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燕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燕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环保意识、爱鸟意识。
【学习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们揪心,那就是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2、出示:
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3、师:请你自由读读这些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 、攀疑入境,缘词解情
全班交流,教师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语句,指导朗读,进行语感训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引入图,让生观察)师引:快速朗读课文,找到课文中描述这张照片的段落。齐读这段文字。
重点交流:(出示图片和句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齐读。
说说贝蒂不在乎什么呀?
句式:贝蒂不在乎—— ,只在乎—— !
过渡:小贝蒂不在乎自己却在乎燕子。那么,在乎燕子的仅仅是小贝蒂吗?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理解“严寒”:
谁愿意来读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理解“冒着、顶着、踏着”
(当学生说出“冒着、顶着、踏着”时出示上面句子,并把三个动词随机变色。)请你自由地读读这句话,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理解“纷纷”:
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师总结后,让生把具体人物带入说。
理解:“四处寻找“:
都在哪些地方?在……在……(野外 山谷)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在丛林里、或是在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这么多地方,容易找吗?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三、换位体验,写中悟情
1、师:同学们,其实每个人都不在乎一切困难,只在乎冻僵的燕子。在贝蒂的帮助下,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舒适的列车。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2、齐读。
3、师: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你听到了吗?它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你拿出作业纸,把燕子们说的话写下来吧!
4、出示: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
5、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四、拓展文本,升华主旨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1、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这个远方会是在哪儿呢?有了这么多人对小燕子的在乎,我相信,年年春天,小燕子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2、结课。这个爱心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90年的欧洲瑞士。当我们走出这列专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和动物不知演绎过多少这样感人的爱心故事。课文学到这儿就完了,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爱心大使史怀泽说过的一句话——(齐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燕子教学设计2
一、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题的大环境下去学:先通过导读课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再分别从4篇课文中体验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自然美景,最后再通过单元总结课整体感悟,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省时高效。因为《燕子》是精读课文,因此教学中,要处处体现出精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分析中品味,在精读中感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自学字词
1、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情境之中,激起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欲望。
2、板书课题《燕子》,指导书写“燕”字。
3、自读课文,勾勾画画,自学生字词。
4、交流汇报学习字词的情况。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字词的学习、掌握还需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引导,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字词的时间,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才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把字词学好学会。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二)设境激趣,读通课文
设立比赛的机制,鼓励学生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在学会字词,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很有必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课文,可以为下一环节的品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默读感悟,小组探究
1、老师引导学生由读通课文进入到下一个自读感悟的环节,提出要求,提示学生拿起笔,边读书边勾画边思考。
2、学生读完,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所得,互相启发,进一步探究。
(设计意图: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学习也是一样。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老师的引导去自读自悟,充分的思考,到学习课文的时候,他们就有话可说了。这就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且在不断的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四)教师小结学习情况,制造悬念,激发学生下节课的学习欲望。
(第二课时)
(一)汇报收获,研读课文
1、过渡语引入。
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汇报前教师提示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汇报。
3、在学生汇报的同时,研读课文重点语句。
⑴研读第一自然段。
A.用课件展示小燕子。
B.用缩句、扩句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小燕子的方法。
C.通过设疑促思,来感悟作者突出小燕子特点的写法。
D.用感悟词语、体验朗读感悟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⑵研读第二自然段。
A.引导想象春天的景色,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
B.引读长句“微风吹拂着……柳丝”采取缩句扩句的方式让同学理解句子意思,并学习把句子写优美写完整的方法。
C.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体会打比方的句子的妙处,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萌生的繁荣景象。
D.课件动画出示小燕子,引导学生体会小燕子在春天里的作用。
E.指导朗读。
⑶研读第三自然段。
A.学生汇报小燕子出现的位置,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小燕子。
B.赏析“斜”、“掠”、“沾”等词的妙用。
C.师生扮演小燕子,展示课文中对飞翔的小燕子的描写,拓展联系想象说话。
D.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读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⑷研读第四自然段。
A.课件出示五线谱的图案,引导学生想象燕子停歇图。
B.赏析“痕”的妙用。
C.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的妙用,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
D.启发想象,小燕子在电线上说什么了?
E.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F.美读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阅读、感悟后,就会感觉有好多话要说出来,希望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因此,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精心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穿插进预设的教学方案,使师与生、生与生融为一体,共创和谐。)
(二)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创境激情,引导品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有位名师说过:理解了再读,就更有味儿了。的确如此,等学生们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导读,学生的情感就会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就会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借助朗读,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水到渠成。)
(三)赏读课文,指导背诵
1、配乐朗读,享受美文的熏陶。
2、激情引读,指导背诵。
3、集体背诵,抒发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意图:课后练习题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要把课文背下来。现实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把背诵课文的练习留到课下去完成,结果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能完成。主要原因是没有给学生创设情境,没有教给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他们肯定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把背诵放到课堂上来完成,让学生学会背诵的方法很重要。)
(四)搜集资料,课外拓展
1、关于写燕子的文章,关于燕子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去查找来与大家共享!
2、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小燕子,别忘了把看到的和大家说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就要有大语文的观念,要把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觉处处皆语文,语文即生活。)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抄写好词好句。(必做)
2、以《我是一只小燕子》为题写一篇小练笔(选做)
3、仿照自己喜欢的段落,写一段话。(选做)
燕子教学设计3
教学思路: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观看有关描写春天的文字和录像等。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课文;之后,运用朗读加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4.通过对课文中优美词句的朗读,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地读懂长句子。感受课文描述的美好画面。
教学媒体:多媒体,图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小燕子》的课件。可以让学生一起跟唱。
小同学们,春天到了,燕子又要从南方飞回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燕子》这一课,看看春天里的小燕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同桌互读,每人一段,让对方提醒字音。
三,播放《燕子》的课件。
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课件谈谈对小燕子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
1.提醒学生注意体会生字生词的含义。
2.充满感情地朗读,将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五,解决生字生词。
要注意生字和读音。
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读;fú;,不要错读成;fó;。
生字方面,你要注意以下的字:
燕;的上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
演;的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
漾;的下面是;永;,不要错写成;水;。
六,布置作业
1.默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生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这是一个长句子,我们先来缩句,看看它都说了什么意思。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很好。那么,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重点引导学习:
乌黑光滑的羽毛。(乌黑说明颜色黑。;光滑;呢仅仅只是黑吗)
俊俏轻快的翅膀。(什么是;俊俏;我们平时还可以说谁俊俏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见它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形状)
3.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将下面两句话作比较)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让学生自由思考和回答,从中体会到语言的准确性和魅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小燕子的外形,真的很美,除了外形美丽,小燕子其他方面怎么样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请细细品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2.讨论:
(1)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可以按照第一自然段的方法,来看看这个句子主要在说什么意思。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其它词语呢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燕子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燕子》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郑振铎先生写的一篇写景状物的精读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构成了文章的四个部分。所以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二者相互映衬。
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同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也比较突出:燕子的外形,主要写它最具有特征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写燕子飞行,用“斜着身子”、“掠”、“表现其矫健轻快,“一转眼”表现迅速疾疾轻轻捷,用“横掠”、“粘”突出敏捷轻盈;写憩息,作者展开联想,把它比喻成五线谱上的音符,十分贴切而又传神,从而把燕子写得栩栩如生。
另外,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展开想象。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理解“俊俏、聚拢、生机、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等词语。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课时任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到过的燕子的样子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勾勒燕子的形貌,能让学生带着情趣走进文本。
二、预习检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间以段落为顺序,小组长检查读文情况,注意订正字音。
3.每组相同组号的同学或者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是否读正确。
4.检查下列字词的读音。(出示课件)
带生字的词:唧唧、横掠、荡漾、倦了、几痕、五线谱、演奏
单个的生字:唧、掠、漾、倦、痕、谱、奏
要理解的'词:俊俏、聚拢、生机、横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
顺势指导“倦”、“痕”的书写,“倦”中的卷不要多横或者撇不出头,“痕”别把病扇写成“广”字。
5.再次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中年级对生字的读音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但一些读音还达不到准确,还得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才能把音读准;对一些词语的理解还很浮浅,不能很好地形成解词技巧,所以适当地渗透一些解词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词能力;指导检查读文的过程要扎实,才能更好地完成正确、流利地读文的课程目标。)
三、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思考: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习抓住文章脉胳或者粘连自然段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4.质疑。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课时任务: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能够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深读感悟
(一)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你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从整体入手,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自学交流
1.出示感悟题:为什么说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画出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2.个人自学
3.小组交流(组长组织,要有顺序地交流与补充,达到交流中有吸收,有提高。)
4.全班交流(小组为主要汇报交流阵地,其它组员补充;也可以教师指名让学生交流,其它人补充。)
预设一:
当学生谈到第一自然“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这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点击电脑课件,通过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指导写法:写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可以抓住外形几个有代表的部分来写,从写部分特征再到整体特征,能把动物的外形特征写传神。 (3)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预设二:
当学生提到第二自然段中“燕子飞来的季节——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 想象扩展:细雨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当它打在人的身上有哪些感觉?请你说一说细雨的形态和触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说,师生点评。
(2)理解“赶集”、“聚拢”。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赶集时的情形,体会“赶集”、“聚拢”的意思,体会把春天的花开草木,万木齐发的景象比喻成为“赶集似的聚拢来”,充满热闹欢快的气氛。
(3)出示下面两句话,让学生思考:这两句话从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引导得出:从部分到整体,从分到总的写法。
预设三:
当学生谈到第三自然段“燕子飞行姿态——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体会“唧唧”“一转眼”“掠”、“沾”用词的准确
“唧唧”说明燕子对春天的喜爱;“一转眼”说明燕子飞得速度快;“掠”写出了燕子飞过水面时,飞得很低,距水面很近,简直就是从水面上拂了过去的情景;“沾”字写出了燕子身体并没有触着水面,只是尾尖偶尔挨了一下水面,可见燕子的轻捷灵巧了。
(2)指导朗读
预设四:
当学生谈到第四自然段“燕子停歇——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换词品析,出示课件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条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引导体会:“几条”、“几根”能过于真切,显不出电线的、蓝天的旷远;而“几痕”能地表现出细细的电线在空中的隐约可见,似有似无,这与落在它上面的音符似的燕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再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电线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与五线谱比较,这样比喻的好处;还要体会燕子与“音符”的关系,让学生说一说这样进行比喻的妙处。
(2)引导想象:“赞歌”在唱什么?感悟歌颂春天的主题内容,加深对主题的印象。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提高学生感悟及朗读能力;通过理解内容,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能让学生把话说得形象、具体,便于提高写作能力。)
二、有效练习
课件出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按照“从部分-整体”的写法,从“小白兔、喜鹊、大柳树、冬天”中任选其一,写一作文片段。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写作,每课一个写作方法,让学生按照写作方法练习写片段,能够提高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拓展阅读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板书设计 燕子 活泼机灵 增添生机
燕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字。学习新部首“王字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燕子三次观察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4、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能力,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以“读”为主,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燕子三次仔细地观察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的喜悦,激发他们留心发现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同时让学生回答“燕子妈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使其体会做父母的一片苦心。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新生字11个。会写其中的7个。
教学难点:
1、识字写字。一些词语的理解,如:发现、细毛、柄上、小刺。
2、通过阅读,理解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茄子、冬瓜的图片、燕子妈妈及小燕子图片。
教学时数:二——三教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有效定标
1、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教师出示小燕子、燕子妈妈的图片,告诉学生,小燕子和燕子妈妈和小朋友们问好呢。我们该怎样说呢?
(学生向小燕子、燕子妈妈问好。)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小燕子和燕子妈妈的故事的课文。那就是16、《燕子妈妈笑了》。(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2、质疑课题,学生定标,归纳出示。
师:学这篇课文,同学们想学到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我把大家的意见归纳了一下。(出示学习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准备用二到三节课的时间来学习。只要同学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这些目标就能达到。大家能做到吗?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会认11个,会写7个字。学习新部首“王字旁”。
2、会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谁?做什么?
4、知道我们该怎样做。
二、自主学习,有效导学
(一)初次自学,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1。
师:咱们学一篇课文,读完后就要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解决了,咱们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录音,听完后,讲一讲。
自学要求1:
一边听录音,一边给各段标上序号,一边思考:课文写谁?做什么事?
2、学生听录音,自学。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说)
教师归纳。课文写的'是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导下,通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
(二)再次自学,理解内容
师:学课文,仅仅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还不够,咱们还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每段讲什么,想一想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出示自学提示2。
自学提示2:
把课文朗读一遍,可以是自己读,也可以是同桌互读。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圈出生字新词,想办法解决。(方法有:拼读音节、联系上下文猜字、问老师和同学等。)共3页,当前第1页123
(3)认真想一想:各段讲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指导朗读。
讲读第一段。
点读课文。理解“躺”和“挂”。出示冬瓜和茄子图片。
指导朗读。
训练1:把“菜园”“冬瓜”“茄子”连起来说一句话。
讲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燕子妈妈叫小燕子去菜园干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体会“能不能”。
训练2:比较“……你飞去菜园里……”“……你能不能飞去菜园里……”
指导朗读燕子妈妈的话。
讲读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
过渡语:燕子妈妈叫小燕子到菜园里去了几次?
1、请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
2、回答去了几次。
3、学生讨论:
自学提示3:
小燕子几次飞到菜园里?每次看到了什么?是怎么说的?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次: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小
白智(2)读妈妈的话,回答。理解“不错”这个词语。
白智(3)指导朗读燕子妈妈的话。
白智第二次: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青、紫
(2)读妈妈的话,回答。理解“很好”这个词语。。
白智(3)指导朗读。
第三次:
白智(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皮上细毛、柄上小刺
白智(2)小燕子是怎样看到的?理解“发现”和“满意”。
白智(3)指导朗读。
(4)训练3:比较“你再去看看”“你再去仔细看看”
“回来后叫”和“回来后高兴地叫”
(三)体会感情,指导实践
1、独立思考。
自学提示4:
1、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
2、你想对燕子妈妈和小燕子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师小结:观察要认真仔细;观察要讲究方法;观察要耐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很多很多,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耳朵听、鼻子闻等等,不仅可以看外面,还可以看里面,你们回去可以尝试尝试,把冬瓜和茄子切开来,一定还能发现很多很多。
(四)分角色朗读
1、师生示范。
2、学生练习。
3、全班展示。
四、拓展延伸,有效训练
1、检测字词,巩固识记
(1)检测生字新词
a、这些词语,你们会认了吗?去掉拼音,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燕子、躺在、茄子、挂在、能不能、没错、紫色、仔细、小刺、满意、什么、冬瓜、发现、一样、很好、菜园、枝头、屋檐、还有、皮上、细毛、柄上
b、生字宝宝这些新词中跳出来,你们还认识吗?
燕、躺、茄、挂、能、错、紫、仔、细、刺、意、什、么、瓜、发、现、样、好
c、测读本课的生字字卡,把全班都会的放在一边,把不太会的贴在黑板上,把个别学生不会的先处理。根据学生实际随即贴出躺、错、细、屋、紫、柄。
d、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2、写字训练:指导学生写字。
3、积累词语:认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选择补充。
五、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这节课学得非常认真,瞧老师也笑了!请小朋友们回去运用课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黄瓜和丝瓜还有什么不一样?
燕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识认文中的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查阅资料,了解瑞士政府在环保方面所作的努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能在课外开展环保调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环保意识,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天气与环境的内容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领悟这样描写的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告别翠鸟,让我们去读一个有关燕子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燕子专列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读后就课题讨论质疑
“专列”指什么样的列车?生根据了解谈:又漂亮又舒适;还有空调;设备齐全;服务很好;是贵宾或重要人物可以坐的。
指名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燕子为什么会坐这种专列呀?燕子是侯鸟,它会飞呀?谁特意安排它们坐的呢?燕子要坐专列到哪儿去?燕子是怎么坐上专列的?……这篇课文和第五课有联系吗?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课文?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提示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
2、边读边圈划生字词。
3、思考以上问题,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或句子画出来,并做批注
4、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识认生字词。重点指导:濒殊骤跋政载的读音理解词语跋涉特殊骤降殊荣结合词语认读“瑞士”拓展了解瑞士。是一个中立国,很美丽,高原多,气温变化大……
书写:欧洲舒骤载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力求简洁。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了解瑞士的环保
3、调查身边的环境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气温骤降政府决定呼吁人们救护燕子专列送走燕子
二、研读课文第一小节
1、师引读: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让我们也去这个车站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引导读第一小节。
汇报示例:看到了专列,果然很漂亮也很舒适;我还看到了很多人来送行;列车里的乘客是燕子……
2、引导品读:“启程”指什么?可以换成“出发”吗?
汇报:不能,用启程说明不是短途,可能是长途的。这批特殊的乘客要被送到瑞士以外的温暖的地方,路途很远。
3、质疑:燕子为什么要乘坐专列,它们遇到了什么麻烦?
三、研读课文第二小节
1、生默读课文,思考: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圈划出有关语句,写体会。
2、汇报示例:
A、气温骤降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
“骤降”说明突然,事出突然,没法做好准备;“风雪不止”说明很冷;“冻死”不是因为年老而死,可见天很冷。师引导:把“几乎”换成“所有”不是更能说明天冷吗?生辩驳:课文中的意思是大部分的昆虫被冻死,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死了。还有,如果是“所有的昆虫被冻死”说明天气冷极了,燕子一定也会冻僵。即使不冻死,也会因为一点食物也没有,无法生存,等不到人们救助了。
朗读体会,燕子的困境。结合第一课《燕子》,想象拥有那样一身光亮乌黑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在这样的风雪中会怎样艰难?
B、燕子经过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体会燕子的麻烦:“非常”可见它们极度疲劳,因是长途跋涉,无法返回,吃力,也没有力气去搏击风雪;饥寒交迫;濒临死亡,是大麻烦。朗读领悟,燕子的困境。
C、创设情景,情感体验:你就是这批燕子中的一只,濒临死亡,你怎么办,怎么求救呢?
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苦,飞越大海,沿途战胜了那么多的困难,终于飞到风景如画的瑞士,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来不及庆祝,就遭遇了这样的麻烦,濒临死亡,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同伴在风雪中垂死挣扎,快点大声呼救吧,不然就来不及了。
生:我们从南方飞回北方,遇到了麻烦,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冻死了,我们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十分疲劳了,饥寒交迫的我们濒临死亡了。
师引导要呼救呀。
对话示例:
生:我希望你们来救我!
师点拨:希望可以吗?态度要诚恳,要呼救。
生:我恳求你们赶紧来救救我们吧!
过渡:燕子发出了这样恳切的呼救声,正如我们在《翠鸟》一课中同学们说的,鸟类要和我们做朋友,我们应欣然接受。作为朋友,燕子们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现在朋友有了麻烦,作为他们的朋友,我们享受了很多,现在我们人类该为它们做些什么呢?我们看瑞士政府是怎么回报燕子朋友的'?
四、研读三——五节
1、默读课文瑞士政府做了什么?
2、概括:政府做决定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救助燕子,派专列送燕子去温暖的地方。
3、角色体验。作为燕子得知瑞士政府的决定,不禁由衷的赞叹:
生:瑞士政府能够做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
师引导生谈为什么觉得了不起
生:做这样的事是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的,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他们要救的不是一部分而是全部的燕子,需要信心、勇气、耐心……
大家都知道“决定”是指就这么办,不能更改的,救助燕子和处理国家大事比,是微不足道的呀,可他们却把这件事当作大事来办!
瑞士有很多城市,要救助这么多的燕子,非常难!在山路上救助燕子的人们可能会滑倒,受伤,救燕子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鸟,可是瑞士政府能作出决定还呼吁人们立即行动去救我们,把我们看得这么重要,真了不起!政府要用火车把我们送到温暖的地方,并不只是把我们送出瑞士就算了,把我们送到安全的地方,一定要救活我们!天气这么寒冷,政府呼吁人们出门救燕子,即使人们穿的再暖,在风雪中,在山林里寻找燕子,一定是非常艰难的,政府能在这种情况下,呼吁人们来救我们,真了不起!再说,我们燕子又不只是在一个地方,山谷岩缝都是我们藏身地,人们要找我们不容易呀,政府能下决定救我们真了不起!
政府呼吁“人们理解行动起来,寻找燕子”,可见人们听到呼吁,就放下手头的工作,丢下一切,去寻找燕子,代价太大了!
总结:可见,救助燕子看似微不足道,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瑞士政府作出这样的决定真的太了不起了!
再读,竖起大拇指,表达对瑞士政府的敬意。
课外也课内整合:其实,在我们看来如此了不起的事,在瑞士政府来说却理所当然。学生结合课前了解的瑞士政府对环保的做法,如:立法保护树木,组织居民定期参加环保学习……
4、这样的政府领导的人们怎样对待燕子的麻烦呢?结合理解词语“呼吁”,从人们的自觉行动中体会他们对鸟的爱心。设想:在政府呼吁前,人们会为燕子做些什么呢?理解,人们自发的行动力量还是不够,也体会,瑞士人民博大的爱心!
5、人们怎样行动的?角色体验,作为被救助的燕子中的一只,你是怎样被救助的,怎么致谢呢?
研读第三、四小节
A、自读自悟
B、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
C、引导感悟:
你们就是冻僵的燕子,是什么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纷纷”全体行动,这么多人来救助“我们”,他们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来救我们,甚至有老人,孩子,他们也加入到救助“我们”的行列!
激情:
此刻,你就被卡在岩石缝里,你就滞留在山谷里,被困在高山顶上……饥寒交迫,努力地将身子缩成一团,凄凉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此时,燕子妈妈们,艰难地拼尽全力撑开翅膀,让孩子躲避风雪,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有的燕子妈妈就这样在风雪中渐渐失去知觉,被活活的冻死了;燕子爸爸把仅有的食物给了自己的孩子吃了,而它们自己却活活饿死了……成千上万只燕子,成千上万个燕子家庭正处于这样悲惨的处境。风仍然猛烈的刮着,大雪无情地满天飞舞着,你们在风雪中苦苦挣扎着!现在,你们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人类伸出援助之手,来救助你们了!指导研读人们救助燕子地句子,从“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体会人们博大的爱心。读出情感来!
D、在这批救助燕子的人群里,我们特别要感谢一位叫贝蒂的小姑娘:瞧,指导看图,结合读文,体会贝蒂的了不起!
如:图上看出雪很大,山上有着厚厚的积雪,贝蒂的手冻僵了,只好用口哈出的热气来温暖燕子,她的手套也许是出门时太着急忘记戴了,也许是在岩缝里寻找燕子时弄破了,弄丢了,她跪在寒冷的雪地上完全忘了寒冷,一身只想着燕子!
j结合课文:在山间的岩缝里寻找燕子真不容易;小小年纪,一天就救助了10多只燕子,一定非常艰辛。燕子得到温暖了,可她自己脸冻红了,手冻僵了,也不在乎!
E、齐读最后一节,体会人类与燕子之间的“友情”,对照课文开头“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感悟,人类的博大爱心!
四、总结
交流体会,学习收获,自己的感悟。
五、作业
1、摘抄课文好词
2、照抄好句,并评析。
3、写话:
想象自己是只获救的燕子,是怎样获救的,如何致谢。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直奔主题,教会学生“点”“线”“面”。牵出文章的主线,以线贯穿全文,再抓住“点”与“面”中重点词理解和体会,感受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并通过朗读传达出来。
燕子教学设计7
一、教材简介
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本文选材视角和叙事顺序较为独特。首先,“燕子专列”这个题目即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怎么还有燕子乘坐的“专列”呢?作者这样独特的视角激起读者疑惑,引发阅读的兴趣。本篇课文没有采用平常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而是先将事件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此外,本文还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学习目标
1被崛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碧寤岫窳悠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备惺芄岽┤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苯淌υ诳吻白急赶喙毓彝蓟蚧玫破;如果有条件与学生一起搜集有关瑞士的资料。
2北究我求会认的字有11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洲、殊、骤、涉”(翘舌音),“濒、厢”(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濒”读成“pín”,将“骤”读成“zòu”。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然后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区——欧、户——启、步——涉、相——厢。
可以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然后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3北疚慕彩龅氖侨嗣枪匕、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本文文字浅显,内容平实,学生可以先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二:一是领会大致内容,在教师的帮助下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的送行一幕,首尾呼应;二是边读边思考,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燕子飞来时气候是什么样的?与瑞士的燕子遇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力图使学生通过比较,尽快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并从一开始就感受到燕子所面临的处境。
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体会这种感情可以围绕“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两个问题组织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全班总结。
第一,题目反映了人们对于燕子的关爱——作为动物的燕子都坐上了专列。用专列运送燕子是政府关心保护燕子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举动却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一个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命令来关心一群遇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因为这件事情与国家的其他大事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课文中有一个学习伙伴的泡泡“能够作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就是引导学生去感受瑞士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的难能可贵。
第二,政府关心燕子还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方面,它还表现在运送专列的是漂亮而舒适的空调车、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去寻找燕子。
第三,除了政府的行为反映了人们对于燕子的关爱之情,每个人为保护燕子、关心燕子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普通的居民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在这些普通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孩子,她与父母一道,“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中,小孩子本应该受到保护,可是她却能够和大人一起,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体现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还不止如此,在将燕子送到车站以后,人们又来到站台上欢送这批特殊的客人,这样的举动体现了人们没有将燕子作为动物来看待,而是将它们当作了富有人性和人情的“客人”,从更深层次表明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这个环保的主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时,要注意使学生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比如,“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起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在这句话中,“漂亮舒适、站满了、送行”这三个词语值得体会,透过这三个词的表面上的意义,还应该体会到人们将燕子看作了朋友以及对它们的重视。再如,“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这些词语,表明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类似上述的关键词句还有很多,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朗读,加以体会。
4苯淌υ谝导学生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时,不宜将词典中的释义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要通过生活经验和上下文的联系理解词义。比如对“启程”的理解,下文说“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既然是送行,那显然是车要开走,因此,“启程”的意思就是出发上路。再如对“料峭”的理解,下文说“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的山路”,形容的是“春寒”,因此其意思就是用来形容春天的寒冷。
5北酒课文虽然以叙事为主,但是整个事件的每一个情节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感受和领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并进而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来。比如,“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其中的“通红、僵硬、但、一点也不”都应该加重语气来读,因为前两者描写了脸和手受冻的样子和程度,后两者是一个转折,表明了尽管冻得厉害,但贝蒂却没在意,这两个词突出了贝蒂为拯救受伤的燕子而忘我的精神境界。
6笨魏罅废暗牡诙题,是要求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生在回答这个题目时,答案一般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就字面意义进行延伸,比如“纷纷”,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拯救燕子的人多,“四处”指寻找燕子的范围广泛;二是透过字面意义感受深层的内涵,比如“纷纷、四处”反映了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为拯救燕子所付出的辛苦劳动等等;三是说明表达效果,比如运用“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动词,能够较好地体现气候、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不论学生体会到了哪一个层面,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该给予肯定。
第三个题目同样属于扩展性的题目,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进行适当的联想并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学生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学生可以围绕有关《燕子专列》的任何内容与贝蒂对话。积累词语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和段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类保护鸟类的资料,举办一个以“保护鸟类、爱护家园”为主题的活动。
四、参考资料
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绿化率约61%。首都在伯尔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业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
燕子教学设计8
一.特点分析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机勃勃的春光中主动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想象。深思熟虑,我决定把《燕子》一课的教学,在“美”上下功夫,让学生去感知美、品味美、欣赏美,从而感悟到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二.设计理念
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运用的学习过程,运用“读中研,研中悟”的方法使学生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三.教学目的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四.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为主,以读带记,读背结合。
教学用具:五线谱画图,课文插图,媒体资源:视频《屋檐下的燕子窝》、动画《燕子:情境动画》。
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屋檐下的燕子窝》,
师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我们再来猜一个谜语,大家就知道它是什么鸟了。
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让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利用动画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节进行范读指导。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具体指导长句子的朗读与理解。
4、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5、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6、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7、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探疑解谜,深入体会
1、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课文描写的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2、另外,大家注意没有,作者为什么没有写眼睛和嘴呢,是疏忽了吗?
3、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4、再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外形”一节朗读第一自然段,试着让学生都能成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飞行”一节,学习第三自然段。
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停歇”一节,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6、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7、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四、朗读并力求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结合媒体资源《燕子:情境动画》中“从哪里来”一节,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学习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机”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略
燕子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渗透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平时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学生交流。
老师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大家看,我把谁带来了?(播放燕子视频)
你对燕子有哪些了解呢?
2、同学们对燕子的了解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燕子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中的生字词能读准了吗?
(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读后交流。
三、深入理解课文
1、刚才同学们说到,成群上万只燕子在瑞士遇到了麻烦。燕子究竟遇到了什么麻烦?
⑴ (出示相关文字)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
⑵ 你体会到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
⑶ 是啊,明明已经是春天了,可是谁会想到气温骤降呢?大家听,(播放风声)北风呼啸,风雪不止,可怜的小燕子啊,又冷又饿又累。它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大家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自己再来读这段话。
⑷ 指名读。
2、当瑞士的人们知道这一情况后,是怎样帮助燕子的呢?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地方。
3、读后交流,相机出示有关文字:
居民的表现:
⑴ 读读这句话,为什么这里会让你感动?
⑵ 这句话中的“料峭”这个词,我们以前没遇到过。大家再联系这句话看看,你知道这里“料峭”的春寒,是怎样的春寒呢?
⑶ 大家想想,如果是平时我们遇到这么寒冷的天气,你最想做什么?
你从这里体会到瑞士的居民们怎样?
⑷ 自己再体会着读读这句话。
⑸ 大家看,听到消息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大家想象一下:这中间会有哪些人呢?
⑹ 这么多人此时的心情都是怎样的呢?
大家看,这么多人,都这么急切地同时走出了家门,这就是纷纷。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这个词(板书:纷纷)
⑺ 齐读。
贝蒂的表现:
⑴ (出示有关文字)指名读。
⑵ 为什么这里让你感动?(板书:一点也不在乎)
⑶ (出现课文插图)大家看,这就是小贝蒂。你看,此时的贝蒂在做什么?在想什么?
⑷ 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情境进行对话。
政府的表现:
⑴ 学生结合全文广泛交流;
⑵ 大家看,瑞士政府不仅为燕子们准备了专门的列车,而且是怎样的列车?(板书:漂亮舒适)
⑶ 齐读最后一段。
⑷ 出示画面,大家听,列车开动了,燕子们唧唧喳喳地叫着。你想:这群幸福的小燕子,会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同学们知道吗?这篇课文讲述的可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16年前的1990年,就是在瑞士这个国家真的发生了这么一个感人的燕子专列的故事。现在,如果让你为燕子专列再起一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专列呢?
2、是啊,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爱。(板书:爱)是爱创造了燕子专列,是爱,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
3、其实,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爱护动物的故事。相信每个故事都会带给你更多的感动和思考。
【板书设计】
纷 纷
燕子专列 一点也不在乎 爱
漂亮舒适
【教后反思】
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深处。针对三年级教材特点,着重借助对“料峭”、“纷纷”、“一点不在乎”三个重点词语的理解组织教学。通过多种理解词语方法的渗透,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训练,包孕着丰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实现语言训练立体化,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摒弃了繁琐的分析,将静态的文字链接成动人的情境,在反复品读中丰富着语言的内涵,丰富着人物的精神,丰富着学生的人生体验。引导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化性,于文字品味中弘扬人文精神。
整节课围绕“爱”之主题构建课堂,理解层层推进,情感步步升华。课堂教学结构疏密有致、粗细结合。对整个教材的处理新颖、简洁、深刻。
燕子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欧、瑞”等14个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纷纷、濒临、呼吁、长途跋涉”等词语的意思。
3、培养热爱动物并能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恶劣环境、气候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人对动物的珍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恶劣环境、气候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人对动物的珍爱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前置性学习提纲:
1、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课文下边的注音或查字典记住读音。
3、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课文中不懂的字词、语句、内容,质疑问难,并尽量想办法解决。(词语的意思记在书上。查阅的资料如果书上记不开,可写在纸上贴在书上。)
4、思:燕子处境艰难时,政府和人们是怎样做的?
5、积:积累好词、佳句,谈谈自己的体会等。
6、组:生字口头组2个词。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大家喜欢动物?说一说你喜欢什么动物?喜欢的原因?
2、老师也带来一位动物朋友:猜猜他是谁。
3、指导书写:燕“上为廿像头,口像身体,北分两边为翅膀,四点底为尾巴”(学生书空)
一、交流信息,检查预习
1、同学们,燕子是我们非常喜爱的一种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燕子有关的文章《燕子专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你对燕子还有哪些了解?(交流“益鸟” ,理解“候鸟”-根据气候变化而迁徙的鸟如:天鹅、大雁)
3、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词语,指名朗读,齐读。(相机指导易错字音,教师随机白板板书:特殊、骤降、濒临)
(2)写字指导:
哪些生字难写易错?
重点指导:骤(图库调出田字格,教师书写并回放,学生在田字格中写正确、写美观)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一)课题质疑贯
看到课题有何疑问?
教师梳理:既然燕子具有长途飞行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人们还用“专列”来运送呢?
(二)体会燕子处境的困难
1、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
2、指生汇报:燕子在瑞士遇到了麻烦
3、请你自己用心地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燕子当时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
4、抓重点词语,理解处境艰难
(1)天气:气温骤降、风雪不止
首先结合字面意思理解,然后出示字典“骤”的2种解释作出正确选择,加深对“气温骤降”的理解
(2)自身:长途跋涉,找不到食物
理解“长途跋涉”通过分析“跋”“ 涉”的字型结合“跋山涉水”,体会燕子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过城市、飞过乡村------
(3)重点理解“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可爱的小燕子已经饥寒交迫、濒临死亡,你是什么心情?(伤心、难过、焦急、急切------)
5、指导朗读:是啊,燕子又冷又饿,而且非常疲劳,它们面临着即将死亡的危险。请你用心读读这段话,看谁能读出燕子当时的处境。(1)指生读,
(2)随机评价学生朗读,指导方法:重读突出重点词语,表达强烈内心感受。
(3)再读,读出真实情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人们对燕子的关爱?画出有关语句,并把体会写在旁边
预设指导:
(一)体会政府的了不起
1、小燕子处境危险,我们着急,还有谁也着急?
(1)瑞士政府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就是燕子专列诞生的原因。
(2)了解“瑞士”吗?师生交流相关资料
(图库调出“欧洲”地图,指认瑞士位置、小而富、钟表闻名于世,了解瑞士气候尤其冬天阿尔卑斯山特别寒冷;十分爱护动物)
2、瑞士政府发出呼吁
(1)假如你就是爱心播报员,你会发出怎样的爱心呼吁?
(2)指生口述,相机评价(合格的、有爱心的、有感情的------)
(二)体会人们博大的爱心
在政府的呼吁下,人们是怎样做的?
1、自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简单谈谈自己体会
2、小组相互交流读书体会
3、指生汇报,集体评议
(1) 从“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感受到人们对燕子的关爱
(居民不过凛冽的严寒、不顾天寒地冻、不顾山高路滑,体会博大爱心)
(2)是一个人这样吗?是纷纷。如果去掉“纷纷”会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抓住“纷纷”体会:人多&急切的心情-争先恐后
4、有感情朗读
(1)在你眼中瑞士居民是一群怎样的人?(善良、勇敢、有爱心、舍己为人------)
(2)瑞士人们的举动令人敬佩,带着感情读
(3)指生朗读,评价指导:重读&读文章想画面
5、创设情境、配乐朗读
(1)在人群中(学生接读)
可能有年迈的老奶奶……
可能有体弱的大叔……
可能有年幼的孩子……
(2)还有我们大家:齐读
(三)体会贝蒂的`爱心
在爱心团队中还有一位我们的同龄人,她是小贝蒂。
1、贝蒂的哪些举动让你感动?结合重点词句谈体会
2、重点引导理解贝蒂是怎么做的,出示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贝蒂不在乎什么?那么贝蒂在乎什么?
(3)师生合作朗读
“脸冻得通红,但她-------”
“手冻得僵硬,但她-------”
“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
(4)出示课文插图,配乐情境再现:想象她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小贝蒂身上吧!
(5)就让我们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深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四)前后照应,升华主题
1、就这样,冻僵的燕子在瑞士人民博大的爱心救护下来到了温暖又舒适的空调列车,也就有了这样感人的一幕:出示(1、5自然段,其中第1段的最后一句话去掉)
(1)燕子专列就要开动,它带走的是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
(2)配乐齐读。
2、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专列?给“燕子专列”起个名字
学生有的说,有的在白板板书---爱心号、贝蒂号、和谐号
四、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同学们,这些都源于一个字---爱!!!
2、同学们,这样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是很多这样的故事。请你给大家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
老师带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受到情感陶冶
3、学生谈收获。
燕子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学情分析】:生理方面:1、个性差别大2、情绪不稳定:3、自控力不强
学习方面: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要记住的事: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俊俏、吹拂、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掠过、稻田、偶尔、荡漾、五线谱、音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图,抓住重点词句,读懂长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动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使人感到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字词问题以及通过初读,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品读课文的一、三、四自然段;通过赏画品味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最后做练习,课外拓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1.课件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出示句子:
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3.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读中体会感悟春天的美丽。
4.引出作者和课题。(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文章第二小节结尾写道:“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我们都知道燕子是从南方飞来的,但作者为什么不用“飞来”而用“赶来”呢?因为“飞”字只刻画了燕子来到北方的一般动作,而“赶”字是采用拟人的写法,不仅准确、传神地刻画出燕子飞的神态,而且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般的烘托作用。
首先,揭示了燕子候鸟的特点,“赶”字有“及时到达”的意思,具有目的性、时间性。它告诉我们好像燕子事先已被邀请,是赶着来赴约的,传神地揭示了燕子是候鸟,它们的到来是春天来临的象征。
其次,突出了燕子的轻快、伶俐。“赶”带有急切的意思,比“飞”更突出了快捷,使燕子轻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纸上。
用“赶”字还增添了春日的生趣。作者用“赶”字将燕子拟人化了,比“飞”字富有感情色彩。它展现了燕子从南方出发时的兴致勃勃,赶路时的匆匆忙忙,赶到时的兴高采烈,联系全文来看,更使人感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二)感受小燕子的外形美。
1.课件出示燕子图片。
2.图文对照,读中感悟:“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这就从局部到整体写出“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形态。
3.巧设疑问,燕子的头和爪呢?讨论中,明白“写作要抓住特点,写燕子要抓住燕子的特点。”
4.练笔训练:
一顶(红红的)鸡冠,一个(高高昂起)的头,一身(光彩夺目)的羽毛,凑成了骄傲的大公鸡。
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一身(雪白的毛),加上(短短的尾巴),就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一对灵敏的耳朵),(一身光亮的毛),(加上四条腿),(这就是我家的大花猫)。
第二课时
(一)感受小燕子的动态美。——理解体会燕子在微风阳光中活动:“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这一动态描写,突出了燕子欢快、动作轻灵迅疾的特点。
1.复习怎样读懂长句子。在朗读中理解感悟。
2.细细体会:
“斜着身子”——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
“掠过”——体会燕子飞行速度之快;
“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自由飞翔——为这湖光春色增添了动势和情趣,使这早春美景生气勃勃,令人神往。
师:如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飞入了春天这美丽的画卷中,自然令春天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趣味盎然。那么,小燕子究竟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呢?
出示两幅图
(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
(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
(教师随机点评:飞得快,为春天增添生机;像个小画家,灵活而调皮。)
(3)体会到了之后,读好这些有趣的情景。多种形式读。
(二)感受小燕子的`静态美。——体会“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一比喻生动而形象,描绘出燕子的静态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1.师: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2.朗读感悟。
3.细细体会: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痕"-——使得细线更具美感,远望去就像什么从天上飞过留下的痕迹。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落"——写出了小燕子的轻盈、迅速。
"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良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作者把燕子比作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更具体地写出了远看燕子、电线的特点
4.展开想象。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
师:飞倦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爱,燕子真是——春天的使者!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四)练习:《燕子的自述》
1.模样2.赶来了3.飞行4.停息
学生口述;
——我是一只成熟勇敢、骄傲的老燕子。我渴望自由,我向往蓝天和白云,看我的翅膀用力一拍,身子轻轻一斜,便飞得无影无踪。你们能学着老燕子的样子,也能表演一下吗?自己先试一试。
——我是一只聪明活泼的小燕子。看,我一会儿掠过天空,一会儿飞过稻田,一会儿轻轻擦过湖面,观赏湖中嬉戏的小鱼。
——我是一只漂亮的小燕子。看我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一样的尾巴多么讨人喜欢。我有时飞累了便落在电线上梳梳羽毛,理理头发。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燕子 春天
一身羽毛 细雨
一对翅膀凑 微风
一个尾巴 柔柳
第二课时:
飞行的美(动) 停息的美(静)
掠倦了 落
唧……的一声 几痕细线
已经 几个小黑点
沾 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荡
《燕子》的教学反思: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着做了以下工作:
1、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促教学的形象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录相,学生观看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赞叹:这真是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呀!在教学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
2、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学生的语言积累。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3、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我适当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路”的作用。然后我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燕子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4、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理解,感受燕子美,春光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杂句子。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生字,划出生字组成新词,把你认为难写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燕子是什么样。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4、6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芽就像睁开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春天?是怎样形成?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还有卖,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一圈一圈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曲谱啊!”“这”指是什么?看看书上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正等着我们去演奏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燕子教学设计13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燕子过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1闭莆毡究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备形蜓嘧庸海的辛苦和艰难,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1庇胮owerpoint制成的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2庇肁uthorware制成的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倍链视铩
2卑涯闳衔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3绷废啊#ㄑ∽匝生预习作业)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4倍量挝摹#ㄑ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
1毖嘧庸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毖生自学,小组交流。
3毖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板块一: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
(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
(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
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二)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蹦阍敢庾约阂渤晌一只坚强、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吗?
师: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燕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勇敢地起飞了。(学生表演)(演示课件二)2北硌葜校师生对话,老师追问燕子飞越海上时的感受,并及时鼓励。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请你们来告诉老师:海上没有休息的地方,你们害怕吗?”
3北硌莺螅交流体会:现在你们对小燕子除了喜爱,还多了些什么呢?
4比梦颐腔匙啪磁逯情,一起来读课文第一、二段。
评点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环节通过教师动情的语言,学生真实的表演,感人的音乐、画面等情境的创设,把课本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隐含的生命价值。
燕子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并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以及抓住特点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搜集春天的景物的图片,搜查关于燕子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你们通过平常的观察以及查资料知道小燕子有哪些特点呢?
(示例:燕子是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筑巢居住,对农作物有帮助,是益鸟。她总是和春天一同来临。)
二、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后说出图上景物。
2、学生按一定顺序将观察到的景物描述出来。
3、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图中的燕子,并对春光中的小燕子作出评价。
4、出示课题并设疑:文中的作者将怎样描述在春暖花开、绿柳轻扬时节从南方赶回的小燕子?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用符号标出不会认读的生字以及不懂的地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生词,纠正读音。
(1)读生字卡片。、重点指导“拂”的读音。
(2)生字扩词,丰富词汇。
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俊俏、吹拂、五线谱
4、指导书写。
聚:下面不是“禾”。
演:右边有一横,不要丢掉。、漾:右下部分是“永”,不是“水”。
四、再读课文,粗知大意,学习观察方法
1、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美景。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写燕子的外形。、第二自然段:写燕子从南方赶来。、第三自然段:写燕子的飞行状态。
第四自然段:写燕子像音符般停歇在电线上,谱成春天的赞歌。)
3、请学生图文对照,说说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观察的重点。
(作者是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第一段写近处看到的燕子。第
二、三段写由近处看到的燕子的各种飞行的姿态。最后写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作者的观察重点是燕子。)
4、结合学生读课文之前的看图情况,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播放歌曲《小燕子》)同学们,你们喜欢歌中的小燕子吗?今天,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歌声继续学习《燕子》这篇课文吧!
二、品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填空题。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这段话写出了燕子的外形,都写了它的哪些部位?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写了羽毛、翅膀和尾巴。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3)“乌黑发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凑成了”这些词说明了什么?、(突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特点。)、(4)课文中为什么用“凑成”,而不用“组成”(“凑成”能体现出燕子身形灵巧、搭配和谐的外形特点。)、(5)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燕子很可爱。)、(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7)背诵第一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图文对照,自由读第二段,讨论交流。、①画出最能突出春天美的特点的一个词。、(光彩夺目)
②作者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写来突出这一特点?
(这段共写了七种景物:细雨、微风、柳丝、草、叶、花、燕子。这七种景物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春雨如丝、柳丝黄绿、叶子嫩绿、花朵五颜六色、小燕子活泼可爱,体现出了春天多彩的美。)
(2)想象“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聚拢”是聚集的意思,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生动活泼的春景。)、(3)带着对春天的赞美,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朗读这部分内容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燕子飞行3、(2)找出重点词,交流感悟。
通过“斜着身子”感受燕子飞行的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
通过“唧唧地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3)教师:读了这一段内容,你有怎样的感受?、示例:我仿佛看到了众多的燕子在早春的阳光中,迎着微风欢快飞行的情景。这些自由自在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活力,真令人神往!
(4)带着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圈出描写燕子停歇的词句。、(2)出示句子: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教师:“落”字用得真好,你能体会到什么?
(“落”字写出了燕子的轻盈、灵巧。)
(3)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①教师:“痕”字用得很好,你能体会到什么?、(“痕”字写出了景物在远处若有若无的情景。)
②教师:为什么用“五线谱”打比方?(教师出示五线谱让学生了解。)、(电线的样子很像乐谱中的五条线,燕子停在电杆上很像音符。这个比喻与最后一句话相呼应,更好地体现了歌颂春天这一主题。)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课件展示:在明媚的阳光下,燕子快乐飞行的画面。、2配乐朗诵全文。
四、总结
1读完全文,燕子给你总体印象是什么?、(活泼、机灵、可爱)
2读完全文,你能体会作者在描写之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赞美燕子,赞美充满活力的春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课外延伸,布置综合性学习
1留心观察大自然中的燕子。
2搜集并积累描写燕子的好词佳句。
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文章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重点写了与春天一同到来的燕子这一美丽形象。教学本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还要让学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
1.注重观察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观察图片,初步感受春天的美,燕子的美。上课过程中,图文结合,让学生深入感悟燕子的外形美,飞行美,停歇美,以及燕子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2.合适的情境创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伊始,播放歌曲《小燕子》,让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继续学习。学完全文的内容,课件展示明媚的春光下,燕子快乐飞行的画面,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3.注重朗读感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会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勃勃生机。
燕子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文中,掌握生字新词,理解文中内容,了解文中是怎样一步步描写燕子的。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背诵文中。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⑴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群山、湖面、稻田;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的。通过看图,知道画的是春天的景色,明确燕子与春天的关系。
⑵着重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的情形。
三、教学难点
通过美的语言,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四、课前准备
1.挂图、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
3.文中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燕子(看图学文)
2.出示放大的燕子彩图。提问:谁能介绍一下有关燕子的情况?(燕子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我们这儿来。燕子的特点:翅膀很长,尾巴象张开的剪子,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肚皮上的羽毛是白色的。常在屋檐下衔泥做巢居住,捕捉昆虫。)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仔细观察这幅图,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山、湖、稻田、桃花、柳树、燕子。)
2.请你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再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说说燕子的外形和燕子飞行、停歇的情形。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
⑴图画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有远山、小湖、稻田、粉红色的桃花、黄色柳丝、各种色彩鲜艳的花。⑵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近处的一只燕子横掠湖面,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平静的湖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另一对燕子正越过湖面飞向柳树。有一只燕子已飞到高柳之下。远处有几对燕子停在电线上,远远看上去有几个小黑点。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使春天更加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有了它们,春天显得更加美丽可爱。
三、初读文中,了解文中内容
1.自学文中。
⑴轻声朗读文中,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
⑵思考文中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燕子的?
2.指名分段朗读文中,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一段主要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二段主要写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第三段主要写飞行的燕子;
第四段主要写停歇的燕子。板书:外形、赶来、飞行、停歇。)
四、看图对照文中,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先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观察到燕子出现时的春光美景,再观察燕子飞行时的动态,最后观察燕子停歇时的静态。)
五、指导朗读全文。
六、随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文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文中。
2.简述各段主要内容。
二、看图学文
1.看图学习第一段。
⑴看图,口述燕子的外形特点。
⑵指名读第一段后回答:文中从哪几方面描述了燕子的形象?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的?(文中着重通过羽毛、翅膀、尾巴勾画出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描述的。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⑶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之情)美妙音响的乐音,踊跃地加入春天的大合唱。这几个词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倦时的形象。讨论中随时板书:落、痕、像……。)
⑶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听配乐朗读录音带,进一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学习有感情地读。)
1.这篇看图学文以燕子为中心,从燕子的外形写到春天的景色,再写燕子飞行的情形,最后写到燕子停歇时的形象,从而赞美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2.用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齐读全文。
四、随堂练习。
背诵全文。
作业设计
1.将上下两排的字,用“→”连成词。
悄 俏 消 峭 哨 稍 梢 捎
俊 壁 取 静 带 子 息 眉
2.填空:
⑴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⑵有的( )过( )的湖面,( )或( )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⑶( )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 )细线,多么像( )啊。停着的燕子成了( ),谱出一支( )的赞歌。
⑷作者先观察燕子的______,接着观察_________,然后观察________,最后观察____________。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 )的羽毛 ( )地吹拂
( )的翅膀 ( )地掠过
( )的柳丝 ( )地荡漾
( )的春天 ( )地演奏
( )的燕子 ( )地敲打
( )的赞歌 ( )地编织
4*.仿照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特点,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燕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燕子》教学设计新版09-05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04-23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设计05-04
《燕子》教学反思06-29
燕子教学反思08-06
《燕子专列》教学反思04-02
教学设计10-21
文章赏析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6
《江南》教学设计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