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04 14:58: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⑴ 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⑵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⑶ 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结合学习课文

  1、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⑴ 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⑵ 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

  (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⑶ 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⑷ 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

  (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⑴ 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⑵ 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⑷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变→长出两条后脚。

  找→鲤鱼

  ⑸ 师 :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⑹ 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⑺ 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⑴ 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⑵ 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⑸ 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⑹ 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⑴ 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⑵ 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

  (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⑴ 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⑵ 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蝌蚪生字卡课件,课文六幅插图课件,歌曲《小蝌蚪》。

  教学教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小朋友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

  生:(大声说)想。

  (出示课件1)

  师:谁认对一个词语宝宝就可以得到一只可爱的小蝌蚪。(认对后点击一下生字卡,小精灵欢快地说:“奖给你一只小蝌蚪”)

  生认读生字。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小朋友个个都是认字的能手,池塘里的小蝌蚪可高兴啦!

  (出示课件2,即文中插图1)小蝌蚪长成什么样?看谁观察得仔细。

  生仔细观察后纷纷举手说。

  生一:小蝌蚪有大大的脑袋。

  生二:小蝌蚪有黑灰色的身子。

  生三:小蝌蚪长着长长的尾巴。

  师:你真行,正确地读出了“长”的两种读音。小朋友试着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你带着笑容把“快活”读得重一些,小蝌蚪真高兴呀!谁也能高兴地读一下这段话。

  生高兴地读。

  师:真不错!小朋友读得这么高兴,李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棒!师范读后,问: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一(评):老师把“一群” “大大”“黑灰色”读得重一些,把“长长”读得长一些。

  生二(评):老师带着微笑读。

  师:谢谢小朋友的夸奖(点击小精灵),你们想读好这句话吗?

  生:(笑着说)想!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3,即文中插图2)

  师:图2中的小蝌蚪与图1中的有什么不同?

  生: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你真棒!(点击小精灵)小朋友都看一看,小蝌蚪真的长出了两条后腿。

  生:真可爱!

  师:小蝌蚪想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看图说话。

  师:小朋友真聪明,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个自然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读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读读小蝌蚪问鲤鱼妈妈的话。

  生读:“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小蝌蚪是怎样去问的?

  生:小蝌蚪是“迎”上去问的。

  师:小蝌蚪不“走”上去问而是“迎”上去问,这是为什么呢?

  生:(沉默)哦,小蝌蚪急着想见自己的妈妈。

  师:谁来学着小蝌蚪急切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读得更急切一点?

  生急切地读。

  师:读得好,还加上了动作。(点击小精灵)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怎么告诉小蝌蚪的,谁愿意做鲤鱼妈妈。

  生:(大声地读)“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平时,当妈妈看到你急着找东西时,妈妈是用怎样的语气对你说呢?谁能学着妈妈说话的样子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真热情呀!小朋友也热情地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师:长出两条腿的小蝌蚪从鲤鱼妈妈这里知道了自己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没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多着急呀!它们该怎么办呢?

  生:(齐说)找哇!

  (出示课件4,即文中插图3)

  师:请小朋友学着上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幅图。先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再扮演角色读一读课文内容,好不好?

  生分小组学习。

  师:小朋友学得多认真呀!想不想来展示一下。

  生看图说话。

  生一:(自信地站起来)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点击小精灵)

  生二:小蝌蚪游呀游,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这时小蝌蚪已经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你用上了“已经”这个词,真棒!(点击小精灵)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请一名小朋友读旁白,你们俩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其余小朋友当评委,好不好?

  生表演。师:我们来评评他们的表演。

  生评。

  师:你表演时既有表情,还加上了动作,顶呱呱(点击小精灵)

  生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变化,虽然很累,但它们不怕累,终于找到了妈妈。

  (出示课件5,即文中插图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上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

  生观察后说说青蛙的样子。

  师:请小朋友边看图这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师范读)小朋友能不能学着老师的表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模仿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真棒!都奖一只小蝌蚪。(点击小精灵)小蝌蚪找妈妈真不容易呀!它们找到妈妈时的心情怎么样?青蛙妈妈的心情又怎么样呢?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6,即文中插图5)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画面内容。

  生说画面内容。

  师:谁愿意来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话?

  生一:(笑着叫:“妈妈,妈妈!”)

  生二:(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师:你们真行,读出了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高兴心情。(点击小精灵)小朋友想不想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见面时的话语。

  生:(齐说)想!

  师:赶快立起书来读读吧!

  生自己读第五自然段。

  师:假如你们是蝌蚪,找到青蛙妈妈时会说什么话呢?比一比,看谁说得棒?(在小组内说)

  生一:“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了你!”

  生二:“妈妈,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

  生三:“妈妈,我找到了你真高兴。”

  生四:“妈妈,我们已经长成你这个样子了。”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点击小精灵)

  (出示课件7,即文中插图6)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在干什么?它们有什么变化?

  生看图后说画面内容,指导朗读。

  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表演,加深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师:小朋友个个都挺聪明,既会读还会表演。我还想看一看小朋友的表演,你们愿意把《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表演给听课的老师看一看吗?

  生:(大声说)愿意。(戴头饰表演,一人旁白,一女生扮鲤鱼妈妈,两位女生扮小鲤鱼,一男生扮乌龟,一女生扮青蛙妈妈,其他学生扮一群小蝌蚪。)

  生朗读全文

  4、活动——歌舞表演《小蝌蚪》

  5、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它们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课后去探究一下,在下节课把你们了解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

  教学反思:

  农村小朋友对小蝌蚪长成什么样,青蛙长成什么样,小蝌蚪长大变成什么,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在课前我调查了一下90%的同学都玩过小蝌蚪,有的甚至还养过小蝌蚪,但针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并非说得清楚。因而我在备课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为重点,按照从观察——说话——朗读——表演的过程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和小蝌蚪交朋友”复习生字这一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更亲近。

  “胸有成竹,有条不紊”。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幅彩图都配有一段相关的文字,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但要低年级儿童用自己的话来完整表达每幅图的意思,是有点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心中有“谱”。在教学中,我用分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只要学生说的话与画面有一点联系就作出中肯的评价,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及鲤鱼妈妈、小乌龟、青蛙妈妈的表情后再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一节课下来,收获还真不小。这样先指导观察后说话,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不至于东拉西拉,言之无序,自然而然就使学生边练边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内培养了朗读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从本课的教学实验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恰当的朗读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先说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今天,我们学习看图学文《小蝌蚪找妈妈》,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青蛙)青蛙长得什么样?(青蛙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教师相机板书:碧绿衣裳鼓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 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 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1.认记生字新词。

  2.猜谜语。

  碧绿的衣裳披身上,大大的眼睛头顶长。

  宽宽的嘴巴呱呱唱,捉虫的本领高又强。

  (谜底:青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教师提问:作者在这一段里写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头写到尾巴)

  把“一群”“几群”“一群群”作比较。

  2.导读第2自然段。

  学生看图说第一幅图的意思。

  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段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作者写了4层意思:先写了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它看见了谁,再写小蝌蚪是怎样问的?最后写鲤鱼是怎样回答的?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面对面主动打招呼)示范表演“迎上去”的动作。

  3.导读第3自然段。

  学生看图练习说第二幅图的意思。

  这一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这一段先写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他们看见了乌龟,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后写乌龟的回答)

  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4.导读第4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学生看图练习说第三幅图的意思。

  启发思考:这一段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他们看见了谁,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后写青蛙妈妈说的话和动作)

  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5.齐读第5自然段。

  教师提问:这时候,小青蛙又有什么变化?小青蛙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

  有什么

  样子

  干什么

  池塘里

  有一群小蝌蚪

  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kuān kuān de zuǐ ba,gǔ zhe dà yǎn jing,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参考答案:(结合表演动作)

  迎上去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追上去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游过去是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欢快地游了过去。

  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小河、池塘、稻田边观察蝌蚪,亲眼看看小青蛙的外形特点,听听他们的叫声。

  充分利用班级的生物角,教师组织学生养几只小蝌蚪,定期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当小蝌蚪变成青蛙后,把它放回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组织学生小组之间自愿结合,结合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配上富有情趣的音乐,进行表演,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制作相关的道具:水草、荷叶、稻田等。

  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画,根据画面内容开展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复习生字词。

  二、自由读课文:

  1、标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青蛙是什么样的?(用双横线画出来)。

  2、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找出相关语句读读。

  3、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一路上都遇到了谁?用圆圈圈出来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练习)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4、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课件显示),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理解“迎上去”意思。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课件显示,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小组讨论。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大脑 披衣

  灰身 露肚

  长尾 鼓眼

  小蝌蚪 找 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不见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音乐响起,出示“求助信”,教师深情朗读。

  2.读完“求助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贴爱心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

  1.认识小蝌蚪,学习第一自然段。

  既然大家要帮助小蝌蚪,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吧!

  ⑴课件展示小蝌蚪。

  ⑵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⑶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动手勾一勾,指名说一说。

  ⑷展示小蝌蚪外形图①。

  2.认识青蛙,学习第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⑴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图⑤。

  3.学习第二—六自然段,探索生长过程。

  ⑴引导观察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得出: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像青蛙妈妈。

  ⑵提问:小蝌蚪是怎样一天天长大变成青蛙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⑶学生汇报变化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文字板书。

  ⑷根据文字板书,找三名学生完成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②③④的排序。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板书设计。

  ⑸根据板书,集体复述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印象。

  三、观看动画,进行朗读训练

  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

  2.观看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动画片段。引导理解“迎上去”。重点对第二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

  ⑴看动画理解“迎上去”,并用一只手代表小蝌蚪,另一只手代表鲤鱼阿姨,一起做“迎上去”的动作。

  ⑵指导读准“迎”字。

  ⑶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请学生注意听,听完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⑷请大家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的朗读和表演。教师适当进行点拨,通过评比过程,体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⑸对比以下两种说法:

  a: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b: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问话应该有礼貌。

  ⑹男女同学分别扮演小蝌蚪和鲤鱼妈妈,集体表演读。

  3.观看三、五自然段的动画,理解“追上去”和“游过去”。

  4.两人一组,先自由练习读,后表演读。

  5.同学们读得不错,现在老师奖励大家观看全文动画。播放带录音的全文动画,学生边看边跟读,进一步感悟全文。

  四、感情升华,懂得保护青蛙

  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他们干什么去?(去捉害虫)

  2.大家可知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3.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可是……(课件展示捕杀青蛙的图片)

  4.亲爱的小朋友,面对这些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5.教师小结:是啊,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不要捕杀青蛙!

  结束语,使课堂无限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带着一颗爱护青蛙的美好心灵,走出课堂,去劝告身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去保护青蛙吧!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

  一、概述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自然段对应。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三幅图,与五段话中的三个重点段落相对应:第一、二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和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妈妈。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五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找到了青蛙妈妈。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二、教学目标分析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河、姐”等6个字。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朗读训练及打写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课外,可让学生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甚至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四、学生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具有好奇心、善表现、思维活跃的特点。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对趣味性、生活化、直观形象的图文的教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五、教学策略的选用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

  2、通过运用教学媒体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六、教学资源和工具

  1、本节课是在学生人手一机的教室内实施的。

  2、跨越式教学资源、共翔课件

  3、教师PPT

  4、课文相关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认识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3、板书、齐读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目的:通过猜谜和展示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习、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课件演示】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课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课件演示】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课件演示】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1)、选词填空。 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 )着一只大青蛙,( )着碧绿的衣裳,( )着雪白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发散思维。

  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1、【课件演示】结合动画,选词填空。

  蹦、跳、蹬

  他们后腿一( ),向前一( ),( )到了荷叶上。

  2、【课件演示】播放青蛙鸣叫的声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3、夸夸想想。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爱幻想,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母子的对话,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开拓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表扬是教学中常用来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去表扬小蝌蚪,有助于学生领悟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听听小博士的介绍:

  【课件演示】播放介绍有关青蛙知识的文字资料。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近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设计意图: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延伸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主动识字汉字,探索多种识记方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长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4课《小蝌蚪找妈妈》,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请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图)谁来用完整的话介绍这幅图,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点来说。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齐读。

  三、初识图意

  过渡:刚才我们就是用看图意—读文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请看: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长大了的过程。

  2、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同学们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下面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几幅图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意思。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小蝌蚪也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谁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对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读好吗?)

  (2)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读。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师: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呢?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你的识字方法,比一比哪对同桌学得最认真。

  (5)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特别积极,你们都记好这些生字了吗?林老师出个字谜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十颗豆来又十颗”(鼓)指名说说识字方法。

  (6)学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跳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吧。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真不错,现在词语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能读得更棒!

  1、自由读课文,再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请六位同学开火车接龙读课文。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4、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6、学生汇报,教师贴板书。

  遇见了(鲤鱼、乌龟、青蛙)

  身体变化(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7、课中小练习。

  口头填空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没过多久,xx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xx。

  六、指导书写:有、在

  1、刚才同学们学习生字和读书表现得都很不错,小蝌蚪们都很佩服你们哦,现在又有两只小蝌蚪想考考你们的写字表现,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有”、“在”两个字)你们有信心能写好它们吗?

  “有”字上面的横要长,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

  “在”字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竖要超出撇一点点。

  2、学生书写“有、在”。(学生书写生字前先回顾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肩平,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评比书写。

  七、小结。

  师小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成长变化的知识以外,其实课文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生动,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细细地读这篇有趣的课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附:板书:

  34小蝌蚪找妈妈

  鲤鱼迎上去

  乌龟追上去

  青蛙游过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按问题的提示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难点: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 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 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 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 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 讨论: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 袋---裳 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 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五、 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 小蝌蚪游来游去。

  1、 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1、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2、 完成课后作业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披、短、蹲、碧、肚、鼓”6个生字,理解词意。

  2、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卡片抽读词语。

  2、 齐读课文第一段。

  二、 学习第二段。

  1、 自由读并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什么?这些句子顺序可以调吗?

  2、 讨论,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

  a、 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b、 小蝌蚪看见了谁?[重点理解“迎”指名表演]

  c、 小蝌蚪怎么说?

  d、 “谁”怎么回答?

  3、 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4、 小结学法。

  先找有几句话,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最后有感情地读读。

  三、 讨论学习第三段。

  1、 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分组讨论学习第三段。

  2、 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3、 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四、学习四、五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⑴、 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学习蹲、鼓等生字。

  ⑵、 找一找写青蛙颜色的词。学习“碧、肚”等生字。[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⑶、 朗读这段话。

  ⑷、 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自由说,指名说)

  3、 这时小蝌蚪外形又有什么变化?

  (尾巴变短了,不见了。)学习“短”。[给“短”找个反义词]

  4、 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

  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5、 朗读四、五段。

  五、 巩固练习。

  1、 指导书写。

  2、 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2、 知道青蛙是捉虫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 卡片认读生字。

  2、 完成课作第2题。

  ---------------------------

  二、 朗读全文。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指导背诵4、5段。

  1、 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

  2、 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自己背一背。(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指名背

  3、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段。 4、 按“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段。

  5、 把4、5段连起来背。

  {五、总结课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它自己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还知道了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并向爸爸妈妈和邻居宣传保护青蛙。(一只青蛙一天要吃40-50只害虫,多达200多只,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

  六、 完成课作上的其余作业。 板书:

  13、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青蛙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二、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 )的( ),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习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三、布置作业:

  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2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2个谜语,想不想猜? 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可是它们的长相却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出示课题图)

  3、请你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34 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2页,看着课文中的插图,认真听故事。故事讲到哪儿,就指到相应的插图。

  2、同学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你们喜欢小蝌蚪吗?

  三、学习课文

  (一)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出示蝌蚪插图: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

  谁来说说这些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儿?

  2、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读完师贴图)

  3、屏示第一自然段,认识“灰”,(看这个字是什么颜色?这个字就读----,集体拼读)出示字卡,组词

  4、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是说小蝌蚪生活的怎么样?(很开心,自由自在的),谁能快活地读一读(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5、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谁在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6、仔细看,池塘里有……(出示填空)齐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二)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提问:谁来说说青蛙妈妈长的什么样?

  2、课文上是怎样描写青蛙的样子的?让学生找出段落,指名读。

  3、出示句子,认识“披 、鼓 ” ,读准多音字“露”,除了这3个字,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蹲”。

  4、再找出写青蛙身上颜色的2个词?(点出:碧绿的 雪白的)

  5、用上这四个表示动作和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把这只大青蛙写活了,我们来试着读出青蛙的可爱。男生读、女生读,师评价。

  (三)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师: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出示要求: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划出来。

  2、同桌互相交流、补充

  3、集体汇报,师贴图。出示这些句子、图,齐读。

  4、演一演:如果你就是小蝌蚪,你能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吗?看屏幕自己先试着说一说,找生说。

  (四)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 ,遇到了谁?(鲤鱼和乌龟)

  (1)、学习第2段

  1、引读: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出示图)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谁能说一句话,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2、于是,它们就------迎上去,问话,出示全图,认识“迎”组词、说话

  3、它们是怎样“迎上去”的?看课件理解,

  师: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谁想上台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迎”的动作。

  4、它们 “迎上去”会问…… (出示问话图)

  认识“阿姨”交流识字方法、学过的女字旁的字有哪些?

  多么有礼貌的小蝌蚪啊!谁再来有礼貌的读一读?

  5、鲤鱼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出示对话图)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样子有什么特点?(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2)学习第3段

  1、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出示乌龟图),会想到什么?(鲤鱼妈妈说的自己的妈妈的样子),呀,它们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了,于是连忙追上去。(出示连忙追上去图),

  2、怎样做“追上去”的动作?找2人演,再看课件,

  师总结:从后面赶上来就可以说“追上去”。

  3、从“连忙、追上去”可以看出小蝌蚪的心情怎样?(急切)于是它们着急地叫……(点出妈妈词)谁能着急地读一读?

  4、乌龟看到小蝌蚪叫它妈妈,感到很好笑,它认真地说-----(出示乌龟的话)学习“顶”,让生指出头顶在哪。我们一起来认真的读……乌龟笑着说……。

  5、小蝌蚪从乌龟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板书:头顶上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6、小组内合作表演小蝌蚪遇见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情景,注意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请生上台戴头饰表演,生评价。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妈妈。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指板书说)

  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

  (3)学习第4段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出示青蛙图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2、一定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于是它们就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高兴地读一读。

  4、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我们要向小蝌蚪学习,只要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5、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出示青蛙的话)

  6、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出示、做动作读一读。齐读句子(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

  7、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8、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有关青蛙的知识(出示青蛙的知识,师读 )青蛙真是庄稼的保护神呀!

  四、看图回顾,回归整体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演一演这个故事。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两、就、肚皮”等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角色头饰,课件,青蛙生长视频。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瞪大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的名字,名字叫——妈妈。(板书:妈妈)

  读妈妈,注意叠词第二个字音读轻声

  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说有哪些?(爸爸妹妹哥哥)

  2、可是有一天,妈妈找不到了,我们要去找妈妈。(板书:找)

  可是不是我们去找妈妈,而是它——小蝌蚪。(完成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读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是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小身板坐直。

  三、借助学习单,学习生字

  这一课要认识的生字写在学习单上了,拿出学习单,自己读读。

  小组合作认读,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点赞。

  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披着鼓着

  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宽嘴巴头顶上

  交流检查:

  披着鼓着——轻声

  鼓着做动作,手握拳头,高于平面

  头顶上鼓着——怎么做动作

  迎追——都是什么旁?什么结构?什么叫迎上去》什么叫追上去?

  四、学习课文,想想小蝌蚪和青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填写学习单

  1、()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

  鼓着一对()眼睛。

  3、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先后遇到了鲤()阿姨和()龟。

  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和谁?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七、指导写“孩”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变化过程,倡导学生养成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本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全过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脑袋 圆肚子 细尾巴 黑身了 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的故事录音,边听边画自然段序号。

  4、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思考:小蝌蚪是什么样子呢?

  ⑵ “快乐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自读这一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句话写了什么?

  ⑵ 分组进行讨论。

  ⑶ 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读一读,再分角色表演。

  ⑷ 学生练读,表演。

  ⑸ 汇报,评价 。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学生自学成,汇的。

  5、学生汇报情况。

  6、观看青蛙的变化过程。

  7、用自己的话说说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8、分角色朗读课文。

  9、戴头饰表演。

  10、老师小结: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不断探索,靠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练习朗读本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学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抽字卡,指名读。

  2、读词语卡片。

  3、小组汇报。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书空。

  3、学生访写、师纠正。

  4、认真书写 。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新词。

  2、预习“语文园地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河、姐”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儿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课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字,教师在巡视时记录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识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8 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 6 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自然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学第三自然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拓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第四、五自然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拓展,通过学习第六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五、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后来尾巴不见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六、板书设计

  34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

  ↓

  长出前腿

  ↓

  尾巴变短→不见

  四条腿、宽嘴巴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2.《找春天》教学设计

3.找规律教学设计

4.《找规律》教学反思

5.《找次品》数学教学反思

6.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7.《养花》教学设计

8.《观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