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2 08:02: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园小班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幼儿园小班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幼儿园小班的教学反思

关于幼儿园小班的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目标是要让幼儿了解小鸡出壳及出壳后的生长过程以及尝试跟着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出示了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图片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后,我开始慢慢引导并提问“你知道小鸡是怎么孵出来的吗?”幼儿开始的热烈的讨论,答案五花八门,很有意思,这时我开始出示一幅幅图片,从母鸡下蛋、孵小鸡到小鸡出壳的一系列动作等等,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幼儿很快能跟着我的引导说一说小鸡出壳的顺序。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观察、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这部分的互动进行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互动的主要内容还是音乐律动。在本次活动中音乐是已经配好的音乐,乐曲欢快,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比较好做动作。在律动这环节,我首先让幼儿倾听音乐,反复听了两边之后,再以口头解释启发幼儿尝试着自己创编动作,我从幼儿之中寻找表演好的幼儿,把他们的.动作进行整合;让幼儿自己表演几次,让幼儿仔细观察我做了些什么动作,同时加上一些有趣的动作;当我做这些动作的时候幼儿觉得很好玩很有趣,他们随着我的示范也开始模仿着动起来的了,于是我边做边说了小鸡出壳的顺序,加深了幼儿的印象。接着请幼儿跟着我做,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小鸡,在蛋壳里和出壳后的一些动作,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模仿能力也很强,一会就能跟着我做一做这些简单的律动。但是小班的幼儿思想集中的时间维持不久,到了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出现做小动作的现象;为此,我在后面出示小鸡头饰,分组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有被我调动起来了;他们很认真地等待机会能戴上头饰进行表演,连平时不够认真的丁经伟、邓家全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来。

  整个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幼儿对于音乐律动很感兴趣,其实平时很多音乐课我们都会让幼儿配上一些动作来学习,那样学唱歌曲的效果也比较好。而这次律动活动正好符合幼儿的兴趣,并且活动内容适合小班幼儿,比较简单。因此活动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不过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在给幼儿看图片的时候,其实可以用一段视频来代替,生动的视频能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小鸡出壳的过程,这样也更为科学。又如律动中,虽然我有让幼儿自己想象小鸡出壳的动作,但我一示范可能限制了幼儿的发挥,幼儿大多数是做我做的动作,这点还有待改善。

  希望今后上类似的课的时候能更加注重幼儿主动性的发挥,而我就作为一个引导者来让幼儿融入活动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关于幼儿园小班的教学反思2

  小班语言活动《水果宝宝去旅行》是我来到转龙镇幼儿园第一次公开教学活动,虽然以前也参加过此类型的教研活动,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小紧张,在紧张的情绪中准备了此次活动。我设计这节课是希望通过儿歌欣赏,图片展示,游戏活动等活动来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创编能力,体验儿歌和游戏带来的快乐。为了这一节课我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设计流程,编写教案,下载音效,选配乐,制作课件等,本以为是胸有成竹的,但上完了课心情并未感到轻松,在反复回忆活动过程及听取同事们的听课意见后,我对我的这节课作如下反思:

  一.活动准备不够充分。

  教授者对课堂状况应该有个预设,对幼儿的认知面应该有个预测。如我在问到"什么是旅行?"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答不上来,最后在问几个孩子未果的情况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这样明显地削弱了课堂的气氛,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也就是说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既没有预设也没有预测,只是重点备了教材而忽视了还要"备孩子"!"备孩子"就是对你教授对象年龄层次,认知层次应该有个很准确地了解,这样才能做到你抛下一个"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继而一个接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而平时我们在和孩子交流关于旅行的话题时总是说"去哪儿玩的呀?"等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接触一些书面语,导致了认知面的狭窄。这是我要在以后的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加强的。

  还有我的课件中西瓜爷爷没有在火车头上,以至于活动中幼儿发现后一直在强调谁来开火车,还差一个,这些都是以后我在设计时应该想到的,应该准备更充分些、考虑更周全些。

  二.环节需要多推敲,语言需要多锤炼。

  有人说教无定式,的确,教学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教学就是一种驾驭的艺术,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那么他的课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气场!但这种驾驭是基于一个很科学的环节设定而说的'。比如说我这堂课的游戏活动就没有设计好,事前我想过用头饰带幼儿游戏,可是我考虑到我班幼儿平时我们就会以角色扮演来游戏,所以在活动中我也没用头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我还是应该准备一些头饰,那么孩子会更感兴趣,效果就更不一样了。

  一个拥有超强驾驭能力的人他的语言能力也是超强的,每句话都不累赘,每个问题都击中要害。而活动中我发现我的语言有些啰嗦,太多的"嗯,呀"等象声词。有些地方过度不自然,比如在导入西瓜爷爷的卡片时就很含糊地带过了,如果换成这样:出示了火车图片后就问"火车是空着的,要想让他动起来必须有人来开呀,那他是谁呢?",然后亮出西瓜的图片,贴近火车的驾驶室,再问"西瓜爷爷开火车去干什么呢?",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导入第一句儿歌"西瓜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这样一来干净利落,毫无赘述,环环相扣,紧密流畅。

  教育就是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进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到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备课,注重环节的科学紧凑性,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语言方面的锤炼,争取做个有超强课堂驾驭能力的教师。

关于幼儿园小班的教学反思3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很少碰到数学领域的活动,也很少会对数学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我对数学活动方面的认识很少。很感谢幼儿园给我这样一次上小班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这次准备这堂数学活动的前期到最后展示结束的这个过程中,我真的对数学活动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了解。

  这次小班数学活动《装食品》是选自《通向数学》中的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会按5以内的点数取物。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教具有标有圆点的塑封袋若干,标有圆点三张桌子,还有立体的“寿司”、“蛋卷”还有“鸡蛋”若干,这些立体的食物,放在塑封袋中可以较清楚的看出食物的数量。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想通过请幼儿装食品,学会按点数取物,在按点数归类中,初步体验点子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集体尝试按点数装食品,按点数归类,加深幼儿对活动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幼儿计数能力和判断等量的策略。活动过程主要有四个环节组成:一、点数取物,学习点数。二、点数归类,巩固点数。三、集体操作,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四、检查、评价。

  经过多次尝试活动以后,发现主要问题出现在第四环节检查和评价中。

  问题一:在第一次试教时,我请幼儿将包装好的食物归类归在三个筐里,然后在集体检查时,先请几名幼儿上来检查袋子有没有放错筐,再把三个框分在各组,每组幼儿检查食物数量。出现的问题是,袋多筐小,导致袋子无法在筐中铺平,阻碍了幼儿检查数量。

  问题二:发现了上述问题后,我将最后集体检验的环节改成个别检验,在展示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将袋子归类到相应的桌子上,桌子范围比较大,能将袋子铺平了放,然后先请个别幼儿上来检验,桌子上有没有放错的'袋子,再请个别幼儿上来检验袋子里有没有多放或者少放食物,把错的拎出来再进行集体讲解纠错。这样一来就很好的解决了正确数出袋中食物的问题,可是个别检验的进行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我请六名幼儿上来检查袋中食物有没有放错,由于食物平放在桌子上,导致没有请到的幼儿看不到检查的袋子,而且这样一来没有轮到的幼儿就空闲了下来,变得开始消极等待,无法参与到检验活动中,教师也就只能关注到个别儿。

  解决方法:活动结束后,感觉这种形式的个别检验也并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后来在评课过程中,朱老师建议我将这些包装好的塑封袋展示在黑板或者是立体的板上,这样一来,就能很好的解决之前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集体检验的方法能使每个幼儿都能看到,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检验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集体检验,而且教具也可以换成平面的,将他们贴在塑封袋的外面,点数起来也就更加的清楚,这样就能在检验时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有没有放错的,如有放错就一起再把它纠正过来,也就能够更好的达到活动预设的效果。

【幼儿园小班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04-06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08-02

幼儿园小班儿歌教学反思11-17

小班教学反思04-12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15篇12-03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15篇)12-13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04-18

有关小班的教学反思11-23

幼儿园小班老师教学反思 01-05

小班数学教学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