。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应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那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那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我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学生提问:"①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②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③鸟儿为什么飞走之前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那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终我还在那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平时训练不够。刚开始,我满怀信心上好这堂课,但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当异常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

  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

  3、注重评价语的丰富和激励作用。作为新教师,我的课堂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评价语。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2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然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认为语文应该充满人性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经受真善美的心路历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让他们的人生因语文课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丽十足!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课文学到最后,我想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有对大树说的、有对伐木人说的,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理解了,也体会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因为,我认为教学生做事的前提是应该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上完这节课,我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为学生在课堂上那种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与忠贞,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社会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宝贵的。我想,课堂中我们师生之间演绎这份纯洁的情感,对学生是终生受益的。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3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主角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好处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透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在小鸟应对着灯火,唱歌给树听这一部分。那里有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那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那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

  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就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资料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用心健康,就应说都是能够的。但是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思考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一样: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就应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十分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但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我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二、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如:《去年的树》一般教学两课时。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外,细读课文的前面部分,着重体会树和鸟儿在一齐的快乐,感受他们分别时的难舍难分,第二课时读余下的部分,感受鸟儿和大树生死不渝的情谊。但是一试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课时资料太少,课显得很单薄,不充实。于是,我又调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基本上把课文读完,第二课时以复述故事和练笔为主。然后又去试教,感觉这样第一课时才充实了许多。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透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善自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忙。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4

  本课讲的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经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之后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以新颖的课件导入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大树的日记,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资料。在深入讲解中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但同样语文的最基础的知识点不应当丢掉,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下换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学生理解不错。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到达了自我想要的那种境界。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终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设计得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问学生答,从而对理解课文、感情思想有一提高的`体会。有的学生问:“小鸟找到大树后,为什么要盯着大树看两次?”还有的学生问:“小鸟为什么还要唱去年的歌给大树听?他可能会唱什么?”“小鸟对着大树可能会说什么?”……学生们问得这些问题都十分有价值,而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我也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当异常注意几个方面: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并引导学生如何去评价。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化的童话,儿童化的语言和形式,非常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文章讲述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面对着朋友的生命点燃的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因此语言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本课教学时重点抓住对话的朗读来进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在话语中感受人物的心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言为心声”。

  教学时,先让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我再来范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我在读文时与自己读时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学生体会出我读的有感情,读不同的角色时的语气不同。接着我出示文中四处对话分别来读,再让学生听听从我的语气当中听出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感受到第一次树与鸟的对话要读出依依惜别之情;后面三次对话,鸟儿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还要读出它非常焦急的心情,读树根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门先生的话要读得比较平淡,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一些。在体会出人物的情感后,接下来让学生再次分角色朗读、表演。学生朗读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充分的`朗读后,更有助于学生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认识到文中的鸟儿是一只非常信守承诺的鸟,并且还有不少同学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存在不讲信用的行为,并下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阅读教学时读得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充分的品读中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会。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还是应该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13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篇11-25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0-20

《去年的树》说课稿03-3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7-27

《去年的树》读书笔记04-01

《去年的树》说课稿15篇09-22

《树之歌》教学反思11-16

给予树教学反思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