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4-25 07:30: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筛酒、吊睛白额大虫、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通过人物的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英雄性格。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法指导

  先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组织学生重点阅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

  教学方法

  谈话法,导读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四大名著导入

  你们知道四大名著吗?学生一一回答,《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景阳冈》一课,里面的主人公是武松。谁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武松,让学生初步了解武松的基本情况,课件出示武松的基本情况。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检查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踉跄霹雳 唬

  诡胯 泄

  簌迸 稣

  抽一名学生读出来,检测掌握情况,及时调整,适时评价。

  2、出示生词,抽学生读,检测生词理解情况。

  出示课件:

  客官 如何 但凡 榜文 吊睛白额大虫 哨棒 请勿自误

  印信 耻笑 踉踉跄跄 说时迟,那时快 掀他不着 霹雳 平生气力 酥软

  提问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解释,适时评价,及时解释。

  3、检测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出示问题。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武松打虎,文中还讲了武松的哪一些事情?用两个字概括出来。

  ()-()-打虎-()

  教师板书:喝酒 上冈 打虎 下冈

  4、依据 喝酒—上冈—打虎—下岗 发展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段意。

  由学生回答分段情况,说出各段段意。

  (1—4)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5—7)武松上冈,见到庙门上有官司的榜文,才知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8—12)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

  (13)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走下冈来。

  三、精读课文,了解写作方法,提炼人物性格。

  1、细读“打虎”,感受武松的武功高强和智勇双全。

  导语: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为什么?

  打虎部分最精彩,因为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请大家用心读第9自然段,然后完成下列问题:1、用“”划出描写关于武松的句子。2、用“ ○”圈出描写武松的主要动词。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查看圈画情况。

  找学生读出描写武松的句子,一一补充,及时表扬。

  找学生读出描写武松的动词,一一补充、点评。

  学生分角色读:(读前让学生先浏览一下,区分出写老虎的句子和写武松的句子),初步感受老虎的凶猛和武松躲闪的迅速。(读完一遍后变换角色再读)

  总结出老虎攻击人的动作,分别是什么?

  一扑一掀一剪

  找出武松对付的动作是什么?

  一闪

  老虎抓人就是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只用一闪就躲过了猛虎的袭击,我们把“闪”换成“躲”行吗?为什么?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闪” 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表现了武松的机警敏捷和过人的胆识,而“躲”显得很被动。

  让学生观看武松打虎的视频。仔细观察武松和老虎的动作。

  这一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

  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无畏 武艺高强 有勇有谋

  四、研读武松上冈前的心理,体会人物性格。

  武松走上岗看到庙门上贴的榜文心里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说的?找出来体会武松的个性特点。可以用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心理描写)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语言描写)

  这是武松的自言自语,当他看到了榜文才相信有老虎,但是怕回去呗店家耻笑,所以决定上岗去。

  体现了他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性格特点。

  采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五、分析喝酒部分。

  文中主要写武松打虎,作者为什么写喝酒、和店家对话?

  更加衬托出武松无畏、倔强的性格特点。

  六、总结全文,体会写作方法。

  文章通过语言 、心理、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倔强、无畏、机智的个性特点,突出了武松的英雄气概。

  七、学生课堂练笔,感受英雄形象。

  当群众、官府、客店老板知道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会对武松说什么?请同学们写下来,抽学生读一读。

  八、激发学生对《水浒传》英雄人物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水浒传》写了108个梁山好汉。你还知道那些英雄人物?说一说。表扬学生,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知道的英雄人物更多。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句子,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切题导入,把握结构

  1.师生同唱《好汉歌》。

  2.说说自己了解的《水浒传》中的故事或人物。

  3.文章较长,浏览一下,写写文章的思路。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4.根据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5.用一个词赞扬武松,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

  教师巡视,请同学把赞扬的字写在黑板上。(“豪爽、倔强、勇猛、机智”等)

  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武松的这些特点呢?

  二、细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精彩?(打虎)请同学们 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批注。

  1.重点研读,打虎动作。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到一边。……

  ……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a。“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个词比较好呢?

  b。小组讨论后交流。

  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a。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b。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动词却不一样,请看

  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请同学读一读,思考:武松为何丢下哨棒赤手空拳打虎?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截?

  (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小结:作者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动词的描写直接写出了武松的豪放、勇武机智。以及对老虎和哨棒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重点研读,语言的描写。

  “打虎”这几段,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勇猛机智的武松。

  课文里还有其他的描写也表现了武松的性格,是什么描写?(语言)

  在哪些段落体现的?画出句子品一品体会一下。

  课件出示:

  a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b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c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d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豪爽 倔强性格)

  《景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为下文打虎做了铺垫。)

  三、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看着板书,学生小结。

  1.现在,武松在你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豪放倔强、勇猛机智)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写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四、读写结合,扎实训练。

  通过语言的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这个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做个练习。

  课件:根据人物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

  我的邻居王叔叔虽是个出租司机,却是个热心肠,谁有困难他都要帮上一把。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的哮喘病又发作了,喘得透不过气来。妈妈急坏了,决定背我去医院。她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前走着,恰逢王叔叔送货回来,只听他问……

 (生:孩子怎么了?

  生:孩子生病了吗?

  生:小明又犯哮喘病了?)

  “是啊!”只听妈妈着急地回答。王叔叔说──

  (生:我送你们到医院去吧? 生:来,我拉你们去。)

  妈妈说:“能行吗?”(生:没问题,快上车!)

  妈妈说:“你刚干完活,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

  (生:孩子要紧啊! 生:没关系,我的身体好。)

  到了医院,妈妈对王叔叔说:“小王,今天真是多亏了你呀!太谢谢你了!”

  王叔叔说。

  (生:邻里邻居的,您别客气了!

  生:小事一桩。

  生:别客气,快看孩子去吧!然后我拉你们回家!)

  师:这道题同学们做得不错,你们平时肯定都是热心肠。

  小结: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不仅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设计出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在今后的阅读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在你写作时,也要为你笔下的人物设计出符合他的特点的语言,这样,你笔下的人物就会栩栩如生,你的文章就会更加具有感染力。

  五、推荐名著,拓展阅读。

  1.在《水浒传》中,你还认识了哪些人?说这个人的时候,前面加一个修饰词。

  2.《水浒传》中,人物个性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希望课后继续读,在这个单元结束的时候,我们开展一个故事会。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品字析句、诵读感悟研读全文,感受武松形象。

  2、研读发现作者刻划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3、激发阅读兴趣,引导研读名著。

  教学准备:

  课件准备

  课件一:“武松打虎”影片片段(2分30秒)

  课件二(词句):

  第一组

  1、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

  2、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3、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门倒。

  第二组

  1、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2、武松看了笑道:“……我怕什么!”

  3、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4、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

  第三组闪躲(用“闪”好在哪里?)

  课件三:武松下冈遇“虎”影片片段(30秒)

  阅读准备:

  学生在课前大致了解《三国演义》或初步浏览其中的一些章节。

  教学过程:

  一、读影片说感受提炼研读专题

  (一)、师出示课题(课件界面)后放影片“武松打虎”片段(课件一),学生欣赏。

  (二)、师要求学生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个字赞扬武松,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师巡视,请三位学生把赞扬字写在黑板上,鼓励不同意见的学生写在黑板上。(生可能会写:“勇、猛、智、神、威”等)

  (三)、师提示学生用“武松真啊!”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武松的赞叹之情。先请在黑板上写赞字的同学说,教师适当指点,再让所有学生自个儿尽情地说一说后。师点击:“这些字中,哪一个最全面最概括地赞扬了武松?”生比较后认为是“神”。师随即用红笔板书“神”。全体学生赞“武松真神啊!”

  二、围绕专题自主研读交流点拨感悟人物形象

  (一)、师顺势提出研读专题:武松究竟“神”在哪里?从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来?用笔读课文,(默读、点划)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处,研究研究准备告诉大家。

  (二)学生各自研读,教师巡回了解自读情况。

  (三)学生班级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并落实训练。

  例举:(教学流程以学生的交流随机而定)

  1、酒量惊人。“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师点击:况且这酒是“透瓶香”“出门倒”并出示课件二第一组,请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要求说得让听者动容信服。两三位学生说后,请说得好的同学板书“酒量惊人”。

  2、胆量过人。师生交流补充后出示课件二第二组,师生讨论交流。生板书“胆量过人”。

  3、力量超人。“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揪……按……提……打……”训练读第11自然段:

  (1)学生自个儿读读第11自然段,要求读出动作词;

  (2)师读“大虫”生读“武松”,随机提示“情况紧急,武松动作要快、有力”;

  (3)学生自由结对朗读;

  (4)请自认为读得好的两对比赛朗读。请读“武松”力量大比较到位的选手板书“力量超人”。

  4、机智胜人。从武松三次“闪”读出“机智”或“机敏”。几生说了个大概后,师点击:“闪”这个动作字跟哪些字比较接近?(生答)“闪”与“躲”在这里哪个字用得好?用“闪”对表现武松形象好在哪里?仔细读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结合上下文,小组讨论后交流。

  当交流到:(1)、必须“闪”。师点击:通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感受当时情况紧急的气氛:(“忽然起了一阵大风……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那大虫……大虫……大虫……”)

  (2)、“闪”是有目的地消耗大虫的力气。师点击:那是以守为攻,伺机反扑,此为大智。

  (3)、学生说得不着边际或只是重复他人观点。师点击:“闪”与“躲”对表现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师生小结三“闪”表现了武松“机敏胜人”并请一生板书,全体学生自个儿诵读第9自然段及上下文,体味武松的“机敏”。

  (四)学生小结、教师勾画(板书)、提升认识。

  三、反扣专题研读想象探究新的发现

  (一)、师导语过度:假如武松在下冈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还是老虎被武松“制服”?(生争论)引导学生读书,寻找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

  (二)、师点击:假如你是导演,拍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的情景会拍哪些细节?(生想象表述)师板书“挨”。

  (三)、出示课件三“下冈遇‘虎’”。(欣赏根据原著改拍的电视剧)鼓动学生为自己的精彩想象鼓掌

  (四)师请学生谈谈对武松形象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生交流,师引导并板书“人”

  (五)、师小结:《水浒》作者施耐庵刻划武松形象,既写出了武松的“神”又写出了武松只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作者写人既写得形象传神又写得真实可信。

  四、激趣延伸引导研读名著

  在《水浒》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划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当然也可以是武松),写一个作者描述的人物怎样的“神”又是怎样的“人”?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研读报告。

  板书设计:

  武松

  神人

  勇智猛威爽

  神

  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挨

  力量超人、机智胜人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4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三)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浒传》,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

  2、《水浒传》中有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相对应的段落。

  (1一4)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5-6)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7-11)武松打虎的经过。

  (12)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小标题。

  (1)喝酒(2)上冈(3)打虎(4)下冈

  四、精彩段落讲解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找出具体段落)

  (1)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段,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形象的刻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六、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理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作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更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七、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过有大虫。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武松耗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4、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对理解武松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八、总结

  教学反思:

  《景阳冈》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经过,表现了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景阳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武松的倔强豪放、机智勇武的性格。

  3.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内容。

  难点: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

  小黑板,dvd,电视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吗?谈一谈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景阳冈》,去认识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书课题:景阳冈 (解题)

  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⑴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与打虎有关系吗?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把字音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可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小黑板出示:吓唬、诡计、踉踉跄跄、腰胯等词语。

  ⑵指名朗读。

  ⑶重点指导个别字词的音、形、义。

  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读“打虎”片段。

  1细读打虎的内容,说说老虎和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横线画下来品析。

  3展示交流

  打虎:

  ⑴引导学生抓住老虎伤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对付老虎的三闪来学习。

  老虎:一扑 一掀 一剪

  武松:闪在青石旁 闪在大虫背后 又闪在一边)

  ⑵武松的这一系列的“闪”能否换成“躲”,说说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抡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

  ⑷让学生试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⑸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勇敢和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老虎的凶猛,读出武松的机智勇武。

  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喝酒:

  ⑴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喝酒时的语言与动作描写来学习。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倔强豪放)

  4.教师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打虎和喝酒两个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强豪放与英勇无畏。除了这些,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上冈,下冈),它们与表现文章中心有关吗?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景阳冈》一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倔强豪放,机智勇武

  五、探究延伸

  学了这一课,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有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的内容不该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1.学生讨论

  2.学生畅谈,师相机点拨

  附:板书设计

  20 景阳冈

  打虎

  机智勇武

  上冈下冈

  喝酒

  倔强豪放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通过写英雄人物事迹,初步学习缩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在学习打虎部分中感受武松的英雄性格。

  课前准备:播放《好汉歌》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水浒传》,导入本课学习英雄人物

  1、听《好汉歌》,展示梁山聚义厅(图片)引出梁山108个好汉。学生谈他们认识的好汉。

  2、小结过渡:梁山好汉,个个是急侠好义、嫉恶如仇、艺高胆大,今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哪个好汉身上?(武松)

  二、导入新课,理清文章的条理

  1、读题,提问:本课以什么命题?在景阳冈发生了什么事情?(完整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预习,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一步步展开的:

  出示预习内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三、以“新任步兵都头简介”来走进故事,了解武松

  提问过渡:那么,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一步步挨下冈后结果如何呢?

  (预设:阳谷县县官见武松武艺高强、忠厚仁德,请他做了步兵都头,相当于现在的刑警队长。同学们,现在知县要粘贴一张“新任步兵都头简介”来宣传武松,我们来帮他写一下,有信心吗?)(呈现简介表)

  新任步兵都头简介

  姓 名

  籍 贯

  主要事迹

  性格特点

  外貌形象

  (一)提问方式完成“姓名”“籍贯”填写(武松是何方人氏)

  (二)提问:武松的主要事迹应该表现在哪件事情上?(以板书引导)

  1、阅读要求:快速默读9?12自然段

  (1)用“——”画出武松勇斗老虎的动作的词,用波浪线画出老虎动作的词。

  (2)想一想:从武松打虎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2、师:《水浒传》里说道:武松刚放下哨棒,想睡一觉,忽然一阵狂风过后,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真是风生从虎,惊险就在眼前。(出示第9自然段)

  (1)谁来做武松,谁来做老虎?(两名学生读)

  (2)提问:感觉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来势凶猛、凶恶无比)它的看家本领是什么?

  (3)武松只有怎样?(“闪”“闪”“闪”),你如何理解“闪”?可以看出武松怎样?

  师板书:扑闪 掀闪 剪闪

  (4)齐读,读出武松的“闪”

  出示: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5)提问:刚才的这一段谁比较厉害?

  3、接下来这一段我想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厉害?

  适时板书:兜──抡 劈、 扑──跳 退、 搭──揪 按、 挣──按 踢

  提问: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

  4、接下来谁占上风了?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适时板书:没力──揪打、 不动──棒打

  5、播放打虎片段视频

  6、师小结引导学生写主要事迹,巧妙地进行缩写练习:抓住9?12自然段的重点词句,加上自己语言的描绘,简单地介绍武松的主要事迹,写在简介表上。

  7、学生动笔。(教师引导抓住武松和老虎动作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扩充)

  8、学生汇报。

  (三)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1、师过渡:武松的性格除了勇敢、机敏外,课文哪些部分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呢?

  2、默读读1?6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武松性格特点的语言或对话,然后读一读,并想想体现出武松怎样的性格?

  3、汇报:(预设)

  (1)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豪爽)

  (2)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胆大无畏)

  (3)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倔强)

  (4)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4、小结:武松就是一个这样的英雄,不管是景阳冈打虎、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他都是勇敢倔强、胆大无畏、急侠好义、恩仇必报的人。(激发学生读《水浒传》,了解武松的兴趣。

  (四)从原著中了解武松的外貌的特点

  1、师引:一个这样的英雄长什么样子呢?课文有介绍吗?我们来看看原著是怎样描写武松的?请自由地读一读。

  2、出示: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毛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pí)貅(xiū)邻座上。

  3、请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思考:可以抓住哪几个词语来概括武松的外貌?(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眼光射寒星,眉毛浑如刷漆,话语轩昂,胸脯横阔,心雄胆大,骨健筋强)

  (五)小结

  四、拓展写作:

  师:不过,不管是武松,还是花和尚鲁智深,或是母夜*孙二娘,这些梁山好汉都离我们很远很远了,假如有一天,他们再聚梁山聚义厅,你认为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出示:大胆想象,传递名著

  题目:再聚梁山聚义厅

  提示:1、目前世界并不太平,如果梁山好汉再聚梁山聚义厅,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2、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梁山好汉再不用杀富济贫、聚众起义,可是,他们一身好武艺怎么办呢?请选择一个角度,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下来。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二)读准生字,了解生词。

  (三)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标出作品的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掌握下面的词语。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尽:完、光。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勿:别,不要。

  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难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岂:难道。

  使尽平生力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平生:一生,平生力气指所有的力气。

  (四)再默读课文,想一想: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着重写了哪两件事?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

  (五)分段,概括段意。

  学生分段时,可让他们先把课后第1题做好,然后根据提示再给课文分成四个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第二段(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段(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

  第四段(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六)作业。

  1.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二)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重点朗读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根据什么分的段?是怎样分的?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武松在店家喝酒时与店家的对话,主要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这段主要谈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关于酒的,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关于虎的,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语言。

  2.精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酒,主要是想表现武松性格的豪放。写虎,是突出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

  3.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了哪些细致的描写?请你们用笔画出有关词句。

  这道题是想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从而体会武松的性格。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要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默读这一段,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在这一大段当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想转身回去又怕人耻笑,决定不回去。第二次:怕什么,只管上去。第三次:哪儿有大虫,是人自己害怕。这些心理活动突出表现了武松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自学课文第三大段。

  1.提示学生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理清层次,抓住要点。

  这段是写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先是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接着用哨棒打虎,最后拳打脚踢打死老虎。

  2.勾画出表现老虎凶猛及表现武松打虎时勇敢、机智的有关动词,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3.交流自学情况,概括本段的内容。

  (五)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二段”和“第四段”可否不写为什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这两段写了上冈和下冈,这是武松打虎这件事的起因和结果,不能不写。而且第二段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了人物倔强、无畏的性格。结果的心理活动:如再来一只大虫,怎么斗?让人觉得“下冈”合情合理。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这件事的原因是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有三碗不过冈之说,所以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武松喝了十八碗。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

  这是因为官家有榜文,店家劝武松不要上冈,而武松不听,走上景阳冈,果真遇上了吊睛白额大虫。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因为武松打虎使尽了气力,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只好一步步换下冈来。

  (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七)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8

  一、概述

  《景阳冈》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名著欣赏”单元中的第六课,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课文生动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塑造了武松豪放、机敏而勇武的英雄形象。考虑到古白话文语句较难理解的特点,课堂上我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展开教学。通过山东快书、猜词释义、创造性复述、针对性拓展等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识虎威品英雄”这一主要环节带领学生品析关键动词,了解人物个性特征;通过“大讨论”使其学会客观公正评价小说中的人物;整个课堂着重落实“阅读和表达并重”的课题研究理念。

  二、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结合语境理解“吊睛白额大虫、折做两截、锦布袋”等词语的含义,体会古白话小说语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运用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复述课文,提升复述能力;抓住关键动词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品悟陌生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阅读涉猎日渐广泛,语文能力逐渐提升。对一些古典名著充满兴趣,尤其喜欢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大多是看看热闹,对人物的评价也略显片面,本课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动词的方法,深入客观地认识、评价人物。为单元习作——阅读名著读后感做好铺垫,纵观这节课,我努力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力求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中提到,高年级学生要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正确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这与本课的教学目标正好吻合。我巧妙设计了“山东快书、猜词释义、识虎威品英雄、创造性复述、视频拓展论英雄”等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名著的兴趣,整个课堂着重落实“阅读和表达并重”的课题研究理念。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本节课穿插了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又独特的语文课。尤其是“吊睛白额大虫”这一视频播放,孩子们不但理解了词语本身的含义,大虫的凶猛更是展现无疑。视频《血溅鸳鸯楼》的播放,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被侮辱和陷害后的一个不一样的武松,为全面感受和评价人物奠定基础。

  七、教学创新点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自编自演了一段山东快书,立刻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本课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猜一猜陌生词语的意思,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并和大家分享方法,然后适时归纳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猜词义的“四大法宝”;在“识虎威品英雄”环节,我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抓住了武松内心微妙的变化,让学生认识了一个慌而不乱的英雄武松,深切感受到古典名著用词精准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听快书,猜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交流、学习了《景阳冈》武松“喝酒”“上冈”的两部分内容,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听快书,猜新课的游戏。(师自编自演:山东好汉武二郎,豪饮过后上了冈,乱石堆中窜猛虎,英雄二郎心没慌,全力出拳如闪电,送那大虫见阎王,官府赏银他不要,为民除害美名扬!)

  生:打虎部分。

  二、教学过程

  (一)猜词义学方法

  1、生默读第6自然段:

  出示朗读提示:找到自己认为陌生的词语,猜一猜含义并和大家分享方法。

  2、分享词义和阅读方法:

  “吊睛白额大虫”“折做两截”“锦布袋”

  3、生成猜词方法:

  (1)看字面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解词义

  (3)看插图解词义

  (4)联系视频资料、资料袋内容等解词义

  (二)识虎威品英雄

  1、由“锦布袋”一词无痕引入:

  同学们,由“锦布袋”一词,让我们知道了老虎被武松打成一滩烂泥,那么从一只威猛的老虎是变成一滩烂泥,这过程又有多么惊险刺激呢?让我们再次聚焦第六自然段,一起识虎威,品英雄!

  2、说一说老虎拿人的三般手段

  “扑”“掀”“剪”

  3、体会“扑”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一些小动物的扑,例如小狗的扑,然后和老虎的扑作比较,在心中定下基调。

  (2)聚焦5段末,6段初,读一读,悟一悟。

  抓住“风”字,体会老虎出现时的惊心动魄。

  (3)对比阅读文段,体会武松微妙的心理变化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真的有虎,老爷也不怕!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通过朗读和比较文段,体会武松上冈之前的傲慢和初见猛虎的些许惊慌。抓住“呵呀”“翻”感受武松的惊慌,透过“拿”“闪”体会武松的慌而不乱。

  4、体会“掀”“剪”

  (1)妙解歇后语“老虎屁股——摸不得”体会“掀”的威力。

  (2)品析比喻句“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5、学习棒打老虎,感受武松力大过人。

  (1)品读文段画出能看出武松“劈”的力道的句子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小结:枝落棒折

  (2)品读文段,体会“揪”字的用词精准。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只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讨论“揪”字能不能换成“压”或“抓”,说一说原因,以感受武松力道之大。

  6、细品“踢”“打”,发现武松大智慧。

  出示问题:“为什么武松要先踢后打?”,讨论并发表看法。(如果先打,只能一只手揪住老虎,老虎则可能挣脱。)

  7、复述打虎过程,领略英雄气概。

  学生借助自己的神态和动作,创造性复述打虎过程,再次领略武松的武艺高强。(本来设计有“人虎过招”的课本剧,疫情原因,没有展示。)

  三、总结拓展,正确客观评价武松。

  1、拓展《水浒传》原著中《武松醉打蒋门神》片段。

  学生激情朗读文段,大家说一说,透过文段大家看到了怎样的武松?(强调武艺高强)

  2、播放《血溅鸳鸯楼》视频,感受遭人陷害后,一个失控的武松。大家谈想法。(强调武松冲动、残忍、伤及无辜)

  3、师总结:

  虽然武松是武艺超群的打虎英雄,但是他也有着常人的情感,也会倔强,也会暴躁,也会失控,也会凶残,也会伤及无辜,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完整的人。

  四、读《水浒》,识英雄。

  师推荐古典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中还有许许多多类似武松一样的鲜活的人物,每个人物身后都有成串的经典故事,请你尽情去领略《水浒传》带给你的精彩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9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

  2.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3.能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朗读,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2.通过朗读,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猜他是谁?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共设四关,闯关开始!

  二、自主学习字词

  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倚靠 玉箸 碗碟 一斤 俺家 绰起 手杖 擒获

  勿动 肋骨 踉跄 呵呀 腰胯 霹雳 咆哮 铁锤 血泊

  同桌互读,开火车检查等。

  读准多音字:绰、呵、泊。

  三、自主猜测词意

  1.这篇课文和《草船借箭》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2.出示语句,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出词意的?交流理解。

  梢棒:“梢棒”就是一种类似木棍的`武器。

  筛一碗酒:倒一碗酒。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误了自己”。

  吊睛白额大虫,客官,店家,榜文……

  3.总结猜测词语的方法:

  (1) 联系上下文 (2)联系生活 (3)联系影视作品(4)借助资料……

  4.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猜测文中不理解的词意,交流。

  四、自主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找出各部分对应的自然段。

  3.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同桌互相说一说。

  五、自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

  (1)找句子 :找出文中武松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

  (2)想特点 :表现了武松的哪些性格特点?

  (3)做批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在旁边。

  (4)感情读 :读出语句表达的情感。

  2.学生交流:

  (1)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初入口时,醇好吃,少刻时便倒。”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表现出武松的豪爽倔强。

  (2)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老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表现出武松爱面子。

  (3)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表现出武松无比勇猛。

  (4)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表现武松武艺高强。

  (5)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表现出武松的小心谨慎。

  (6)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表现出武松考虑周全。

  3.学生交流武松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出武松的特点。

  4.学生边交流边板书特点。

  豪爽倔强 无比勇猛

  爱面子 武松 武艺高强

  身手敏捷 小心谨慎

  力大无比 考虑周全

  5.小结:武松既有英雄的一面,又有凡人的一面。(为下节课评价武松做铺垫。)

  六、拓展阅读:

  1.《水浒传》中武松的其他故事:

  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2.简介《水浒传》、武松及其他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等。

  七、学生总结:这节课,认读了生字词和多音字,学会了猜测词语意思的方法,梳理了故事内容,通过朗读体会了武松的性格特点。闯关成功!

  八、作业:朗读武松打虎部分,试着给家长讲一讲。下节课展示。

  九、板书设计:

  6.景阳冈

  武松

  豪爽倔强 无比勇猛语言描写

  爱面子武艺高强心理描写

  身手敏捷小心谨慎动作描写

  力大无比考虑周全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10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 扑 掀 剪 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 闪 闪 闪 豪放

  劈 跳 掀 无畏

  按 踢 打

  四、下冈(略)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11

  1.将课文中带拼音的字按要求归类。

  (1)上下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右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包围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左中右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独体字

  2.在括号里填适当的量词。

  一( )榜文  一( )性命

  一( )狂风  一( )红日

  3.比一比,组成词语。

  冈( ) 几( ) 旦( ) 旁( )

  刚( ) 叽( ) 但( ) 傍( )

  钢( ) 讥( ) 担( ) 榜( )

  纲( ) 饥( ) 胆( ) 膀( )

  青( ) 肖( )

  清( ) 消( )

  晴( ) 俏( )

  睛( ) 梢( )

  4.用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5.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店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4)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

  (5)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6)请勿自误。( )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林冲风雪山神庙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劈劈啪啦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俅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1)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

  (2)林冲到沧州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由于什么原因林冲来到山神庙?

  (4)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5)写出林冲进庙门和冲出庙门时的一系列的连续动词。

  (6)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参考答案

  2.张 条 阵 轮

  4.(1)切肉 一切  (2)干净 能干  (3)倒下 倒退

  5.(1)烫      (2)为什么    (3)凡是     (4)没有办法  (5)难道  (6)不要

  6.(1)林冲遭到太尉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

  (2)林冲到沧州不久,草料场被烧。

  (3)草棚被大风吹得直摇晃,无处避寒,就来到山神庙。

  (4)草料场是高俅派人收买牢头放火烧的。

  (5)进庙门:走进掩上门放下坐下喝酒

  冲出庙门: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

  (6)高俅一伙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害林冲,先是发配,然后是火烧草料场,千方百计致林冲于死地,他没有活路了,才被逼上梁山。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12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共分四部分,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还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教学目标

  l.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限期、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课题,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描写了一位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英雄,那就是武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武松打虎的故事。板书:武松打虎。

  读过课文的同学都知道,课文的题目是《景阳冈》,比较一下,这两个课题有何不同?(交流明白以地点和主要事件作为题目均可。)

  既然武松打虎是主要事件,那么文章围绕景阳冈还写了那些内容?

  二、自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文很长,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围绕景阳冈还写了什么内容?

  读后交流,理清结构:

  冈下喝酒——大步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切入重点,学习武松打虎

  同学们,在以上四部分内容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武松打虎。

  我们就来看看武松打虎的过程。自由读这部分内容,你对打虎内容有和感受?

  交流读后感受。

  这样的感受是粗浅的,让我们深入来学习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让我们现来读读第九节。老虎是怎样进攻的呢?这里写了两块内容,你们想读武松还是想读老虎的内容?

  一读:

  通过师生合作读,指导读:读通内容,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做到能读出老虎凶猛进攻的气势。

  二读:

  读出武松机智、灵活、勇敢。

  老虎进攻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只用了一招——“闪”。同学们如果把这个“闪”改成“躲”,你再读读感觉有何不同?

  交流闪出了灵活,闪出了勇敢,闪出了智慧。

  引导交流闪出智慧。(闪在青石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先泄了一半。)

  老师读老虎内容,学生读武松部分。读出武松的灵活、勇敢、智慧。

  三读:

  读出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大家读得很好,读着读着,我们发现武松和老虎的动作描写如何结合的呢,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交流:一、武松和老虎交叉来写。“老虎攻,武松闪;老虎又攻,武松又闪;老虎再攻,武松再闪。”始终如此。

  交流:二、写老虎进攻凶猛的目的?衬托武松的机智勇敢灵活。

  交流后,再读体会写作的妙处。

  过渡:老虎发动凶猛的进攻都被武松一一化解,武松开始发起了反击。

  同桌合作练读读第十节。

  抽生读,小组合作读,多种形式读出味道。

  引导交流:“劈”劈出了什么?

  师生合作读。

  过渡:老虎这回可发怒了,前二三十人我吃得不花吹灰之力,可今天居然三招没吃到,还想打我,它又一次发动进攻,武松又如何表现的呢?

  学习第十一节:

  大组合作读,读出每次打法不同。

  指导朗读后,师生合作读。赛读。

  整体朗读9-12节,交流你感受到的武松形象,同时再次感受描写方法。

  随机板书:机智 勇敢 敏捷 力大无穷

  四、小结

  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武松机智勇敢灵活的身形,也感受到了交叉进行描写的方法。

  五、通过学习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那勇猛机智灵活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让我们再来学习,对人物形象更全面的了解。

  (一)学习冈下喝酒(抓住语言)

  自由读冈下喝酒,交流:你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创设情景,进行对话: 店家和武松喝酒部分(抓住人物的主要语言)

  穿插想象店家的心理和武松不同心理,再次朗读对话。

  交流你感受的武松形象:倔强 暴躁 艺高胆大 豪爽

  (二)学习大步上冈(抓住心理)

  自读大步上冈的部分,划出武松心理部分,你又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武松?

  交流:自负 多疑 死要面子

  引导朗读武松心理,读出多疑 、自负、死要面子。

  六、整体回归

  综合人物形象,总体感受武松人物形象。

  同学们,如果在我们面前有两个武松:一个武松只有优点,他勇猛,敏捷,机智。另个武松缺点多多,他勇猛,敏捷,机智,但是他暴躁、倔强,他多疑、死要面子,还非常自负。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个武松?

  感受到武松优缺点的统一体,英雄因优点而可敬,因为有缺点而可爱。

  七、作业

  1.讲讲这个故事。

  2.课外看看《水浒传》中其他写武松的内容。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喝酒——大步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

  倔强 多疑勇猛

  暴躁 自负敏捷

  艺高死要面子 机智

  胆大 力大无穷

  豪爽

  反思:

  《景阳冈》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经过,表现了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因此学习目标确定为能进行简单复述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这样两项。

  “打虎”部分重点是过程和人物英勇,通过一默读、二对读,激发想象的方法理解了过程,“吃酒”部分重点是人物性格,通过小组研读,角色对读,情景表演等形式表现体会人物性格。

  字数:2188

【《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景阳冈教学反思04-21

景阳冈教学反思15篇(精品)11-30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11-12

争吵的教学设计优秀02-26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08-15

《夹竹桃》优秀教学设计01-23

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02-03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09-15

天窗优秀教学设计04-12

《鸟语》教学设计优秀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