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4 15:01: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墨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墨梅》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墨梅》教学设计

  《墨梅》教学设计 篇1

  一、了解诗人

  1.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爱梅、咏梅,还擅长画梅。(出示图片)他就是王冕。(出示资料)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他能诗,善画,兼能刻印。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著有《墨梅图题诗》《竹斋集》等。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他题在《墨梅图》上的一首诗,也叫“题画诗”。(出示古诗)诗的题目是——《墨梅》。

  二、初读正音

  1.请大家读读这首古诗,最少读三遍:一读字正腔圆,读正确;二读有板有眼,读流利;三读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出诗味。开始!2.老师也来读一遍,请你听听你读对了吗?师读。

  (出示词语)洗砚池淡墨痕满乾坤,请跟着老师读一遍。

  (出示)“乾坤”就是天地、人间。

  三、品读诗意

  (一)品“淡墨”

  1.孩子们,看,这些是盛开的梅花(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这些梅花颜色鲜艳,真是太美了!而王冕一生最爱画的却是墨梅(出示《墨梅图》),这是他晚年时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2.你看,画中的这棵梅树就长在诗人家洗砚池边,(出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一起读。我们看到整棵梅树上的花朵怒放枝头,浅浅的、淡淡的。来,读出这墨梅的颜色淡。我们还看到梅树上花开得很茂盛,很多,一朵朵、一簇簇。来,读出花多的样子。

  3.诗人笔下的梅花痕迹很浅,颜色也不够骄艳……但仔细再观察,你会发现:这株梅花,虽只用淡墨画成,但姿态优美,枝干挺秀,显得那样与众不同,读!虽没有艳丽的颜色,但穿插有致,花朵淡雅,显得那样清雅脱俗!读!

  2这株墨梅素洁、淡雅,有一种特别的、不俗的美…… (二)品“清气”这淡淡的梅花就是这样生长着。三九严寒的季节里,依然怒放枝头。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但这朴素淡雅的梅花,(出示三、四句)却不要人夸一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人们一般认为什么颜色好呢?通常是粉红、鹅黄、玫瑰红……五彩斑斓、炫丽多姿的色彩。

  2.可这墨梅的颜色却很淡很淡,但它的香气却一丝丝一缕缕地飘散开来,飘满周围的世界。这个"清气"到底是怎样的梅香呢?是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清淡的、清雅的香味。

  请你试着把自己闻到的感觉读出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好一株气清的梅树呀!这梅花的香气把宋代诗人王安石也深深地吸引了,他在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出示王安石的《梅花》,读: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这清幽淡雅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一个"满”字就把香气无处不在、无人不知的感觉写了出来。请读出这种特有的梅香。(出示三四句) (三)品诗人1.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的娇艳可爱,王冕为什么对它如此钟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冕。(出示王冕资料)王冕,出身贫寒,自幼边放牛边自学画画。他不仅善画荷花,画梅花更是他的一绝,被称为"画梅圣手"。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一时声名鹊起。据记载,有些大财主慕他之名求诗索画,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当地的县官亲自下乡见他,他听到消息后也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

  3了退隐山林。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写作、吟诗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

  答应求画可以得到金钱,选择做官可以得到权力。但这些对于王冕来说都是浮云,一个“淡”字道出的是王冕一生对名利的淡泊。他不正像——“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3.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 ,还只是梅花的香气吗?不是的,它已经是(出示)一种气节、一种气度、一种骨气!王冕是元末明初时候的人,距今已有650多年了,可他的这首《墨梅》至今还被人所记得,被人来吟诵,这不就是一——“只留清气满乾坤”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歌咏怀,诗言志”。王冕一生不愿巴结权贵,不愿追名逐利,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一样孤芳自赏。正如他所说(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看来,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看似写梅,其实是写人啊!孩子们,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到这里,我们才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里我们也可以说:“画如其人,诗如其人!”是的,墨梅没有红梅俏丽,没有白梅冷艳,但它素洁高雅,梅香充满人间,是那样低调、不张扬。王冕就像梅花一样淡泊名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这正是王冕一生追求的志向。请你当一回王冕,把这种情怀、这种志向咏出来!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就叫——“洁身自好”。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冬,她傲霜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为芬芳。因此,一朵朵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了一个个有灵魂、有骨气的人。让我们把冰清玉洁的墨梅,把淡泊名利的王冕深深刻在心中。

  《墨梅》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这幅《墨梅图》构图新奇、别致,一枝梅花横贯画面,花朵淡墨轻染,照应诗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气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叹为观止。而且,画中题诗书法饱满苍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文化区,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网络畅通。学生主要来源于城市及城市化的农村,由于受环境影响,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学习主动性较强,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发现,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成长较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准备:

  1、 课前搜集有关《墨梅》及王冕的资料

  2、 多媒体课件

  附:多媒体课件简介

  课件背景选择江浙一带水乡美景,这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诗人当年创作情境,当介绍诗作背景时“诗人王冕”及“墨梅”伴随舒缓的筝乐缓缓映入眼帘,学习诗作时诗作出现于画面;初步感知检查反馈时重点字闪烁并出现读音;学习诗句时为避免干扰学生,画面只保留江南水乡的背景及所学的诗句,诗句依次出现,学习探讨重点词时重点词语变为红色,当单击重点词时旁边出现其解释;挖掘深意,体会情感时画面再次出现“诗人王冕”及“墨梅”;赏画-配乐有感情朗读时“墨梅”及舒缓的筝乐再度响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叫《梅花》,你们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梅 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

  你们知道这首《墨梅图题诗》是谁写的吗?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墨梅图题诗》。(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1)理解“墨梅”,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

  (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 指名读。

  (2) 点击重点词语:洗砚池、淡墨痕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3) 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 师归纳,生质疑:

  师: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出示课件)

  生:(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板书。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生:淡墨痕

  师: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5) 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1) 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 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清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乾坤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

  师:由这两句可以看出墨梅还有什么特点?

  生:(清香的气味)板书。

  师: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生:(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3) 指导朗读古诗

  3、挖掘深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2)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首题画诗,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卓尔不群的高洁志趣和情怀。)

  (3)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4)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四)拓展延伸,指导实践

  1、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赏画-配乐有感情朗读古诗。(课件出示)

  3、集体背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元 王冕

  淡淡的色彩

  清香的气味

  卓尔不群

  《墨梅》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制作好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解题

  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讨论

  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五、师点评

  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思考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这幅《墨梅图》构图新奇、别致,一枝梅花横贯画面,花朵淡墨轻染,照应诗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气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叹为观止。而且,画中题诗书法饱满苍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二、学情分析

  1、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已经具备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书本、上网、问家长等手段,查找到有关课文的知识,。

  2、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达、如何在讨论时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等。所以,在本堂课我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

  3、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完整、通顺的语言回答问题,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本节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此种能力。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学习主动性较强,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发现,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成长较快。

  三、设计理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所以在本节课我设计了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体学生齐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整个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四、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国花是哪一种花吗?(牡丹)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牡丹,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一种花它与牡丹并称国花,它就是(出示图片)梅花。如果说,牡丹的雍容华贵是那华美的袍,是国家富裕繁荣的表,那梅花则是我们中华民族铮铮傲骨的魂,我们的骨,我们的脊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叫《梅花》,还能背下来吗?(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与众不同的梅花图,那就是王冕的《墨梅图》。我们不仅欣赏他的画,更要欣赏他题写在画上的诗。齐读课题:《墨梅图题诗》,这首诗是咏梅的上乘之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咀嚼这绝美的诗篇。

  2、据题质疑

  理解“墨梅”的意思。

  (二)走进诗人,欣赏诗画。

  学习古诗,我们要解诗情,首先要了解诗人,谁能介绍一下王冕?

  1、王冕,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

  2、诗画欣赏。(播放作者简介及诗歌赏析视频)

  诗小结:难怪《诗画欣赏》里评价整个画面虽无艳丽的的“好颜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气”似从纸中透出。

  (三)三读感悟,欣赏诗歌。

  我们欣赏了王冕的书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这首题诗。

  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韵味。

  冕(miǎn)乾坤(qiánkūn)妥协(tuǒxié)

  卓(zhuó)尔不群花蕊(ruǐ)厌恶(wù)

  ①指名读诗

  ②师配乐范读,生画节奏

  ③男女生赛读

  ④齐读古诗

  2、再读诗歌,弄懂词义,理解诗句。

  ①洗砚池:典故,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②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③清气:(一语双关)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你们知道王冕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他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过着“淡泊以明志”的隐居生活。所以“气”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傲气、骨气、正气)

  ④乾坤:天地,人间。

  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群出众)

  哪些卓尔不群的气节?(不贪图虚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向世俗献媚,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情操)

  3、三读诗歌,边读边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王冕就像他笔下超凡脱俗的梅花一样,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情操,不向权贵低头,让我们三读诗歌,替王冕发声。

  中国画讲究画面和诗文相得益彰,讲究诗画结合。王冕的画清新脱俗,而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中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性,但这不影响我们对于这幅画这首诗的喜爱与赞美。

  (四)“诗言志”

  要说世上最难读懂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人的心。上课初始,大家是带着学习任务,了解诗人,而当我们品完诗情解完画意,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诗人的身上,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①王冕作诗的原因。

  ②王冕用淡墨表现梅花?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高洁志趣和情怀留在天地之间。而这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有的是本事,享尽富贵荣华,但他不愿同流合污,而是在腐败风气中独善其身。

  这种精神在现代化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归隐山林,淡泊名利我就不求上进,老师希望的是,在我们追求各种“快”的道路上,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适时的静下心来,沉淀下来,“不要人夸好颜色”,我们只做更好的自己,最好的自己。

  (五)拓展延伸

  1、“岁寒三友”

  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

  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花中四君子”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

  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歌。

  2、搜集查找其他赞美梅花的诗歌。

  3、画一画梅花。

  八、板书

  色彩:淡墨痕

  墨梅图题诗诗言志淡泊名利、卓尔不群

  气味:清气

  《墨梅》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 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 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常听人说起岁寒三友这个词,谁愿意告诉老师岁寒三友具体指什么?

  2、你们见过梅花吗?(出示图片)

  3、都说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4、板书课题。(出示古诗)

  二、初次朗读诗歌,解决生字新词

  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字词。

  3、出示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三、熟读诗歌,理解诗文

  1、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学生交流后老师点击重点问题学生读一遍)

  2、好,带着这些疑问大声朗读诗歌

  3,小组讨论古诗意思。

  4,汇报交流诗意。

  5、引导分析墨梅特点及精神

  6、诗人真是光赞美梅花吗?他为什么要做这首诗呢?出示作者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交流做诗的原因及目的。

  7、认真欣赏图画,说说你对他的理解。

  8、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四、 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说说“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积累与梅花有关的古诗。

  《墨梅》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砚、冕、乾、坤”四个生字,理解“洗砚池、淡墨痕、清气、乾坤”等词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能理解《墨梅》的诗意,初步了解诗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能联系诗人生平,感受诗人借画梅、咏梅来表达自己高洁、孤傲的人格追求。

  一、了解作者,感受王冕的与众不同。

  1.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喜欢梅花,他们写诗赞美梅花的颜色、香气、品格。欣赏图片与诗句,感受其他诗人笔下梅花的颜色艳丽,香味弥漫。

  2.王冕也喜欢梅花,字元章,号煮食山农,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王冕为梅花写下了许多诗词,我们一起来欣赏。

  王冕还十分擅长画梅花,被人称为“画梅圣手”。但是不论他写的梅、还是画的梅,都与其他诗人不一样。(出示图片)他特别喜欢素雅的梅花,为自己的诗集取名为素梅,白梅……还为自己画的梅花写了一首题画诗《墨梅》(板书:墨梅)

  3.看着这幅画,想想诗的题目墨梅是什么意思?(水墨画的梅花) 4.王冕为什么对自己画的梅花情有独钟呢?相信大家学完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注意多读几遍,把诗读正确,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2.这首诗藏着本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们看,古时文人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第四宝。乾坤,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知道的? 3.认识了生字,请你们再读一读古诗,读准七言诗的节奏。 4.指名读,全班读。

  三、品“梅之淡”

  1.读完了诗,我想问问你,王冕画的这棵梅树,长在哪儿?你从哪句诗知道的?

  我家洗砚池头树

  解释“洗砚池”,传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刻苦练字,经常到池塘边洗刷笔砚,结果池塘的水都被染黑了。从这个典故,你得知了王羲之为了练习书法,怎么样?勤奋刻苦。

  王冕说他家有洗砚池,意思是自己也像王羲之那样——勤奋刻苦。 小故事:王冕在学习上的勤奋刻苦,在当时可是出了名的。谁了解给大家说一说?

  2.在洗砚池边,有株开得正旺的梅树,王冕要把自家的这棵梅树,介绍给别人时,他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去介绍——自豪。王冕同学。请你自豪地向大家介绍你家的`梅树。

  3.我听出来你特别喜欢这棵梅树,所以挥墨把这棵梅花画了下来,那小王冕们,你画笔下的这棵梅树,有什么特点呀?朵朵花开淡墨痕

  4.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这幅画,用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一下你看到的梅花是什么样子的,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淡雅素雅……(板书:淡)

  5.读一读这两句诗,读出这种淡雅的美。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6.出示其他诗人笔下的描写梅花的诗句。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踏莎行·雪似梅花》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红梅》

  四、品“梅之清”

  王冕不在乎梅花的颜色,那王冕看重的是什么呢?用诗句回答。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读诗句,聚焦“清气”。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2.作者为什么不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香气满乾坤。”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看看谁说得在理。

  3.王冕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奈何啊,元朝当时官场太过黑暗了,社会越是污浊,他越要守住自己的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他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所以清气说的也不仅仅是花的清香,也是一种精神所在。

  4.口说无凭,用证据来印证王冕人格的“清气”。

  (1)相传,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

  (2)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后世人们评价他“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5.听完王冕的经历,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不追求荣华富贵,不爱慕虚荣,淡泊名利,清白正气……)

  五、悟写法:托物言志

  1.提炼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清白正气,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2.介绍其他采用托物言志手法所写的古诗:《竹石》《石灰吟》。 《竹石》通过写竹子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生存信念,写出了作者自己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石灰吟》通过写工人们在开采石灰的时候,对石灰岩进行无数次敲击,成为石灰粉还要经历熊熊大火的磨炼。作者用石灰自喻,表明自己立志要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

  3.王冕用梅花的淡雅和清香,抒发自己淡泊名利、清白正气的志向,他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墨梅》中,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六、古诗组读,感悟人格魅力。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墨梅》《石灰吟》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这两首诗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是七言诗。

  2.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前两句托物,后两句言志。

  3.都聚焦“清”字抒发清白正直的情感。

  不同点:

  1.题材不同,《石灰吟》咏物诗,《墨梅》题画诗

  2.情感侧重点不同。《石灰吟》抒发作者不怕牺牲,正直清白的志气。《墨梅》抒发作者淡泊名利、清白正气的品格。

  七、书写墨梅

  同学们,一首好诗,除了在朗读中品味,还可以在书写中品味。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书签,把这首诗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你的书签上。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领略了王冕笔下梅花独有的淡雅与清香,感受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和清白正气。希望你们也向王冕一样,做一个德行高尚的人。

  《墨梅》教学设计 篇8

  我任教的班级是一个语文基础较好的孩子。这个班级的孩子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开始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学预习能力,让孩子多积累,多阅读。所以在教学《墨梅》一诗时,我想让语文课堂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相关知识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所以我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关于梅花的词语、名句积累,还有描写梅花的诗词……将课外搜集的资料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给语文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教学板块一:欣赏美图,激趣揭题

  1、欣赏一组梅花图。(出示课件)

  2、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梅花。(生自由说)

  3、出示一组赞美梅花的词语让学生诵读。

  4、介绍诗人,揭示诗题:

  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喜欢的。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也很喜欢梅花,他们写诗赞美梅花的颜色、香气、品格,王冕也格外喜欢梅花,(板书:王冕,)他的屋前屋后种了许许多多梅花,取名为“梅花屋”,并称自己为“梅花屋主”。王冕还十分擅长画梅花,被人称为“画梅圣手”。这就是王冕画的一幅梅花图,(出示墨梅图)诗人还为自己画的这幅梅花图写了一首题画诗《墨梅》板书:题画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板书:墨梅王冕

  5、看着这幅画,想想诗的题目“墨梅”是什么意思?水墨画的梅花。

  过渡语:这幅梅花图与我们先前看到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呢?(生答师板:艳丽、淡雅)王冕为什么会喜欢这种淡雅而不艳丽的梅花呢?相信大家学完这首诗就会明白啦!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梅花、赞美梅花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自然地引出诗人,揭示课题,并结合出示的墨梅图解题、质疑,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开头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教学板块二:自读古诗,自主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质疑(出示要求)

  (1)用“/”划出古诗的停顿,按照停顿将诗读正确,读流利;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

  教学板块三:汇报交流,读懂诗意

  1、汇报交流,指导诵读

  (1)请生划节奏并诵读,再让全班听课文的范读、指名读、齐读,然后让学生变换多种方式读,如:竖排读,去掉标点读(告知古人写诗读诗是从右往左开始的,是没有标点的)……

  (2)有时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感悟来进行个性化的诵读,读诗也是一样的,要读出我们自己的味道。如果我想要表现王冕很自豪地说这棵梅花树是他家的,就可以重读哪个词语的读音(示范)……想要表现每一朵花就要重读哪个词语(指名读)……(让学生自由练读处理重音)再指名2个读。

  (3)这样你会填空式地读,据诗意选择诗句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这一目的,并渗透对诗意的理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1)

  过渡语:啊,真了不起!大家都会背诵啦!

  2、设问质疑,引导理解

  现在,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看大家是否真正明白了这首诗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请仔细听题:

  (1)、谁知道王冕画的这株梅花生长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看课文,圈画理解词语“吾家、洗砚池”,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出示课件)介绍“洗砚池”,这洗砚池明明是王羲之家的,王冕为什么说“吾家洗砚池”?(因为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感到很自豪想说八百年前和王羲之是一家,所以他说“吾家洗砚池”,同时王冕也是想说他要像王羲之学习)(出示课件)你知道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有什么作用?(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请看:这是不同形状的砚,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四大名砚”。“砚”是这首诗的一个生字,你们看,这是“砚”字不同字体的写法,它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字。(出示课件)教学观察示范写“砚”,再练习正确书写。

  (2)、谁能告诉老师王冕画的梅花树上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看课文,重点圈划词语“淡墨痕”)板书:淡墨

  (3)、王冕为什么只用淡淡的墨痕来画梅花呢?板书:清气(看课文,重点圈划理解词语“清气、满、乾坤”,为什么这儿的“流”字不用“留”?(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检测学生自主解疑的效果,完成教学目标2)

  老师小结:古人以诗言志,大家看在这首诗中王冕在哪里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诗的前两行是写什么?(是直接描写梅花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诗的整体结构,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板块四:阅读拓展,感悟诗情

  过渡语:王冕为什么说“不用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是表明诗人的志向呢?想要言什么志?请听老师讲几则有关他的小故事,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的心思啦!师讲故事,提要求:让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以下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生自由答)

  “不用人夸好颜色”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只流清气满乾坤”表达什么样的志向?(生答后师板书: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指着板书小结:王冕借墨梅的“淡墨”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清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4、老师小结: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他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品格就是作者的人品。王冕借墨梅的'品格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故事让学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自主地感悟诗人的品质,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借梅自喻,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完成教学目标3和4的教学)

  教学板块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10)

  过渡语: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请大家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词与周围的同学分享,也可以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读给旁边的同学听(强调读好停顿),也可以说一说作者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作者想借梅花来表明自己的什么志向?

  1、学生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2、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

  3、老师也收集了两首写梅花的词,让我们读一读吧!(教师出示课件)引读:王冕的《白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师小结: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一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看看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作者想借梅花来表明自己的的什么志向?今天的作业是:(教师出示课件)

  1.作业:自己动手画一画梅花,把它做成书签,题上你喜欢的一首梅花诗,把它自己的好朋友!

  2.将有关梅花的词语和诗词收集起来,办一期以“梅花”为主题的手抄报。

  3、老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了有关梅花的诗词,重点学习了王冕的题画诗――《墨梅》,知道诗人王冕画梅吟诗,不仅仅因为他――喜爱梅花,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梅花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王冕一样借“松、竹、梅”岁寒三友,来表达高洁的志向;借“泥土”来抒发自己谦逊的情怀;借“蜡烛”来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也可以学习梅花,像梅花一样——洁身自好!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

  最后老师想将歌曲《红梅赞》送给大家,衷心地希望大家像红梅一样坚强不屈,像红梅一样放光彩!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厚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完成教学目标5的教学)

  板书设计:

  题画诗

  墨梅淡墨清气托物

  王冕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言志

  《墨梅》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学生填写。]

  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附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墨梅》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3、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伊始,趣亦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五颜六色的花吗?那你们能用恰当的词语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花吗?

  生:用恰当的词语介绍自己喜欢的花。

  师:那你们喜欢梅花吗?能说明理由吗?

  生:说明喜欢梅花的原因。

  师:同学们喜欢梅花的原因都不同,你们知道吗?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喜欢梅花,还记得王安石的那首《梅花》吗?一齐背一遍吧!

  生:齐背《梅花》

  二、初读感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梅花的诗,它的题目是《墨梅》。(板书)同学们看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解诗题。(黑色的梅花)

  师:我们知道世间有红色的、白色的梅花,怎么还有黑色的梅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解开这个谜团吗?那我们就把书翻到第九页,看注释① 。

  生:看书明诗题之意。

  师:水墨画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知道吗?把书打到40页仔细观察,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

  师: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我们以前也学过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那是苏轼为惠崇画的一幅来画题的诗,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题画诗是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关于王冕,同学们能交流一下你收集的资料吗?

  生:交流王冕资料。

  师:简单介绍王冕情况。

  师:王冕是怎样为自己的画题诗的.。他要表达什么样的心志呢?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先划好七言诗的节奏2、2、3)

  生:自由读诗。

  师:反馈读诗情况,纠正字音,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诗意。

  生:小给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师:反馈学习情况点拨指导,相机介绍:文房四宝、国画的种类和技法。

  生: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师:墨梅具有“花开淡墨痕”的特点,作者也希望像墨梅一样做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文章叫借物喻人,例如上学期我们学的《白杨》借白杨的什么特点?赞美谁的什么精神?今天我们学的《墨梅》诗就是借助墨梅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心志,这样的诗叫咏物言志诗,这一组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三、感悟诗情。(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高尚品格)

  师:你们欣赏王冕的做人态度吗?佩服他吗?那就试着读出你的敬佩之情吧!

  生:自由练读,组内赛读。

  师:想把这么好的古诗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吗?那就把它背下来吧!

  四、总结升华。

  一朵朵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们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砚、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3、朗读全诗。

  四、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五、回顾反思:

  “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墨梅》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会读诗

  1. (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幻灯)

  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

  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味道出来了。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

  1.要想读得更原汁原味,还要读懂诗的意思。同学们边读边琢磨,看看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都懂吗,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别人交流。然后试着把每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

  3.理解“墨梅”:(出示幻灯)梅花有红色、粉色、白色等颜色,墨梅指的是只用黑色水墨画成的梅。王冕爱梅,且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介绍题画诗。)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作者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4.看看王冕是怎么描述这株墨梅的?

  读一二句。在哪儿?理解“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常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而成“洗砚池”)

  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浓妆艳抹,没有鲜艳的色彩)“痕”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色淡雅到极点,简直若有若无,使人对其产生了轻灵飘逸的感受。

  读三四句,说意思。“清气”“乾坤”

  说全诗的意思。

  5.把自己的理解送回诗里,再诗读,是不是诗味更浓了?

  三、悟梅魂

  1.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来写的?你能找到诗中的关键词句吗?

  板书:墨痕——淡(清雅素淡)清气——满

  2.(幻灯回《墨梅图》)《墨梅》中的梅花个个清雅素淡、冰清玉洁,可有人却说:“王冕,你不去画娇艳的荷花,只画这素淡的梅花,哪里还会有人喜欢你,还会喜欢你的画呀!”于是王冕就给这画题上了诗,也给了回答,你能找到吗?(为什么不画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挑花和丰腴的海棠花?为什么不画粉色白色红色的梅花?)

  3.为什么不画得鲜艳夺目一些呢?梅的颜色好不好看?我们来看一看。

  (1)拓展写“色”的诗:苏轼诗《红梅》: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随春天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但是那像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地表露在少女的面容上。美不美?

  再看曹雪芹的。(有好颜色却刻意不画,墨梅与那些红梅、白梅相比,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她不靠鲜艳的颜色来取悦别人,她只想让——清新的香气充盈在天地之间)

  (2)与墨痕的淡相对的,是清气的——(满)

  拓展写“香”的诗:爱梅的诗人多,赞梅花之香的诗人也有不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现在有一首歌就是由此句而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

  (只不过暗香一词也并非词作者原创)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由盛到衰,最后纷纷飘落,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独占花园。青山脚下,小园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见底,潭边有梅一簇,梅枝横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映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映生辉。每当夜幕降临,月洒青辉,晚风袭来,梅香四溢,满园芬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白梅》(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3)这么多人钟情于梅花的清香?在这里吸引文人墨客的仅仅是香气本身吗?香气还代表什么?(继续出示诗句:坚强品格、高贵气节、勤奋、刻苦、高洁、脱俗)

  为什么不两全其美?

  (色——外表,气——内在,不流于世俗,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的精神)王冕独爱梅花的清香,以至于放弃渲染梅花固有的色泽,而选择以“淡墨痕”来画梅,目的是为了突出——香气,清香。

  4.感受“人”

  同学们,王冕一生写了无数咏梅的诗,以这首《墨梅》最为有名。他笔下的墨梅有着它独特的淡雅和清香。

  出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后人对王冕的评价,你能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吗?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读到这里,现在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流、留比较:后者留存、留下,前者流动、流溢)王冕仅仅是在写梅花吗?

  (自喻,他不在乎“颜色好”,一指梅的颜色,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来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暗指名誉、钱财、地位,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溢在天地之间,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这种借助事物表达感情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吗?(石灰吟、竹石)

  5、小结: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素净淡雅超凡脱俗的墨梅。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读出梅花的高洁,读出王冕的高洁。

  四、拓展延伸,追溯“梅”文化

  1、梅花,不畏严寒,冰肌玉骨,人们喜爱它的形态,更敬佩它的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现在我们来追溯一下梅文化。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多的性格和含义,梅花的大红大紫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有所谓的“咏梅两千卷”。当然,捧红梅花最不遗余力的就算林和靖了,梅妻鹤子。在古诗中,以梅为题的诗作很多,情感走向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梅叹国恨

  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百姓悲欢,最牵动文人墨客的情思,像梅花这种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发伤感之情的桥梁。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前两句写东风把战场上的灰尘吹落了,意思是说南王朝已被元军消灭,战争已经停息,作者想到了曾隐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因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作者实际怀念的是南宋朝廷。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南宋灭亡后江南百姓的的不幸遭遇。江南水乡,自古闻名,苏杭更是封建时代的繁华都市,晚唐诗人杜牧曾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但现在国家已经灭亡,江南当年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江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使作者在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梅花了。

  刘因是跨越宋元两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兴亡、江南兴衰的过程,他在《观梅有感》中,以梅为载体,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南宋的悼念之情。

  (二)以梅喻人如本诗,陆游

  (三)以梅寄闲情

  (四)借梅诉乡情

  现代的的诗作有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陈毅的;红梅>,还有有关梅花的歌曲;红梅赞>

  五、作业

  1.课外自学《竹石》

  2.自由组合,出一期“梅花赞”的手抄报。

  《墨梅》教学设计 篇13

  目标预设:

  1.掌握字词,了解大意,感情朗读背诵,2.体会诗人的情感及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感情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过程:

  一、导入:

  1.回忆背诵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

  2.交流资料:

  王冕资料

  本诗:托物写志的题画诗。

  二、读诗(达到:准)。

  1.自由读指名读会读的读师范读齐读。

  2.引导理解:“砚、乾坤”并记忆。

  3.指导读好题目,作者,并标出诗之间的停顿。

  三、再读诗。(达到:懂)

  1.看下面注释,读诗、理解。

  2.汇报:自由谈理解。

  3.提出疑难:互相结伴解决。

  4.指导总结理解方法:结合注释,联系生活及当时背景,加上想象。

  5.连起来说诗意。

  四、品味读。(达到:美读)

  1.自由读,那句诗给你感觉最深、淡为什么?并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汇报交流,相机引。

  [1]后两句:最能抒发作者的情感(不以追求色彩艳丽讨好别人。做纯洁、高尚之梅的`人)。

  板书:梅人(清气满乾坤)

  [2]前两句:世上有墨梅吗?(没,作者自己画的墨梅)

  小结:清雅、淡雅、素雅、清气……这梅是“天然雕饰而成”。(板书:花开淡漠痕)

  [3]作者赞赏梅花吗?讨论。

  归纳:前两句写自己画梅的特点,后两句借梅咏人。拖物言志:像梅花一样有清气。

  [4]诵读。(节奏、停顿)

  五、总结,延伸。

  1.写梅花的诗:《梅花》

  2.拖物言志的诗:《竹石》

  3.作业

  抄写、默写本诗。

  《墨梅》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着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着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墨梅》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砚、痕”这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考你们的课外知识,怎么样?

  A.“岁寒三友”是哪“三友”?B、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预设《青松》、《竹石》、《梅花》。

  师:在岁寒三友中,松是坚贞不屈的典范;竹是一个顽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象征;而梅呢,傲霜斗雪,芳香高雅。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岁寒三友: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读课题。

  释题:墨梅,就是王冕用墨画的一株梅花树。

  简介诗人:王冕是元朝的诗人和画家,多才多艺。他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读准“砚、痕”这两个字的读音。

  3.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XX/XX/XX×/

  4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A.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学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2)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3)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2)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3)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

  四、品诗

  1.品“淡墨”。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出示: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3)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2)正如诗中所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2)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师将古诗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等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作者借墨梅到底想表明自己怎样的心迹呢?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出示:王冕资料。

  师:王冕虽然学得满腹经纶,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仅贵,一次次伤尽失意之后,他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沂东九里山,以作画换米为生。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2.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3.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五、拓展

  1.师:同学们,通过品词品句,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等方法,我们走进了王冕的内心,看到了一个不向世俗低头的高洁之士。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也赞美过梅花: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指导学生了解大意,练习诵读。

  3.课后进一步搜集、积累咏梅颂梅的诗词名句。

  板书设计: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花色淡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同凡俗

  不要人夸好颜色,气清香

  只留清气满乾坤。托物言志

【《墨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墨梅》教学反思11-04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6

教学设计10-21

太阳教学设计01-23

狼教学设计02-25

《草原》教学设计04-29

《船长》教学设计05-08

教学设计范文05-11

音乐教学设计05-17

《母鸡》教学设计05-17